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北省统计局,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2] 苗 玲, 李向民, 史沉鱼, 等.矿质元素配比对红富士苹果树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25(07) : 171 - 1751 .
[3] 张晓红, 李玉华, 王慧新, 崔瑞, 陆岩, 蔡立夫, 吴丹.风沙半干旱区地膜覆盖技术对花生产量与光合特性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4) : 4 - 5, 10.
[4] 张士昌 , 郭进考, 底瑞耀, 等.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抗旱基因型小麦的产量及旗叶光合特性比较[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8) : 4 - 6.
[5] Huang Z Y, Dong X J, Jiang G M, et al.Primary studieson the daily dynamic changes of photo-synthesis and transpiration of Salix psammophila[J].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2002, 22(4) : 817 - 823.
[6] 鲍巨松.玉米叶片生理研究[J].农牧情报研究, 1981 :7 - 11 .
[7] 沈业杰, 尹光华, 佟 娜, 等.玉米抗旱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及品种筛选[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26(4) : 176 - 180.
[8] 刘克礼, 盛晋华.春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的研究[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1998, 19 ( 2) : 48 -51 .
[9] 李 磊, 李向义, 林丽莎, 等.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玉米对不同荒漠化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J].生态学报,2012, 32(2) : 0578 - 0587.
[10] 赵大芹, 贺超兴, 陶 莲, 等.有机土栽培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长江蔬菜, 2008, 3: 53 - 55.
[11] 钱莲文, 张新时, 郭建宏, 等.半常绿一常绿杨树 3 个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44(4) : 424 - 428.
[12] 刘贞琦, 刘振业, 马达鹏, 等.水稻叶绿素含量及其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 1984, 10(1 ) : 57 -62.
[13] 魏书銮, 于继洲, 宣有林, 等.核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关系的研究[J].北京农业科学, 1994, 12(5) : 31 - 33.
[14] 张秋英, 李发东, 刘孟雨.冬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 13(3) : 95 - 98.
[15] 刘振业.光合作用的遗传与育种[M].贵州 :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16] 谭念童, 林 琪, 李玲燕, 等.限量补灌对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响应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 25(4) : 145 - 151 .
[17] 李东方, 张胜利, 吴大付.金银花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影 响 因 子 研 究[J].山 西 农 业 科 学, 2009, 37(12) : 14 - 17.
[18] 许大全.光合作用气孔限制分析中的一些问题[J].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 33: 241 - 244.
[19] 罗青红.胡 杨 、 灰叶胡杨对水分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D].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06.
[20] Farquhar G D, Sharkey T D.Stomatal conductance andphotosynthesis[J].Annu Rev Plant Physiol, 1982, 33:317 - 345.
[21] 陈根云, 陈 娟, 许大全.关于净光合速率和 胞间CO2 浓度关系的思考[J].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 46(1 ) : 64 - 66.
[22] 王 静.玉米带状种植田间结构与其光合及蒸腾作用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 2: 38 -42.
[23] Kramer P J, Kozlowski T T.Physiology of woody plants [M].London: Academic Press, 1979.
[24] 刘芝芹, 涂 璟.干旱地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研究进展[J].湖北林业科技, 2010, 3: 36 -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