过刊目录

  • 2012年, 第27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2012-12-3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李孟军, 高欣娜, 傅晓艺, 史占良, 郭进考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普通小麦HKT1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U16709)设计基因特异引物,通过筛选矮败中国春BAC文库,获得含有HKT1基因组序列单克隆BAC。根据HKT1 5’-端已知序列设计测序引物,以单克隆BAC质粒为模板进行测序,序列经Sequencer软件拼接,获得了HKT1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4 192 bp序列。用Neural Network PromoterPrediction(NNPP)软件分析此序列,预测存在9个转录起始点。PLACE软件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启动子的基本元件TATA-box、CAAT-box,包含多个胁迫诱导元件,如盐诱导元件GAAAAA,抗冻、缺水、脱落酸、抗寒元件CANNTG和CCGAC等,伤害诱导元件TGACY,组织特异表达元件ACTTTA和ATATT等。HKT1启动子克隆表明,设计基因特异引物筛选BAC文库,通过以单克隆BAC质粒为模板直接测序获得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方法是从普通小麦基因组中克隆基因启动子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 丁炜东, 曹丽萍, 曹哲明, 邴旭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分离、克隆出黄鳝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1,AQP1)基因全长cDNA序列,共1 134 bp,包括163 bp 5’非翻译区、789 bp阅读框以及182 bp 3’非翻译区,阅读框共编码263个氨基酸,分子量计算值为27.8 kDa,理论等电点为7.945。氨基酸组成中,正电荷残基(K,R)总数21个,负电荷残基(E,D)总数19个,极性氨基酸为115个,疏水性氨基酸60个。同源性分析表明,黄鳝与欧洲鳗的相似性高达87%,其次与底(鱼将)、鲷、犬、克氏鲤、猪、珍珠鸟、斑马鱼、半滑舌鳎、非洲肺鱼、蟾蜍、非洲瓜蟾的相似性分别为42.9%,61.2%,46.1%,42.9%,53.9%,47.9%,41.5%,40.1%,33.2%,30.8%,33.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黄鳝AQP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以亲水性区域为主,具有丰富的B细胞抗原位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AQP1 mRNA主要在卵巢中高表达,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少。
  • 陈晓武, 施志仪, 李倩, 江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抗菌肽是鱼类先天免疫的组成部分,发现新的抗菌肽对于动物抗病机理的研究和寻找新药物有重要意义。经过对GenBank数据库中牙鲆EST文库进行同源比对后,筛选得到一个具有完整编码框的抗菌肽cDNA序列,结果再经过RT-PCR进行验证,命名为LEAP-2,对该序列进行注释,获得序列登录号EU586111。该抗菌肽能编码102个氨基酸的多肽,前28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推测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11 276.9 u,理论等电点(PI)为9.33。其蛋白质序列与另外9种鱼类的同源抗菌肽序列比较发现,同源性介于38.2%~61.7%。其中57至92位氨基酸为高度保守区,是维持其空间结构的主要区域,其中包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可能组成2个二硫键。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LEAP-2基因在肝脏中高表达,在牙鲆仔鱼不同发育时期中也有表达,但是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变态中期表达量比较高。
  • 刘帅帅, 曹建敏, 邱军, 王允白, 孙鹏, 于卫松, 高欣欣, 丁睿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利用GC-MS指纹图谱技术对烤烟品质和风格特色进行质量控制,试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GC-MS方法构建了南平烤烟的致香物质标准指纹图谱,并选取了南平、云南、湖北和贵州烤烟样品对该标准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相似度计算结果表明,南平烤烟样品与该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极高,判断的准确率在80%以上,而云南、湖北和贵州与该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较低。这表明,南平烤烟与云南、湖北和贵州烟区烤烟的品质和风格特色具有明显差异。最后通过主成分投影图对南平、云南、湖北和贵州烟区烤烟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模式识别,结果显示,南平烟区与其他烟区烤烟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的差异明显,与相似度计算结果一致。综上表明,南平烤烟GC-MS指纹图谱具有较好可用性,能够用于控制南平烟区烤烟质量和特色风格的稳定性。
  • 王仕玉, 郭凤根, 刘芸君, 刘云芬, 杨生超, 张应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提取滇产岩白菜资源的基因组DNA并进行ISSR引物的筛选,为用ISSR标记研究云南岩白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DNA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质量检测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ISSR引物选用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开发的100条引物。结果表明,从18份云南岩白菜资源的幼叶中提取了基因组DNA,浓度在1 387.5~12 000 ng/μL之间,A260/A280的值在1.61~1.85之间,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呈一条带;从100种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22种扩增结果好的引物。所提DNA质量较高,该提取方法适用于从酚类和蛋白质含量高的植物材料中提取DNA;22个ISSR引物可用于岩白菜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贾赵东, 马佩勇, 郭小丁, 谢一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CBI公共数据库的1 458条三浅裂野牵牛ESTs序列进行EST-SSRs信息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剔除低质量的和冗余的序列后,得到总长度为334.368 kb无冗余序列868条。这些无冗余序列中有35个微卫星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布于35条EST中,出现频率为4.03%,平均分布距离为9.55 kb。在2~6核苷酸的重复类型中,二、三核苷酸SSR之和占总EST-SSR的68.57%,其中三核苷酸SSR占总SSR数量的45.71%。在所有重复单元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AT/AT(14.29%),其次是TCT/AGA为11.43%,TAA/TTA为8.57%列第3位。在所有的SSR中,EST-SSRs重复次数5次的有13个,占全部SSR的37.14%,其次是重复次数为4次和7次,各有5个,占全部SSR的14.29%。结果说明,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的EST-SSR出现频率较高、类型丰富、具有一定的研究利用价值。
  • 佟广香, 匡友谊, 张超, 尹家胜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2个微卫星标记对随机交配的野生哲罗鱼F1176个个体的生长速度相关性状(体质量、全长、体高、体宽、头长、头宽和眼间距)进行分析,22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67个等位基因,各座位的等位基因2~6个,片段大小为109~452 bp,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83 5和0.564 0,22个位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离Hardy-Weiberg平衡。利用SPSS软件对7个性状正态分布检测发现,7个性状都显示出连续变异的特点,属典型的数量性状或者多基因遗传,符合正态分布;同时用GLM程序对22个微卫星标记与生长速度相关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与性状显著相关的标记进行基因型之间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22个微卫星座位中,有11个标记与至少一种性状显著相关,其中与全长相关的标记最少为4个,与体高和体宽相关的标记最多的为7个;多重比较可知每个标记中同一性状均有部分基因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标记所代表均值也有些差异。上述这些标记为进一步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基础。
  • 郝卓然, 梁利群, 常玉梅, 任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磁珠富集法筛选扁吻鱼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对扁吻鱼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并选取片段大小在250~750 bp间的片段,利用PCR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扩增,采用生物素标记的(CA)8探针对微卫星片段进行富集。富集后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后利用DH5α大肠杆菌进行转化,然后以Sau3AI为引物对菌落进行PCR扩增,扩增后选片段大小符合条件的菌落挑取至测序板,进行测序。结果表明:PCR筛选共获得563个阳性克隆,其中测序192个阳性克隆后发现有53个微卫星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完美型占67.92%,非完美型为22.64%;混合性标记占9.43%。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微卫星引物24对,经PCR扩增筛选,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其中22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其中具有多态性的13对。利用13对多态性引物对扁吻鱼野生群体进行扩增,PCR扩增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数为3~6,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25 3,12个位点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
  • 韩光明, 李三和, 陈志军, 向发云, 游艾青, 陈温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影响因素主要有农杆菌菌株和载体、水稻基因型、转化受体、共培养条件、选择标记基因和转化程序等。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以上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王烨, 顾兴芳, 张圣平, 苗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转化效率低一直是黄瓜转基因的瓶颈,本研究旨在采用硫辛酸(LA)和乙酰丁香酮(AS)辅助进行农杆菌转化,研究硫辛酸作为一种新的转化诱导剂对黄瓜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浓度相同的情况下,仅在培养基中添加LA的转化效率比较仅在菌液中加入LA有显著提高,而当菌液和培养基中同时加入LA与AS的转化频率最高,即采用100 mg/L LA和50 mg/L AS处理后,黄瓜子叶节Hyg抗性芽的再生频率由28.3%升高到86.7%,SouthernBlot验证抗性植株的阳性率为7.5%。因此,在黄瓜遗传转化过程中使用硫辛酸有利于转化细胞的分化,更有助于提高抗性植株的阳性率。
  • 张丽丽, 白苇, 米君, 曲志华, 乔海明, 李世芳, 李爱荣, 马建富, 郭娜, 刘晶晶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进一步证明亚麻种间杂交种的真实性,对前人开发的14对SSR引物进行了再次筛选,对栽培种亚麻与多年生宿根型野生亚麻的种间杂交种和亲本之间的亲子关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7对引物能很好地标记出双亲,并成功标记出了1份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存在亲子关系,鉴定了种间杂交种的真实性。
  • 尹国, 任爱民, 韩秋成, 崔明晖, 马维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以陆地棉不育系104-7A的无菌苗下胚轴为试验材料,专门针对棉花线粒体DNA的提取方法。与黄化苗子叶为材料相比,该法大降低了叶绿体DNA污染的几率。由于棉花中含有大量的棉酚和单宁等物质,增加了线粒体DNA提取的难度,因此在试验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入了PVP、BSA和DIECA,简化了试验流程,提高了线粒体DNA的质量和产率。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检测,证明该方法提取的线粒体DNA纯度极高,能够满足后续试验要求,为研究与线粒体基因相关的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 丰光, 于兵, 李妍妍, 白向历, 陈增齐, 姚永祥, 景希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两个轴色不同的玉米自交系自330和PH4CV构成的六世代群体为材料,采用目测法将穗轴颜色分级,通过P1、P2、F1、F2、B1和B2六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控制玉米轴色性状的基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该性状在B1和F2群体轴色数值频率表现为W型分布,B2群体数值频率表现为偏正态分布,说明玉米轴色性状遗传为少数主基因控制,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遗传模型(即B-1模型);两个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72和-0.82,说明育种值较高;显性效应值分别为0.745和0.13,说明基因a对基因b表现为显性效应;在上位性中,两对基因显性×显性效应值为-0.715,说明互作效应明显,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两对主基因的遗传率很高,达到94%以上。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育种中轴色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汪立芹, 王静, 赵云程, 林嘉鹏, 黄俊成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羔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绵羊类胚胎干细胞及处理方式对核移植效率的影响。比较了羔羊皮肤成纤维细胞饥饿及消化后平衡时间对细胞可用率的影响;胎儿成纤维细胞饥饿及消化后平衡时间对细胞可用率的影响;羔羊成纤维细胞、胎儿成纤维细胞、类胚胎干细胞在可用率及对融合率的差异和类胚胎干细胞与转基因羔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对核移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对胎儿成纤维细胞可用率影响不大(P>;0.05),但平衡时间影响极大(P<;0.01);饥饿及平衡时间对胎儿成纤维细胞影响都很显著(P<;0.01);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可用率极显著高于类胚胎干细胞和羔羊皮肤成纤维细胞(P<;0.01),融合率显著高于羔羊(P<;0.05),但与类胚胎干细胞间没有差异(P>;0.05);胚胎移植后,类胚胎干细胞的怀孕率显著高于羔羊皮肤成纤维细胞(P<;0.05)。饥饿和平衡时间对供核细胞的可用率有显著影响,类胚胎干细胞的核移植效果好于成纤维细胞。
  • 李莲芳, 曹翠文, 刘军, 林鉴荣, 郭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卫星搭载的长茄种子及其经系谱选育获得的3个优良变异株系为材料,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及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检测了茄子空间诱变后代发生的变异情况。种子发芽试验表明,空间诱变对茄子种子发芽出苗影响较大,抑制了诱变种子的萌发,推测太空环境抑制了种子活力和生长势。3个优良变异株系的RAPD标记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太空环境使茄子种质在DNA水平上发生了变异,其中优良变异株系9301A-3与对照种的相似系数最小,差异最大;9301A-1与对照种的相似系数最大,差异最小。
  • 曾爱松, 梁毅, 严继勇, 李健绮, 宋立晓, 高兵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洋葱胞质雄性不育系63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63B为试材,研究了花蕾发育过程中IAA、GA3、ZR、ABA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洋葱不育性与内源激素、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洋葱不育系花蕾的IAA、GA3、ZR和脯氨酸含量在败育过程中显著低于保持系,而ABA含量则较保持系有不同程度的盈积。且在花药的发育过程中,二者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单核期,即不育系小孢子败育的主要时期。据此认为,IAA、GA3、ZR、ABA和脯氨酸含量的异常与洋葱雄性不育的发生有关。
  • 邓衍明, 叶晓青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受精前障碍是影响园艺作物远缘杂交育种成功与否的首要因素。文章概述了远缘杂交在园艺作物育种领域的重要意义和最新进展;从亲本育性和杂交亲和性两个方面对受精前生殖障碍的类型、特征和机理进行了综述和分析;重点阐述了克服远缘杂交受精前障碍的方法,包括合理选择亲本、物理处理花粉和柱头、化学处理花粉和柱头、改良授粉方式、试管离体受精、体细胞融合和使用桥梁亲本等;最后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 赵会薇, 李悦有, 王彦立, 翟黎芳, 秦焱, 翟学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错期播种15个稳定的超早熟短季棉育种材料,营造相同品系"异开花期"和"异吐絮期",调查生育期、株铃数、单铃质量、衣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及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伸长率、断裂比指数5项纤维品质指标,分析错期播种对超早熟短季棉生育性状、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验证15个超早熟育种材料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相同品系各项主要性状指标比较晚春播播种产量较高,夏播播种棉花纤维品质较好;不同品系主要性状指标差异明显,其中丰产性、稳定性较好的7个品系有可能用于短季棉晚春播或夏播生产。
  • 李锐, 贺亮, 吴俐勤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建立丝状真菌蛋白质组的分析方法,对丝状真菌蛋质白学进行初步探索。使用液氮冷冻研磨、蜗牛酶消化、尿素裂解、硫酸铵沉淀预分级和二维液相色谱分离相结合的蛋白质组研究方法进行丝状真菌的蛋白质组分析;建立的丝状真菌蛋白提取分级分离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蛋白的分离效率和提取数量,可以应用在丝状真菌蛋白质组研究中,共鉴定了396个蛋白,包括了参与各种细胞生理过程的蛋白,为进一步开展丝状真菌蛋白质组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研究中建立的蜗牛酶消化破壁、尿素裂解的蛋白提取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丝状真菌胞浆蛋白的鉴定数量,特别是对于那些功能重要但丰度低的蛋白,适合于丝状真菌蛋白质组的研究。
  • 谢逸萍, 马代夫, 王欣, 孙厚俊, 唐忠厚, 赵永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徐薯22、徐508、徐薯25、徐薯18、商薯19等5个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的盐胁迫研究,表明在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的产量和干率均有所下降,产量的下降幅度在22.87%~56.35%,干率的下降幅度在2.33%~7.2%;当用20%盐水浇灌时,所有品种均不能生长。对盐胁迫后甘薯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甘薯苗期影响较大,但对甘薯中期和后期影响不大;对POD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甘薯品种在受到盐胁迫时,多数品种的POD活性是不升高的,甘薯品种对盐胁迫有自我保护。从品种的耐受度、产量、POD活性值等多因素结果表明,徐薯22和徐薯18对盐有较好的耐受性。
  • 柳斌辉, 张文英, 栗雨勤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14个玉米品种的芽期、苗期、全生育期进行耐盐性鉴定,将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秃尖长、百粒质量等性状的T/CK与全生育期耐盐指数(ST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STI与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质量的T/CK呈正相关,且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STI与秃尖长呈负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M14(蠡玉37)在3个时期均表现出较高的耐盐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生产潜力,在全盐量0.15%~0.25%的盐渍化土壤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利用价值;M2(浚单20)、M4(京单28)、M9(锐步1号)在芽期耐盐性较差,但苗期和全生育期有较高的耐盐性,因此,在保证发芽的条件下,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黄立华, 梁正伟, 王明明, 谷晓岩, 王志春, 杨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覆膜栽培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并对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促进水稻抽穗,提高了盐碱地水稻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但由于覆膜采用了宽窄行种植模式,改变了插秧密度,导致膜上密度增大,抑制了水稻分蘖,造成水稻产量略低于常规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覆膜栽培降低了盐碱地稻田表层土壤pH值和盐分含量,有利于水稻植株前期的生长,以分蘖期为例,覆膜栽培处理表层(0~10 cm)土壤pH值较常规栽培处理下降了0.3个单位,电导率(EC)下降了0.35~0.48dS/m。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可较常规栽培节水17%,提高了水分生产力,并且有利于减少土壤速效养分的流失,具有培肥土壤的作用,但也造成追肥困难,容易出现后期脱氮现象。因此,盐碱地水稻种植既要充分发挥覆膜栽培节水、抑盐的作用,也要全面考虑覆膜后合理移栽密度和肥料的有效供应,才能真正实现水稻高产。
  • 文静, 卜登攀, 王建发, 孙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乳蛋白合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日粮氨基酸组成、机体激素水平及乳腺内环境稳态等均能影响乳蛋白的合成。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协同作用,不仅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乳蛋白合成关键物质代谢也具有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主要神经内分泌轴调节乳蛋白合成过程,筛选出关键神经内分泌因子和细胞因子及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也是潜在的改善乳品质的重要措施。作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期望能为提高乳蛋白含量提供有益帮助。
  • 王爱华, 王松峰, 腾春富, 管志坤, 杨斌, 王金亮, 孙福山, 王世建, 管延斗, 廖和明, 张国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不同变筋温度对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和水分含量的影响,及对烤后烟叶香气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黄期,各处理淀粉酶活性无差异;定色期和干筋期,各处理淀粉酶活性表现为:48℃变筋处理>;51℃变筋处理>;45℃变筋处理。随烘烤过程进行烟叶水分呈降低趋势;烘烤前期,各处理间水分含量无差异;变黄末期之后,51℃变筋处理水分含量降低最快,45℃变筋和48℃变筋处理较慢。美拉德反应产物总量、苯丙氨酸类总量、茄酮含量均以48℃变筋处理最高;除新植二烯外的香气物质总量也以48℃变筋处理最高,51℃变筋处理次之,45℃变筋处理最低。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新植二烯含量和香气物质总量均以45℃变筋处理最高,48℃变筋处理次之,51℃变筋处理最低。48℃变筋处理烤后评吸质量最好,可以提高烟叶的香气质和香气量,改善余味,减轻杂气。
  • 冯伟, 杨军芳, 周晓芬, 焦永刚, 杜晓东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冀西山区旱作玉米区选取6个品种研究玉米苗期的光合特性,分别测定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光强-光合响应曲线(Pn-PAR)、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作物水分利用率(WUE)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分为2组,叶绿素含量较高的品种为邢抗2号、承玉5号、泰玉2号、鲁单981,含量较低的品种为浚单20、郑单958。其中,组内品种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组间品种叶绿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在(2 526±23)μmol的自然光范围内,承玉5号的Pn分别比浚单20和郑单958高8.5%和8.4%,但不同品种间Pn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的Pn、Tr、Gs和WUE随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的增加呈交错递增趋势,彼此间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品种的Ci随PPFD的增加呈交错下降趋势。当PPFD为2 317μmol/(m2·s)时,各品种的Pn、Tr、Gs、Ci和WUE的排列顺序不完全一致。
  • 胡敏, 贺德先, 蒋向, 杨习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增强不同研究方式和方法条件下小麦根系研究的可比性,以郑麦9023和矮抗58为材料,于2010-2011年度研究了不同研究方式和方法对根系生理活性及根质量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盆栽条件下的根系活力(以鲜质量计)显著高于大田,不同生育期分别为24.607~334.839,29.362~298.834μg/(g.h)。室内培养时,不同培养基质条件下的根系活力大小顺序是水培>;珍珠岩培>;沙培>;蛭石培>;土培,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大田和盆栽条件下,直接冲根与筛网包裹冲根处理的单株根量损失率分别为45.57%~70.25%,15.79%~34.2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研究认为,盆栽条件下的根系活力测定值仅可作为大田栽培条件下的一个参考;室内培养条件下,为使根系活力测定值更具有可比性,应注明培养基质种类;研究中,建议采用筛网包裹冲洗的方法以获得准确的根质量测量值。
  • 赵海明, 谢楠, 李源, 游永亮, 刘贵波, 王桂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NaCl胁迫对44份山羊豆种质材料进行了苗期耐盐性研究。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山羊豆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株高、叶片数、存活率与材料的耐盐能力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耐盐鉴定指标;采用4种方法进行耐盐性评价,最佳的评价方法是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与聚类分析相结合;依据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以及聚类分析,44份材料可分为5类:相对高度耐盐的有16份材料,耐盐材料有8份,中等耐盐材料7份,盐害敏感材料10份,盐害高敏材料3份。
  • 晋鹏宇, 赵鑫, 赵丽晓, 陶洪斌, 王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芽苗期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分布和稳产高产的制约因素之一,如何通过栽培技术措施提高玉米的抗寒性是玉米生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综述了芽苗期低温对玉米生长形态和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对相关的抗逆栽培措施进行了介绍和评价,以期为抗低温栽培提供可行的思路。
  • 韩彦肖, 王永博, 刘树海, 王亚茹, 李勇, 李晓, 王迎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冠梨为试材,研究套袋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矿质营养含量变化与花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套3层袋和白袋处理后,果皮中K、Ca、Mg、Fe、Cu、Zn和Mn变化趋势与裸果基本一致。在花后80 d,套3层袋处理果皮中K、Mg和Fe含量显著高于裸果,而Ca的含量却显著低于裸果,套白袋的果皮中Ca含量也显著低于裸果。同时套3层袋果皮中Ca/K、Ca/Mg和Ca/(Mg+K)显著地低于裸果。而Cu和Mn含量以套白袋的为最高,其次为3层袋和裸果。套3层袋处理果皮中Zn含量在花后80~90 d与不套袋裸果无显著差异,在花后100 d显著的低于对照,但与套白袋的果实无显著性差异。套袋果皮中Ca含量的下降和K、Mg等矿质营养含量的增加与黄冠梨果面花斑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 韩彦肖, 王亚茹, 刘树海, 王永博, 李晓, 李勇, 王迎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黄冠梨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冠梨果实糖、酸含量及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处理果实中糖、酸变化趋势与套3层袋的对照果实一致。在花后60~70 d,IAA和GA4+7处理果实中葡萄糖、果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套3层袋的对照果实,但果实成熟时,没有显著性差异。GA3和GA4+7处理蔗糖含量从花后100~110 d显著高于套3层袋的对照。果实成熟时,GA3处理果实苹果酸和有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果实,NAA、IAA和GA4+7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果实中莽草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 吕卫光, 杨广超, 刘玲, 张春兰, 沈其荣, 李双喜, 郑宪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湿润好气培养法,研究连作西瓜植株残体根、茎、叶腐解过程产生的自毒物质-酚酸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西瓜根、茎、叶残体腐解过程中均含有香豆酸、香草酸、阿魏酸等酚酸化合物。根和茎在腐解过程中产生的酚酸化合物主要是香豆酸和阿魏酸,叶片主要是香豆酸和苯丙烯酸。3种器官中酚酸化合物质总量表现为叶>;茎>;根。根、茎在腐解30 d时酚酸量达到高峰,叶在腐解20~30 d时酚酸量最高;到40~50 d时酚酸量很少,基本稳定。
  • 王松峰, 王爱华, 程森, 孙福山, 唐宇, 孙帅帅, 王全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摸清引进烤烟新品种NC55的烘烤特性,以中烟100为对照品种,研究了成熟烟叶在暗箱条件下的变色特性,烘烤过程中色素含量、水分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暗箱条件下,NC55变黄快,易烤性好;变黄后开始变褐时间较中烟100长,变褐速度也较慢,耐烤性也好。烘烤变黄期,NC5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降解量也较大,但低于中烟100,变黄与失水速度较协调;烘烤前期NC55的PPO活性较低,不易发生棕色化反应。品种NC55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均显著好于中烟100。
  • 郭秀林, 张春锋, 王云, 刘子会, 赵治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谷子杂种优势形成机理,首次以张杂谷3号、5号和6号及其父母本为材料,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酯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特性。结果表明:张杂谷酯酶同工酶共分离出14条带,杂种和父母本酶谱不同,有互补酶谱和显性酶谱;谷草转氨酶同工酶共分离出7条带,杂种和父母本属于同型酶谱;谷氨酸脱氢酶同工酶只有1条带,属于同型酶谱;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酯酶和谷草转氨酶酶带数和酶活性存在差异,酯酶和谷草转氨酶同工酶与杂种优势相关;谷氨酸脱氢酶同工酶与杂种优势关系不明显。
  • 彭羽, 薛达元, 李熙萌, 王艳杰, 马帅, 冯金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盐碱胁迫是限制作物生产力的世界性问题。很多研究关注盐分胁迫或者碱胁迫单因子对作物的影响,盐碱混合胁迫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按照研究区自然土壤盐碱主要成分和组成比例(NaCl、Na2SO4、Na2CO3质量混合比例为1∶0.5∶0.5),设置了不同浓度的盐碱处理(0,100,200,400 mmol/L),模拟无胁迫、轻度胁迫、中度胁迫和重度胁迫。试验材料为2个葡萄品种克瑞生和摩尔多瓦的3年生实生苗。研究结果表明,轻度盐碱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2个品种的光合能力。高浓度盐碱胁迫条件下,两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数值均比对照提高,光合-光响应曲线趋势表现一致。对于克瑞生,光合速率的提高得益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提高,但是较低的PSⅡ光化学效率降低了这种惠益。对于摩尔多瓦,较高的PSⅡ光化学效率帮助了其保持较为稳定的净光合速率。2个品种显示了对盐碱胁迫的不同适应性机制。
  • 修文雯, 陈传晓, 田晓东, 刘鑫, 张怡明, 李少昆, 张凤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于2010-2011年在河北农业大学温室内进行。以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6个玉米主推品种-白鹤、吉单101、中单2号、掖单13、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了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当代紧凑型品种叶片功能期长,干物质积累总量较大;随品种年代的递进,玉米单株光合产物转移率逐渐提高、果穗干物量和分配比例逐渐增加;1950-1980年品种单株根系质量逐渐增大,但1980年后品种根系质量趋向于减小。相对较小的根系减少了冗余生长,降低了光合产物的消耗。与早期品种相比,当代品种具有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少的冗余消耗,因而收获指数提高。本研究对探明当代品种的增产机理和实现玉米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 茹淑华, 张国印, 王凌, 耿暖, 孙世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叶菜类蔬菜容易积累重金属引起重金属含量超标,在温室采用土培试验对代表叶菜类蔬菜的菠菜吸收累积重金属铜、锌、铅和镉的特征以及调控措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重金属Cu、Zn、Pb和Cd含量的增加,菠菜地上部Cu、Zn、Pb和Cd的含量均明显增加。随着菠菜的生长,地上部重金属的含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土壤加入重金属处理条件下,土壤中也只有很小部分的重金属能被菠菜的根系吸收,Cu和Pb元素被菠菜吸收后大部分累积在菠菜的根系中。Zn元素被菠菜根吸收后,一半以上向茎叶中迁移。Cd元素被菠菜根吸收后,有将近一半能向茎叶中迁移,一半滞留在根系中。施入石灰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菠菜地上部的Zn吸收量和Zn含量。与对照相比,施入石灰菠菜地上部Zn吸收量和Zn含量分别降低42.50%和33.35%。
  • 严菊芳, 张嵩午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叶片逆向衰老小麦的生物学特性,为高产小麦育种研究提供参考。2006-2011年连续5年进行了小麦叶片逆向衰老顺序和正常衰老顺序的比较试验,对冠层温度和一些重要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测定。具有逆向衰老现象的小麦即叶片逆向衰老小麦的冠温、叶温、千粒质量的变化和正常衰老小麦明显不同,其冠层较冷且结实后期倒二叶的叶温低于旗叶,千粒质量大于正常衰老小麦,且增幅明显。其正置茎顶三叶叶色、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正常衰老小麦相似,倒置茎则明显不同。在接近乳熟后期时倒置茎旗叶叶色等级高于倒二叶;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倒二叶>;旗叶>;倒三叶,并持续到小麦成熟。自然界存在小麦的逆向衰老现象,这类小麦倒置茎上旗叶的衰老先于倒二叶,且与此现象关联的生物学参数均发生了异常的变化。
  • 刘蕊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重金属铜(Cu)胁迫对香豌豆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浓度低于50 mg/kg时对香豌豆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大于50 mg/kg时对香豌豆幼苗地下部生长有抑制作用,Cu处理浓度为100 mg/kg时,地下部干重较对照(CK)下降16%。当Cu浓度大于50 mg/kg时,植物光合色素含量随Cu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Cu浓度低于75 mg/kg时,香豌豆地下部分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上升,地上部分丙二醛的浓度随Cu浓度升高而下降;地上部和地下部过氧化物酶(POD)随着Cu浓度的上升而先升后降;脯氨酸和抗坏血酸的含量随Cu浓度的升高都表现出提高的趋势。可见POD、脯氨酸和抗坏血酸在提高香豌豆抗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 李玉梅, 杜秋红, 于洪久, 郭炜, 王根林, 阎秀峰, 魏丹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碱溶酸析技术将稻壳灰中非晶态分子硅转化为易溶态硅酸盐,通过水稻萌发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硅预处理对种子活力、根系吸收能力及幼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灰提取硅与常规硅肥对种子萌发影响表现趋势一致。一定硅浓度范围内,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随硅浓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值后,随硅浓度增加而降低;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总吸收面积以处理B硅含量8%,稀释300倍最高,其次是稀释400倍,以处理D硅含量16%,稀释100倍最低;常规硅肥处理对水稻叶绿素影响略低于与同一硅浓度稻壳灰提取硅处理,但差异不明显。稻壳灰提取硅含量在8%,稀释300~400倍浸种,具有明显的促进种子萌发作用。
  • 李光光, 张华, 黄红弟, 张财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6份菜心为材料,研究半致死温度(LT50)和田间高温下播种成活率与菜心耐热性的关系。利用SAS和EXE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高温中,菜心的LT50呈"S"型上升,LT50值在46~49℃之间。6个菜心材料耐热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四九-19号菜心>;四九黄菜心>;油绿50天菜心>;501菜心>;油绿菜心701>;特青迟心4号,该结果与田间高温下菜心播种成活率成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菜心耐热性评价的指标。
  • 后猛, 张允刚, 李强, 马玺, 杜占春, 王欣, 唐维, 李秀英, 马代夫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甘薯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长适应性,选用优质食用、淀粉、特用等40多个甘薯新品种(系),从中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甘薯新材料。结果表明,在达拉特旗地区,试验①中所选甘薯材料间的单株结薯数和薯块干率差异达到1%的显著水平,淀粉产量差异达到5%的显著水平;淀粉、还原糖及可溶性糖含量在品种(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还发现薯块干率与还原性糖和可溶性糖显著负相关,而与淀粉含量正相关程度也较高,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从试验①和试验②中,共筛选出徐薯28、徐076008、徐065922、徐060314和徐071419等16个中高代材料在达旗当地过冬保存,以期于下年在内蒙古地区育苗和进一步筛选,以及大面积示范、推广。
  • 许培磊, 焦竹青, 王振兴, 张庆田, 李晓红, 刘迎雪, 赵滢, 杨义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叶绿素荧光参数来指示植物早期休眠的状态,为调控植物休眠提供便捷有效的参考指标。以五味子一年生幼苗为试材,运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对五味子叶片休眠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PSⅡ的最大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成像中叶脉变得突出;五味子进入休眠前,初始荧光Fo,qP及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显著升高,而最大荧光Fm,Fv/Fm,NPQ及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显著降低。说明随PSⅡ反应中心原初光能转化效率降低,反应中心受到损伤失活,电子传递严重受阻,无法将过剩的光能以热的形式耗散,光损伤情况加重,光保护能力下降。综上,Fv/Fm,Y(NPQ)及Y(NO)或许可以作为指示五味子在休眠前期机体光合结构受到损伤的标准。
  • 丁海荣, 王茂文, 朱小梅, 刘冲, 邢锦城, 赵宝泉, 陈昌乾, 洪立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马齿苋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NaCl胁迫处理对其生长发育、品质积累、离子分布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齿苋种子发芽率、幼苗的鲜质量和株高在25~50 mmol/L NaCl胁迫时比对照略有下降,但其随着NaCl浓度的继续增加均显著降低。0~75 mmol/L NaCl处理浓度可提高马齿苋幼苗维生素C含量。盐胁迫影响植物组织的离子分布,Na+浓度持续增加,K+、Ca2+和Mg2+浓度下降。NaCl胁迫下,马齿苋幼苗叶片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均降低。但在0~50 mmol/LNaCl浓度下,各荧光参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可见,NaCl胁迫下,马齿苋产生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伤害。低浓度下,植株能够较多地将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光抑制程度较低,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最终明显减轻盐胁迫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 裴晓东, 王涛, 李帆, 谢鹏飞, 龙大彬, 贺帆, 宫长荣, 董艳辉, 肖海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烘烤过程中上部烟叶烘烤质量动态形成规律,为浓香型烤烟调制关键技术研究和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提供理论依据,以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烘烤过程中颜色参数、色差值和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叶片各颜色参数变化主要集中在鲜样至38℃之间,38℃之后变化趋势减缓;叶片正面颜色参数与反面颜色参数变化基本同步;主脉各颜色参数在鲜样至42℃结束前变化趋势缓慢,42℃之后变化加剧。各颜色参数差值均在54℃以后逐渐变小。相关分析表明,主脉各颜色参数与淀粉、总糖、还原糖、蛋白质、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相关性均不显著,但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相关性较好。叶片L*值、a*值和H值与各化学成分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C*值只与叶绿素类物质显著相关,b*值则与各化学成分相关性不显著。
  • 牛振刚, 智慧, 柴杨, 贾冠清, 张晓阳, 白素兰, 刁现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谷子在我国农牧结合区和牧区正在发展成为专用饲草作物,但对谷子饲草的生长发育和营养变化动态缺乏研究,对最佳刈割期不了解,影响了谷子饲草生产和产业发展。本研究以饲草谷子1号为材料,研究了饲草谷子株高、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生长和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从拔节至开花后一周的灌浆初期,是饲草谷子鲜质量和干质量的主要形成期,并在灌浆初期鲜质量和干质量达到最高,分别为33.0 t/hm2和12.80 t/hm2。饲草谷子粗蛋白含量在幼苗期含量最高为干草质量的22%,随发育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减低,到乳熟期干饲草粗蛋白含量降为7.3%;饲草谷子粗脂肪的含量随生育期的进程表现了前期含量低,中期含量高,后期含量再降低的动态趋势。单位面积谷子饲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产量均在开花后1周的灌浆初期达到最高,以后开始迅速降低。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也在开花后的灌浆初期达到最大产量。综合本研究的结果,开花后7 d左右是饲草谷子的最佳刈割期,结合生产中的实际情况,从开始开花至群体开花结束的灌浆初期是饲草谷子的适宜刈割期。
  • 杨艳敏, 欧阳竹, 王淑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校正过的棉花模拟模型COTTON2K对华北平原和新疆的棉花生产和耗水进行了模拟,分析2个地区棉花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地区在水分充分供给条件下石河子的耗水量为655 mm,而禹城的耗水量为541 mm;石河子的平均产量几乎为禹城的2倍;同时分析了2个站点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期耗水规律和降雨的同期性,结果表明禹城的降雨能满足棉花80%的需水量,灌溉时期主要集中在苗期和蕾期;石河子的降雨仅能满足棉花需水的21%;另外,石河子的水分利用效率大于禹城,但是新疆的棉花生产基本依靠灌溉,成本较高。
  • 杨艳敏, 欧阳竹, 王淑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两年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棉花整枝打顶和简化栽培措施下生长发育的区别。供试的两个棉花品种为中晚熟品种冀668和中早熟品种中棉30。结果表明,整枝打顶处理下的棉株的株高、主茎茎节、叶面积指数和蕾数都低于对照。然而脱落果节数的减少使得整枝打顶处理的有效铃数却增加了。整枝打顶处理总干物质量减少,但是生殖器官干物质量的比例却增加了。产量组成分析表明,整枝打顶处理的总铃数增加,单铃质量和衣分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别。两个品种在不同处理间的表现趋势一致,但是中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的趋势更明显。
  • 李亚栋, 何近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多胺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低分子量脂肪族聚合物。植物体内多胺的平衡与植物体包括胁迫响应等诸多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综述了植物多胺的合成与分解代谢进程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植物抵御包括盐、干旱与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以及抗病与抗虫等生物胁迫方面功能的研究进行概述。指出多胺代谢途径的调节是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有效途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影响多胺平衡在植物抗性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马涛, 曹秋娥, 刘润昌, 何雪峰, 温光和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铁观音清香型茶、铁观音浓香型茶、黄金桂清香型茶、黄金桂浓香型茶4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将其进行提取,得到提取物。以固相微萃取-顶空进样,GC-MS法对不同香型安溪乌龙茶提取物进行分析,比较各香型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和致香成分的差异。同时将其应用于卷烟丝束当中,评价卷烟抽吸品质,探讨其在卷烟滤棒中应用时的增香效果。结果表明,黄金桂清香型茶超临界萃取物中致香成分最为丰富,特征成分含量较高,同时与卷烟烟气的谐调性较好,能显著改善卷烟的抽吸品质,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孙佑赫, 周开艳, 熊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纯培养和碘液显色从松毛虫幼虫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α-淀粉酶细菌2N02,通过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摇瓶发酵后,产生的α-淀粉酶酶活力20.0 U/mL;经硫酸铵沉淀、透析脱盐后,初步研究酶学性质,测得酶反应最适温度50℃,最适pH值6.5,Mg2+、Ca2+对酶具有激活作用,Zn2+和EDTA则抑制酶活性。研究表明,该菌株是产α-淀粉酶较好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孙佑赫, 周开艳, 熊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云南松毛虫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28株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观察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这些产酶菌株属于肠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克雷伯氏杆菌属和约克氏菌属。同时筛选出一株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DK4,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该菌株产酶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其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5℃,最适pH值7.0,连续发酵70 h左右时纤维素酶活达到最高值19.24 U/mL。
  • 王平, 贺学礼, 赵丽莉, 马丽, 郭辉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施氮条件下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对黄芩幼苗生长、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方法。同一施氮水平,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黄芩根系侵染率、地上部Ca、地下部全氮、全磷、黄芩苷和Fe元素含量;不同施氮水平,接种株侵染率、地下部黄芩苷、地上部K和地下部Ca含量差异显著,并在N2~N3达到最大值。AM真菌能与黄芩形成良好共生关系,接种AM真菌有利于黄芩植株生长,提高黄芩幼苗化学成分含量。在施氮量为0.08~0.12 g/kg土时接种效果最好。
  • 陈琛, 王丽霞, 赵海永, 邵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施用包膜肥料与普通肥料的控释BB肥对土壤养分和苹果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控释肥在苹果上合理施用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普通肥料由于其速溶性,施肥后土壤速效养分变化曲线在一个生长期内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将控释肥与普通肥料掺混后,既解决了控释肥施用前期养分释放缓慢的问题,又满足了作物整个生长期内养分的需求。施肥量相同的SF与CRF1处理相比较,CRF1处理的苹果产量、品质、经济效益显著高于SF处理;即使减少肥料的施用量,CRF2、CRF3处理的苹果产量、品质、经济效益仍不低于SF处理。从提高果实的口感、减少肥料的投入、增加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本试验的最佳施肥处理为减氮控释肥CRF3处理。
  • 张颖, 崔星江, 武珂峰, 梁洪波, 白相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对赤峰烟区植烟土壤实行养分管理,2008-2011年采集和测定了赤峰烟区6个种烟旗(县、区)有代表性的600个植烟土壤样品,并依据有机质含量以10~20 g/kg为宜,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以45~135,10~35,120~200 mg/kg为宜的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1.10±4.49)g/kg,土壤碱解氮平均含量为(50±22)m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1.1±10.7)mg/kg,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33±63 mg/kg,土壤养分含量水平中等偏下,需加强施肥管理。南部产烟区域植烟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高于北部。南、北部产烟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明显(P=0.667),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产烟县分为土壤养分适宜区(包括松山区、宁城县和喀喇沁旗)和土壤养分匮乏区(包括翁牛特旗和敖汉旗)两类。松山区和敖汉旗的土壤氮磷钾比例较为合理,产量较高,产值较好。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对产量影响较大,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对中上等烟比例影响较大。
  • 李正, 敬海霞, 解昌盛, 向永光, 曹安全, 张登荣, 陈明富, 刘国顺, 叶协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黑麦草不同翻压量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黑麦草的各处理均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烟叶品质,其中以翻压量为22 500 kg/hm2的综合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22 500 kg/hm2翻压量的处理在烟株移栽后30 d时土壤容重降低了0.064 g/cm3 ,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2.48%和3.71%;在烟株整个生育期,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2.18%~30.84%,6.82%~21.46%,62.19%~119.20%,40.02%~85.44%,烟叶品质指标相对其他处理更优。翻压黑麦草的各处理均能够较好的调节土壤的pH值,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表明翻压黑麦草后土壤生物过程活跃,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转化和烤烟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供应。
  • 郭守春, 邹国元, 左强, 吴建新, 石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花椰菜为指示蔬菜,以不同施氮处理:常规施肥(CON)、减氮施肥(LNF)减30%氮、常规+填闲(COC)、单施有机肥(OM)、空白(CK)研究花椰菜氮肥供需平衡及可持续性。结果表明,施肥使花椰菜增产2%~14%,LNF和COC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增加,氮肥生理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降低,OM最佳;花椰菜氮肥表观利用率为6%~10%,90%~94%的氮肥没有被作物利用,氮肥表观平衡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花椰菜收获后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LNF和COC种能有效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花椰菜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Vc含量降低,LNF和COC能提高花椰菜果实Vc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氮肥减施30%和常规+填闲效果最佳并有持续性。
  • 魏小春, 李锡香, 沈镝, 王海平, 邱杨, 张晓辉, 宋江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P型及G型欧洲山芥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水平(0.75,1.5,3 mol/L)对植株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型及其不同器官的硫甙种类和分布不尽相同。高氮量处理显著降低了两类欧洲山芥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不同浓度的氮处理对P型欧洲山芥叶片的硫甙影响不明显,但高氮量处理显著提高了其根中总硫甙、总芳香族硫甙及芳香族主组分R-2-羟基-2-苯乙基-硫甙与2-苯乙基硫甙的含量;低氮处理则对植株根中吲哚族硫甙积累有利。高氮水平明显抑制了G型欧洲山芥叶片中总硫甙、总芳香族硫甙及其主组分S-2-羟基-2-苯乙基硫甙的含量,也明显抑制了其根中总硫甙、总芳香族硫甙及其主组分S-2-羟基-2-苯乙基硫甙、总吲哚族硫甙的积累;但却促进了根中吲哚族硫甙2-苯乙基硫甙的合成。可根据生产需求有针对性地施肥。
  • 王丽英, 任珊露, 严正娟, 陈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集约化设施蔬菜生产中水肥投入远高于作物的需求,生产上为了实现根层充足的水肥供应,导致氮素过量投入、损失比例高、磷钾在土壤中明显积累,生理性缺素日趋严重。优质高效蔬菜生产的关键是在健康良好生长环境下根层合理的水肥供应,在保证作物生长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损失。本研究总结了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蔬菜生产的根层养分调控关键,即必须考虑到土壤溶液养分浓度、形态和养分离子间的平衡;减少水分渗漏并保持水分和养分空间一致的原则。结合土壤环境的增温、增施高碳氮比有机肥或秸秆进行土壤调理等措施,促进蔬菜根系发育、提高作物抗性和养分吸收效率,在设施生产中有机肥和化肥养分需采取"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氮素采取"少量多次、近根施用、水肥耦合"原则;磷钾养分采用"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维持"相结合的总量控制原则,中微量元素"因缺矫正"原则,通过根层调控实现水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设施菜田的可持续发展。
  • 王丽英, 赵小翠, 曲明山, 袁会敏, 陈清, 赵永志, 王克武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郊区设施蔬菜发展迅速,通过对京郊集约化设施果类蔬菜生产中土肥水管理现状的调查发现,水肥投入量过大,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是主要问题。蔬菜每年用水量为7 500~10 500 m3/hm2,番茄、黄瓜、椒类、茄子总养分(N-P2O5-K2O)投入量分别为1 206-504-782,1 426-735-1 101,1 298-599-915,1 255-631-958 kg/hm2;肥料选用与施肥灌溉技术缺乏指导,50%以上农民不懂如何选择肥料,有机肥的62%来自养殖场或农民自家堆制,68%和26%的农民仍凭经验施肥和灌溉。因水肥管理不当及连作导致土壤线虫病害、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普遍,其中,根结线虫障碍的比重最高,占29%,无障碍土壤的比例仅占11%。京郊区土肥水现存问题在于管理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水肥管理和土壤质量综合提升技术成果转化与物化有待加强,为此提出开展水肥资源高效利用和土壤质量综合提升技术研发,探讨适合分散经营的技术推广机制与模式的技术需求。
  • 吴文林, 化青珠, 潘世龙, 王梓, 周瑜, 朱云峰, 钱远婷, 刘海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许多生产者都使用N-P2O5-K2O=15-15-15的进口挪威复合肥对黄帝菊进行追肥。本试验设定使用了以国产复合肥为主的6种施肥模式,对黄帝菊进行了生长比较试验。综合开花株的外观指标来看,在植株现蕾期之前用国产15-15-15复合肥添加0.1%尿素配成500倍液浇灌及现蕾期之后直接将复合肥配成500倍浇灌这种模式,与使用进口挪威复合肥的差异不大。说明对黄帝菊盆花的施肥,国产复合肥完全可取代进口复合肥,而且成本更低。
  • 张凤路, 刘鑫, 张怡明, 李少昆, 谢瑞芝, 修文雯, 牛兴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于2009-2010年在吉林省中国农科院公主岭试验站进行。以耐密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采用2种密度(52 500株/hm2(LD)和82 500株/hm2(HD)),2个施氮水平(150 kg/hm2(LF)和300 kg/hm2(HF))研究了传统耕作方式和深松(40 cm)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根系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的生长发育与密度、施氮水平以及耕作方式均有密切关系。在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下,深松处理比传统耕作在植株总干物量、根系和籽粒产量等方面均有有利作用。深松有利于打破犁底层,根系在0~40 cm的分布明显优化。本研究阐明了在传统耕作条件下适度深耕增加产量的生理基础,并对高产玉米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 周波, 高云华, 张池, 陈旭飞, 任宗玲, 李进, 戴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地处典型赤红壤区域的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为研究范围,对4种不同耕作模式下12种土壤肥力属性指标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模式首先影响全量氮、磷、钾、碱解氮、电导率等,其次综合影响粘粒、有机质以及其他理化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田耕作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全钾、有效磷和孔隙度,水旱轮作模式对pH值的影响最大,旱地模式主要造成了容重、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改变,菜地模式主要影响了电导率以及粘粒、全磷和碱解氮,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肥力属性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 贾赵东, 马佩勇, 边小峰, 郭小丁, 谢一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兼用型甘薯品种苏薯1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与氮、钾肥配施对甘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钾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和经济产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薯干产量与干物率、基部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蔓薯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薯块干物率与最长蔓长、茎粗、基部分枝数都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18种处理组合中低氮低钾低密度处理经济产量最高,蔓薯比最佳;在对块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效应中,施钾量>;栽插密度>;施氮量,且施钾量和栽插密度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施氮量和栽插密度是影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因此,生产中保持合理的栽插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欲通过增加栽插密度来获取超高产的可能性不大。从本试验来看,纯氮120 kg/hm2、K2O180 kg/hm2与栽插密度4.95×104株/hm2的肥密组合有利于苏薯15号发挥其高产潜力。
  • 翟彩霞, 张彦才, 刘灵娣, 王丽英, 陈丽莉, 李若楠, 温春秀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对金银花产量及药用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生物发酵鸡粪(N-P2O5-K2O=1.58-3.08-1.72)4.5 t/hm2基础上,施化肥氮(N)为0~450 kg/hm2的范围内,金银花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施氮(N)450 kg/hm2处理单株产量最高,而绿原酸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各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磷肥能有效地提高金银花的产量,施磷(P2O5)为360 kg/hm2时单株产量最高,施P2O5量在0~180 kg/hm2的范围内,绿原酸随着施磷量增加而增加,超过180 kg/hm2时,绿原酸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施K2O量在0~300 kg/hm2的范围内,金银花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绿原酸含量以施钾量为225 kg/hm2时最高。其中当N、P2O5、K2O施用量分别在240~360,180~360,150~225 kg/hm2范围内,四茬金银花药用成分木犀草苷平均含量达到《中国药典》标准的0.0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超过此施肥量范围木犀草苷含量则下降。
  • 陈磊庆, 刘锁云, 胡廷会, 李立军, 刘景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甜荞北旱生在内蒙古武川县(地处阴山北麓)不同氮、磷配施处理下赖氨酸和黄酮含量的变化,对于武川区域荞麦药用种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试验于2010年6月在内蒙古武川县上秃亥乡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进行,试验设氮、磷2个因素,作随机区组设计。测定荞麦现蕾期,盛花期,成熟期3个时期,荞麦茎,叶黄酮含量以及荞麦籽粒中黄酮和赖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P6N8水平下,赖氨酸含量最高,达到120.14 mg/g,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18.08%。在P8N8水平下,茎,叶黄酮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现蕾期分别减少了1.8%,2.7%;盛花期1.0%,8.6%;成熟期39.4%,12.7%。而荞麦籽粒,在P6N8水平下,黄酮含量最高,达到98.25 mg/g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27.6%。
  • 李双喜, 郑宪清, 袁大伟, 张娟琴, 何七勇, 吕卫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旨在研究生物耕作(接种蚯蚓)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细菌生理类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耕作能有效提高不同耕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其中尤以5~20 cm显著,生物耕作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以及含水量依次比对照增长了58.33%,68.93%,67.06%,16.19%;与常规旋耕(CK)相比,各土层中免耕(T1)和生物耕作(T2)2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可明显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且表层(0~5 cm)土壤微生物数量远远大于下层(5~20 cm)。T2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真菌数量(P<;0.05);氨化细菌、硝化细菌以及无机磷分解菌等生理细菌数量得到显著提升(P<;0.05)。在传统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培育土壤有益动物生物数量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对改善农田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
  • 李宇虹, 刘朋朋, 严正娟, 陈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确定土壤有效磷供应临界值,对于菜田磷素推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蔬菜根系浅、根长密度低的特征,以及受反季节设施栽培的影响,导致了大多数蔬菜对土壤有效磷供应强度的要求明显高于粮食作物。本研究汇总分析了近20年来发表的20余篇相关中文文献及在北京郊区的试验结果,计算了主要蔬菜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参数及吸收比例,采用线性加平台方程拟合获得了一般菜田土壤有效磷的供应临界值,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在当季不施有机肥条件下,北方露地菜田土壤有效磷的供应临界值为27.0 mg/kg P;果类蔬菜的土壤有效磷供应临界值为56.7 mg/kg P,明显高于叶类蔬菜的临界值39.1 mg/kg P;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露地菜田土壤有效磷供应临界值;设施菜田土壤有效磷供应临界值高于同样施用了有机肥的露地菜田。
  • 唐玉霞, 王慧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快速、准确地测定有机原料中有机质含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2011有机肥料中有机质的测定方法为标准方法,对其中的沸水浴加热氧化条件进行了改进,即恒温烘箱加热氧化法。同时对恒温烘箱加热氧化法测定有机原料中有机质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方法相比,恒温烘箱100℃加热氧化30 min和175℃加热氧化10 min这2种方法所测的结果准确可靠,而且高效、快捷、更为实用。
  • 曹伟平, 宋健, 陆晴, 魏利民, 冯书亮, 杜立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球孢白僵菌HFW-05对粉虱有很高的杀虫活性,为扩大该菌株的杀虫范围及明确其与常用化学农药的混用效果,测定了HFW-05菌株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及化学药剂对HFW-05菌株孢子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HFW-05菌株对小菜蛾幼虫表现出很高的杀虫活性,5×107孢子/mL浓度下,HFW-05菌株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6 d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6.7%和76.7%,各试验浓度下对2龄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显著高于3龄幼虫。随浓度降低化学药剂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减弱,药剂对孢子的影响与菌药混用时对昆虫的毒力影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常规用量下,抑太保、三氟氯氰菊酯和辛硫磷强烈抑制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率为0,0和7.9%,药剂5倍稀释液与1×106孢子/mL孢悬液混用,辛硫磷、灭多威、灭幼脲Ⅲ号对小菜蛾表现为拮抗作用,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3.4%,16.2%和20.5%,其余药剂均表现为毒力相加作用,抑太保、氟虫脲的增效作用显著,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3.3%和98.0%。可见菌药合理混用对改善小菜蛾的生物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宋健, 曹伟平, 陆晴, 杜立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温度和紫外线等条件的变化,明确了该因素对HFW-05菌株生长与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5℃培养有利于提高孢子萌发率及菌株产孢量;30℃培养有利于提高菌株产酶量,最适菌株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5~30℃。生测试验表明,HFW-05菌株对小菜蛾的最佳致死温度范围为25~30℃。菌株在25℃下经紫外线1 h处理后,萌发率可比对照增加12%,产孢量增加26%,表明适量紫外处理有利于菌株生长。
  • 赵鹏飞, 黄文超, 高超男, 曹国鑫, 张宏彦, 李晓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白穗的发生会减小粒质量并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为摸清小麦白穗现象发生原因,我们对位于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的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双高"基地)所在区及其周边区的麦田与田间试验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品种、播量、种植模式、施肥量及土壤条件与小麦白穗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因赤霉病发生引起白穗现象的地块占总调查样本的63%。比较当地的2个主栽小麦品种衡4399与良星99发现,前者白穗发生率略高于后者。窄行种植的小麦白穗发生率高于宽行和宽窄行种植的小麦,白穗发生率与春季追氮量和表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磷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钾肥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机肥用量间的相关关系不明显,此外,采用含盐量高的浅井水灌溉的麦田,小麦白穗率比采用含盐量低的深井水灌溉的麦田高1.2个百分点。
  • 宋健, 曹伟平, 甄伟, 陈丹, 杜立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在不同寄主中分离纯化得到的白僵菌菌株HFW-05、TE-07、Lu-08、Dj-04为供试菌株,通过对4株球孢白僵菌ITS区序列和酯酶同工酶图谱分析,明确了4株供试菌株的种间分类和酯酶型、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4株白僵菌为球孢白僵菌种下的不同酯酶型。
  • 吴寅, 周宏美, 贺德先, 王东勇, 高红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寻求安全、简便的白粉病化学防治技术,2010-2011年度以周麦16号为材料,研究了硅酸盐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效果,以及对生育后期叶片光合性能、子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指出,生育后期喷施硅酸钾和硅酸钠均可有效防止白粉病发生,尤以前者的效果为佳。在2~10 g/L质量浓度条件下,喷施相对较低浓度的硅酸盐,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提高9.1%~28.6%,净光合速率提高12.3%~39.0%,产量增加8.6%~11.9%,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提高4.4%~5.8%和4.1%~5.8%,蛋白质含量提高1.5%~4.9%。研究表明,喷施硅酸盐可有效防控白粉病,生产实践中宜采用硅酸钾,其质量浓度以2~5 g/L为宜。
  • 张少逸, 张朝贤, 王金信, 黄红娟, 张建华, 曹坳程, 魏守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防治刺萼龙葵的安全、高效的土壤处理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法对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乙草胺对刺萼龙葵活性最高,ED90为41.43 g a.i./hm2;二甲戊灵最低,ED90为748.56 g a.i./hm2。5种除草剂ED90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乙草胺>;异噁草松>;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综合考虑药剂活性及其推荐剂量,乙草胺、异噁草松、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和二甲戊灵均可在低于推荐剂量下用于防除刺萼龙葵。
  • 韩长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胶孢炭疽病菌可以侵染众多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引起炭疽病害,给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本研究从形态特征、生活史以及遗传关系、致病基因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该病原菌的研究以及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 王小敏, 何孔旺, 张文文, 周忠涛, 茅爱华, 俞正玉, 温立斌, 倪艳秀, 张雪寒, 郭容利, 吕立新, 李彬, 周俊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2009-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混合感染的情况。采用PCR和RT-PCR方法对采集自我国安徽、江苏、山东、浙江等7省的227份组织和血清样品进行PCV2和PRRSV检测。PCV2a感染率为15.9%,PCV2b感染率为44.5%,PRRSV感染率为45.8%,其中17份样品表现为PCV2a和PRRSV的混合感染,50份样品表现为PCV2b和PRRSV的混合感染,10份样品表现为PCV2a,PCV2b和PRRSV的混合感染,分别占样品总数的7.5%,22.0%和4.4%。猪群中PCV2和PRRSV的感染比较普遍,混合感染率也较高,加重了疫病防控的难度。
  • 杨晋辉, 周凌云, 卜登攀, 杨永新, 袁廷杰, 张军民, 王加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调查我国不同牛场奶牛的泌乳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随季节的变化情况,采集北京、滁州、哈尔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和西安地区奶牛场泌乳早期奶牛(泌乳日龄,50~90 d)春季和夏季的奶样和血样,并对产奶量、乳蛋白、乳脂肪、乳总固形物、乳糖等泌乳指标,以及血液中的β-羟丁酸(β-HA)、非酯化脂肪酸(NEFA)、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利用SAS 8.1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不同牛场奶牛的泌乳性能指标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1),乳脂受到了季节变化的极显著影响(P<;0.01),牛场和季节的互作效应对于奶牛泌乳性能也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血液指标中,除CHOL外的所有指标受到了牛场差异的影响(P<;0.01),而大部分指标(除ALP、AST外)随季节变化有显著的差异(P<;0.05),季节和牛场对NEFA等7种血液指标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表明牛奶中的乳脂以及奶牛血液生化指标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但不同牛场奶牛的泌乳性能指标和血液中的NEFA、ALB、BUN等生化指标随季节转换的变化并不一致。
  • 李绍戊, 王荻, 苏岭, 刘红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4种中草药方剂AH、CD、Ⅳ和APS,每日按体质量的3%混饲鲫鱼30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监测适温(18℃)及热刺激(28℃)1 h后的鲫鱼脑及肝脏中HSP 70表达水平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鲫鱼体内2种组织中HSP 70的表达量在热刺激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适温和热应激条件下,鲫鱼肝脏组织中HSP 70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脑组织。而AH组、IV组和APS组热刺激后HSP 70 mRNA含量升高,但CD组热刺激后HSP 70 mRNA转录水平降低,且在肝脏中表达水平降低极为显著。4种方剂中尤以补血养气为主要功能的AH方剂在鲫鱼肝脏中对HSP 70表达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适温及热应激条件下,分别是对照组的4.86,3.43倍。因此,中草药方剂AH对促进鲫鱼HSP 70基因高水平表达有较好的作用,有助于鱼体抵抗热刺激防止热损伤,可作为有效的鲫鱼抗热应激备选药物。
  • 黄良策, 周凌云, 卜登攀, 程建波, 季昀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旨在研究酵母菌、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对泌乳后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48头体重、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均相似的泌乳后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酵母组、乳酸组和纳豆芽孢杆菌组,分别添加不同的益生菌。预试期2周,正式期7周。结果表明:乳酸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显著提高了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P<;0.05),其中乳酸菌提高的幅度最大,明显改善乳品质;酵母菌对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乳酸菌、纳豆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显著降低了牛奶电导率(P<;0.05),有降低体细胞数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 孙伟, 李喜和, 郭继彤, 巴特尔, 杨利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不同浓度的表皮生长因子对牛输卵管上皮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目的是建立高质量的牛体外胚胎共培养细胞系。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结合血球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检测,通过Lysi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GF在0~50 ng/mL浓度范围内,其促增殖、抑制凋亡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剂量依赖性;当浓度持续增高时,其促增殖、抑制凋亡能力降低;此外,S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G2-M期细胞数量有下降趋势。表皮生长因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促进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凋亡的作用,并使其细胞周期发生变化。
  • 王丹丹, 周凌云, 赵圣国, 孙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提取物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蛋白利用率、减少甲烷排放等功能。这些功能的调控往往是通过改变瘤胃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来实现的,因此,更多的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植物提取物对微生物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如皂苷、单宁、香精油对瘤胃细菌、原虫、真菌及古菌的调控作用。
  • 覃春富, 孙鹏, 张佩华, 文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功能性寡糖作为新型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功能性寡糖的概念、分类、结构特点以及功能性寡糖对动物免疫机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为下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胡景辉, 张春锋, 吕军海, 孙丽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定量分析农业科技投入对自主创新贡献率,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科技的投入产出状况,为客观评价科技投入效果提供依据,为政府农业科技投入提供决策参考,确保让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领域,使农业科技投向更加合理,投入结构更加科学。避免科技资源投入的盲目性,提升农业科技资源投入效率。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