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引排行

Baidu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张敬贤, 吕孟雨, 韩凤山, 季良
    Baidu(392)
    测定了41个冬小麦大粒品种的旗叶光合性能,发现品种间有很大差异:表现光合速率平均为15.54±4.56mgCO2.dm-2,h-1,光呼吸平均为26.77%±9.19%,高氧抑制光合作用,光合下降量为43.26%±10.54%;低氧促进光合作用,氧浓度每下降1%,光合强度平均提高1.41%,高温下光合下降量为43.26%±34.44%.据此进行了聚类分析,41个品种共分为四类,即高光合类,低光合类,适应性强类和适应性差类.
  • 孔玉珍, 崔文生, 赵治海, 杜贵, 苏浴源
    Baidu(388)
    利用各种类型隐性雄性核不育材料和各种类型谷子品种测交,从F2代选择不同类型天然混合授粉结实的不育穗,混合种植,混合授粉.以后各世代均选择异交结实不育穗,其育和不育均进行1∶1分离,使其进行多父多母开放式相互多代授粉,基因充分交换、重组,建成谷子“综合动态基因库”.从谷子“综合动态基因库”中选出适宜的优良品种,即谷子综合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种比系选品种和常规杂交品种抗病、抗旱、抗倒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 王思政, 黄桔
    Baidu(352)
    本文记述中国蜡蝉总科二新属四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昆虫标本室.二新属分别为新网翅蜡蝉属Neoalcathous gen.n.,甘颖蜡蝉属Gana-chilla gen.n.,属模标本分别为黄山网翅蜡蝉Neoalcathous huangshanana n.sp.,镇原颖蜡蝉Ganachilla Zhenyuanensis n.sp.;另二个新种为武夷网翅蜡蝉Neoalcathous wuyishanana n.sp.,路氏丽蜡蝉Kalidasa lui n.sp.
  • 董洪平, 孙耀中, 吴学仁, 秦素平
    Baidu(327)
    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试材,用化学药剂诱导其孤雌生殖.试验结果表明:氯苯氧乙酸、激动素、烟酸、肌醇、2,4-D、乙烯雌酚等化学药剂均有明显的诱导效果.不同施药方法,其诱导效果不同;注射法稍好于喷施,但喷施操作简便,更易于应用.不同剪颖深度对诱导效果的影响也明显不同,适当加深剪颖能提高诱导效果.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应用大谷核不育小麦为诱导材料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了论证.
  • 赵小蓉, 林启美, 孙焱鑫, 张有山, 王幼姗
    Baidu(297)
    在冬小麦苗期,利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分解卵磷脂和溶解磷酸三钙的细菌,发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大大高于非根际土壤,但无论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有机磷细菌比无机磷细菌多。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多,而非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少。根际土壤的有机磷细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无机磷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和欧文氏菌属,而非根际土壤的优势解磷菌属不明显。
  • 王子欣
    Baidu(295)
    遗传漂变又称遗传漂移, 是指在一个小群体内, 由于基因频率不能随机地使上下代保持不变, 从而形成的波动现象。国内外学者对此均有论述, 但目前国内在试验中证明这一遗传规律的尚少, 在豇豆上更未见报道。作者于1985-1986年用豇豆的2个杂交组合, 对其3对质量性状, 对F2代的分离现象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对2000多个单株调查, 发现生长在植株不同部位的果荚, 存在遗传漂变现象。
  • 马瑞昆, 贾秀领, 蹇家利, 刘淑贞
    Baidu(290)
    根据1986~1990年旱棚及田间试验结果,建立和分析了供水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的数字模型.在各种密度下,供水量与产量关系可以由Y=a1+b1X(0<X≤X1)Y=a+bX+cX2(X1≤X)复合式来表达.模型表明,在达到最高产量前,供水增量与产量增量存在一个按比例增长阶段,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X1,Y1)是节水高产的适宜位点.节水高产的供水量调节范围应在此点与抛物线峰值(Xm,Ym)之间.这一供水量年度间有明显差别,但灌水量较接近.在相同灌水量(总量约210mm)时,小麦拔节后主要生育时期灌水3次的产量高于其它供水时空分配方式的产量.不同供水条件下,密度与产量关系用变形二次双曲线Y=X/(A+BX+CX2) 模型拟合极显著.模型分析说明,在旱作和产量处于Y1和Ym之间且以中后期供水时密度宜适中(每亩17~22万苗),在供水较少或在中后期控水时要求较高种植密度.这个模型对于建立综合节水栽培决策模拟系统具有实用价值.
  • 郭爱国, 刘颖超, 王焕如, 朱之堉
    Baidu(282)
    根据18个未知基因品种(系)和27个Lr基因系对15个小麦叶锈菌系的反应,将18个未知基因(系)分为7个组.每组可能具有的Lr基因不同.(1)CA8646具有Lr15;(2)河农矮3具有Lr26,87-4314穗13具有Lr15和Lr26;(3)唐86-4043具有Lr2a或Lr26;(4)保麦2号和山东03201具有Lr1和Lr26,山东110021具有Lr1;(5)C4102-5可能具有Lr21,Lr23,Lr25或Lr27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6)丰抗9号等6个品种(系)可能具有与供试的Lr基因系不同的基因,(7)冀早15等4个品种(系)不具有供试的Lr基因系所具有的抗性基因.
  • 冯福生, 马力耕, 傅娟, 葛东侠
    Baidu(282)
    氯化胆碱(choline chloride)促进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离休叶绿体的希尔反应及ATP酶的活性,同时还促进RuBP羧化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E.C.4.1.1.39)和G-3-P脱氢酶(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E.C.1.2.1.13)的酶活性.用真空渗入法将氯化胆碱溶液浸入叶子细胞质中,ATP酶活性比对照增高0.9倍;RuBP羧化酶活性比对照增高0.7倍多.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浓度适当的氯化胆碱溶液,RuBP羧化酶和G-3-P脱氢酶均比对照的增高,说明氯化胆碱对上述三种酶均有增加酶活性的作用;在较低浓度的氯化胆碱影响下,酶活性较高;高浓度的氯化胆碱对酶活性趋于抑制;同时,喷施氯化胆碱叶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含量也均比对照增高,并且这些变化与处理后光合速率的增高相一致.因而证明了氯化胆碱处理使小麦增产是因为促进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万亩小麦喷施200ppm氯化胆碱试验,平均每亩增产25kg,比对照增高10.1%,共增产小麦373 120kg,经济效益22.4万元.
  • 崔海瑞, 方仁, 程增书
    Baidu(253)
    本文对10个基因型的小麦幼胚在6种培养基上的离体培养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MS培养基为基础,把无机盐的浓度加倍或附加氯化钠和氧化钾各1克/升可使愈伤组织诱导率降低,而以Dicamba(4毫克/升)代替2,4-D(2毫克/升)则使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所有供试基因型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都在95%以上,愈伤组织分化率变动在73.7~92.5%之间,平均为84.6%.基因型是影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 杜金友, 黎裕, 王天宇, 石云素, 宋燕春, 王海波
    Baidu(252)
    利用SSR,AFL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23个玉米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对这两种分子标记系统进行了比较。利用筛选出的40对SSR引物,检测到了202个等位基因。用12对AFLP引物组,检测到了444条有多态性的带。SSR和AFLP分子标记均有很高的多态性,SSR位点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值达0.60,而AFLP多态性带比例是72%。两种分子标记结果将玉米种质划分为5组,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两种分子标记划分的结果也相近。研究认为SSR,AFLP两种分子标记系统均适合于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赵连元, 纪芸, 段胜军, 严丽兰
    Baidu(237)
    通过变换培养基成份,调控谷子愈伤组织状态,从不能直接用于原生质体培养的致密型愈伤组织中,选出了生长旺盛的松软型愈伤组织,将其用于原生质体培养,获得了高频率的细胞分裂;又从不能直接用于植株分化的松软型再生愈伤组织中,选出了致密型愈伤组织并诱导分化出大量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 庞家智, 王焕如
    Baidu(227)
    用生物间遗传学的方法,在温室苗期根据59个冬小麦品种与6个条锈菌优势小种相互作用所表现的侵染型,推导出了分别在Compair、Heines Ⅶ、14Th43、Lee、CA8333、Vilmorin23、丰抗2号、冬协4号、ABNA、9D27-262、S-13、S-14以及绝大部分高代品系和目前正在推广的品种中可能含有的12个抗条锈性基因(1h1~1h12).用生物间遗传学原理进行遗传学研究,可以不通过杂交在短期内对大量抗病品种的遗传信息进行了解,这为抗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依据.本文讨论了应用生物间遗传学分析抗性基因的局限性.
  • 张喜英, 由懋正, 王新元
    Baidu(224)
    用盆栽对冬小麦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不同程度的调亏试验的结果表明,冬小麦从拔节至开花期间的轻度水分亏缺对其产量有明显影响,而灌浆和返青时间的轻度水分亏缺对产量无影响。各生育时期在不同调亏水平下的产量敏感指数(或敏感系数)不同。冬小麦经过一定的亏缺处理,复水后出现生长方面的补偿效应,因而产量降低幅度与耗水量减少幅度相比要小得多。气孔阻力和叶水势对土壤水分的变动有一阈值反应,只有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下时,气孔阻力和叶水势才发生显着变化。
  • 王培, 陈玉蓉, 裴翠娟
    Baidu(222)
    3毫克/升的多效唑(MET)和8%蔗糖相结合的壮苗培养基,在22℃条件下培养30天,无根冬小麦花粉植株单株生根平均可达7.5条,平均根长为2.7厘米,生根率为89.4%.在越夏过程中培养基含有多效唑时,对花粉植株有明显的抑制发育、抑制株高生长和促进试管花粉植株增加分蘖的作用.移栽后30天调查,成活率达95.2%,与壮苗培养基中不含多效唑的对照相比提高29.7%.
  • 云兴福
    Baidu(221)
    对黄瓜霜霉病抗性不同的黄瓜品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萌动种子内,除谷氨酸、赖氨酸和NH3外,其它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在子叶内,除胱氨酸、苯丙氨酸和NH3外,其它氨基酸含量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不同叶位真叶的氨基酸含量随着叶位上升(叶龄的减小)而增加,同一叶位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各叶位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抗病品种也高于感病品种,其中胱氨酸、苯丙氨酸和NH3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据此,胱氨酸、苯丙氨酸和NH3的含量与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性。黄瓜子叶和同一植株不同叶位真叶内可溶性总糖含量与抗病性呈高度正相关性;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与总糖比及叶绿素A的含量与抗病性呈高度负相关;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与抗病性无明显相关。
  • 曹鸣庆, 李岩, 蒋涛, 西尾刚
    Baidu(215)
    植物的游离小孢子离体培养方法最先在毛叶曼陀罗(Datura innoxia)上, 以后又在烟草、矮牵牛、马铃薯等茄科植物上试验成功。八十年代初, 在十字花科芸薹属的油莱(Brassica napus L.)上获得突破, 后相继在该属的埃塞俄比亚芥菜(B.carinata)、黑芥(B.nigra)、大白菜(B.campestris spp.pekinensis)和结球甘蓝(B.oleracea spp.capitata)上获得成功。在植物育种应用方面, 游离小孢子离体培养方法较花药培养表现了更大的应用前景。
  • 董金皋, 康绍兰, 刘增群, 张汀, 黄梧芳, 郭丽娟, 姚庆筱, 胡启德
    Baidu(213)
    采用组织学染色方法对田间表现抗感不同的品种的形态特性和与根腐菌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两品种表皮茸毛的数量及长短,气孔的数量、大小及开张程度,叶脉间的距离.叶片上分生孢子前发方式、侵入途径和侵染点数目,分生孢子开始侵入的时间,菌丝开始扩展的时间以及组织变褐枯死的时间均有差异.幼苗接种调查结果表明,供试两品种的发病株率,株病叶率和叶病斑数也明显不同,但在抗病品种叶片上确实存在着感病病斑.因而推测小麦品种对根腐菌的抗性主要表现为抗侵入,形态结构抗性占重要地位.
  • 陆文龙, 曹一平, 张福锁
    Baidu(212)
    用化学浸提法研究了有机酸对不同合成磷酸盐(Ca2-P、Ca8-P、Ca10-P、Fe-P和Al-P)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能明显促进不同磷酸盐中磷的释放;有机酸对磷酸盐的活化与有机酸种类、浓度和磷酸盐种类关系密切,磷酸盐的活化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有机酸活化磷酸盐能力从大到小的次序为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不同磷酸盐活化的难易程度是Ca2-P>Ca8-P>FePO4>Ca10-P>AlPO4
  • 单世华, 孙学振, 周治国, 施培
    Baidu(206)
    随温度降低纤维伸长最大值降低,伸长期延长;夜间温度对纤维伸长的影响大于日均温。纤维断裂比强度随铃龄增大而升高;相同铃龄随温度下降断裂比强度降低。随纤维发育,纤维成熟度升高;随温度降低,成熟度随铃龄增大增幅降低,相同铃龄随温度下降成熟度值呈下降趋势。细度随纤维发育逐渐减小,全铃期夜均温16.7 ℃和≥15 ℃有效积温1142.9 ℃是细度变化临界点,低于该温度时细度随纤维发育降低缓慢;相同铃龄随温度下降呈升高趋势。
  • 徐季娥, 龚云池, 吕瑞江
    Baidu(206)
    在鸭梨原产地及主产区的38个果园采叶样55个,化验了N、P、K、Ca、Mg、Fe、Mn、Zn、B、Cu十个元素的含量;通过相关检验及复回归统计,以大于10年生树叶内矿质元素含量的复回归值平均数及离回归标准误制定鸭梨叶内矿质元素含量标准值及变异范围.小于10年生的结果树叶内P、K、Mg、Mn、Zn含量具有特殊性.相同条件下雪花梨叶内的 N、P、K、Ca、Mg、Mn含量比鸭梨高.鸭梨叶诊断的适宜取叶期为花后70~90天.
  • 毛沛, 李宗智, 卢少源
    Baidu(192)
    利用SDS-PAGE技术分析了1642份小麦种质资源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并测定了上述材料的沉降值指标,同时分析了242份面包小麦品种(系)的多项品质指标。以期探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对面包烘烤品质指标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Glu-1位点对烘烤品质的效应分二种增况,当5+10亚基存在时以Glu-D1位点的加性效应为主;当5+10亚基不存在时,表现为加性效应和互作效应并存,以Glu-B1位点的加性效应和Glu-B1与Glu-D1位点间互作效应占主导地位。(2)就各亚基而言,1A位点2*>1>Null,1D位点5+10>4+12>2+12,而1B则7>7+8>7+9。
  • 张凤兰, 高田义人
    Baidu(192)
    用4×4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能力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多数F1的胚产量与具高胚发生能力的亲本相近,部分F1的胚产量与双亲中亲值接近。胚状体发生能力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高胚发生能力由显性核基因控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7.2%和81.1%。由Lisandra(高胚发生能)×Kamikita(低胚发生能)的F2群体胚发生数的分离结果得出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由具加性效应特点的两个基因位点控制。
  • 张有山, 林启美, 秦耀东, 李保国 
    Baidu(182)
    应用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北京昌平县南邵乡2640hm2土地上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绘出他们的等值线图。对于研究和评价大比例尺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和动态变化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王惠哲, 庞金安, 李淑菊, 霍振荣
    Baidu(178)
    弱光明显抑制黄瓜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植株干重降低、茎变细、产量降低、畸形瓜率增高等。弱光导致 叶绿素含量下降、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经过弱光处理后的黄瓜幼苗,无论在正常光照下还是在弱光条件下继续生长,其净光合速率均比对照明显降低,而气孔导度和细胞间隙CO2浓度的不同变化说明:在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净光 合速率的降低是由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在正常光照下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可能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叶绿素 荧光动力学测定发现,弱光处理后,黄瓜幼苗和成株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弱光胁迫并没有使光合作用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发生实质变化。弱光导致类胡萝卜素含量 的下降,可诱发光抑制作用。不同的黄瓜品种对弱光胁迫的反应不同,不同的弱光处理方式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也不相同。多组数据表明,自交系Q21耐弱光能力较强,而T94耐弱光能力较弱,这与多年田间观察的结果一致。对光合作用能量吸收和转换起决定性作用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破坏较少,是品种耐弱光的基础。
  • 戴明宏, 陶洪斌, 王利纳, 王璞
    Baidu(176)
    为探索华北地区春玉米高产可持续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氮素管理(不施氮、推荐施氮、经验施氮)对春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条件下,第一年推荐和经验施氮同不施氮相比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穗位叶光合速率等方面都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第二年不施氮处理产量比推荐施氮和经验施氮分别下降了12.0%和11.6%。推荐施氮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前提下保持产量的稳定,同时也明显促进了生育后期植株营养体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各器官干物质转运总量占籽粒总干质量的22.1%,比经验施氮高6.1%。
  • 于玲, 林艳, 张年生
    Baidu(176)
    本文从研究坝上旱区主要作物自然降水生产潜力出发,探讨了该地区的耗水系数和降水利用率.1987~1989年在张北坝上旱原进行了定点定位试验,获得较丰富的资料.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Wageningen法,对一系列参数进行订正后,建立起适合当地的生产潜力概算公式,经田区试验检验,证明其潜力值是可靠的和可以实现的.并对这些潜力值进行耗水系数和降水利用率的计算,定量地分析了不同气候类型常年降水的利用状况,从而为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坝上旱区降水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 孙士英, 吕泽勋
    Baidu(17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查清了河北省危害平菇的11种害虫种类、分布与危害情况,其中椭圆食粉螨的危害在国内为初次发现;对尖眼菌蚊、菇瘿蚊、椭圆食粉螨等三种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及采用10多种药剂杀灭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经在河北省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效益.根据对尖眼菌蚊的生物特性观察,提出利用北方冬季O℃以下低温处理培养料、菌块消灭平菇害虫,以及利用气味、颜色诱螨物杀灭粉螨等方法,取得了较新资料.
  • 王朝江, 赵大振, 池惠荣
    Baidu(170)
    银白木耳是1987年赵大振首次发现的木耳科、木耳属毛木耳的一个新变种.该变种颜色纯白,朵大肉厚,外观美丽,并具抗木霉污染、耐高温、生物学效率高、营养丰富等优点,是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的食用菌.经过三代五次人工驯化培养研究,初步探明了该变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育条件,提出了形成良好的菌体结构的三要素——基质的密度、均匀度、表面光滑度,并研究出了“U”型开孔和顶端扣帽封袋、地沟出耳的配套技术,为开发利用这一新的菌类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家专利局已经受理了《银白木耳菌种与其培养方法及栽培技术》专利,专利号:91102216·3.
  • 周晓芬, 罗亦云, 刘宗衡
    Baidu(165)
    对河北省低磷石灰性土壤磷肥后效以及试验周期中水溶性磷肥的固定转化规律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磷肥不同分配方式的经济效果做了评价.结果表明,磷肥后效明显,且随施磷量增加后效期延长.一次亩施16公斤P2O5,至少可维持四年的后效作用.磷肥施入土壤后,以速效态存在者约20%,约80%转化为难溶性磷酸盐.以后难溶性磷酸盐仍会被释放出来为作物吸收.四年中Al-P进一步向Ca-P转化,说明Al-P可视为活性较强的一种过渡形态.而且Al-P与速效磷含量之间呈高度显著正相关,Al-P每增加10ppm,速效磷约增加3ppm.每年亩施4公斤P2O5效果最好,隔年施8公斤和四年一次施16公斤其效果约为每年分施的70~90%.
  • 赵春江, 康书江, 王纪华, 郭晓维, 李鸿祥
    Baidu(164)
    对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在越冬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冬性和春性基因型小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脱落酸水平在抗寒性较强的冬性品种中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赤霉素则在抗寒能力弱的春性品种中含量较高;抗寒性强的品种的生长素在冬前较高;春性品种中的细胞分裂素水平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可以认为上述4种植物内源激素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抗寒能力有关。此外,植物内源激素的活跃变化反应了小麦在越冬期间仍保持较强的生理代谢能力,并未因低温而停止生长发育。
  • 武菊英, 滕文军, 王庆海
    Baidu(160)
    以植株长势、观赏性、花序美感、叶片颜色及越冬成活率等为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20个耐旱多年生观赏草品种越冬能力和春季景观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Elytrigia repens,Festuca ovina,Stipa krylovii,Ar-rhenatherum elatius,Eragrostis curvula5种观赏草与理想品种的关联度较高,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可直接应用于园林美化,且各有优势;Anemathele lessonianaImperata cylindrical春季观赏价值较低,与理想品种的关联度分别为0.4435与0.5535;Arundo donax虽具一定的观赏性,但越冬成活率低。
  • 毕玉平, 单蕾, 王兴军, 徐平丽, 周钟信, 米景九
    Baidu(159)
    在构建TMVcp和CMVcp双价表达载体和建立辣椒高效转化体系的基础上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辣椒栽培品种农大40和湘研一号。对52个抗卡那霉素再生植株进行点杂交鉴定,结果16株为TMVcp和CMVcp阳性,而PCR检测发现其中有2株为假阳性株。进一步温室攻毒试验表明有7个阳性转基因植株对TMV和CMV同时表现为免疫。
  • 袁景顺, 王焕如, 朱之堉
    Baidu(157)
    1985~1990年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表明,在小种类型上,仍以频率在2%以上的小种叶中1、2、3、38和对洛夫林10等抗源能致病的洛10小种群为优势小种(群),洛10小种群急剧上升,由1985~1986年的18.33%上升至1989~1990年的57.65%.抗叶锈病的几个重要抗源洛夫林10、洛夫林13和山前麦等对这一小种群都不能抵抗,应引起育种和生产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还对传统研究的观点和方法作了改进,放弃按分类学区分锈菌致病性的观点,代之以生物间遗传学研究小麦品种与叶锈菌相互作用的观点,调整了原有的鉴别寄主,采用毒力频率法和毒力组合法研究小麦品种与叶锈菌群体的关系,把过去研究个体品种与个体菌株的关系改变为研究品种群体与锈菌群体的关系.
  • 宋永林, 袁锋明, 姚造华
    Baidu(156)
    通过对北京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10年定位微区试验的调查分析表明:在土壤肥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施用氮、磷、钾化肥及氮磷钾化肥与有机物料配施,具有显著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并较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有机物料施用量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有机物料效果以有机肥最佳,其次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效果与单一施化肥相近.
  • 籍贵苏, 杜瑞恒, 侯升林, 王新玉, 赵秀萍
    Baidu(155)
    采用77个粒用高粱和21个甜高粱作为研究材料,对甜高粱的含糖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高粱茎秆的含糖量是粒用高粱的2~5倍,而且茎秆秆芯蜡质,汁液含量高。甜高粱茎秆不同茎节的含糖量有差异,其含糖量随节位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有4种类型,并以低-高-低的变化占多数,因此利用中间节段第4,7,9节的含糖量平均值可表示植株含糖量。收获后,随着茎秆水分的丧失,其含糖量逐渐上升,但是25d后开始急剧下降。
  • 甘耀进, 周汉章, 金达生, 商玉霞, 张忠民, 孙秀珍, 杨奇华, 高立起
    Baidu(154)
    试验选用感抗不同的谷子品种,测试了粟芒蝇成虫产卵选择性和人工接卵或接幼虫后的谷苗枯心率.结果证明,人工接种粟芒蝇初孵幼虫的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感虫鉴定结果一致,人工接种鉴定具有快速、精确的优点.
  • 赵铭钦, 苏长涛, 姬小明, 王玉胜, 刘金霞, 李晓强, 陈秋会
    Baidu(153)
    研究了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以及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的填充值、叶片厚度、拉力,以及抗张强度在中部叶的尚熟—适熟档次、上部叶的适熟—过熟档次达到最优值;中部尚熟—适熟烟叶的糖含量高,总氮、烟碱含量适宜,各种化学比值协调,而成熟不够或者过熟的烟叶,其内在质量明显降低,上部烟叶则以适熟—过熟时内在质量好,化学比值协调;中部叶中的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在烟叶充分成熟阶段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上部叶的大多数致香物质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持续增加,最大值出现在过熟阶段。
  • 汪红, 刘辉, 袁红霞, 王烨, 李洪连
    Baidu(153)
    研究了对黄萎病不同抗性棉花品种在接菌前后酶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与棉株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酚类物质(主要为二元酚)含量密切相关。不同抗感黄萎病棉花品种接种病原菌后,4个指标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并于接种后3~5d内出现峰值,峰值高低与抗性程度呈正相关。
  • 田士波, 靳杏蕊, 赵淑娥, 张维忠, 曹文虎, 霍玉华
    Baidu(152)
    本项研究的目标是防治侵入果内的核桃举肢蛾低龄幼虫.采用高压注射机将内吸水溶性药剂注入树干,使之在树体内运行,研究药剂数量在树体内、主要是在核桃果皮与果仁内的变化与核桃举肢蛾虫量的消长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发蛾盛期前后,全年注药一次,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且无药害,收获后药剂残留量也在国际允许范围之内.
  • 潘争艳, 刘伟成, 裘季燕, 董克虞, 田兆丰, 刘德文, 刘学敏
    Baidu(151)
    为了明确拮抗性放线菌Ⅲ-61和A-21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实用价值,并为其后续的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对其在蔬菜枯萎病和灰霉病上的抗病活性进行了研究。其活菌体的抑菌活性检测采用平板对峙法;菌体代谢物的活性测定利用摇瓶发酵后经微孔滤膜过滤制备无菌发酵液,然后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对菌落扩展的抑制,用稀释药液凹玻片静置培养法测定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温室防病试验采用盆栽接种法。结果显示,两菌株的平板菌落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带宽达17.5~20.9mm;27℃,120r/min摇瓶培养6d的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其稀释倍数≤5的无菌滤液处理后经120 h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仍达76.5%~100%,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00%;100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后的芽管具有致畸作用,使其顶端膨大或呈粗栉齿状而不再继续伸长;平板对峙培养中受抑病原菌菌落边缘的菌丝细胞壁崩解,原生质体外泄,表现出溶菌现象;其4倍稀释液对黄瓜枯萎病的温室盆栽防效分别为65.15%和60.61%,对番茄和辣椒灰霉病的防效为62.49%~89.76%。此研究结果表明这2个菌株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曹云者, 宇振荣, 赵同科
    Baidu(151)
    分析了试验地区夏玉米在降雨年型为一干旱年的需水与耗水规律.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夏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为359.8 mm.夏玉米日需水强度呈抛物线型,苗期较小,拔节到抽雄达到最大,抽雄到灌浆后需水强度逐渐减小.土体供水在耗水来源组成中所占比例很小,甚至出现负供水.但是在某个生长发育阶段,特别是出现水分胁迫的条件下,土体供水可在玉米耗水组成中占主导地位.
  • 丰光, 景希强, 李妍妍, 王亮, 黄长玲
    Baidu(148)
    选取3个代表性的玉米品种研究茎秆性状与倒伏的关系。结果表明:倒伏性与种植密度、茎秆拉力、茎秆穿刺力、茎粗、株高和穗位具有极显著相关性;与气生根层数具有显著相关性;密度、穿刺力、茎粗和穗位是影响茎秆倒伏的主要直接因素,可以作为衡量玉米倒伏的指标。
  • 赵虹, 王西成, 李铁庄, 汤其林, 田云峰, 吕凤荣, 苗玉芳
    Baidu(145)
    利用1999年河南省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75%以上;强筋粉品种约占20%;弱筋粉品种不足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47,14号,宛798,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50,6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9023、小偃54、漯育麦、陕优225、高优50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洛旱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受环境条件影响更大。
  • 沈阿林, 姚健, 刘春增, 宋保谦
    Baidu(144)
    3种供试水稻品种的营养需求存在差异,生育期间吸收氮、磷、钾的绝对量以郑稻6号最多,黄金晴最少;郑稻6号对氮的吸收积累在生育中前期相对较低,在抽穗至成熟阶段相对较高。因此,施肥时应充分考虑品种需肥特点,以保证高产高效。水稻叶色与施氮量相关,低氮时水稻倒二叶叶色值(SPAD)变幅为41.8~22.1,中等施氮量时为44.3~26.4,而高氮量时为44.6~32.3。采用中等施氮量(N225.0)时,水稻齐穗前叶色值一直保持在37以上,且后期叶色绿而不浓。因此认为,水稻齐穗前倒二叶SPAD值37可作为是否追施氮肥的参考指标。
  • 李常军, 宫长荣, 陈江华, 周义和, 肖鹏
    Baidu(143)
    对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烤烘期间烟叶中主要含氮化合物代谢的研究表明,高湿变黄和高湿定色烤后烟叶总氮含量较低;湿度对烤后烟碱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低湿不利于蛋白质降解,高湿烘烤烤后烟叶蛋白质含量低于其他处理;氨基酸与之相反,以高湿烘烤烤后烟叶的含量较高。高湿的烘烤环境有利于硝酸还原酶保持活性,高湿变黄和高湿定色烤后NO-2含量较高,而湿度对NO-3含量影响不大。
  • 吴孔明, 刘孝纯, 秦夏卿, 娄国强
    Baidu(139)
    1986~1987年测定了河南省12个产棉县、市棉田朱砂叶螨对当前主要杀螨剂的抗性水平和多种农药对抗性叶螨的毒力水平.结果显示,朱砂叶螨已对三氯杀螨醇和氧化乐果产生抗性,各棉区基本处于抗性上升阶段.其中对三氯杀螨醇的抗性相对倍数较高,LC50和LC95值分别是相对敏感品系的1.72~8.26和3.47~17.67倍.从抗性品系对23种农药的感受性看出,朱砂叶螨已形成对硫磷高抗品系,抗性倍数达466.8倍;对磷胺、久效磷等也表现较高的抗性,但对甲氰菊酯、PP321、克螨特等尚未产生明显抗性,三环锡、Nissorun、毒死蜱、来福灵等有较好的杀若螨作用,对卵的抑制作用以Nissorun为最强,其次为浏阳霉素和杀虫脒.
  • 房全孝, 陈雨海
    Baidu(136)
    从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发育及气象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农田耗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条件下冬小麦农田耗水强度呈双峰曲线变化,不同灌溉处理的耗水高峰出现时期及其峰值不同,而与灌水时期一致,同时灌溉能够明显降低冬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能力.在拔节以前冬小麦农田耗水与大气蒸发力呈显著直线相关;拔节后与其干物质积累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拔节期是冬小麦需水的生理生态临界期.
  • 铁双贵, 卢彩霞, 丁勇, 郑用链
    Baidu(136)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6个自交系做测验种,与6个合成群体组配成 36个组合。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的GCA以LBM最高,其次为WBM,从株型、穗型性状的SCA分析合成群体与自交系组成了9个优良杂种优势模式。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为HZ85×WBM,其均值为10875g。通过对优良杂优模式内的变异参数估计,在群体内有丰富的变异个体,具有很强的选择潜势。组合内个体产量分布以及出现的频率对选系和轮回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人工合成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分属于不同的杂种优势类群,具有多元种质的特性。作为选系和轮回选择群体,具有明显的选择潜势。
  • 张和平, 刘晓楠
    Baidu(131)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大口径根钻取样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基本规律及其氮、磷肥和水分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根系生长时间分布规律是冬前较快,越冬不停,拔节至抽穗最快,抽穗后生长减缓并达到最大;根长和根重的增长遵循Logistic模型。空间分布规律是:冬小麦根系随土层深度的分布,无论是根长还是根重都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少,遵循指数递减模型。施用氮肥和磷肥能显著促进冬小麦根系的生长。水分亏缺限制冬小麦根系的生长,但使根系分布下移。灌溉不仅能促进小麦根系前期的生长,而且可以延缓小麦根系后期的衰亡。
  • 黄德明
    Baidu(130)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20种土壤类型农田土壤上进行的大量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证明,我国农田土壤氮素肥力较低,无氮区作物相对产量平均为69。0%,其中氮素肥力“低”的占65%,“中”的占35%,没有氮素肥力“高”的土壤类型。土壤磷素肥力中等,无磷区作物相对产量平均为86。4%。其中磷素肥力“高” 的占32%,“中”的占59%,“低” 的占9%。土壤钾素肥力中上,无钾区作物相对产量平均为93.7%,其中钾素肥力“高”的占41%。“中”中的占56%,“低”的占3%。根据土壤测试和作物相对产量,对全国20种类型农田土壤拟定了土壤养份丰缺指标。
  • 任志雨, 王秀峰
    Baidu(127)
    试验通过对日光温室黄瓜幼苗不同根区温度的处理,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ck)相比,亚适温和低温处理的黄瓜幼苗根系中K,Mg的含量增加,而N,P,Ca,Fe,Mn,Cu,Zn的含量降低;茎中N,K,Ca,Mg,Fe的含量增加,而P,Mn,Cu,Zn的含量降低;叶片中K的含量增加,而N,P,Ca,Mg,Fe,Mn,Cu,Zn的含量降低.津春3号较津春2号在维持某些矿质元素含量相对稳定上表现出一些较强的根系耐低温胁迫的能力;根系体积、吸收面积降低,而根系琥珀脱氢酶活性增加.降低根区温度虽然增加了黄瓜幼苗一些元素的含量,但同时也使叶片中除K以外的其他元素含量都降低.降低含量的元素作为限制性因子最终会阻碍地上部的生长发育.
  • 孙克刚, 张学斌, 吴政卿, 龚惠英, 汪立刚
    Baidu(127)
    在潮土、褐土、砂姜黑土3种土壤上,分别自1980和1981年选点布置了氮、磷、钾定位试验。在各个处理中分别从0~20,20~40,40~60,60~80,80~100cm个剖面层次中垂直取土样,然后进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在不施肥处理、单施氮处理、氮磷配施处理、氮磷钾配施处理,NO-3-N累积量以砂姜黑土为最多,潮土次之,褐土最少。硝态氮在土壤中分布不仅与施氮量有关,而且还与土壤类型有直接关系。不同土壤类型直接影响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的移动。
  • 张艳敏, 郭北海, 蒋春志, 温之雨, 丁占生, 李辉, 李洪杰, 何锶洁, 陈受宜, 朱至清
    Baidu(126)
    采用室内模拟盐、旱胁迫,结合田间实际测定的方法,对基因枪法获得的转BADH基因小麦多个株系的不同世代材料进行了耐盐、耐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旱、盐胁迫条件下,转BADH基因小麦在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系发育以及质膜保护等方面均比受体品种(对照)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田间生长条件下的转基因株系,其叶片蒸腾强度比对照明显降低,而离体叶片失水速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别。
  • 郭景印, 刘耀娥, 范妍芹
    Baidu(125)
    <正> 甜椒F1杂种优势强,整齐度好,增产显著,但在育种实践中存在选亲不当达不到预期目的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广配F1筛选等问题.本文对甜椒优势组合亲本选配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有目的地进行F1育种推断提供依据.
  • 王建设, 宋曙辉, 唐晓伟, 陈贵林
    Baidu(125)
    为了建立甜瓜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以杂交组合1A151/恒进红瓤酥的6个世代群体 P1,P2,F1,F2,BCr和BCs为材料,利用风媒接种方法和分群法,研究了抗病基因的遗传和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抗源1A151对白粉病菌的抗性由1对不完全显性抗病基因控制,并寻找到了1个与抗病基因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RAPD-S329,其距离为6.81±1.67个遗传单位。
  • 代丽, 黄永成, 宫长荣, 余金恒, 杨少杰
    Baidu(12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不同变黄温湿度对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中湿变黄条件(干球温度38℃,相对湿度8%~80%)下,对烟叶香气有重要贡献的草酸、苹果酸、硬脂酸等酸性致香物质,以及一些中性致香物质如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糠醛、糠醇和2-乙酰基吡咯、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Ⅳ、3-氢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刘圆, 齐红岩, 王宝驹, 郭亮, 苏欣
    Baidu(123)
    研究不同甜瓜品种果实成熟过程中香气物质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不同品种甜瓜果实成熟过程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测定分析。4个甜瓜品种在花后25 d(未成熟时期)的芳香物质以醛类和醇类物质为主。花后30 d的果实是一个醛类和醇类物质向酯类物质转化的时期。花后35d是甜瓜果实的成熟期,香气成分以酯类物质为主,仅有少量的醛类和醇类物质。4个甜瓜品种在果实成熟期共有的芳香物质有6种,均为酯类物质,分别是乙酸己酯、乙酸苯甲酯、乙酸异丁酯、乙酸丁酯、乙酸-2-甲基丁酯、2,3-丁二醇双乙酸酯和十四酸异丙酯;它们特有的香气物质以及特征性酯类种类和含量均不同,这些差异是不同甜瓜品种的香气类型不同的原因,从而构成了各品种甜瓜特有的典型性香气。
  • 易红梅, 王凤格, 赵久然, 王璐, 郭景伦, 原亚萍
    Baidu(123)
    以192份玉米品种为材料,用7对SSR引物对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和常规的变性PAGE银染检测两种SSR标记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的SSR标记片段大小一致。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法检测的结果更为精确、灵敏、高效,更适用于高通量材料的检测分析。对少量材料进行检测分析以及SSR标记的筛选时,使用常规的变性PAGE银染检测法更经济适用。
  • 妥德宝, 段玉, 赵沛义, 郑大玮, 陈铭, 赵举
    Baidu(121)
    对内蒙古阴山北麓旱农区不同类型耕地土壤风蚀及其影响因素的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揭示了该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的特点及风蚀作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观察研究了粮草、粮薯和灌草带状间作及其残茬覆盖度对减轻农田土壤风蚀的作用,指出在农田防护林不完善的阴山北麓旱农区,采用带状留茬间作轮作具有良好生态效应,可以有效地控制农田风蚀沙化,减轻风蚀危害,进而明确了不同类型退化农田应采用的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方式与增产增收配套技术措施.
  • 高松洁, 王文静, 陈时良
    Baidu(120)
    以大粒小麦新品系兰考86(79)(源限型)、豫麦18号(库限型)和大穗小麦新品系黄8124(源库互作型)为材料,对其生理特点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源限型和源库互作型品种“源”的形成和发展较库限型品种更为合理,其光合势大,叶面积持续时间长,光合生产率高,叶片光合性能强,粒重增长快,穗部性状优良;子粒灌浆速度前期增加快,后期下降平缓,粒重与灌浆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库限型品种这种相关关系不明显。叶片对源限型品种、叶鞘对源库互作型品种、茎秆对库限型品种子粒增重贡献较大。
  • 桑大军, 许为钢, 胡琳, 董海滨, 王根松
    Baidu(117)
    对河南省50年来大面积推广的30个小麦品种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Pm2,Pm4,Pm8,Pm13,Pm21及Pm24紧密连锁的PCR标记对这些主推品种进行抗白粉病基因鉴定。其中仅有3个品种抗白粉病,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品种几乎没有上述抗白粉病基因,80年代以后利用Pm8较多,Pm2,Pm4和Pm24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而Pm13和Pm21没有在这些品种中得到使用。同时利用这些标记对2005年在河南省收获面积大于6.67万hm2的14个品种进行鉴定。采用回交育种及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将Pm13,Pm21,Pm30和Pm33等抗性基因导入了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小麦品种郑麦9023之中,获得了抗白粉病的郑麦9023近等基因系,育成郑麦9023抗白粉病的多系品种。采用杂交育种与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育成郑麦835、郑麦863等白粉病抗性基因聚合的新品种和含有Pm21的抗病品种郑麦883。
  • 孙治强, 张强, 张惠梅
    Baidu(116)
    研究了低温弱光对中蔬4号和中杂9号番茄苗期植株功能叶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变化的 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为5000 lx或2000 lx时,温度处理为20℃(日)/10℃(夜)、20℃(日)/5℃(夜)、15℃ (日)/10℃(夜)和15℃(日)/5℃(夜)对中蔬4号和中杂9号叶绿素a、b含量和a/b值影响较显著,处理时间不同其 影响也不同。
  • 齐华, 白向历, 孙世贤, 刘明, 杨国航, 丛雪
    Baidu(116)
    以吉单261和京单28两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显著下降;基础荧光显著增加,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和PSⅡ光化学效率显著降低;随着光强增加,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实际光化学效率下降幅度明显加剧;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增加幅度则明显减缓.表明水分胁迫使玉米叶片光合性能减弱,PsⅡ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减少,光合电子传递能力下降,PSⅡ潜在活性受到抑制,过多的光能多是以非光化学猝灭等其他形式耗散掉,从而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伤害.
  • 宋顺华, 郑晓鹰
    Baidu(114)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鉴定大白菜杂种商品种子的纯度。用50个随机引物检测了2个杂交种北京57号和北京106号及其亲本,引物OPE-20在北京57号杂交种中产生了有别于双亲的特殊标记,引物OPH-06及OPH-07在北京106杂交种中产生了有别于双亲的特殊标记,能清楚地区分杂交种及其双亲,并将这些引物应用在北京57号和北京106号杂交种样品的纯度检测中。这个结果显示了RAPD标记在大白菜杂交种商品种子纯度检测上的实际用途。
  • 段民孝, 郭景伦, 王元东, 邢锦丰, 滕海涛, 赵久然
    Baidu(114)
    对425份玉米自交系和1125份杂交组合的子粒品质进行测定,并对粗脂肪、蛋白质、粗淀粉的杂交优势和亲本的相关性作了探讨。结果表明,3种成分在不同材料存在显著差异,粗脂肪和蛋白质变幅和变异系数都较大,粗淀粉含量变幅和变异系数都较小,自交系中平均含量分别为4.24%,12.17%和71.10%,杂交组合中平均含量分别为4.86%,9.93%,72.56%。458个杂交组合子粒的3种成分含量与亲本的相关性均较低,粗脂肪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表现较大的正向,蛋白质均表现为负向优势,粗淀粉的杂交优势变异幅度较大,平均正向杂交优势较小。
  • 刘庆元, 张穗, 李久禄, 郑文明, 陈俊伟, 范龙柱
    Baidu(111)
    对13个抗病性不同的黄瓜品种抗、感霜霉病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对霜霉病的抗性强弱与叶内的叶绿素含量、糖分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幼苗接种经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增加两条新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感病品种仅增加一条。
  • 吕丽华, 胡玉昆, 李雁鸣
    Baidu(110)
    以豫麦9号和河农859为材料,研究了2个冬小麦品种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叶片内脯氨酸的积累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小麦体内脯氨酸含量增加。在短期水分胁迫下,不同小麦品种之间的脯氨酸积累量差异不大。但随着水分胁迫的延续和加剧,抗旱性较强的河农859脯氨酸积累量小于豫麦9号。
  • 江东岭, 杜雄, 张宁, 边大红, 崔彦宏
    Baidu(110)
    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库源变化,及库、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在有限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的源库特征,找出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河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和源生产能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吐丝30 d后高密度(9.0万株/hm2)处理的群体叶源量下降较快.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有效措施,减缓吐丝30 d后叶源衰老速度,增加源生产能力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基础.随密度的增加,单株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最大潜在库容量增加,高密度(9.0万株/hm2)条件下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6.%~103%,4.%~8%,8.4%~3%,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最大潜在库容量的有效措施.提高单株结实粒数,增加粒重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保证.库源比随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高密度条件下,源和库均影响产量的形成,但库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子.增加种植密度、扩库强源是河北省夏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 潘惠康, 张兰新
    Baidu(108)
    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me Sheldon)引起的玉米穗粒腐病近年来已成为我国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试验结果证明,自交系的抗病性有很大差别,可由高抗到高感,二南24和330是高抗的,Mo20和Mo17是感病的。五对具有正常的和奥帕克-2(简称O2)基因的玉米自交系用串珠镰刀苗接种证明,除高抗系外,O2系明显比正常的感病。F1的抗病性是超亲的或倾向抗病亲本的。抗×抗和抗×感的F1都是抗病的,感×感的表现不十分感病。
  • 林建丽, 朱正歌, 高建伟
    杂种优势是广泛存在的遗传学现象, 并在多种动植物中得到成功的利用, 但对于杂种优势产生的遗传学机理尚未十分清楚。本文对植物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评述, 在综述了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经典理论和假说的基础上, 概括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解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一些新见解。探讨了杂种优势群和分子标记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最后对杂种优势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王文静, 高松洁, 梁月丽, 王国杰
    Baidu(104)
    豫麦9号和豫麦66号旗叶光合速率、SPS活性和WSC含量在灌浆期均呈单峰曲线,但豫麦66号的峰值出现偏晚,而且灌浆中后期叶片代谢活性下降缓慢,显示出源端较强的同化物持续供应能力.两品种旗叶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开花后5~20 d,豫麦9号旗叶NR活性高于豫麦66号,开花后20~35 d内情况则相反.子粒中IAAO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在整个灌浆期子粒淀粉积累速率豫麦9号呈双峰曲线,豫麦66号则表现为单峰曲线,而且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显示出豫麦66号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
  • 叶协锋, 凌爱芬, 喻奇伟, 崔树毅, 刘国顺, 刘旭锋, 郝伟红, 刘霞
    Baidu(104)
    为探明活化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于2006年对活化有机肥的施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活化有机肥提高了烤烟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活化有机肥提高了烟叶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以及还原糖与总糖的比值,还增加了磷、镁、锌、钙、铁和铜的含量,改善了烟叶品质。
  • 刘丽平, 胡焕焕, 李瑞奇, 李慧玲, 常春丽, 李雁鸣
    Baidu(99)
    为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为试验材料,应用裂区设计研究了3种行距配置和4种密度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行距和密度的互作效应不显著。相同密度下,15 cm等窄行种植的群体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基本上最高,20 cm等宽行次之,16.7 cm+16.7 cm+26.7cm三密一稀种植样式最低。4种种植密度下的群体总茎数以高密度最大,随密度降低群体总茎数减少。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以中密度的较高,过大或过小密度的较低。即密度为300万/hm2或420万/hm2基本苗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密度为180万/hm2或540万/hm2基本苗。产量水平为300万/hm2基本苗>420万/hm2基本苗>180万/hm2基本苗>540万/hm2基本苗。所以,河农822最佳的行距配置和密度为15 cm等行距×300万/hm2基本苗。
  • 路银贵, 曹永胜, 田兰芝, 邸垫平, 苗洪芹
    Baidu(99)
    通过对农大108、郑单958和德玉18等3个玉米品种感染玉米粗缩病后株高与单株产量的测定,按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值推导出了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即病株相对健株株高的比依次为1,4/5,2/3,1/2,1/3,其对应病株的病级分别是0,1,2,3,4级;明确了0~4级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与产量损失的关系,即0,1,2,3,4级病株,产量损失率依次为0,25%,50%,75%和100%。利用该分级标准对10个生产品种的玉米粗缩病病情进行调查,构建了回归方程Y=-0.253+1.02X。利用16个生产品种对方程进行检验,检验准确率为:理论产量损失率与实际产量损失率没有显著差异。应用此方程,可预测玉米粗缩病导致的产量损失。
  • 王学文, 王玉珏, 付秋实, 赵冰, 郭仰东
    Baidu(98)
    以两个不同生态型的番茄变种为试材,分别在对照(400~450μmol/(m2.s))和弱光逆境下(75~100μmol/(m2.s))研究番茄形态、生理指标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弱光显著抑制了番茄的生长,普通大果番茄(美粉二号)和樱桃番茄(红圣果)总的干物质含量分别下降了22.43%和28.87%,二者的壮苗指数分别比对照下降33.53%和51.48%,说明弱光条件下的植株发生了徒长。弱光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增加,Chla/b则显著下降,有利于叶片捕获有限的光能。弱光逆境下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下降,气孔导度也随Pn降低,但胞间CO2浓度增高,表明弱光下番茄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非气孔因素。弱光使番茄叶片厚度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减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番茄叶片栅栏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及淀粉粒数目成比例减少,叶绿体和淀粉粒减小,叶绿体内基粒数和单个基粒中的片层数增加,这是弱光逆境对番茄叶绿体超微结构影响的首次报道。揭示了弱光与番茄生长及其光合系统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番茄耐弱光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 赵登超, 王钧毅, 韩传明, 崔淑英, 侯立群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0.15 g/100g)。不同品种核桃仁中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各品种间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亚油酸含量以青林核桃为最高,为42.19 g/100g;元林核桃最低,为36.12 g/100g。
  • 武丽, 徐晓燕, 朱小茜, 李章海, 黄义德
    Baidu(95)
    对我国5个主要烟区的3个等级烟叶标样的多酚类物质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和贵州两地多酚含量较高,烟碱含量中等,总糖、还原糖的含量相对较高。安徽烟区烟碱含量略高。辽宁和安徽烟叶的多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普遍较低。辽宁、安徽烟区烟叶糖碱比较低,烟叶协调性不够;云南和贵州烟区的各部位烟叶协调性普遍较好。
  • 张海英, 王振国, 毛爱军, 张峰, 王永健, 许勇
    Baidu(95)
    黄瓜白粉病是影响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为建立黄瓜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我们以黄瓜抗白粉病亲本WIS2757和感白粉病亲本19032以及它们的F2群体为试材,采用SSR分析技术,对相关抗性基因的连锁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获得了2个与黄瓜白粉病主效抗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SSR97-200,SSR273-300,连锁距离分别为5,13 cM,这些SSR标记可以作为黄瓜抗白粉病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 靳冬梅, 叶协锋, 刘国顺, 朱海滨, 赵春华
    Baidu(95)
    试验采用漂浮育苗方式对K326包衣种子进行了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烤烟烟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设8个处理(以氮含量计算)0,50,75,100,125,150,175,200mg/L。结果表明,播种后30d和35d,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烟苗的株高、叶数、一级侧根、二级侧根、根体积和干物质重依次增加;播种后45d和50d,在100~150mg/L范围内烟苗的各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播种后46d,随营养液浓度的增加,NR活性逐渐下降,除此以外,在0~125mg/L范围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NR活性在整个苗期随营养液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超过125mg/L又呈下降趋势;INV活性在整个苗期都呈先降后增趋势,在150mg/L时活性最弱。
  • 毛爱军, 胡洽, 耿三省
    Baidu(94)
    通过单因子和双因子实验,研究了辣椒炭疽病接种体制备方法及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浓度、调查时期和保湿时间对辣椒抗炭疽病的影响,摸索出一套适合辣椒炭疽病红熟果实接种的简便、可行、稳定、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其要点是利用豇豆荚组织培养基繁殖炭疽病菌,以3×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在(26±2)℃的温度下,采用多针接种法接种甜、辣椒红熟期果实,黑暗保湿3 d,甜、辣椒对炭疽病的抗性可以在接种后7 d表现出来.应用该方法对甜、辣椒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筛选,表明我国甜、辣椒中存在着对育种具有应用价值的炭疽病抗源.
  • 崔崧, 韩晓日, 邹国元
    Baidu(94)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配施等量化肥时不同用量有机肥对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机肥系烘干鸡粪,所有供试肥料均以底肥形式一次施入。研究结果表明,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机肥50,100kg/m3)严重抑制了黄瓜定植初期的生长,黄瓜前期产量也明显低于不施或低量有机肥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黄瓜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显著增加。黄瓜定植后74 d,所有处理基质的速效氮养分均已处于极低的水平,黄瓜普遍出现缺肥症状。试验初步证明了长季节栽培条件下一次施用高量有机肥难以及时提供足量的速效氮源,无法满足蔬菜养分需求。
  • 陈彦惠, 张世煌, 吴连成, 王铁固, 李明顺, 邓凌伟, 张明友, 白锦雯
    Baidu(94)
    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组合中,12个组合产量与单交种对照相当,特殊配合力较高,其中掖48×黄综群、黄早4×中群14、丹340×黄综群、黄早4×豫综5号4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2.29%~4.82%.研究结果既说明了中国玉米群体改良取得的研究进展,又为这些改良群体进一步改良、利用和杂优组合模式构建提供了依据.
  • 贺超兴, 张志斌, 魏民, 徐知函
    Baidu(93)
    利用麦秸与玉米秸、菇渣、草坪草、甜瓜秧等农作废弃物与土壤有机肥混合配制有机土壤栽培系统,进行甜椒越夏长季节生产.结果表明,不同有机化土壤处理均有促进甜椒生长,提高甜椒坐果数而增产的效应,有机土壤栽培还可明显提早甜椒熟期,缩短节间距及提高甜椒产量.
  • 孙建华, 宇克莉, 陈宏, 彭德良
    Baidu(93)
    利用Sr18真菌的代谢物在保护地(大棚 )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28d取样调查,植株高度较对照增加14.5%,证实该菌代谢物对番茄植株无毒害作用;可明显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二龄侵染幼虫的数量,线虫减退率为68.2%。收获末期调查,Sr18菌液处理的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46~55个百分点,防治效果非常显著,并可显著增加番茄产量,增产率为61.72%。
  • 林汝法, 周运宁, 王瑞
    Baidu(93)
    试验观察了苦荞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所引起的高血糖型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对高血脂症动物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血糖无影响,大、中剂量对四氧嘧啶所致的高血糖大鼠空腹血糖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并改善由四氧嘧啶所引起的高血糖大鼠的糖耐量。给予大剂量苦荞提取物可使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浓度显著下降,给予中剂量可使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浓度显著下降。
  • 云兴福, 崔世茂, 霍秀文
    Baidu(93)
    对抗、感霜霉病两类黄瓜品种的萌动种子、子叶、不同叶位真叶及定位叶片感染霜霉病菌后叶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萌动种子中的SOD活性高54.15%、PPO活性高62.14%;子叶中的SOD活性高35.51%,PPO活性高40.10%,POD活性高74.47%;不同叶位真叶内,除SOD活性为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131.52%外,PPO、POD活性仍分别高于感病品种12.93%和28.76%;定位叶片接种感染霜霉菌后,随接种时间的延续,PPO活性降低,而POD活性增加,SOD活性呈先降后升趋势,但前两种酶活性始终是抗病品种高于感病品种,与抗病性呈正相关,SOD活性始终是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 李妙, 王校栓, 李延增, 徐显, 尹志敏, 耿军义, 李俊明, 崔四平, 裴宝琦
    Baidu(89)
    本文研究了不同抗枯萎病类型棉花品种及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叶片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田间发病情况下,抗病品种膜脂过氧化水平低,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不抗病品种则表现相反;在同一品种(系)内,感病植株比健康植株膜脂过氧化水平,超氧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 宋永林, 唐华俊, 李小平
    通过北京昌平"国家褐潮土土壤肥力和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4年),研究了褐潮土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与对照不施肥或单施氮肥比较,氮磷长期配合施用极显著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冬小麦增产4倍以上,夏玉米增产1倍以上;单施氮肥、或磷钾配合、或氮钾配合增产效果均不明显;氮磷长期配合施用各处理比较,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均表现NPK+有机肥或秸杆>NPK>NP。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与对照不施肥比较,NPK+秸秆以及NPK+有机肥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90%和14.56%,氮磷钾配合和氮磷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6.51%和5.89%,而单施氮肥仅增加2.56%。可见NPK平衡施用及其配施有机肥对增加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作用。
  • 贾良良, 陈新平, 张福锁
    Baidu(88)
    通过研究不同土壤氮素供应对冬小麦拔节期叶绿素仪SPAD读数和植株硝酸盐浓度的影响, 以及两种方法在冬小麦拔节期与土壤Nmin、植株全氮和吸氮量的关系, 比较了SPAD叶绿素仪和植株硝酸盐测试两种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认为两种方法都可以比较好的反映冬小麦的氮素营养状况, 植株硝酸盐浓度与SPAD读数相比能更好的反映作物的氮素营养状况。
  • 周汉良, 鲁学林, 郑秋玲
    Baidu(87)
    以冀粳14号的主茎和不同蘖位1~4次分蘖为材料,研究了水稻中位蘖的分蘖规律与生产力。结果证实,中晚熟水稻品种主茎有两个蘖位转折期,依此将主茎蘖位划分为下、中、上3部分;水稻主茎3~n-1蘖位为中部蘖位。在中位蘖中,主茎n蘖位上一次分蘖与主茎n-2蘖位下一次分蘖具有n-2的蘖、蘖同伸规律,即纵向上主茎每长2片叶,横向上分蘖次数增加1次的规律,在所有1次分蘖中,n-1和n-2蘖位1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在所有2次分蘖中n-3和n-4蘖位2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在所有3次分蘖中n-5和n-6蘖位3次分蘖生产潜力最大;合理利用中位蘖优势具有149%左右的增产潜力。
  • 何满喜
    Baidu(86)
    根据数量经济原理,用柯布 -道格拉斯 (Cobb-Doglus)生产函数,对内蒙古农业投入与效益的主要经济指标建立数学模型,讨论农业投入与效益的现状,研究投入与效益的数量关系,并提出了提高旱地农业投入效益的设想。
  • 孙耀中, 东方阳, 陈受宜, 杨晓玲, 刘永军, 郭学民
    Baidu(86)
    在Na+Cl浓度0,3.0,.0,7.0 g/L下,对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水稻的两个品系1-22,2-7及其受体亲本中花8号进行幼苗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转BADH基因水稻比其受体亲本耐盐性强,在高Na+Cl浓度(.0,7.0 g/L)胁迫下,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水稻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稳定细胞膜的透性,降低植株体内Na++的积累,从而减轻幼苗受盐害的程度.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的CAT活性、SNa++/K+、叶Na++/K+、叶绿素含量是影响幼苗生长的主要生理指标.
  • 张德双, 张凤兰, 徐家炳
    Baidu(85)
    选用桔红心、黄心和白心大白菜的纯系材料配制成桔红心×白心、黄心×白心和白心×白心(亲本之一,花也为白色)的F1,F2,BC1和BC2,研究大白菜球色、花色的遗传规律和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白菜的桔红色和白色两种花色对黄色花的遗传表现为一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球色为桔红色对白色表现为一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的简单遗传,而球色为黄色对白色表现为数量遗传的特点.另外,桔红色花和球色完全连锁,即花色为桔红色的其球色也为桔红色,且两者的遗传规律也一样.白、黄二球色与花色不存在相关性,因此,在配制桔红心的F1时,双亲必须都是桔红心材料,在配制黄心的F1时,双亲也必须是黄心材料.
  • 东先旺, 刘树堂, 陶世荣
    Baidu(85)
    利用大型防雨设施池栽,设置施肥和灌水二因素三水平,就其不同肥水组合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肥低水、中肥低水及低肥低水水分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中肥中水及低肥中水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是中、低肥量条件下稳产高效益的最佳组合;高肥中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耗水系数最低,是高产节水的最佳组合;高肥高水互作效应大,产量水平达13500kg/hm2 以上,水分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大,是实现夏玉米超高产的最佳肥水组合。
  • 孙令强, 李召虎, 段留生, 魏志刚, 王倩
    Baidu(85)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L.)幼苗为材料,研究UV_B辐射对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_B辐射对黄瓜幼苗株高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低剂量UV_B辐射明显促进黄瓜幼苗根的生长,促进黄瓜幼苗根系活力,有利于黄瓜叶绿素的形成。但是高剂量的UV_B辐射抑制黄瓜幼苗根系活力,对黄瓜叶绿素的破坏严重并导致黄瓜幼苗光合速率下降。低剂量UV_B处理黄瓜幼苗的SOD和POD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高剂量UV_B处理黄瓜幼苗的SOD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但其POD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说明适当增加少量UV_B辐射对培育黄瓜壮苗有利。
  • 李小勇, 唐启源, 李迪秦, 李维科, 李海林, 蔡庆红
    Baidu(84)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品种超试1号的群体光合生理性能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5~9.7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大,光合势(LAD)增加,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率增大,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降低和比叶重(SLW)下降;在灌浆期穗位叶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在高密度(D3)条件下PSⅡ光合量子产量(EQY)降低和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表明其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随密度的增加则呈现降低趋势;但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QDMC)表现为升高趋势,产量随密度的加大而提高,但同时导致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
  • 郭向云, 尹钧, 余桂荣, 宋丽
    Baidu(83)
    以1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维生素B1和分化前的干燥处理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最高的为郑新992(71.9%);在愈伤组织诱导、继代以及分化培养的MS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1(盐酸硫胺素)10 mg/L有利于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同时对促进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分化也有显著影响;在转入分化培养基前对愈伤组织进行干燥处理(12 h)可有效提高其分化频率.
  • 蔡瑞国, 王振林, 李文阳, 张敏, 周筑南
    Baidu(83)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强筋小麦8901和弱筋小麦1391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都有增加的趋势,但是过量氮肥又使它们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两品种均以中氮处理(240kg/hm2)光合速率大,灌浆进程合理,产量水平高。研究发现,强筋和弱筋小麦生育后期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灌浆进程差异显著;旗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及子粒产量呈正相关。
  • 张德双, 曹鸣庆, 秦智伟
    Baidu(83)
    取花蕾长3.0~5.5mm的花序,7%(W/V)饱和次氯酸钙溶液(加一滴吐温20)表面消毒15min,无菌水洗3次。然后轻压花蕾,过滤,收集滤液,离心后,将小孢子悬浮于经过滤灭菌的改良的1/2NLN培养基中。石蜡膜封口,置温度梯度培养箱作32.5℃、1d的高温热激诱导处理,后置25℃下继续培养。本试验对13份绿菜花供试材料的游离小孢子培养能力进行初步研究,其中8种基因型(占全部材料的61.5%)有胚胎发生,并获得5种基因型的再生株,共207株。基因型对绿菜花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很大,基因型“巴绿青花菜”出胚率最高,达37.08胚/蕾。同时,对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悬浮液和更换培养基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 张玉梅, 林琪, 刘义国, 李京涛
    Baidu(82)
    在控水条件下,比较了17个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差别以及花后旗叶的SOD、CAT、脯氨酸、可溶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探讨了其抗旱性的生化机制。结果表明,3类抗旱性不同品种的上述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相似,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在花后其抗旱性生化指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2类品种,随着水分胁迫的继续,减少幅度也比较缓和。开花7 d后的SOD含量、花后CAT、脯氨酸含量、开花14 d后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能更好地区分小麦品种的抗旱性。
  • 王修启, 李春喜, 林东康, 常绢, 秦磊
    Baidu(82)
    测定了河南省9个主栽小麦品种豫麦9号、豫麦7号、高优503、郑麦9023、豫麦3号、皖麦38、豫麦70号、孟12和河北8901的戊聚糖含量,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戊聚糖含量为6.25%~8.23%;选取两个有代表性的品种豫麦70号和豫麦9号,用6只小公鸡进行代谢试验,评定添加1.2‰木聚糖酶对鸡表观代谢能(AME)值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张娟, 崔党群, 范平, 宋保谦
    Baidu(82)
    选用20个小麦品种(系),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和植株特性呈显著相关,穗粒数和穗数对产量和单株产量的贡献均较大,干物重和株高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叶长与产量呈显著相关,倒三叶长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对单株产量的影响3片叶相近;茎壁厚、节间长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与各冠层结构特性均存在显著的典范相关。茎壁厚和节间长与茎粗均相关显著;在叶片特性中,除叶宽与披垂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组性状间均相关显著。
  • 郑永战, 汪红
    Baidu(82)
    通过对48个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测定和聚类分析,将其分为12类;探讨了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聚类结果与材料的亲缘关系和地理来源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遗传距离不能代表亲本间遗传差异的大小,它可能反映的是材料间的形态差异。(2)玉米在籽粒产量上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但与亲本间遗传距离的直线相关不显著,用遗传距离预测玉米杂种优势有其局限性。
  • 苗洪芹, 杨彦杰, 李双月, 邸垫平, 路银贵
    Baidu(81)
    1996~1999年连续年,在玉米粗缩病的常发重病区河北省辛集市夏玉米区,对灰飞虱虫口数量、不同播期和玉米粗缩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灰飞虱大发生年和常发生年,6月15日以后为河北省夏玉米区的安全播期;在灰飞虱的极轻发生年,不同播期对病情无明显影响。因此,播期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灰飞虱虫量是玉米粗缩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预测灰飞虱的发生情况,适期播种,可有效地防治玉米粗缩病,达到高产稳产。
  • 张吉旺, 胡昌浩, 王空军, 董树亭, 刘鹏
    Baidu(81)
    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是随着生育时期地推进而不断变化的,本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成熟期子粒产量最高但不是饲用营养价值最高的时期,粮饲兼用玉米鲁单0和高油玉米高油11在乳熟末蜡熟初期收获,鲜物质产量最高,粗蛋白含量及产量也最高,其他营养成分也较高,可以获得最高饲用营养价值;而青饲玉米科多8号在乳熟期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饲用营养价值.另外,3种不同类型玉米相比较,青饲玉米科多8号的生物产量高,饲用营养成分尤其是粗蛋白产量最高;高油玉米粗脂肪的含量和产量都是最高的,在作为能量饲料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 李德全, 邹琦, 程炳嵩
    Baidu(81)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缓慢脱水和长期水分胁迫下,四个小麦品种叶片均产生渗透调节,孕穗期和灌浆期渗透调节能力较强,渗透调节的幅度为0.40~0.64MPa,抗旱性强的品种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由于渗透调节在土壤含水量60%左右或轻度胁迫下,叶片膨压基本不变.五个生育期四个处理水平叶水势与膨压回归分析,从水势每下降一个单位,膨压降低的单位数看,昌乐5号(0.146)<山农587(0.151)<烟农15(0.162)<济南13(0.240),抗旱性强的品种由于渗透调节能力强,膨压降低的单位数小,维持膨压的程度高.
  • 赵海祯, 梁哲军, 齐宏立, 王玉香, 邵新胜, 聂安全
    Baidu(79)
    以旱地小麦晋麦47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期水肥藕合方式对旱地小麦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肥藕合对旱地小麦灌浆期光合性能和产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拔节期水肥藕合方式(补水20m3+N20P20K16)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分别比对照(不补水+N20P20K16)高出4146%,3179%,10528%和978%。产量比对照高出305%。小麦增产影响因素通径分析为: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
  • 张宗江, 周钟信, 刘艳军, 江倩云, 尤明, 刘国民, 米景九
    Baidu(79)
    借助二元Ti载体系统,用农杆菌(A.tumefaciens)与子叶外植体共培养,进行黄瓜花叶病毒壳蛋白(CMVcp)基因转化三个辣椒品种的工作。经过抗卡那霉素的筛选和再生培养,得到转基因株。转基因株叶的切片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表现明显的抗性。经过对后代植株的DNA和RNA分子杂交以及蛋白质ELISA检测表明转基因株后代染色体上带有CMVcp基因,后者在叶片中表达出CMVcp.经过对表达植株叶面接种CMV病毒,表现出明显的抗CMV病毒的性能。
  • 孙彩霞, 沈秀瑛
    Baidu(77)
    利用盆栽洗根法对玉米根系各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在形态、解剖及生理活性上的差异是形成其抗旱性不同的原因之一;根系参数与玉米抗旱性的关系密切,在抗旱性鉴定时应加强使用.
  • 李霞, 李云荫, 曹敏
    Baidu(77)
    选用两种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太原633(抗旱)和C609(干旱敏感),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植物蛋白质代谢变化的规律及与植物抗旱性的关系。双向电泳结果表明,2.0MPa PEG-6000水分胁迫引起了两品种冬小麦叶片蛋白质变化的明显差异。抗旱品种干旱诱导蛋白及其他蛋白变化早于干旱敏感品种,初步证实了抗旱性不同的品种在水分胁迫时蛋白质代谢变化的时间顺序。干旱诱导的蛋白质的变化包括干旱诱导蛋白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在复水后均可迅速恢复;蛋白质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可抑制干旱诱导蛋白的产生,说明其基因表达主要在转录水平进行调控。
  • 吴学宏, 曹艳芳, 陈素华
    Baidu(77)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内蒙古草原自东向西出现了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和荒漠的过渡。气候变暖使内蒙古地区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减少,降水量也出现由少转多的变化,对草原类型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湿润度几乎没有变化。近几年来草原退化、沙化的过程是伴随着草原开垦,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形成的。1999-2001年连续高温干旱加剧了草原退化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草原退化的趋势和格局。
  • 王文成, 郭艳超, 李克晔, 董文琦, 周汉良, 王玉花
    Baidu(76)
    采用砂基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竹柳种苗形态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竹柳的株高、茎粗呈下降趋势,叶片有不同程度的干枯、发黄、生长势衰退等现象,与对照差异显著;叶片含水量、电导率、MDA含量呈升高趋势;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变化。通过对外观形态的观测以及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推断出竹柳的耐盐阈值是0.5%,存活阈值是0.8%。该研究为竹柳在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广东, 周素平, 吴震, 谢海燕, 李式军
    Baidu(76)
    用GA3(赤霉素),硫脲,KNO3,H2O2不同浓度或不同时间浸泡处理菠菜、茼蒿、芫荽劣变种子,结果表明,GA3对3种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过高的浓度会抑制种子萌发;02%的硫脲对菠菜、芫荽种子萌发效果较好,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3%和30%,茼蒿以0.5%的浓度为适宜,发芽率比对照提高31%;KNO3处理3种种子均以0.2%效果最好,菠菜、茼蒿、芫荽的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4%,12%,14%;H2O2处理只对菠菜种子有效,浸泡5,10min,发芽率分别提高18%,20%。发芽势也有所提高。测定浸出液电导率、紫外吸收表明,各有效处理相对电导率及紫外吸收均比处理低,表明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均导致无机离子和核酸、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渗出减少。说明药剂处理种子对细胞膜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 袁亦楠, 朱德蔚, 连勇, 戴善书, 陆长旬
    Baidu(76)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体95305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的败育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以及单核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行为异常,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时期提早被破坏解体,或绒毡层细胞多层径向分化,异常肥厚,挤压单核期的小孢子。此外败育方式还有单核中期小孢子无法进行外壁沉积,或小孢子的细胞质被降解成空壳,以及花药畸形,花药上长出许多附属物等异常现象。
  • 贾慧, 王艳辉, 王进忠, 王升启, 董金皋
    Baidu(76)
    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是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毒,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农作物感病多为复合侵染,症状表现较为复杂,急需建立快速、准确、能够一次检测多种病毒的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3种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制备基因芯片;用Cy3标记下游引物,RT-PCR扩增产物与芯片杂交,荧光扫描仪检测并分析信号。结果表明,该芯片可以从病毒侵染样本中检测到特异性识别信号,检测灵敏度比RT-PCR高10~100倍,该技术能对植物病毒做出快速、准确的检测。
  • 王建设, 唐晓伟, 孟淑春, 宋曙辉, 陈贵林, 孙振英, 李梅
    Baidu(76)
    在空调温室利用风媒接种方法对从国内外搜集的37份甜瓜种质资源进行了白粉病抗性鉴定,鉴定出69份抗源,其中国外抗源品种有2份;国内种业市场或育种单位搜集的当前推广的品种只有10份抗白粉病;在所鉴定的133份中国薄皮甜瓜和菜瓜地方品种资源中有6份甜瓜和1份菜瓜抗白粉病,表明中国甜瓜地方品种资源中蕴涵着潜在的改良甜瓜白粉病抗性的基因.抗源自交后代抗病株明显多于感病株,初步认为抗源基因的遗传可能表现为显性.
  • 古世禄, 刘子坚, 李凌雨
    Baidu(75)
    本文根据对209份山西谷子品种的分析材料,研究了蛋白质、赖氨酸、脂肪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同时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 王启柏, 宋建成, 李常保, 郭风法
    Baidu(75)
    通过对玉米(ZeamaysL.)和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ZeadiploperennisL)远缘杂交进行的7年12个世代研究,经过杂交、复交和自交选择,获得抗逆性、抗病能力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组配出高产、多抗、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山农993。实践证明,导入玉米野生属有益基因,拓宽玉米遗传基础是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增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 赵达, 刘伟成, 裘季燕, 刘霆, 傅俊范
    Baidu(74)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均匀设计试验对拮抗性枯草芽孢杆菌B03发酵生产活菌体的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以经济、易得的玉米粉和豆饼粉为碳、氮源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玉米粉3.0%,豆饼粉6.0%,K2HPO4.3H2O 0.3%;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21~24 h,接种量5%,50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35℃,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周期60~66 h。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验证试验,获得了104.24×108~105.75×108cfu/mL的活菌体产量,较原始基础发酵培养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的菌体产量提高了96%以上。
  • 李建民, 李世娟, 曾长立, 周殿玺
    Baidu(74)
    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期1 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主要受基肥施氮量的影响,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硝态氮含量除了与追肥与否及追肥施氮量有关外,还受基肥施氮量的一定影响.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分布,在拔节期处理间差异主要在0~60 cm土层内,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则整个1 m根层内都有差异.144~213 kg/hm2的施氮量,都能维持土壤氮素的表观平衡,但以144 kg/hm2施氮量、全部基施的处理吸氮比例(作物吸氮量/施氮量)最高,残留比例(土壤残留量/作物吸氮量)最低.
  • 潘圣刚, 黄胜奇, 江洋, 蔡明历, 曹凑贵, 唐湘如, 黎国
    Baidu(73)
    以水稻品种扬两优6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秧苗的秧龄及栽插密度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秧苗秧龄处于3~ d和栽插密度处于1.8×10~3.0×10蔸/hm2时,水稻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期叶面积指数随着秧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秧龄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收获产量存在显著影响.栽插密度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收获产量产生显著影响.而且,秧龄和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产生显著影响.
  • 刘灵娣, 李存东, 高雪飞
    Baidu(72)
    利用防雨旱棚,研究了水分胁迫下3个不同铃重基因型棉花不同部位内围果枝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两处理下,各品种不同部位棉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棉花不同部位对水分胁迫适应能力的差异。干旱使各部位3个品种各铃期内围果枝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其中,下部果枝叶中大铃品种和小铃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的幅度大于中铃品种,各品种的中部果枝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比下部平缓,表明此部位果枝叶生理状态在棉铃发育过程中相对稳定。在水分胁迫下,各时期不同品种各部位果枝叶中脯氨酸含量均比对照增加;大铃品种各部位果枝叶在干旱胁迫下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小于中、小铃品种。不同部位果枝叶相比,干旱时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总体表现为:下部果枝叶>中部果枝叶>上部果枝叶。棉花品种存在着对干旱胁迫反应敏感程度不同的脯氨酸代谢调节机制,脯氨酸可以作为棉花抗旱性的参考性生理指标。
  • 王云中, 韩忻彦, 张建成, 李占成, 刘和, 霍晓兰, 高秀萍
    Baidu(72)
    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葡萄幼树为试材,测定了水分胁迫期间叶片中甜菜碱、可溶性糖及其组分、游离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持续上升.抗旱性较强的龙眼葡萄比抗旱性较弱的晚红葡萄增加的幅度更大.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肌醇、果糖和葡山甘(葡萄糖+山梨醇+甘露醇)的含量.在水分胁迫过程中,抗旱性不同的两个葡萄品种叶片中甜菜碱和有机酸含量始终处于很低的水平,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变化.
  • 赵鹏, 陈阜, 李莉
    Baidu(72)
    为研究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无机氮和土壤脲酶的影响,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在河南省滑县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生长后期,10~30 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秸秆未还田的处理,秸秆还田有利于冬小麦对土壤硝态氮的吸收和利用。秸秆还田影响了土壤铵态氮的分布,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含量。冬小麦生长前期和成熟期,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高,生产管理中应减少氮肥施用;进入抽穗期和灌浆期,秸秆还田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低,应增加氮肥施用。
  • 赵黎明, 郑殿峰
    Baidu(72)
    在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比较了大豆叶片中保护酶活性的差异,研究了喷药后对叶片同化物代谢的调控效应,为大豆鼓粒(R5)后期抗衰老和生理代谢功能的提高提供参考。试验于2006年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为了避免遗传因子的影响,本研究只选择垦农4号品种为材料,研究对其喷药后叶片内保护酶活性和同化物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喷药时间的延续,SOD模拟物(SODM)、氯化胆碱(Cc)和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提高了叶片中的SOD和POD活性。其中SOD活性以DTA-6为最高,SODM次之;POD活性则以SODM调节剂的为最高,调节剂Cc次之。此外,DTA-6和SODM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叶片中的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硝态氮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减缓了MDA含量的升高,而调节剂Cc则表现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叶面喷施DTA-6和SODM,维持了叶片保护酶和同化物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有效的提高了叶片抗氧化能力和控制了叶片的衰老进程。
  • 殷春渊, 张庆, 魏海燕,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马群, 杭杰, 张胜飞
    Baidu(71)
    以选育时期不同(两个选育时代)的1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于施氮量为0,225,300 kg/hm2纯氮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下两选育时代的水稻品种产量、物质生产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着选育时代的更替有所提高,并随施氮量的增加两时代产量表现不同,早期品种中有83.3%的水稻基因型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当代品种产量则有一半基因型在225 kg/hm2氮肥水平下产量达最大,说明早期品种对氮肥反应较当代品种敏感。农艺性状中的株高和穗长随着育种时代的更替有矮化和减小的趋势,着粒密度有所增加。干物质和氮素平均积累量在生育时期各阶段均表现为当代品种大于早期品种,氮素利用效率亦表现相同的规律。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抽穗、成熟期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拔节期关系不密切。氮素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和穗长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选育时代的更替,水稻产量、吸氮量及氮素利用效率有所提高,株型趋于矮化,穗型由散穗向密穗型演变。
  • 王才斌, 郑亚萍, 成波, 沙继锋, 姜振祥
    Baidu(71)
    大田条件下,通过比较花生超高产田(产量≥8.5 t/hm2)和一般高产田(产量≥6.0 t/hm2)群体特征和光能利用率得:叶面积系数峰值持续时间长是超高产花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超高产田全生育期光合势明显高于一般高产田;产量形成期光合势占全生育期的80%以上,对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超高产田单位叶面积光截获效率低于一般高产田;超高产田的干物质生产速率全生育期始终高于一般高产田,干物质生产速率峰值高,后期下降速度慢,是超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花生光能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研究适宜的栽培条件和措施是今后花生再高产主攻方向.
  • 李志刚, 刘小京, 张秀梅, 孙家灵, 牛振
    Baidu(71)
    在河北省海兴县对冬季利用苦咸水结冰灌溉盐碱地进行了大田试验。2005年冬季以试验区地下苦咸水(15 g/L),采用3种灌溉水量(90,135,180 mm)对盐碱地进行结冰灌溉,以不作处理的小区为对照(CK)。结果表明,由于冰层对土体冻融过程的抑制和冰层融化时发生水盐分离而产生的淡水对表层土壤盐分的淋洗的双重作用,次年春季处理小区0~10 cm土层土壤脱盐效果明显,3个处理的脱盐率分别为13.1%,74.0%,80.8%,180 mm灌溉水量处理效果最好;而CK小区的表层土壤表现为积盐,积盐率为39.4%。春季冰层融化后大水量处理0~100 cm土壤的含盐量也明显小于CK。
  • 温立斌, 何孔旺, 杨汉春, 王玉然, 董美响
    Baidu(71)
    研究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体内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将P1分子克隆接种普通仔猪,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猪的扁桃体、脾脏、腹股沟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细胞的凋亡情况。猪感染P1后21和35 d的扁桃体、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等免疫器官细胞出现了凋亡。P1可能引起猪的免疫抑制。
  • 杨艳荣, 赵锦, 刘孟军
    Baidu(70)
    枣吊是枣树结果的基本单位,全面了解枣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育,对提高枣园产量,提高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枣吊的概念、生物学特性、分类、形成发育及与坐果的关系等方面,并对枣吊研究中进一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 孙宏勇, 张永强, 张喜英, 毛学森, 裴东, 高丽娟
    Baidu(70)
    通过对叶面积指数、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浆速率等数据的分析发现:拔节期胁迫对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充分灌水处理生物产量较高但是水分利用效率低;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处理对土壤储水量的消耗有明显的不同最大相差13.3 mm;以棵间蒸发形式消耗的无效耗水也有明显的差异,最多相差20mm.
  • 史宏志, 李志, 刘国顺, 王道支, 祖朝龙, 杨永锋
    Baidu(70)
    选择皖南4种代表性植烟土壤,研究了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和糖分积累动态的差异,为开发焦甜香烟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冲积沙壤土和河滩沙壤土烟叶的碳氮代谢变化具有较大的一致性,表现为在烟株生长发育的早中期阶段氮代谢和碳代谢强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下部叶在移栽4 d以后,中部和上部叶在移栽60d后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碳代谢的标志性酶转化酶活性在达到最大值后也表现下降,但下降幅度远低于硝酸还原酶.两种沙壤土烟叶的总糖含量较高.水稻土烟叶在烟株前中期碳氮代谢水平相对偏低,高峰期偏迟,后期氮代谢水平相对偏高,有明显滞后现象,烟叶总糖含量相对较低;沙滩粉沙土烟叶碳氮代谢高峰出现较早,且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均处于较低水平,沙滩粉沙土烟叶糖分含量低于2种类型沙壤土.
  • 何龙飞, 王爱勤
    Baidu(69)
    研究了在铝胁迫的条件下,加入外源有机酸对小麦铝毒害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加入外源柠檬酸和苹果酸均能够明显减轻铝对小麦生长的抑制效应,减少对铝的吸收,促进对钙的吸收,柠檬酸的作用更为明显。
  • 王振华, 孙宏勇, 张喜英, 陈素英, 裴冬
    Baidu(69)
    不同作物品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不同,而对作物生长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光照和CO2浓度。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非常有意义。试验于2006年3-6月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8个冬小麦品种在不同光照和CO2浓度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对光强和CO2浓度响应的特征参数,在不同冬小麦品种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冬小麦品种间差异显著,并随着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增加而呈二次曲线变化。
  • 冯颖竹, 谢振文, 贺立红, 余土元, 陈惠阳
    Baidu(69)
    为了解不同环境光强下鲜食型玉米光合作用特性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不同鲜食型玉米品种间的差异,以糯玉米香白糯和超甜玉米粤甜3号为材料,采用人工遮光的方法模拟不同的光照强度,分别于苗期、灌浆期测定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ΦSⅡ)、光合色素(Ch1 a,Ch1 b和Car)含量,并观测收获时的产量构成。结果表明,遮光使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两品种玉米叶片的Fv/Fm在苗期和灌浆期均随光强的减弱而增加,ΦSⅡ在苗期随光照的减弱而增加,但在灌浆期随光强减弱是递减的;在相同光强环境下,苗期香白糯的Fv/Fm和ΦSⅡ大于粤甜3号,灌浆期粤甜3号的Fv/Fm和ΦSⅡ大于香白糯。环境光强减弱对甜糯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显著下降;甜、糯玉米均发生光抑制现象,且品种间、不同的生育期间弱光适应性有差异;弱光下穗长、行粒数、裸穗鲜质量显著下降是减产的主要因素。
  • 田自华, 史树德, 张剑峰, 张子义, 邵金旺
    Baidu(69)
    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甜菜的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叶绿体DNA(ct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所选的70个引物中,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绿体DNA之间不存在差异性。与此同时,对叶绿体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改进,在不需密度梯度离心条件下即可获得高纯度的DNA;优化了甜菜叶绿体的RAPD的反应条件。
  • 高志杰, 王国华
    Baidu(69)
    综述了黄瓜对低温反应的研究进展:不同低温及持续时间对幼苗的影响及为害;低温锻炼和低温胁迫对酶的活性的影响;指出应以植株个体为系统加强代谢生理与低温相互作用的研究,同时考虑低地温的影响。
  • 白丹, 常迺滔, 李大海, 刘继霞, 尤雪颜
    Baidu(69)
    通过热水提取法提取灵芝多糖,得到灵芝粗多糖,并以3种植物病原菌(胡萝卜欧氏菌、指状青霉、灰葡萄孢)和5种食品有害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和黑根霉)为供试菌,采用纸片琼脂法来测定灵芝粗多糖对供试菌的抑菌强度。结果表明,灵芝粗多糖对植物病原菌中的胡萝卜欧氏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指状青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对灰葡萄孢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对食品有害菌中的枯草芽孢杆和蜡状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对黑根霉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总体来看,灵芝多糖对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真菌。
  • 梁艳荣, 胡小红, 陈源闽, 王勇, 张艳萍, 张少英
    Baidu(69)
    为进一步揭示与研究胡萝卜雄性不育的生化遗传机制,分析了胡萝卜雄性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在花蕾发育的不同时期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小花蕾到盛花期,不育系和保持系蛋白质含量均呈现由高向低变化的趋势,不育系各期蛋白质含量均低于保持系;可溶性糖含量逐步升高,到盛花期达到最大值,不育系可溶性糖均低于保持系;不育系脯氨酸含量呈下降的趋势,而保持系则呈上升的趋势;不育系脯氨酸含量低于保持系,其中盛花期脯氨酸含量差异最大;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逐步升高,保持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含量的变化趋势为高—低—高,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含量高于保持系;不育系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为低—高—低,而保持系丙二醛的含量逐渐升高;花蕾发育的各个时期,不育系丙二醛含量远远高于可育系。
  • 肖木辑, 李明顺, 李新海, 张世煌
    Baidu(68)
    利用70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SSR标记研究了66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态性。7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73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3.9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于0.121~0.814之间,平均0.584。66份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70~0.9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6份供试自交系划分为5个类群,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东北地区生产上主要推广杂交种的亲本大多来自不同的类群。
  • 张艳敏, 丁占生, 温之雨, 蒋春志, 李辉, 霍云谦, 朱至清, 陈受宜, 郭北海
    对盐、旱逆境下转BADH基因小麦品系99T6的生长发育、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及甜菜碱积累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转BADH基因株系在盐逆境下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耐盐能力达到100mmol/L;电导率和质膜相对透性表明转基因株系抗膜损伤能力增强;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的增强和甜菜碱积累的增加,说明转基因株系的盐旱逆境抗性是通过甜菜碱积累这一长期、持久的方式解除渗透胁迫,而不是通过脯氨酸积累这种临时的应急反应;以甜菜碱作为靶标性状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提高植物盐旱耐性是可行的。
  • 赵晋忠, 吴慎杰, 杜维俊, 岳爱琴, 李贵全, 丁起盛
    Baidu(68)
    研究了早晚熟品种不同时期大豆种子中蛋白质、脂肪以及粒重积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积累过程中,蛋白质、脂肪和粒重都存在剧增期,而且品种不同剧增期也不同。一般情况下,蛋白质、脂肪和粒重的剧增期都在开花后2050d。
  • 贾春虹, 王璞, 赵秀琴
    Baidu(67)
    室内和田间试验表明:麦秸的水浸提物对玉米的胚芽和胚根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作用。小麦-玉米轮作区免耕覆盖的土壤中可以检测到4种酚酸:阿魏酸、香草酸、肉桂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它们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24.94)×10-5,(5.727.54)×10-5,(3.055.38)×10-5和(3.935.20)×10-5mol/L。它们在土壤中下降的速度很慢。室内检测阿魏酸、香草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抑制玉米的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其抑制根伸长10%的浓度(ED10)分别是1.14,3.57和6.30mmol/L。
  • 刘雷, 尹钧, 任江萍, 李会勇, 李磊
    Baidu(67)
    以基因枪轰击后的6个大麦品种的幼胚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ABA,2,-D,ZT和IAA对胚幼的出愈率、愈伤组织分化特性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 mg/L的ABA在诱导培养基上处理幼胚能大大降低胚芽鞘发生率,并对出愈率和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无不良影响;经 1.0mg/L的2,-D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转到分化培养基上以后,芽分化率可达8%~17%,而.0 mg/L 2,-D处理芽分化率极低.1.0 mg/L ZT与0.1 mg/L IAA配比能降低分化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率,有利于芽的分化.通过植株再生系统的优化,6个大麦品种的转化幼胚植株再生率达到2%~8%.
  • 徐小万, 曹必好, 陈国菊, 陈清华, 雷建军
    Baidu(67)
    选用10个具有代表性辣椒品种(系),于人工气候室内分别在正常和高温高湿条件下,研究苗期抗氧化系统生理性状的变化以及不同品种(系)抗氧化性差异。结果表明:10个辣椒品种(系)抗坏血酸(AsA)含量增加,谷胱甘肽(GSH)、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下降,类黄酮(Fla)含量变化不一致;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强。根据各生理指标的相对值通过隶属函数法10个辣椒品种(系)的抗氧化性强弱顺序为:I>C>W>D>J>H>F>G>E>K。
  • 杨利华, 张丽华, 杨世丽, 马瑞昆, 张全国
    Baidu(67)
    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 主处理选先玉335、郑单958和高优1号3个不同株高品种, 副处理设45000, 53250, 61500, 69750和78000株/hm25个密度, 从产量及其结构、叶面积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库源关系和群体整齐度等方面研究阐述了不同株高紧凑型玉米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在密度影响下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 穗粒数、株高整齐度、单株干重、结实率、籽粒库充实度、粒叶比和产叶比等指标因密度处理的变异系数均呈现高秆品种大于中秆、中秆大于矮秆的规律性变化; 生育后期叶面积衰减速率, 源与库的相对地位、其平衡关系因密度处理的变化趋势也以品种株高不同而不同。高秆品种适宜密度和经济系数低, 群体质量易受增密的负作用影响; 矮秆品种对密度反应相对迟钝, 但单株生产力有限; 中等株高品种合理密植, 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大、理论产量高, 对密度反应适中, 是夏玉米理想的品种类型。
  • 邓衍明, 叶晓青, 佘建明, 汤日圣
    Baidu(67)
    综述了近年来远缘杂交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和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导致远缘杂交失败的生殖障碍原因及其有效的克服方法,包括杂交不亲和等受精前障碍因素和胚胎败育等受精后障碍因素;概述了远缘杂种的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等鉴定方法,并对植物远缘杂交育种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 韩金龙, 王同燕, 徐立华, 徐相波, 周柱华, 邱登林, 阴卫军
    Baidu(66)
    通过研究不同浓度铅胁迫对糯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随铅胁迫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铅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浓度铅处理对糯玉米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高浓度铅处理对糯玉米幼苗生长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 唐玉霞, 王慧敏, 刘巧玲, 吕英华, 孟春香
    Baidu(66)
    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麦田土壤硒的含量、形态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河北省麦田土壤全硒含量为0.061~0.584mg/kg,平均值0.341mg/kg,略高于全国平均值。河北省麦田土壤有效硒含量为4.93~83.88μg/kg,平均值为31.51μg/kg。河北麦省田土壤硒主要以有机物硫化物结合及元素态硒存在,占土壤全硒含量的42.25%~58.46%,其次为残渣态硒,占28.28%~40.99%,其余形态之和占12.26%~17.36%,而作物可吸收利用的可溶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硒仅占8.12%~10.37%。河北麦省田土壤硒的平均有效度为9.69%。麦田土壤有效硒与土壤全硒、土壤有机质、土壤pH及土壤阳离子代换量(CEC)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效硒的含量。
  • 张德双, 张凤兰, 徐家炳
    Baidu(66)
    为了筛选和利用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大白菜的3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96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CMS)和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Ogu-CMS)及其相应的保持系进行了主要植物 学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Ogu-CMS存在多代转育后植株长势退化、杂交优势差,Pol-CMS存在育性受环境条件影响等缺点,而CMS96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则克服了二者的缺点。另外,CMS96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早期的晚抽薹性比保持系强、杂交种子的产量比保持系杂交种子产量高。CMS96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仅不育性稳定,多代回交不退化,而且杂交优势强,繁种产量高,表现出了广阔的育种应用前景。
  • 宋阳, 崔世茂, 杜金伟, 金丽萍
    Baidu(66)
    旨在为葡萄生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氮肥不同施用量处理,研究探讨了氮肥对盆栽葡萄叶片生长及根、叶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葡萄叶片的长和宽及其叶面积都呈现增大趋势,叶绿素含量也显著增加,其中,叶绿素a增加显著,而叶绿素b增加不显著,同时,叶绿素荧光量子吸收率显著增加,且与叶绿素a/b值显现出一致的趋势,说明叶绿素俘获光量子与叶绿素a有很大关系。通过切片观察,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DAPI染色后,对叶片细胞核影响不显著,但在根尖部,细胞核数量和染色程度显著增加;经I2-KI染色显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葡萄叶片、根尖中淀粉粒积累也呈现增加的趋势。
  • 刘仲发, 勾玲, 赵明, 张保军
    Baidu(66)
    大田条件下,研究遮荫处理对玉米不同类型品种的茎秆形态特征及抗倒力学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稀植大穗品种JK519对弱光胁迫反应较为敏感,遮荫处理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均显著下降,叶面积指数降低。基部节间缩短、直径变小,单位节间长干质量减少。茎秆穿刺强度在30%和60%遮荫条件下分别下降36.4%和66.0%,田间倒伏率严重。而紧凑耐密品种CS1在遮荫30%胁迫下穗位高、LAI下降不明显;节间缩短,但直径和单位节间长干质量变化不大;穿刺强度仅下降5.9%,田间倒伏较轻;在遮荫60%胁迫下,穿刺强度明显下降,倒伏加重。同时各个品种均随遮荫程度的增加,最终玉米产量、收获穗数、单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降低。因此,30%遮荫处理(弱光胁迫)可推荐作为玉米高产抗倒品种茎秆力学强度鉴定和筛选条件之一。
  • 王北洪, 黄木易, 马智宏, 王纪华
    Baidu(65)
    接种条锈菌7 d以后,对健康小麦和感病小麦最上部展开叶的一些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随着条锈菌侵入程度的不断加深,冬小麦叶片含水量、叶绿索相对含量不断降低,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及潜在活性受到抑制,同一天中同一时段内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发病严重度、蒸腾速率与严重度呈显著负相关.
  • 李鸿雁, 李志勇, 米福贵, 卢新雄, 师文贵
    Baidu(65)
    对扁蓿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为育种者选择亲本和种质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内蒙古野生扁蓿豆种质资源50份材料进行鉴定。用8份扁蓿豆基因组DNA从89对截形苜蓿SSR引物中鉴定筛选出扩增带单一、稳定清晰且多态性强的18对引物。用这18对引物,对扁蓿豆材料的DNA进行SSR扩增,以研究其遗传多态性。结果共检测到109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6.1个等位位点。6对SSR引物BI4BO3,MTIC272,MAL369471,MTIC237,MTIC188和MTIC27对于检测扁蓿豆遗传变异最有效。供试材料间遗传距离介于0.023 6~0.807 5,平均遗传距离为0.177 8。聚类分析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大致分为9大类。
  • 徐强, 焦晓燕, 王云中, 丁玉川, 杨治平, 程滨
    Baidu(64)
    在生长室利用水培研究了不同供硼水平对绿豆生长及矿质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硼抑制绿豆生长,对根系的影响比对地上部的影响更大,表现在根冠比变小;供硼水平对植株的矿质营养含量也有明显的影响,缺硼降低了地上部和根系中的P,K,Fe的含量,促进Ca在根系中的积累,但地上部Ca的含量降低;缺硼时有利于Mg在植物体内的累积;硼对Mn的含量影响不大;严重缺硼时地上部Zn含量最高,但供硼正常时,Zn在根系中含量较高。
  • 刘金亮, 常玉梅, 徐丽华, 刘春雷, 梁利群, 韩国苍, 高玉奎, 柳玉海
    Baidu(64)
    通过磁珠富集法筛选东北雅罗鱼的微卫星分子标记。采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对东北雅罗鱼基因组DNA进行酶切,选取400~900bp的片段进行PCR全基因组扩增,并利用生物素标记的(CAG)8、(TGA)8、(AGAT)6、(GATT)64个探针进行微卫星片段的富集。将得到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后转入DH5α大肠杆菌中,然后以SaulA为引物对长出的菌落进行PCR扩增,挑取扩增后片段大小符合条件的菌落送生物公司测序。结果表明:1416个阳性克隆中有1047个克隆含有重复次数大于5次的微卫星序列,完美型占67.99%,非完美型为15.31%;混合性标记占16.70%。从中选出160个微卫星序列设计105对引物并合成,经过筛选,56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23对具有多态性。选取18对多态性引物对达里湖东北雅罗鱼群体进行扩增,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数为3~11,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077~0.8820,67%(12对/18对)的位点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
  • 罗晓梅, 司龙亭, 尹维娜
    Baidu(64)
    选用2个性状稳定的自交系黄瓜,配成正反2个组合,测定结果表明,正反交组合黄色线与瓜长比的差异不大,表明黄色线遗传受核基因控制。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方法对黄瓜组合(M25×M67)的6个家系世代(P1,P2,F1,B1,B2,F2)的黄色线和瓜长比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色线比例遗传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模型)控制。分离世代中,B1,B2,F2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h2mg)为95.8%,93.39%和14.99%;多基因遗传率(h2pg)在1.36%~54.04%。主基因加性效应(d)和显性效应(h)值分别为-41.78和-35.96。黄色线的遗传可能是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
  • 董建力, 许兴, 李树华, 朱林, 景蕊莲
    Baidu(64)
    在不同年份、不同灌水条件下,对国内外不同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灌水条件下(对照),旱地品种叶绿素含量较水地品种低5.37.在旱胁迫条件下,旱胁迫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较正常灌水降低2.39,旱地品种叶绿素含量降低值小于水地品种.年际间叶绿素含量的差异较小.叶绿素含量与碳同位素分辨率(Δ)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抗旱性密切相关.
  • 赵明敏, 刘正坪, 霍秀文
    Baidu(63)
    以茄子黄萎病菌毒素为选择剂,结合组织培养技术,离体筛选茄子抗黄萎病突变体,开拓一条体细胞抗病育种的新途径。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在MS+IAA 1mg/kg+NAA 1mg/kg+KT 0.2mg/kg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下胚轴次之,子叶最差;15%的毒素浓度(v/v)可以作为突变体的筛选压力;逐步提高毒素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愈伤组织对毒素的抗性。
  • 王彦霞, 王省芬, 马峙英
    Baidu(63)
    目前应用于棉花遗传转化的主要转基因技术是农杆菌介导、基因枪和花粉管通道导入外源基因等方法。本研究对这3种方法的技术特点、研究动态及其在棉花分子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杨效文
    Baidu(62)
    实验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麦长管蚜有苗型蚜和穗型蚜两种生态型.穗型蚜是适应高温而产生的生态型,有两种典型的体色——桔红色和绿色,在这二者之间有过渡色——黄绿色,且桔红色穗型蚜是由绿色穗型蚜产生黄绿色穗型蚜,再由黄绿色穗型蚜而产生的.苗型蚜的最适温区为15~20℃,而穗型蚜的最适温区为24~26℃.同时,穗型蚜也是麦长管蚜越夏的主要蚜型(占96%左右).
  • 杜永光, 郝丽珍, 王萍, 张进文, 刘杰才, 胡宁宝, 赵清岩
    Baidu(61)
    在1998-2002年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于2003-2004年期间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沙芥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直播法,每隔15 d播种1次,共12个播种期。结果表明:沙芥从播种至出苗需7~18 d,种子发芽出土的活动起始温度为12.56℃,有效积温为69.07℃;各播种期株高、总叶片数、株展、茎粗、一级分枝数、返青率、种子产量均随播种期推后而降低,且播种过晚,翌年才出苗;一年生植株安全越冬且翌年能抽薹开花的日历苗龄为59 d以上,植株形态指标为株高9.6cM,株展为15.5cM,平均叶片数为5.8片,茎粗为0.8cM以上;二年生植株生长势、种子产量与一年生苗生长势呈正相关,返青后二年生植株的生育进程基本相同,其全生育期分为营养生长期、休眠期、生殖生长期。沙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的栽培或采种的春季适宜播期是5月中旬,寄子栽培可以在10月上旬播种。研究确定了人工栽培条件的适宜播种期,掌握了越冬的最小苗龄,为沙芥人工栽培及繁育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刘玉平, 权书月, 李杏普, 兰素缺, 刘颖慧, 李建平
    Baidu(61)
    比较了蓝粒、紫粒小麦和白粒小麦子粒中蛋白质的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白粒小麦相比,蓝粒小麦和紫粒小麦的子粒中蛋白质含量高;其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种类丰富;尤其是必需氨基酸不仅含量多,而且评分及指数均较高,组成比较平衡,营养价值高,子粒品质好。其中以蓝粒小麦乌麦526品质最好。
  • 商闯, 马春红, 翟彩霞, 李运朝, 董文琦, 崔四平, 侯立白, 贾银锁
    Baidu(61)
    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C103和B37)的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检测玉米叶片中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说明:经低浓度C毒素培养滤液预处理的玉米叶片中的MDA含量的下降幅度明显,1∶60处理组效果最好,同时也说明了低浓度C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 张双凤, 张爱民, 赵钢勇, 张克宏
    从棉花植株根部筛选的108株芽孢杆菌中, 通过对棉花黄枯萎主要病原菌大丽轮枝菌拮抗效果的复筛, 分离到一株LC-105菌株, 其抑菌圈达到20 mm以上;本研究从该菌株的发酵代谢产物中, 分离出活性拮抗物质, 进一步通过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S100凝胶层析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 证明该拮抗物质为一种蛋白质, 最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实了所分离物质的纯度达到电泳纯。
  • 李宁, 翟志席, 李建民, 段留生, 李召虎
    2007-2008年在大田条件下, 以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播期、密度组合对小麦叶面积系数及生育后期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LAI、旗叶Pn、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产量均存在明显影响,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均表现为晚播高密处理的LAI最小, SPAD值则是早播处理的低。多穗型品种良星99在中播常规播量时其Pn、Fv/Fo和Fv/Fm较大, 产量最高, 大穗型品种洲元9369也是在中播常规播量时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各项指标占优。10月12-19日为适宜播种期范围。
  • 韩晓莉, 潘文亮, 高占林, 张付强, 党志红, 李耀发, 王吉强, 赤国彤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类新开发的杀虫剂,研究表明,现已有多种害虫对吡虫啉、啶虫脒及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概述了害虫对新烟碱类杀虫剂抗药性现状及发展趋势。
  • 南雄雄, 游东海, 田霄鸿, 李锦, 王淑娟, 崔娟, 刘廷
    Baidu(61)
    结合关中平原农业生产现状,通过对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组合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变化趋势的研究,揭示秸秆还田效应,为研究区筛选合理的还田模式以及农田土壤培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后经过一季夏玉米生长,能使耕层土壤(0~40 cm)有机碳有所提升;高留茬还田使0~20 cm土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呈现降低趋势,而粉碎直接还田使其有所提高,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随后对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再经过一季小麦生长后,使得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所提高,其中连续两季进行秸秆粉碎直接还田使有机碳含量提高幅度最大,0~20,20~40 cm土层有机碳分别提高1.86,1.69 g/kg;同时显著增加了耕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其中小麦秸秆进行粉碎直接还田增加趋势更为明显,0~20,20~40 cm土层中分别平均提高0.90,0.85 g/kg;且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碳库管理指数,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增加趋势更明显。在关中平原的雨热条件下,通过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状况,尤其使有机碳质量明显提升,就短期效果而言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对土壤有机碳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针对研究区域容易出现的季节性干旱现象,在小麦秸秆还田时采用高留茬还田能有效提高夏玉米生长期内水分利用率,保证其稳产高产;轮作期内实施小麦高留茬-玉米粉碎直接还田模式组合,是实现该区域水热资源高效利用,农业高效高产的最优耕作模式组合。
  • 张红英, 王学兵, 崔保安, 赵现敏, 陈红英, 金钺
    Baidu(61)
    研究山药多糖对PRRSV灭活苗免疫抗体和猪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选择35日龄断奶仔猪16只,随机分为4组,将山药多糖分别以17.1mg/kg和8.55mg/kg两个剂量和猪PRRSV灭活苗同时注射,于免疫后7,14,24,34,44,54,69,79d采血,ELISA方法检测猪PRRSV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山药多糖可显著提高PRRSV灭活苗免疫猪外周血CD3+和CD8+细胞数量,在免疫34d后,两个剂量的山药多糖均可显著提高PRRSV灭活苗免疫抗体水平。山药多糖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与PRRSV灭活苗联合使用。
  • 王笑一, 于拴仓,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张德双
    Baidu(60)
    为研制我国小白菜品种的DUS测试标准,搜集和筛选了形态差异大、不同生态类型的地方品种和目前生产上栽培面积大的杂交一代品种80份,在植物学性状调查的基础上,利用SSR标记对80份小白菜品种进行了遗传特异性分析,构建了SSR指纹图谱。从131对SSR引物中筛选了20对多态引物组合,对80个品种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56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3.68%,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2.8个多态性条带。用5对引物Na12E02、Na12A08、Ni4D09、BRMS-269和BRMS-296的组合获得了每个品种的SSR特征带,可以将80个品种区分开来,从而建立80份小白菜品种的SSR指纹图谱。基于SSR标记的聚类分析表明,形态相似或来源相同的品种遗传基础相近,以遗传距离为0.36为划分标准,8.50%的品种具有遗传特异性。
  • 胡俊, 刘正坪, 周洪友, 丁俊, 宋娟
    Baidu(60)
    根据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试从病地土壤中分离拮抗放线菌,探索利用放线菌对向日葵菌核病进行生物防治的途径。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包头等地所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出38个放线菌菌株,经过平板拮抗作用初测,有8个菌株(F-1、F-3、F-6、F-8、F-11、F-15、F-21、F-25)对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有拮抗作用。选出其中2个作用最明显的菌株(F-6、F-8),观察其在平板对峙培养中对向日葵核盘菌的抑制作用及其代谢产物对向日葵核盘菌的作用。结果表明:F-6、F-8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向日葵核盘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同时,对F-6、F-8两菌株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 陈瑞珊
    Baidu(60)
    在盐碱地上栽植果树,是改良利用盐渍土的综合措施之一。建国以来,我国在盐碱地上兴建了许多大型果园,并且创造了高产典型,丰富了栽培果树的技术措施。如葡萄、枣、梨、苹果和桃等,只要土壤含氯化钠不超过0.13%,都能良好的生长。这就为改良利用盐碱地发展果树生产开辟了途径。近年来,对于在盐碱地栽培果树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引起重视。关于土壤盐分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土壤盐分对植物影响的生理机制,以及各种植物的耐盐力等,科技工作者从多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研究报告和论著,这对今后利用盐碱地发展果树非常重要。本文就国内外一些关于果树耐盐力、耐盐生理,以及土壤盐分对果树植物的危害等方面研究成果加以介绍,以供参考。
  • 王凌, 张国印, 张小龙, 孙世友, 耿暖, 茹淑华, 陈贵今
    Baidu(60)
    采用不同提取剂对蔬菜土壤中多种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以及有效态重金属与全量重金属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土壤环境中,不同重金属元素间的生物有效性存在较大差异,依次为Cd>Pb>Hg>As>Cr,有效性系数较高的是Cd和Pb元素,分别为43.36%,6.57%,而Cr最低,仅为0.15%,表明土壤中有效态Cd、Pb容易发生迁移并被蔬菜吸收富集,存在较大的潜在生态污染风险;蔬菜地耕层土壤的有效态重金属与全量重金属呈高度显著线性相关的是Cd元素,其相关回归方程为Y=1.598 9X+0.046(n=108,R=0.866),呈显著线性相关的是Pb(R=0.769)和As(R=0.671)元素,相关性不显著的为Cr和Hg元素,表明土壤有效态Cd、Pb和As元素可作为重要的客观来指示环境污染对土壤冲击。
  • 王璐华, 宁喜斌
    Baidu(59)
    通过测定2株副溶血性弧菌4~40℃的生长曲线,研究它们的生长规律,运用预测食品微生物学的方法,分别对它们建立初级和二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曲线在低温阶段,适用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在适温阶段,生长曲线都呈典型的S形,适合用Gompertz模型拟合。二级模型采用平方根方程的扩展式Ratkowsky3式拟合,根据二级预测模型,分别得出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低生长温度Tmin,最高生长温度Tmax和最适生长温度。模型验证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残差都在±0.05范围内,偏差因子和准确因子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模型是可靠的。最后,讨论了模型的应用前景。
  • 齐志广, 杨立霞, 杨倩, 沈银柱
    Baidu(59)
    对8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着较大的极差。不同品种(系)间开花期的最大极差为25d,有效分蘖的最大极差达18个,株高的极差达0.91m,穗粒数极差达到47.8粒,千粒重的最大极差达39.6g,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表明在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园地的小麦品种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
  • 曹丽霞, 陈贵林, 敦惠霞, 张轲
    Baidu(59)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以1/2单位日本园试配方为基本营养液,在温室内培养黑籽南瓜(Cucurbita ficifoliaB.)幼苗,测定正常供磷处理和缺磷胁迫下黑籽南瓜幼苗在根系生长、根系形态和根系分泌物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南瓜磷高效种质创新和耐低磷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缺磷胁迫后21 d,黑籽南瓜幼苗地上部生物量显著降低,根系生物量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根冠比增大;总根长和根表面积显著增加,根数、根横径和根体积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根系吸磷量和磷转运率下降,根系吸磷量占总吸磷量的百分数增加,根系磷利用效率显著增高。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增加可能与其磷吸收效率密切相关,是黑籽南瓜幼苗对缺磷胁迫的适应性变化。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缺磷胁迫后21 d,黑籽南瓜幼苗根系分泌的化合物种类组成类似,主要由酚类、芳香烃类、酯类、胺类、烯烃类和烷烃类化合物组成。但缺磷胁迫后根系分泌物中的化学成分多于正常供磷处理,邻苯二甲酸二(1丁基2异丁基)酯等8种化合物是缺磷胁迫下黑籽南瓜根系分泌物的特有成分。缺磷胁迫后黑籽南瓜的自毒作用增强。
  • 梁军锋, 张洪生, 张克强, 张金凤, 李野, 赵润
    Baidu(59)
    为筛选木质素高效降解菌,对筛选的方法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三种定性筛选平板结合定量的木质素磺酸钙降解的方法,能明显提高筛选效率,从16个菌株中筛选到3株对木质素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Tp1、Tf1与Ls21。为进一步验证所筛菌株的降解效果,选取其中综合性能较好的Tf1菌株(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对小麦秸秆与玉米秸秆进行固态发酵试验,并以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BKMF-1767作参照,结果表明,Tf1对小麦秸秆与玉米秸秆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8.4%与47.7%,均高于参照菌株(分别为32.2%和34.6%)。
  • 申丽霞, 王璞, 兰林旺, 孙西欢
    Baidu(59)
    以夏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对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的物质生产和氮素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中(67500株/hm2)、高(82500株/hm2)密度下,氮肥对玉米单株物质生产能力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并主要是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实现的。适量施氮,可促进顶部子粒发育,减少败育,使秃尖缩短、瘪粒数减少,增加穗粒数,增加产量;促进植物体吸收的氮素高效地向籽粒中分配,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使玉米叶片维持较高的光合性能,为籽粒形成提供充足的光合碳量,并促进营养体碳氮向子粒运转。
  • 侯立刚, 陈温福, 马巍, 赵国臣, 齐春艳, 刘亮, 孙洪娇
    Baidu(58)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以耐冷性品种吉粳81和非耐冷性品种长白9为供试材料,通过不同的磷肥施用量,研究低温胁迫下磷营养对水稻质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2个水稻品种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 、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的活性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通过对比常温对照发现,低温下适当增磷可明显提高2水稻品种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幅度,减缓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含量的下降幅度。研究还表明,低温增磷对提升非耐冷品种长白9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含量效果更明显。因此,通过体外增施磷肥可明显提高叶片质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寒性能力。
  • 宋顺华, 郑晓鹰
    Baidu(58)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了21个大白菜主栽品种。用13个引物共扩增出87个清晰可重复的DNA片段,其中39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的频率为448%。OPE01是多态性频率最高的引物,它可区分15个大白菜品种,再与引物OPH03和OPH12配合,即可将21个大白菜品种区别开。
  • 李冬梅, 魏珉, 张海森, 王秀峰, 孔祥波
    Baidu(58)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不同氮磷钾养分配比对土壤栽培黄瓜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磷素用量和比例可以显著提高黄瓜的产量;适量氮钾肥配合增施磷肥可以增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适量氮磷肥配合增施钾肥可以改善果实品质,提高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
  • 高凤云, 张辉, 斯钦巴特尔
    Baidu(58)
    应用252条10-mer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亚麻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在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寻找DNA的多态性差异带,结果发现,在252条随机引物中有2条引物(即S62和S135)可分别得到1个与显性核不育的雄性基因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为S62-500和S135-350.
  • 金花, 贾玉山, 刘兴波, 哈斯, 苏楞高娃
    Baidu(58)
    试验选用黄芪、王不流行等15味中草药添加剂,研究其对奶牛产奶量及牛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泌乳时期,添加中草药使得不同泌乳期奶牛产奶量都有所提高,泌乳初期、泌乳盛期和泌乳中期各试验组的日均泌乳量均比其相应对照组日均泌乳量提高12.2%、24.5%和3.4%。对试验牛及其牛奶理化指标测试结果显示: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后各泌乳期乳脂含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和非脂类干物质含量提高,但变化不大,其物理指标也没有大的波动。由此可见,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后奶牛的理化指标均正常,既保证了奶牛的健康又保证了牛奶的安全性、无污染性和天然性。
  • 张新忠, 闫立英, 刘国俭, 赵永波, 常瑞丰
    2n配子在植物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自发、诱发2n配子已在马铃薯、苜蓿、红三叶草、越桔等作物的育种实践中应用,并分别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关于植物2n配子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近期取得的研究结果;植物自发、诱发2n配子在有性多倍化、利用种质资源、传递杂种优势、克服胚乳平衡数障碍、克服自交不亲合、马铃薯实生育种及其他领域应用的优越性和已取得的成果;国际国内通过轮回选择、2n花粉机械分离、诱导基因突变及直接诱导2n配子等方法提高2n配子利用效率的研究进展;2n配子育种的应用前景。
  • 杨利华, 张全国, 张丽华, 张文英, 马瑞昆
    针对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区光热资源特点, 提出了夏玉米"一小二高三晚"高产栽培思路, 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一小"指缩小种植行距;"二高"系选种高耐密、高经济系数品种;"三晚"即适当晚定苗保整齐度, 晚追肥保穗粒数和千粒重, 晚收获提高籽粒饱满度。研究结果表明, 选种耐密性好、经济系数>0.53的品种;高密度50 cm左右小行距等行种植;5~6展叶期定苗;在一般施肥水平下, 重施底N肥, 大喇叭口期再追施N肥30%;宜于高产。延迟夏玉米收获期至10月初, 可增产5%~10%;晚收不失为一项增加产量、提高光热水肥土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 王玉明
    Baidu(57)
    马铃薯是需水量较大的作物,通过滴灌、喷灌及管灌对马铃薯水分生产率及效益对比试验表明,马铃薯滴灌比喷灌667m2产值高61.7%,比管灌高22.4%;单位水的水分生产率和效益,滴灌比喷灌提高7.8%和61.7%,比管灌提高5.3%和22.6%。
  • 胡晓婷, 宋健, 王容燕, 杜立新, 曹伟平, 王金耀, 冯书亮
    Baidu(57)
    为了发掘新的Bt资源,从种不同土壤类型的样品中分离得到了285株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采用杀虫活性测定方法从中获得了1株对铜绿丽金龟幼虫具有高毒力的菌株。利用PCR-RFLP鉴定体系和SDS-PAGE蛋白分析法,研究了这1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类型和晶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有12株均含有编码毒杀铜绿丽金龟幼虫毒素蛋白的cry8Ca基因,而FTL5没有鉴定到已有的基因类型。这1株菌的伴孢晶体都含有分子量为10 kDa 的蛋白。本研究为不断发现新型的、具有高毒力的cry 毒素基因奠定了基础。
  • 关军锋, 及华, 冯云霄, 李丽梅, 孙玉龙, 司建丽
    Baidu(56)
    对套袋黄冠梨果皮褐斑病果酚类物质以及相关氧化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果实比较,褐斑严重的果皮和果肉中酚含量、POD和PPO活性较高,但SOD活性差异不显著;同时,果皮褐斑区域较正常区域酚含量、POD、PPO和SOD活性较高。正常果实表面喷洒1%CaCl2、0.1 mmol/L CPZ、0.1 mmol/L TFP、0.5 mmol/L SO和0.05mmol/L EB溶液后,均未对果皮酚类物质含量产生明显影响,仅EB诱发褐变,而CaCl2降低了PPO活性,SO、EB和TFP的作用相反,CPZ的作用较小。这说明,果皮发生褐变与PPO活性显著升高有密切关系,Ca2+-CaM系统和Ca2+-AT-Pase参与了褐变过程。
  • 刘仲齐, 薛俊, 金凤媚, 白艳玲
    Baidu(56)
    以4份抗裂番茄为母本,3份易裂番茄和1份抗裂番茄为父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4×4的杂交组合,研究8个亲本和16个F1的裂果特性与果皮结构的关系,分析它们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易裂基因型的果皮较薄,抗裂基因型的果皮普遍较厚,但也有果皮薄而抗裂能力强的基因型。裂果特性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优势的方向在不同组合间有很大的差异。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对杂种后代的抗裂时间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对利用结构特征改良番茄抗裂能力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 李翔, 杨宝祝, 郭天财, 赵春江, 陈立平
    Baidu(56)
    在分析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和专家系统(ES)集成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基于WebGIS和ES集成技术的农作物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实现以及功能.
  • 许为钢, 胡琳, 盖钧镒
    Baidu(56)
    对8个小麦品种开花后的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耐热性在小麦品种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耐热性的高低与品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冠层温度显着相关,它直接影响到品种开花后的同化物积累量;叶片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冠层温度可以作为小麦抗热性育种的选择指标。
  • 张敬贤, 李俊明, 崔四平, 魏建昆, 张海明, 耿庆汉
    Baidu(56)
    用4℃低温处理玉米白交系幼苗二天发现细胞保护酶活性和胞质质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抗冷力弱的自交系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原生质层透性亦降低,但膜脂过氧化水平显著增高;抗冷力强的自交系细胞保护酶活性增高,膜脂过氧化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原生质层透性和和滞度显著增加。这一结果表明保护酶活性和胞质质量与玉米抗冷性密切相关。
  • 李宗新, 王庆成, 齐世军, 刘开昌, 刘霞, 张彗
    从农业肥料资源应用的节本增效的概念出发,综述了控释肥料对不同作物的应用研究现状,讨论了控释肥料研究应用于玉米高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李川, 乔江方, 谷利敏, 夏来坤, 朱卫红, 黄璐, 刘京宝
    Baidu(55)
    为了明确不同生物学性状对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影响,设置了8个不同程度适宜机收的玉米品种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试验,比较了玉米籽粒含水率、株型性状、穗部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穗下茎节抗倒伏性状对8个玉米品种的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后籽粒破碎率、杂质率、落穗率和落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差异较大,德美亚1号含水率最低,桥玉8号次之;蠡玉16含水率最高,郑单1002次之;郑单958籽粒含水率为29.91%,处于中间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显著影响玉米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籽粒含水率、穗位高、穗粗、苞叶总宽度、穗下茎节压碎强度.综合分析,适宜我国籽粒直接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应该具有后期籽粒脱水速率快、籽粒含水率较低、穗位高较低、穗粗较细、苞叶总宽度较窄、穗下茎节压碎强度较大多个生物特性.为今后培育适宜籽粒直接收获玉米新品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 郝永娟, 魏军, 刘春艳, 王勇, 王万立
    Baidu(55)
    为防治土传病害,克服黄瓜连作障碍,探讨了土壤生物添加剂不同添加量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剂施用后不同时期,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多,土壤细菌和放线菌变化较大,真菌变化不大.优势菌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木霉、青霉等一些有益菌数量明显增加,根际优势种的抑菌作用较强.施用添加剂后,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能够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比应用化学农药更具有生态安全性.
  • 马冬云, 郭天财, 查菲娜, 岳艳军, 宋晓
    Baidu(55)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豫麦49-198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在拔节和抽穗期数量较多,而放线菌、真菌在开花期数量最多。根际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及土壤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以基本苗150×104株/hm2或225×104株/hm2处理最高;真菌数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与产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表明微生物和酶活性增加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
  • 陈本银, 姜慧芳, 任小平, 廖伯寿, 黄家权
    Baidu(55)
    以花生属5个区组的79份野生花生种质为材料,系统鉴定了野生花生对青枯病的抗性反应,从中发掘高抗青枯病的种质15份,含匍匐区组种质3份、直立区组1份、异形花区组1份、花生区组8份、未命名种质2份,抗病材料频率达到19%,高于栽培种花生资源的抗性频率。通过SSR分析表明,在所获得的抗青枯病野生花生材料中,四倍体野生种A.monticola与栽培种花生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花生区组的二倍体野生种A.duranensis和A.chacoense。根据DNA扩增结果,绘制了抗青枯病种质的指纹图谱,明确了其SSR分子特性。
  • 王淑芬, 裴冬, 贾金生, 王鹤辉, 王振华, 张喜英
    Baidu(54)
    通过2004年棉花生长季田间试验,我们研究了膜下滴灌棉花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对其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旨在建立河北南部棉区滴灌条件下的优化灌溉模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方式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棉花需水关键期花铃期分2次少量灌水处理,每次灌水量10.42mm,明显优于两次多量灌水和集中一次灌溉等其他处理,产量和WUE最高,分别高达4929.0kg/hm2和0.98kg/m3,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
  • 吕英民, 吕增仁, 高锁柱
    Baidu(5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杏属Armeniacaspp.)植物5个种和1个类型仁用杏)的102个品种的一年生枝皮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杏一年生枝皮的POD同工酶多态、稳定、活性强,适合于杏的分类;谱型分析支持了这种观点,即杏属植物的进化方式是自然的地理隔离,其演化关系是西伯利亚杏、东北杏、藏杏和梅等种均由最原始的种普通杏A.vulgaris)进化而来;POD同工酶是鉴定杏属内种间杂种的最理想的遗传标记。试验结果显示,仁用杏是普通杏和西伯利亚杏之间的自然种间杂种。
  • 何广达, 王祖云,
    Baidu(53)
    玉米矮花叶病自1963年在美国首次报道之后,在世界各地主要玉米产区都已列为一个重要病害。我国自1968年河南省新乡地区辉县一带大发生之后,已逐步扩展到全国各主要玉米产区,先后有北京、天津、河北、甘肃、山东、山西等省市报道该病发生情况,最近在广东省崖县也有发现。
  • 程华, 李琳玲, 王燕, 程水源
    Baidu(53)
    利用RACE技术从银杏中克隆到过氧化物酶基因(GbPOD1,FJ599670)的cDNA全长。GbPOD1基因编码序列为1 092 bp,编码一条长为329Aa的成熟阴离子POD蛋白,预测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5.8 kDa,等电点为8.10。Southern杂交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GbPOD1和其他物种的POD源自于相同的祖先,属于植物类型III的POD同工酶编码基因,为多基因家族。RT-PCR分析表明,GbPOD1在银杏的根、茎、叶和果中都有表达,在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根和果,而叶部位表达水平最低。植物激素MeJA、金属离子Cu和Cd以及MV和WOU的处理能显著诱导GbPOD1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显示,在银杏叶片中,GbPOD1属于多功能基因,具有潜在的参与重金属污染清除及伤害处理防御方面的功能。
  • 陈彦惠, 常胜合, 吴连成
    Baidu(53)
    用2个温热杂交组合的P1,P2,F1,F2,BC1,BC26个世代材料,对玉米抽雄、散粉、吐丝期进行遗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热杂交组合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遗传特点不同。由对光周期反应较迟钝的亚热带自交系CML322所配成的温热杂交组合,其基本营养生长期较之亲本有明显提早的趋势,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式;温带早对亚热带晚呈显性或部分显性;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的亚热带自交系CML312表现异常,基本营养生长期指标在自交系内及其F1内变异较大;对含有杂合基因型分离世代F1,F2,BC1,BC2的比较可见,明显表现杂合基因型倾早的遗传特点,温带遗传成分在杂种后代中所占的比重,对基本营养生长期的提早和光周期钝感表现出剂量效应。
  • 李传友, 孙兰珍
    Baidu(53)
    从细胞学的角度对小麦83(21)35核背景的T型、V型和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三类不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基本正常,T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发生败育,以典败型和圆败型为主;V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至二细胞花粉期败育,以圆败型和浅染败型为主;而K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二细胞花粉后期至三细胞花粉期败育,以浅染败型和深染败型为主。药室合并现象普遍发生是T型不育系花药的一个突出特点,而V型和K型人育系花药各壁层的发育是正常的。核质发育关系不协调是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根本原因。细胞学观察结果可以作为不育细胞质类型划分的一项参考指标。
  • 平安, 杨国亭, 高方, 魏金玲
    Baidu(53)
    通过试验探索提高人参产量和质量的新途径,探讨木醋液的作用机理,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喷洒稀释倍数200,300,00倍木醋液和喷洒清水对照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3 m2,共喷洒次.结果表明,叶面喷洒适宜稀释倍数的木醋液增强人参根系活力,促进对N、P、K的吸收,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具有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作用,且以稀释200倍为效果最佳.木醋液可以作为叶面肥在人参栽培上应用.
  • 岳东霞, 张要武, 陈融, 许长蔼
    Baidu(52)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含有2,-DAPG基因的质粒pMON5122导入到野生型荧光假单胞菌株中,探索了不同热激时间、不同CaCl2浓度和荧光假单胞菌的不同生长时期对转化子形成的影响;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生长到OD约0.53时,用0.025 mol/L CaCl2 处理细胞,热激3~ min,转化频率最高;荧光假单胞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达到75.0%,并且能够提高黄瓜出苗率。
  • 林多, 黄丹枫, 杨延杰, 陈宁
    Baidu(52)
    目前已报道的甜瓜专用营养液配方中钾素水平差异较大, 影响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形成。为量化设施基质栽培网纹甜瓜的钾素供给, 本试验在120, 240和360 mg/L三个钾素水平下, 对温室基质栽培网纹甜瓜的植株生长、矿质元素积累及氨基酸、香气物质等品质因子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营养液中240 mg/L的钾素水平可增强网纹甜瓜植株的生长势, 促进茎杆粗壮, 有利于矿质元素吸收, 但对叶面积无显著影响。钾素施用水平对网纹甜瓜的单瓜重无显著影响, 对营养风味品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显著提高果肉内可溶性固形物、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丙氨酸及香气物质的含量。但钾素过量(360 mg/L)则会导致网纹甜瓜果实品质降低。生产实践中, 温室基质栽培网纹甜瓜营养液中的最适钾素水平应为240 mg/L, 此时植株对N, P, K, Ca, Mg的吸收比例为28∶5∶40∶21∶6。
  • 沈火林, 安岩, 乔志霞
    Baidu(5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和比较分析了CMS和GMS辣椒不育系(株)和相应保持系(可育株)花蕾和叶片中的内源IAA,Z+ZR,GA3,ABA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CMS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蕾中IAA,Z+ZR,GA3和ABA含量的变化趋势与GMS不育株和可育株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不育系(株)IAA,Z+ZR,GA3和ABA含量低于保持系(可育株);叶片中Z+ZR,GA3和ABA含量变化趋势GMS和CMS也基本一致,即不育系(株)中的含量高于保持系(可育株);花蕾中IAA/ABA,(Z+ZR)/ABA,GA3/ABA激素比例的变化GMS与CMS也相同,即不育系(株)比值小于保持系(可育株)。说明虽然GMS和CMS辣椒控制雄性不育的基因不同,但在调节雄性不育时激素的变化规律大多相同,辣椒雄性不育在生理生化机理上可能存在一些相同的特点。
  • 杨云马, 贾树龙, 孟春香, 孙颜铭
    Baidu(52)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免耕覆盖与常规耕作相比显著降低了小麦秸秆和籽粒产量。氮、磷利用率分别降低了8.19和0.64个百分点,钾素利用率提高了3.05个百分点。氮磷钾平衡施用,两种耕作方式下的小麦养分利用率均能提高。免耕覆盖处理小麦秸秆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常规耕作处理,钾素尤为明显。
  • 杨合法, 范聚芳, 牛新胜, 李季
    Baidu(52)
    试验研究了化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沼肥对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表现为与试前土壤相比较,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增加,其中施用沼肥的处理影响最大,土壤容重降低了4.26%,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4.68%,10.7%;施用沼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增加最高,而完全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处理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增幅最大。施用沼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和提高产量,产量比对照(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02.8%,123.1%。各处理除沼肥和生物有机肥两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另外,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提高果实中Vc、还原糖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 张殿顺, 董翔云, 刘树庆
    Baidu(52)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春小麦中前期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发育,使小麦的株高、茎基宽、分蘖数、茎叶干重等生长量提高0.05~1倍,但增长并不与氮肥用量同步。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施氮处理的小麦茎叶中全N含量均高于不施氮处理,而全P、全K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小麦茎基部NO3-_N含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施氮量之间均有显著正相关性,小麦茎基部NO3-_N含量、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可以反映出土壤的供氮水平。
  • 杨晓红, 陈晓阳
    Baidu(52)
    果聚糖是一类重要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其在植物中的积累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本文除了介绍果聚糖的有关知识外,重点综述了果聚糖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并从果聚糖对渗透的调节,对膜的保护,在低温、干旱条件下果聚糖相关酶活性变化方面阐述了果聚糖抗旱、抗寒机制。此外,综述了提高果聚糖积累方面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 史忠良, 仇松英, 马爱萍, 许钢垣, 武计平, 逯腊虎
    Baidu(51)
    在虫圃鉴定1254份材料的基础上,对10个不同抗性品种进行了抗性机制研究。研究表明,小麦抗麦红吸浆虫抗性品种植株高,穗部密度大,旗叶长而窄,内颖尖隐伏数多,内颖弧口宽,植株茎、叶和颖壳被蜡质程度重,有被毛,颖壳硬而厚。测定了不同抗性品种(系)的未害子粒和被害粒中某些生化物质,明确了小麦品种对吸浆虫的抗性是以诱导抗性为主的多因子综合抗性。总酚、单宁和可溶性糖是影响其生化抗虫性的关键因子,总酚尤为重要。
  • 赵福宽, 高遐虹, 程继鸿, 范双喜, 于颖
    Baidu(51)
    以茄子品系E-9903花药低温胁迫培养获得的抗冷细胞变异体为试材,用SDS方法从茄子幼嫩叶片提取DNA,选用40个长度为10个碱基的寡聚核苷酸(OPK01-OPK20,OPJ01-OPJ20)作为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并测定抗冷细胞变异体自交一代株系的冷害指数。结果表明:以OPK12为PCR反应引物时RAPD扩增谱带在抗冷性植株与同品系的对照株之间存在多态性差异,抗冷细胞变异体自交一代株系的冷害指数显著低于同品系的对照。
  • 冯忠梅, 张凤兰, 张德双, 于贤昌
    Baidu(51)
    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制种是生产白菜一代杂交种子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植物内源激素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并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系的营养器官或生殖器官中内源激素含量与保持系不同,雄性败育是花器官尤其是雄蕊中激素不平衡的结果。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大白菜新型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组织中IAA、GA3、ABA和Z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药发育过程中,不育系花药组织中ABAI、AA、GA3和ZR含量及ZR/ABA比值的变化均出现异常。在第3时期(花蕾长2.0~3.0mm),不育系的IAA、GA3和ZR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ABA含量显著高于保持系,ZR/ABA比值低于保持系。这一时期正好是不育系小孢子明显败育的时期。由此认为,该时期不育系花药组织中激素含量的变化及平衡的破坏可能影响了小孢子的正常发育,引起小孢子败育,导致大白菜的雄性不育。
  • 张炬红, 郭建英, 万方浩, 夏敬源
    Baidu(51)
    棉蚜是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Bt棉)上的非目标害虫,也是Bt棉上危害较严重的害虫之一。用酶标仪在室内测定了取食Bt棉GK12不同世代棉蚜中肠消化酶系的活力和比活力,包括蛋白酶、蔗糖酶、海藻糖酶和淀粉酶,并与取食亲本常规棉泗棉3号的棉蚜比较,以研究Bt棉对棉蚜中肠消化酶的短期影响和长期效应。结果发现,取食Bt棉1代、2代、3代和60代以上的棉蚜,与取食常规棉棉蚜的这4种消化酶的活力和比活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Bt棉上取食不同世代棉蚜的消化酶活力也无显著差异。表明无论从短期影响还是长期效应来看,Bt棉对棉蚜的中肠消化酶系均无显著影响。
  • 辛淑清, 邬晓红, 丁志峰
    Baidu(51)
    共收集了包头市园林树种16种:云衫、桧柏、侧柏、油松、榆叶梅等,通过叶水势的测定。依据模型,把测得的苗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主要园林树种中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有油松、银老梅、黄刺梅、国槐、白蜡、杠柳;属于亚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有桧柏、榆叶梅、女贞、毛樱桃、珍珠梅、白榆、家杨、垂榆、山梅;属于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有云衫、玫瑰;属于亚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有侧柏、绣线菊、丁香、刺槐、旱柳。
  • 高志红, 陈晓远, 张世龙
    Baidu(51)
    为明确硫酸钾镁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分别设置5个不同施肥量处理和4个不同施肥时期与分配比例处理,研究了不同硫酸钾镁施用量、施用时期和分配比例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钾镁用量为1023.34 kg/hm2的处理水稻产量、粗蛋白质含量、粗淀粉含量和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最高。硫酸钾镁全部基施的水稻,其产量、粗淀粉含量和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最高。硫酸钾镁基施50%,拔节期追施20%,抽穗期追施30%的水稻,其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从提高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的角度综合考虑,硫酸钾镁的最佳施用量为1 023.34 kg/hm2,最佳施用方法为全部基施。硫酸钾镁基施50%,拔节期追施20%,抽穗期追施30%对改善水稻品质有明显作用。
  • 刘世亮, 杜君, 化党领, 介晓磊, 陈启龙, 朱金峰
    Baidu(51)
    为了探讨有机肥对不同成熟度烟叶品质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分解产物的几种代表产物--苹果酸、油酸和腐殖酸,对不同成熟度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熟采收时,有机酸对提高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苹果酸和油酸能显著提高烟叶中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过熟采收时,腐殖酸和油酸能提高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同时能提高烟叶中糠醛、苯钾醛、茄酮、巨豆三烯酮和新植二烯等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其中,腐殖酸效果最佳.
  • 张凤兰, 冯忠梅, 张德双, 于贤昌
    Baidu(51)
    以大白菜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对花蕾发育全过程中氨基酸、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及同工酶谱带进行了动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花药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其相应的保持系;其游离氨基酸总量和保持系无明显差异,但不育系的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其相应的保持系;不育系花药中MDH,AAT,EST,POD,COD和PPO同工酶谱带与保持系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认为不育系花药中结构物质、营养物质、能量物质的亏损,同工酶表达的差异与小孢子败育密切相关。
  • 尚玉磊, 李春喜, 邵云, 姜丽娜
    Baidu(51)
    以禾本科主要作物小麦、水稻、玉米为材料,研究内源激素IAA和CTK在其生育初期的含量及可能的生理作用。结果表明:在作物分蘖过程中,小麦和水稻内源激素IAA和CTK变化趋势相似,呈单峰曲线;玉米生育初期,内源CTK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IAA含量则持续下降。3种作物的IAA/CTK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小麦、水稻单株分蘖数在IAA/CTK值较高或呈上升趋势时增长缓慢,而在IAA/CTK值较低或该比值呈下降趋势时增长迅速。所以认为,水稻和小麦分蘖能力与内源激素IAA和CTK的含量有关,尤其与两者之间的比值高低及其变化趋势密切相关。由此推测,玉米高度抑制、生态上不出现蘖芽可能与玉米的IAA/CTK值变化幅度较小或该值相对较高有关。
  • 李亮亮, 李天来, 张恩平, 张文博, 衣宁宁
    Baidu(50)
    探讨缓解根系腐解液自毒物质抑制番茄幼苗生育的方法.试验以珍珠岩基质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珍珠岩基质中添加碳化玉米芯对番茄根系腐解液抑制番茄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番茄叶片保护酶活性变化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番茄根系腐解液对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番茄叶片的保护性酶活性在处理初期提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POD和CAT活性明显下降,同时显著增加了番茄叶片内MDA的含量.在添加碳化玉米芯或活性炭可显著缓解番茄根系腐解液对番茄幼苗的毒害作用.与活性炭相似,碳化玉米芯具有显著缓解番茄根系腐解液自毒物质抑制番茄幼苗生长的作用.因此,番茄生产中施用碳化玉米芯可作为防止番茄连作障碍的措施之一.
  • 岳爱琴, 杜维俊, 赵晋忠, 李贵全, 丁起盛
    Baidu(50)
    对20个不同大豆品种的种子蛋白质、脂肪以及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对种子贮存蛋白中的醇溶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分别进行了提取和电泳分析, 从中筛选出7个高蛋白品种, 4个高脂肪品种, 6个高大豆异黄酮品种, 2个高蛋白高大豆异黄酮的双高品种, 1个高脂肪高大豆异黄酮的双高品种, 1个高蛋白高脂肪高大豆异黄酮的三高品种.通过电泳分析得到4个优质蛋白品种, 两个豆腐专用品种.将蛋白质、脂肪、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测定与电泳方法结合, 可以成为筛选优质蛋白质兼用性品种的快速简便方法.
  • 刘遵春, 陈荣江, 包东娥
    Baidu(50)
    以金光杏梅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对金光杏梅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金光杏梅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都明显降低;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Pro)的含量显著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等都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而降低,细胞间隙CO2浓度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而升高;轻度干旱胁迫下,气孔限制是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严重干旱胁迫下,非气孔限制是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 许志刚, 宋华明
    Baidu(50)
    测定了8对不育系(A)和保持系(B)以及一些杂交稻组合对6个小种的40株白叶枯病菌的抗性,比较了不同类型不育系对6个小种群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冈型、印尼水田谷型和大多数野败型不育系的抗性很差,BT型的抗性较高。菌株Ah28对冈46A和野败珍汕97A的致病力强。比较了6个恢复系(C)和8个杂交组合对不同小种的抗性程度。结果显示,杂交稻的抗病性主要受父本(恢复系)核基因的控制,但同时又受不育胞质的影响,它们的抗性与病菌小种群的亲和力密切相关,寄主与病菌小种间亲和性的关系同样存在于杂交稻的三系材料和育种过程中
  • 蹇家利, 马瑞昆, 贾秀领, 鲁建立
    Baidu(50)
    通过盆栽和管栽小麦试验分析,总根系、初生根和次生根的生长及根呼吸存在基因型差异。早中熟基因型初生根前期发育快,后期衰退也快;晚熟基因型则相反。但根量的多少并不直接影响产量。
  • 夏雪岩, 师志刚, 程汝宏
    Baidu(50)
    以自育的抗拿捕净谷子新品种冀谷25抗系528-4及其不抗拿捕净同型姊妹系528-5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简化栽培谷子—冀谷25化学处理、撮留苗及正常管理的全生育过程中的各器官的干物质、产量和除草效果,揭示简化栽培不仅能够化学间苗、化学除草,而且有一定增产作用的生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简化栽培除草效果可达到95%,同时比对照增产8.73%。其增产的生理机制在于:简化栽培处理提早间苗、除草,减少了杂草和多余谷苗的养分和空间竞争,起到了壮苗的作用;简化栽培的生物产量在拔节至抽穗、开花和灌浆至成熟两个关键阶段积累量高于对照,且增长快;简化栽培处理从苗期到拔节根系发育较好,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较好发育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抽穗开花期后,茎秆生长达到峰值,停止伸长,其后下降较快,说明进入生殖生长期后简化栽培的处理物质转化比对照和撮留苗的处理多、快。简化栽培的叶面积在抽穗开花期达到最大后有一个较长的稳定期来进行高光效的光合作用,光合产物转入籽粒较多。在籽粒形成的高峰期灌浆至腊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大,积累速度快,因此穗结实率较高。
  • 田菲菲, 蒋继志, 沈凤英, 张凤巧, 孙明清, 王树桐
    Baidu(50)
    以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和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为供试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对126种中草药的80%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离体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提取物供试质量浓度为0.01 g/mL条件下(初筛),龙葵、猫爪草、枇杷叶等27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至少一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50%,有6种提取物对2种病原菌抑制率均达50%以上。将初筛抑制率达50%以上的提取物浓度稀释为0.005 g/mL,进一步对相应病菌进行测试,发现有11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黄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达60%以上,有3种提取物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率在40%以上。
  • 周晚来, 刘文科, 杨其长
    Baidu(50)
    硝酸盐是一类极易在蔬菜特别是叶菜类蔬菜中高量累积的物质,过量摄入硝酸盐对人体健康存在极大的潜在危害。光照是影响植物硝酸盐累积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笔者分别从光强、光质、光照时间3个方面综述了光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阐述了传统的昼夜交替光照模式下蔬菜硝酸盐含量的日变化规律,并着重从硝酸盐吸收和同化的角度综合阐述了光照影响植物硝酸盐累积的机理。
  • 王月明, 侯春燕, 张孟臣, 杨春燕, 王冬梅
    Baidu(50)
    为调查河北省推广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情况,本研究对9份大豆品种,包括高蛋白品种:冀豆12号,冀豆7号;高油品种:冀黄13号,nf37,nf58;兼性品种:冀豆15号,鉴15;以及无腥大豆品种:五星1号,五星2号,均采用人工汁液摩擦法分别接种6个SMV株系进行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五星1号、冀豆12号和五星2号是3个较理想的抗SMV品种,适合推广种植。
  • 朱河水, 王艳玲, 杨国宇, 高腾云, 王月影, 刘记强
    Baidu(50)
    选用4头泌乳约7个月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前后自身对照方法,对照期饲喂常规日粮,试验期日粮中添加10mg/kg的大豆黄酮,研究大豆黄酮对泌乳后期奶牛泌乳量、乳成分及乳中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大豆黄酮能缓解泌乳后期奶牛产奶量下降的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奶量;乳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乳脂率变化不大.激素分析结果表明,乳中T4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GH,PRL,E2和TSH的含量有升高的趋势,而T则有下降的趋势.提示大豆黄酮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性激素水平而间接地影响奶牛泌乳量和乳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