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精选专题

苹果
本专题筛选《华北农学报》刊载的苹果相关论文,涉及苹果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土壤肥料及病虫害等学科论文。点击相关论文即可打开该文网页并可下载全文。为方便读者引用及分享,每篇文章都包含完整的中英文引文格式(包含国际DOI号)及专有二维码,长按该文二维码即可打开该文网页,同时可以实现移动端分享。感谢您的下载引用及转发分享。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王志华, 贾朝爽, 张舒敏

    为明确用于贮藏的维纳斯黄金苹果果实最佳采收期和最适贮藏温度。研究了3次采收期结合(-1.5±0.5),(0±0.5),(3±0.5) ℃ 3个精准贮藏温度对维纳斯黄金苹果冷藏后20 ℃货架期果实品质和防褐变保鲜的效应。结果表明,采收期Ⅰ(相对早采)结合-1.5 ℃(相对低温)贮藏能保持果实较高的硬度,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低、口感和风味较差,货架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果皮、果心和果肉褐变;采收期Ⅲ(相对晚采)结合3 ℃(相对高温)贮藏至1月20日,果实SSC高、口感和风味好,但贮藏至3月20日+20 ℃平衡24 h和货架放置7 d,果肉发绵并严重褐变。结果还表明,与-1.5,3.0 ℃相比,0 ℃维持了贮藏后期果实较高的硬度、SSC、可滴定酸(TA)和抗坏血酸含量,并更好地保持了果实叶绿素荧光活力,延缓了果实衰老。对于同一贮藏温度来说,采收期Ⅱ果实的TA和抗坏血酸含量高于采收期Ⅰ、Ⅲ。采收期Ⅱ、Ⅲ结合0,3 ℃能保持中短期贮藏的维纳斯黄金苹果较好的商品性和内在品质。对于中长期贮藏的维纳斯黄金苹果来说,采收期Ⅱ结合0 ℃精准温度贮藏,既能有效抑制果实褐变、减缓果实软化衰老,又能维持货架期果实较好的风味和品质。

  • 何近刚, 冯云霄, 程玉豆, 李楠, 王金萧, 张建军

    为了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对红星苹果贮藏品质、生理以及电子鼻特性的影响,以红星苹果为研究对象,测定1-MCP处理后常温贮藏(20±1)℃过程中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内在品质及外观色泽和电子鼻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红星苹果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升高,分别于10,15 d达峰值后降低。同时,果实硬度下降、可滴定酸含量降低,SSC先升高后降低;果皮a*值、b*值、C*值和ΔE*值升高。1-MCP处理抑制红星苹果贮藏期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延缓果实硬度、SSC和TA含量下降,同时抑制果皮a*值、b*值、C*值和ΔE*值升高。电子鼻检测表明,1-MCP处理明显减少了硫化物和萜烯类化合物(W1W)、氮氧化合物(W5S)、有机硫化物和芳香族化合物(W2W)、甲基类芳香物(W1S)以及醇类和醛酮芳香化合物(W2S)的生成。判别分析(LDA)能区分不同贮藏时期对照和1-MCP果实的电子鼻感应值。载荷分析表明,W1W、W5S、W2W、W1S和W2S等5个传感器对区别不同贮藏时期对照和1-MCP处理的贡献较大。1-MCP处理可延缓红星苹果软化,使其保持较低的固酸比,对于维持常温贮藏下果实风味和色泽具有显著效果;但1-MCP降低了果实电子鼻敏感传感器的响应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挥发性物质的生成。相关分析表明,红星苹果电子鼻敏感探头响应值与果实品质显著相关,为电子鼻作为红星苹果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依据。

  • 刘小勇, 任静, 彭海, 韩富军, 李建明, 贾军平, 温有福

    研究旱作区果园土壤水肥管理模式效应,为优化苹果园水肥管理、实现水肥最佳匹配提供依据。在甘肃陇东旱作区苹果园,选择水肥膜一体(T1)、垄膜集雨+沟内覆草(T2)、施肥枪“肥水一体”(T3)等3种主要模式,以传统清耕果园土壤施肥(T4)为对照,测定分析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和矿质营养、叶绿素和叶片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特征。结果表明,旱作区苹果园0~60 cm土壤中,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且递减幅度逐渐减弱;浅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显著高于中、下层(20~60 cm)土壤;不同水肥模式、土壤深度全钾含量均较高,表现出明显的土壤养分浅层富集和土壤富钾特征。苹果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降幅均显著低于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速效养分。不同水肥模式土壤矿质养分的消耗程度不同,浅层土壤表现更加明显。在0~20 cm土壤中,T4(CK)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模式,而果实成熟期又显著降低,表明清耕管理土壤保肥及养分持续供应能力较低。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苹果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叶绿素含量变化较大,T3幼果期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T1和T4,但与T2差异不显著。不同模式不同时期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叶片全氮和全磷含量随苹果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而叶片钾含量呈“升-降”态势;至果实成熟期叶片氮、磷、钾含量达到最低。T2的可溶性糖、总糖和固酸比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VC含量显著高于T4,但与T1和T3差异不显著。旱作区苹果园推广应用“垄膜集雨+沟内覆草”技术措施,能显著改善果实品质。

  • 贾晓君, 董雅凤, 张尊平, 范旭东, 任芳, 张宝东, 胡国君

    为探究苹果各器官不同部位的RNA提取和病毒检测效果,以携带3种病毒的苹果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吸附柱法提取苹果的花(雌蕊、花药、花丝、花瓣、花萼、花托和花柄)、叶片(叶柄、叶肉和叶脉)、果实(果柄、果皮、果肉、果核、种皮和胚乳)和枝条(韧皮部)4个器官共17个组织部位的总RNA,利用常规RT-PCR对不同部位进行病毒检测,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病毒在不同部位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苹果不同器官的RNA提取效果存在差异,叶片的浓度最高,其次是花和枝条,果实的浓度最低。花药、花丝、花柄在花中提取效果较好、胚乳和叶柄分别在果实和叶片中提取效果最好。除胚乳外,其余16个组织部位均能检测出3种苹果病毒。定量分析表明,苹果病毒在花中的相对含量最高,在雌蕊、种皮和叶柄中的相对含量分别高于花、果实和叶片的其他组织部位。此外,3种病毒在果实和叶片的不同组织部位的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在花的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 姜莉莉, 孙瑞红, 张甘雨, 宫庆涛, 武海斌, 杜小康

    为了明确苹果园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自然生草为对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山东省7个地区苹果园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及同一果园不同物候期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并进行生草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地区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处理的绿僵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其中东营地区的差异最大;除邹城外,其余6地区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处理的镰刀菌属相对丰度均低于对照;除荣成外,其余6地区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处理的赤霉属相对丰度均低于对照;在邹城和龙口地区,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处理的链格孢属相对丰度均低于对照。同一果园不同苹果物候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发现,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处理在苹果花期土壤中的曲霉相对丰度远低于自然生草;坐果期的镰刀菌和曲霉相对丰度均低于自然生草;果实膨大期的芽孢杆菌属相对丰度较高;成熟期的慢生根瘤菌相对丰度较高,赤霉菌、枝孢属和平脐蠕孢菌相对丰度均远低于自然生草。苹果园种植长柔毛野豌豆,在不同地区和同一果园不同物候期对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不相同,但均可提高土壤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同时降低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有助于改良果园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果树健壮栽培。

  • 贾朝爽, 王志华, 王文辉

    为了探讨华红、华月苹果经不同货架温度结合1-MCP处理在货架期间质地性状的差异和变化规律,以期确定苹果适宜的货架温度和时间,以华红和华月为试验材料,采用物性分析仪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和穿刺试验,测定果肉弹性、胶黏性、咀嚼性、果肉硬度、破裂功、破裂力、破裂位移、屈服功、屈服力和屈服位移等10个质地性状,并对这些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原始指标降维,从而使用1个综合指标评价经1-MCP(1.0 μL/L)处理后,放置于5,10,15,20 ℃的货架温度下对华红和华月苹果质地性状的保持效果。结果表明,经1-MCP处理可延长华红、华月果实质地性状的货架期,尤其对华红果实效果更佳;相同处理温度下,经1-MCP处理的2个品种果实下降幅度显著小于未经处理组的降幅,可大约减少10%。相关性分析表明,苹果果实的质地指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但紧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经因子分析并基于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了2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194%,根据各主因子代表性指标,依次命名为穿刺因子F1、TPA因子F2,方差贡献率分别为79.870%,11.324%,根据主因子得分可知,未经处理的华红果实最适宜货架温度为5 ℃,经处理的果实温度为15 ℃;而华月果实未经处理最适宜的货架温度为10 ℃,经1-MCP处理果实的适宜货架温度为5,10 ℃。华红果实CK组在最适宜货架温度5 ℃下可存放8 d,处理组在货架温度15 ℃下可延长至16 d;华月果实CK组和处理组都可选择10 ℃的货架温度,均可存放16 d。

  • 路晓月, 王子夜, 韩建玮, 许露, 张晓飞, 韩杰, 王志刚, 刘越, 索相敏, 阎爱华

    为明确木醋液改良再植病土壤的作用机理,以苹果砧木-八棱海棠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木醋液处理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以及7月和10月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基于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0倍木醋液灌根后,八棱海棠幼苗株高、地径和叶面积年增长量均有显著提高。木醋液灌根处理显著提高了再植病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其中7月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CK1的1.31,1.38,1.20,1.60,1.65倍,10月分别为CK2的1.12,1.03,1.58,1.40,1.25倍,且均有显著差异;7月和10月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木醋液提高了夏秋两季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7月和10月对照和木醋液处理,根际细菌前5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和棒状杆菌门;在属水平上主要为uncultured_bacterium_c_Subgroup_6、uncultured_bacterium_f_Gemmatimonadaceae、uncultured_bacterium_o_Rokubacteriales、RB41MND1。根际真菌前5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壶菌门和球囊菌门;在属水平上主要为枝孢属、被孢霉属、土赤壳属、久浩酵母属和镰刀菌属。由相关性网络图可知,根际有益细菌RB41和uncultured_bacterium_f_Gemmatimonadaceae及致病真菌镰刀菌属和土赤壳属与其他种群呈负相关。木醋液灌根可提高苹果再植土壤养分和酶活,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利于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植株抗性,减轻再植病的危害。

  • 赵惠英, 杨光凯, 高燕, 张小军, 郝燕燕
    摘要 (234) RichHTML (16) PDF全文 (104)

    STAYGREEN(SGR)基因在植物叶绿素降解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苹果SGR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T-PCR技术从澳洲青苹成熟果皮中克隆得到MdSGR2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了同源性、理化性质、蛋白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预测和分析,并构建其植物超表达载体。结果表明,MdSGR2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ORF)cDNA序列为840 bp,编码279个氨基酸,该蛋白属于Staygreen超家族。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该蛋白分子质量为31.27 ku,等电点pI为8.52,属不稳定亲水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MdSGR2蛋白与秋子梨SGR同源性最高,达84.12%。蛋白质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构成,二者比例分别为40.50%,44.44%。启动子分析表明,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低温顺式作用元件、光响应元件和脱落酸、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等诱导型顺式作用元件,说明MdSGR2基因可能受环境和激素等多种因素的调控。同时研究成功构建了MdSGR2基因植物超表达载体pCAMBIA2301-MdSGR2

  • 高彦龙, 张德, 张瑞, 张仲兴, 赵婷, 王双成, 王延秀
    为探究不同浓度外源喷施CaCl2对盐胁迫下苹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二年生T337实生苗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法,设置100 mmol/L NaCl (T1)和100 mmol/L NaCl+4种不同浓度CaCl2(5.0(T2),7.5(T3),10.0(T4),12.5 mmol/L (T5))处理,以去离子水浇灌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与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T337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MDA)、胞间CO2浓度(Ci)、脯氨酸(Pro)和相对电导率(REC)呈不断上升趋势,初始荧光(F0)、PSⅡ最大光能转化率(Fv/ Fm)、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下降趋势;相比CK和T1,外源CaCl2处理后T337叶片各指标的变幅均减小,存在明显浓度效应。其中,T4(10 mmol/L)处理下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Pn、Tr、POD、F0及SOD降幅最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MDA、REC和Ci升幅最小,显著高于CK,低于其他处理组。14个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与CAT、Tr、Gs、F0、Fv/ Fm、ETR、SPAD、SOD和POD呈正相关,与Pro、MDA、Ci、REC呈负相关。将盐胁迫处理后相关的14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2个主成分,其特征值分别为11.190,2.295;第一、二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依次为79.930%,16.394%,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6.324%,符合分析要求。依据主成分得分排序,外源CaCl2对T337盐胁迫缓解能力由高到低为T4>T3>T2>T5。因此,10 mmol/L的CaCl2能更好地改善盐胁迫下T337砧木叶片的光合荧光特性、提高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能力、增强生物膜稳定性和通透性达到缓解盐胁迫的效应。
  • 王骞, 蔡华成, 王淑婷, 张小军, 高敬东, 杜学梅, 李春燕, 郝燕燕, 杨廷桢
    为了明确SH1和Y-1矮化中间砧对富士苹果幼树生长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生产上矮化砧的选择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分别嫁接在SH1和Y-1中间砧上的长富2号苹果树为材料,比较研究了2种中间砧对富士幼树生长、枝类组成和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SH1、Y-1中间砧富士周年生长趋势基本一致,但Y-1春秋梢生长和新梢长度均显著低于SH1,短枝比率显著高于SH1,果实着色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有显著提高。SH1、Y-1中间砧富士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和年动态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生长前期SH1组合叶片Pn高于Y-1,生长后期Y-1组合叶片Pn显著高于SH1;光响应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生长前期Y-1的光饱和点(LSP)低于SH1、光补偿点(LCP)高于SH1,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极显著高于SH1,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极显著低于SH1,生长后期Y-1的LSP、ΦPSⅡ和ETR显著高于SH1,Y-1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生长前期显著低于SH1,生长后期极显著高于SH1;不同中间砧木对嫁接品种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Y-1中间砧富士树体矮化早花特性和易成型性均优于SH1,在生长前期Y-1中间砧富士叶片成熟滞后于SH1,叶片光合效能较低,而生长后期Y-1中间砧富士叶片光合色素积累、Fv/Fm等指标高于或显著高于SH1;总体Y-1中间砧富士叶片光合效能显著高于SH1,并能有效控制秋梢生长,有利于后期营养积累和花芽的形成。
  • 付静, 孙梦, 马春晖, 黄永红
    为了挖掘防控苹果轮纹病的植物源药剂,检测了韭菜、大蒜、洋葱和大葱等4种常见的葱属植物的提取物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代谢组学分析了4种葱属植物代谢物差异,并检测了其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对苹果轮纹病菌丝生长及苹果果实轮纹病害发生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过程中,4种粗提取原液(1×)对苹果轮纹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高达100%;在4种葱属植物中检测到78种代谢物。其中3种主要成分焦谷氨酸、磷酸和柠檬酸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29.10%~100.00%,对苹果果实轮纹病发生的抑制率高达44.38%~91.45%。研究表明,4种葱属植物及其主要成分均能高效抑制苹果轮纹病菌的生长,从而显著抑制苹果轮纹病的发生。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和开发葱属植物中抗菌成分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可能方法。
  • 高源, 王大江, 王昆, 李连文, 朴继成
    从叶绿体基因水平上研究中国原产苹果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不同种在不同区域范围的单倍型的系统进化关系,为其起源演化、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基于叶绿体基因间区trnH-psbA、trnS-trnG spacer+intron、trnT-5'trnL和5'trnL-trnF,对来源于12个省区的722份苹果属植物种质进行序列分析,4个区域合并之后片段长度为4 120 bp,共有579个多态性变异位点和100个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Pi)和单倍型多样性(Hd)分别为0.009 52和0.879,两者最高的区域为trnH-psbA(Hd=0.808,Pi=0.034 09)。Tajima's D检验中,4个cpDNA区域合并后的Tajima's D值为-1.503 16,在P>0.10检测水平上不显著,遵循中性模型。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间和种内居群内。单倍型分布及网络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邻接网络中心位置的缺失单倍型闭合成环,苹果属不同种具有不同的演化路线,各个种间以及同种种质在不同地域起源演化过程中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相对古老的单倍型H_6和H_15经历种群扩张,衍生支系较多。苹果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间和各种居群内,其遗传进化以种群内突变或者随机漂变为主,种内差异和地理隔离造成的各种居群内差异是苹果属植物遗传变异的主要因素。
  • 李世军, 尹宝颖, 李佳, 李中勇, 张学英, 徐继忠
    苹果早熟品种果实易软化是影响其在生产中推广的重要原因,阐明其果实软化机理对于延长果实贮藏期,保持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藤木1号、XU2-5为试材,分析了果实软化过程中果实硬度、乙烯释放速率、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果实硬度下降,乙烯释放速率升高,藤木1号的乙烯释放速率显著高于XU2-5;两品种(系)的MdACS6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基本一致,前期基因相对表达量较低,之后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随着果实成熟藤木1号果实的MdPG1基因相对表达量和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在盛花后100 d达最高,而XU2-5则表现为盛花后80~90 d基因相对表达量和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在盛花后90 d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酶活性则在盛花后100 d达最高。盛花后80~85 d两品种(系)的PE活性与MdPE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升高趋势,此时酶活性达一高峰,盛花后90~100 d,两品种(系)的MdPE基因相对表达量下降,而PE活性逐渐升高;两品种(系)的LOX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最低点出现在盛花后85 d,XU2-5的MdLOX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高峰出现在花后85 d,而藤木1号的MdLOX基因相对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最高值出现在花后100 d。综上所述,采取措施调控基因的表达可能可以有效调控果实软化。
  • 张朝红, 陈东玫, 杨凤秋, 赵同生, 李扬, 赵国栋, 赵永波
    为了定位苹果果锈的QTL,鉴定果锈基因的遗传位点,以解析苹果果锈基因的分子遗传基础。以宫崎短枝富士×坂田津轻分离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基于SLAF-seq技术开发分子标签,并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3个年份的田间表型数据,采用mapqtl进行果锈基因的QTL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522 122 315 reads(110.32 Gb)的测序数据,测序平均Q30为95.07%,平均GC含量为40.11%;开发了20 440个SLAF标签,7 309 729个SNP;构建了17个连锁群,4 075个上图标记,总图距为2 235.23 cM,平均图距达0.55 cM,上图标记的完整度为99.92%。共检测到了9个果锈相关的QTL,分别分布在Chr3、Chr9、Chr11、Chr15染色体上,标记距离为0~4.9 cM,贡献率为18.0%~85.5%。其中,检测到控制果锈的Qru-9Qru-15Qru-3的贡献率较高,可能是控制苹果果锈的关键位点。构建了苹果SLAF遗传图谱,获得了9个与果锈相关的QTL,研究结果对于苹果果锈及其相关基因的进一步挖掘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张海月, 肖玉雄, 田义轲, 王彩虹, 杨绍兰, 李昱, 李玉琪
    为了探讨来自苹果的β-微管蛋白基因家族成员之一(转录本号:MDP0000749824.1)对茎生长的影响,以普通型苹果品种烟富3号和柱型苹果品种舞姿的茎尖为材料,克隆到了该基因的编码序列,该序列全长1 332 bp,编码443个氨基酸。DNAMAN比对结果表明,烟富3号和舞姿上该基因的编码序列完全一致。以舞姿及烟富3号的DNA为模板,用启动子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后,均获得一段1 661 bp的核苷酸序列,二者有6处碱基差异。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其中具有赤霉素、脱落酸、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等激素响应元件。构建Cam35S-MDP0000749824-GFP重组载体,在烟草叶片中完成瞬时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MDP0000749824.1编码蛋白位于细胞膜和微管上。以普通型苹果品种烟富3号和柱型苹果品种舞姿的茎尖组织为试材,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柱型苹果舞姿茎尖中的转录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型的烟富3号。因此,推测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受激素调控的作用,进而对茎的伸长生长造成影响。
  • 靳芹, 代培红, 刘超, 胡芹华, 刘晓东, 李月
    为了筛选出苹果中的抗冻负调控基因,培育抗冻苹果新品种奠定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苹果中克隆了4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CBF基因,命名为MdCBFL1~MdCBFL4。通过与其他植物CBF/DREB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多重比对发现,这4个蛋白具有CBF蛋白典型的结构特点,即1个AP2结构域,2个特征序列,即核定位信号区PKRPAGRTKFRETRHP和DSAWR保守序列。从系统进化树中可以看出苹果MdCBFL1~MdCBFL4蛋白与AtDREB1蛋白聚在A-1亚族,推测它与拟南芥A-1转录因子功能相似,MdCBFL1~MdCBFL4蛋白表达受干旱、盐碱、低温等逆境胁迫的诱导。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分析苹果中MdCBFL1~MdCBFL4基因在高盐(200 mmol/L NaCl)、干旱和低温处理下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dCBFL1基因对低温、干旱、盐胁迫3种逆境胁迫均有一定程度的响应,MdCBFL2~MdCBFL4基因受低温与高盐的诱导。为进一步阐明苹果MdCBF基因在逆境应答中的功能、机制提供了有益线索。
  • 李婷, 练森, 李保华, 梁文星, 王彩霞
    为探究苹果树腐烂病菌β-葡萄糖苷酶基因VmGluI的序列特征及其在病菌侵染致病过程中的表达,以强致病力菌株LXS080601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基因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mGluI编码蛋白的系统进化关系、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VmGluI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苹果树腐烂病菌VmGluI的开放阅读框为1 689 bp(GenBank登录号KY646110),编码56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62.7 kDa。VmGluI编码的蛋白具有糖基水解酶1家族的保守功能域,其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β-转角较少。VmGluI编码氨基酸序列与苹果和梨树腐烂病菌β-葡萄糖苷酶基因(KUI68239.1和KUI56905.1)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8.7%和87.8%,而与非植物病原真菌β-葡萄糖苷酶基因亲缘关系较远。接种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富士枝条中,VmGluI显著上调表达,推测其在腐烂病菌侵染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离体枝条接种48 h后基因表达量开始显著升高,72 h时表达量最高为对照6.3倍;活体枝条接种12 h后,基因表达量已为对照的11.2倍,接种后48 h基因表达出现低谷,但96 h时表达量为对照的16.8倍,表明苹果树腐烂病菌在侵染离体和活体枝条过程中,VmGluI表达水平和时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 张国俊, 王婷婷, 胡利宗, 李书粉, 高武军
    为全面了解苹果基因组中热激转录因子(Hsf)的序列特征及进化,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在苹果全基因组水平上鉴定出50个MdHsf基因,并对其系统发育关系、序列特征、表达情况以及选择压力进行详细分析。系统发育与序列分析显示:与拟南芥和水稻相似,50个MdHsf基因可分为A、B、C 3个亚族;2个或多个MdHsf基因位于同一个末端进化支,说明该基因家族在苹果中发生了物种特异性扩增;尽管MdHsf基因的内含子数目和长度变异较大,但其蛋白的保守基序和功能结构域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这可能与功能约束有关。基于EST数目,可推知:除了MdHsfA2aMdHsfA3a/b/c等14个基因没有相应的EST外,其余72%的基因都有转录活性。选择压力检测和结构建模分析显示:在36个MdHsf蛋白的选择压力检测中,位点模型未鉴定到正选择位点的存在;而在显著水平下(P<0.05),分支-位点模型在d和e进化分支上,共检测到5个正选择位点,它们是28R、30L、35D、51M、67V,其中28R和30L位于Hsf结构域中,35D、51M和67V位于Hsf结构域之外,这说明除了MdHsfA4d/e和MdHsfC1a/b发生快速进化外,其他成员受控于纯净选择,具有高度保守性。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苹果基因组中存在多种热激转录因子,其蛋白的保守基序和功能结构域具有较高保守性,大多具有转录活性,在进化上该家族受纯净选择主导。
  • 苏丽艳, 田爱梅, 陶贵荣, 李蒙
    为解析苹果钙调蛋白基因MdCaM在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功能。以秦冠苹果为材料,克隆了苹果MdCaM基因,并利用MEGA 5.0软件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了聚类分析,利用qPCR分析了MdCaM在釆后损伤、低氧、高温等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钙调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MdCaM与拟南芥的钙调蛋白 CaM1基因关系较近;qPCR结果表明,MdCaM在损伤、低氧胁迫(0 O2或3% O2)后均呈先升高后恢复正常水平的表达模式,损伤后6 h达到峰值,低氧(0 O2)处理1 h后达到峰值;高温(20℃/40℃)诱导后其表达量高于同期对照组,并在处理后12 h达到峰值,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高温胁迫下的全程响应。因此推测,MdCaM基因可能在苹果适应损伤、高温、低氧等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参与了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逆境调控。为后继研究MdCaM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 郑伶杰, 马宏, 张媛, 张学英, 李中勇, 徐继忠
    Baidu(1)
    为了研究GA20氧化酶基因在苹果矮化砧木中的分子特征和表达特征,利用RT-PCR方法从苹果矮化砧木2号和36号cDNA中克隆了GA20氧化酶基因(GA20ox1),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以及在不同时期砧木及嫁接品种中的表达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A20ox1基因cDNA编码序列长1 179 bp,推导编码393个氨基酸(包括终止密码子),预测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4.3 kDa,理论等电点5.89,编码的蛋白质包含GA20ox1基因家族所具有的特征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序列与苹果SH40的同源性达到96.9%。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36号砧木在6月份GA20ox1基因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八棱海棠对照,而7-8月份的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上嫁接的品种7月份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对照。在7-8月份2号砧木及嫁接品种GA20ox1基因的表达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
  • 田莉莉, 牛良
    为获得抗病毒的转基因植物新材料,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了抗苹果茎痘病毒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对苹果砧木材料M26进行了遗传转化,成功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首先以感病的皇家嘎拉叶片为材料,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采用PCR方法克隆获得了489 bp的ASPV外壳蛋白基因的保守片段,通过TOPO克隆技术将该基因片段连接进入载体pENTR/SD/D,构建了入门克隆载体pEN-ASPV,再通过LR反应置换该片段连接进入目标载体pHellsgate12,构建了RNAi植物表达载体Phe-ASPV,并采用冻融法转入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中,获得了可用于植物遗传转化的工程菌EH-ASPV。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苹果砧木M26叶盘,经抗生素筛选和脱菌培养获得了Kan抗性芽,进一步进行生根培养后获得了完整的Kan抗性植株,对生根植株提取总RNA后RT-PCR检测结果显示,RNAi表达载体上携带的外源基因片段(489 bp)已成功转入苹果砧木材料M26中,并在转基因植株内RNA水平上得到表达。获得的转基因新材料,为进一步通过病毒接种进行抗病性评价及抗病毒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 赵德英, 袁继存, 徐锴, 程存刚, 闫帅
    Baidu(1)
    为了明确不同中间砧嘎啦苹果幼树的树体形态和不同径级根系养分分布特征,揭示树体矮化与根系矿质营养分布和积累之间的关系,选取GM256、辽砧2号、SH1、SH6、SH38和SH40矮化中间砧和乔砧的3年嘎啦苹果盆栽幼树为试材,测定树体的形态指标和根系结构特征,将根系分不同径级解析后,测定矿质营养含量和养分累积量。结果表明,与乔砧嘎啦苹果相比,不同中间砧嘎啦苹果的树体高度和干截面积明显减小,致矮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SH38、SH1、SH6、GM256、SH40和辽砧2号。不同矮化中间砧、不同径级根系矿质营养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矮化中间砧嘎啦苹果<0.5 mm根系中矿质营养含量最高,随着根系直径的增加,矿质营养含量呈递减趋势,SH38中间砧嘎啦苹果根系对K和Mg的吸收能力较强,SH1中间砧嘎啦苹果根系对Cu、Fe和Zn的吸收能力强。GM256中间砧嘎啦苹果各径级根系中P、Ca、Fe累积量以及直径>3 mm粗根中的K、Mg、Zn累积量最高,辽砧2号直径<3 mm细根中的K、Mg和Zn累积量高于乔砧和其他中间砧。生长势较弱的SH38、SH1和SH6嘎啦苹果根系养分的累积量较低,可作为冷凉气候苹果产区嘎啦苹果适宜的矮化中间砧。实际应用中应当充分考虑果园的立地条件、土壤供肥能力以及不同砧穗组合的营养需求特性,以实现苹果的优质高效生产。
  • 沙婷, 侯鸿敏, 孟祥娜, 柏素花, 周爱琴, 沙广利, 戴洪义, 祝军
    为获得苹果砧木逆境胁迫相关转录因子,以QZ1(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柱型苹果株系CO(Malus domestica Borkh.)和M26为试材,利用同源克隆法克隆得到苹果SBP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命名为MdSBP20。对扩增得到的c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1362bp,包含完整开放阅读框1362bp,编码454个氨基酸,具有明显的SBP结构域,包含2个锌指结构Zn-1、Zn-2和双向核定位信号区NLS。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MdSBP20与白梨(XM_009339726.1)和苹果(XM_008376435.1)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MdSBP20基因在低温、干旱、盐害中发挥一定功能,推测QZ1的耐寒性、耐旱性及耐盐性均强于M26。研究表明,MdSBP20基因在苹果响应非生物逆境胁迫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 于玮玮, 曹波, 龙鸿, 李慧, 李爱, 阎国荣
    为了解新疆野苹果盐胁迫下的生理特性,以新疆野苹果实生幼苗为试材,设置6个NaCl梯度(0,0.2%,0.4%,0.6%,0.8%,1.0%)处理4 h和0.4%NaCl溶液处理7个时间梯度(0,4,8,12,16,20,24 h),采样测定其叶片中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叶绿素(Chl)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中脯氨酸的含量在NaCl浓度为0.6%时和NaCl浓度为0.4%处理12 h时,达到峰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3.1%和27.0%。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和盐胁迫时间的延长,丙二醛的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叶绿素变化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所有处理中,叶绿素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可溶性糖含量、SOD和POD的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到达峰值后再下降的趋势。新疆野苹果幼苗在盐胁迫下可通过积累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提高SOD和POD的活性,以减缓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且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 孙叶红, 张媛, 李中勇, 邵建柱, 徐继忠
    筛选苹果砧木耐盐相关的分子标记,为耐盐品种选育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西府海棠×S19杂交组合的F1为试材,采用BSA法,筛选与耐盐基因连锁的SRAP标记,通过144棵F1单株对标记进行分析验证,并对标记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获得了4条与耐盐基因连锁的SRAP标记,验证分析表明,4条标记的分子鉴定结果与水培筛选结果的吻合率为81.94% ~92.36%。序列分析表明,4条标记的序列全长为139~233 bp,Ⅰ序列与红叶石楠中编码ATP合酶β亚基有较高相似性,相似度为98%,其他序列分别可能与梨类受体蛋白激酶、苹果肌球蛋白及苹果UDP-糖基转移酶存在部分相似性。4条SRAP标记可用于苹果砧木耐盐性分子鉴定和耐盐基因克隆的研究。
  • 桂腾茸, 姬盼, 孔宝华, 张彦明, 马玉梅, 曹克强, 马钧, 黄文静, 袁远, 马学林
    为了引进抗腐烂病新品种,调整云南苹果品种结构,需要对新拟引进品种抗性进行鉴定。以目前主栽品种红富士作为对照,通过观察果园自然发病程度和人工接种腐烂病原菌进行抗性鉴定相结合,对苹果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测试的苹果新品种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抗性均存在差异,云南6个苹果新品种对腐烂病的抗性均比主栽品种红富士强。其中斯维塔、玉华早富对腐烂病的抗性表现较好,其次为新嘎啦、短枝富士、皇家嘎啦和金世纪。通过鉴定,明确这些品种均为云南未来可以推广使用的抗腐烂病的新品种。
  • 赵玲玲, 姜中武, 宋来庆, 刘美英, 唐岩, 孙燕霞, 李元军
    为明确不同的砧穗组合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2010-2012年连续3年研究4种苹果砧木对红将军苹果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嫁接对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均有影响。其中以八棱海棠砧单果质量最大,以MM106单果质量最小;M26中间砧果实的硬度、Vc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均为最高;M26自根砧木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八棱海棠砧的最低;M26中间砧红将军的果实检测到的香气种类最多,M9自根砧果实中检测到的香气成分最低;以八棱海棠砧的红将军醇类和酯类含量最高,M9自根砧和M26自根砧红将军的酯类和醇类含量分别最低。
  • 郝婕, 魏亮, 王献革, 李学营, 索相敏, 鄢新民, 冯建忠
    为探明幼龄和成龄国红苹果园不同土层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苹果标本实验园内,分别采集了幼龄和成龄国红苹果园0~20,20~40,40~6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通过VISTA-MPX等离子光谱仪对国红苹果土壤中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周期内幼龄和成龄国红苹果园土壤硼元素含量均呈波动性起伏变化的动态规律,而铁、锌元素则无明显变化。典型性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锰元素之间、锌元素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0~40 cm土层锌元素之间、硼元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40~60 cm土层幼龄和成龄各元素之间无相关性。可为指导果园优质栽培和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改善优化国红苹果园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 田义轲, 白牡丹, 王彩虹, 刘云龙, 陈宝印
    为研究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了解果树的矮化机理。以苹果品种富士当年生新梢的茎尖为试材,以苹果基因组数据库为依据,克隆了编码苹果CPS的基因MdCPS(GenBanK登录号:KC433942.1)。该基因gDNA序列含有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其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长度为2 400 bp,共编码799个氨基酸。在已发表的金冠苹果基因组中,与该基因相对应的转录本是MDP0000147908,它的定位区间为chr11:32433834~32439214。同源性分析表明,MdCPS与其他植物的CPS间有较高的相似性(49%~67%)。以杂交组合富士(普通型)×舞姿(柱型)的亲本品种及F1后代当年生新梢的茎尖组织为试材,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尽管该基因在柱型亲本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型亲本,但在其后代的柱型与普通型群体间差异并不明显。同时,在柱型杂种及其普通型突变体间的分析结果也表明,MdCPS的表达水平与柱型性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见,柱型苹果茎尖组织中活性赤霉素含量偏低受其合成早期步骤关键酶基因MdCPS的影响不大。
  • 王翠翠, 金静, 李保华, 王彩霞, 董向丽, 张振芳
    Baidu(4)
    为了明确黑点病的诱因与发病条件,将套袋苹果的黑点病斑划分为黑斑型、褐变型、黑点型和内变型4种类型。黑斑型病斑中, Alternaria 属的病菌分离频率最高,占89%;褐变型病斑中, AcremoniumAlternaria分离频率较高,占80%以上;黑点型病斑中,TrichotheciumAlternaria的分离频率高,占75%以上。其中,3株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分别为 A.tenuissimaA.sclerotigenum T.roseum。3株病菌中离, T.roseum 致病力最强,从离体果实的伤口侵染后形成大型褐色病斑,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8,22.5 ℃; A.tenuissima 致病力稍弱,从伤口侵染后形成的病斑稍小,颜色为深褐至黑色,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9.4,28.5 ℃; A.sclerotigenum 的侵染率很高,对温度不敏感,从伤口侵染后也能导致果肉组织褐色坏死,形成红褐色病斑。3种病菌的分生孢子均不能侵染成熟无伤果实。用3种真菌分生孢子接种的套袋果实, T.roseum 接种果实发病最重, A.tenuissima 接种的果实发病率稍低,用 A.sclerotigenum 接种的果实几乎没有发病。黑点病菌属于机会致病菌,遇适宜条件才能侵染致病。
  • 默涛, 郑善强
    Baidu(1)
    扑海因是新一代广谱杀菌剂,它既可抑制孢子的滋长,也可控制菌丝体,对苹果早期落叶病有极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制定扑海因在苹果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尽快应用于生产,1985—1986年我们对该药剂在适用作物中的残留动态进行了研究.田间试验 为了明确扑海因在苹果中的消解规律,选六株生长一致的苹果树,每两株为一个重复,浓度为2000ppm,六月下旬一次喷药,分期采样.为了确定安全间隔期,残留动态试验设1000ppm和2000ppm两个施药剂量,每个剂量又设三、四、五次喷药,三次采样.
  • 张巨祥, 汪婉芳
    长富2号和短枝富士两种红富士苹果成年树茎尖离体培养中,增殖和生根两个不同阶段所要求的最适温度和光照强度不同.日温29℃、夜温20℃比试验的其它温度更利于不定芽的分化和生长,而生根最适温度为日温25℃、夜温18℃,低于芽分化和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1500—2500勒克司、每日照光10小时,芽分化与生长最好;1500勒克司连续光照,虽然有利于芽的分化,但节间过短、茎变紫、不能形成有效苗.光抑制茎产生根.在600—2500勒克司范围内,光越强,抑制生根作用越强.暗培养虽然生根率最高(90%),但苗细弱.可以先进行暗培养,诱导生根之后再转到光下培养,达到壮苗、提高移栽成活率的目的.1500勒克司连续光照诱导生根率高于相同强度的间断光照,但根短粗、不伸长,根尖和茎变紫,节间短.将这种苗移到间断光照下继续培养,十几天后,苗可恢复正常.
  • 杜纪壮, 秦立者, 李学华
    搜集了太行山区气象资料,通过与国内外优质苹果产区气象条件比较,经分析认为:太行山区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无霜期、极端低温、生长季节的温度在优质苹果所要求的适宜范围内;太行山海拔500 m以上的区域夏季比较凉爽,通常高温在35℃以下,超过35℃时极少,且每日高温持续时间短,枝条没有明显的春秋梢界限,非常适合苹果生长;太行山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紫外线照射充分,有利于光合物质的积累和果实着色;太行山区年降水500~600 mm,虽降雨量偏低,但基本上可满足苹果的要求。为解决降水分布不均,进行果园蓄水保墒提供了水分基础;太行山区苹果生产的不利环境条件是:各地的降水分布与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的降水分布不均、年变率大,造成局部或季节性的干旱缺水;低海拔的部分地区极端高温高于40℃,比苹果要求的上限指标高出3.9%,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太行山区的旱灾、洪涝、冰雹和风害等灾害性天气局部地区发生较频繁。
  • 田凤
    通过调查研究,引起苹果烂果病是霉心病、轮纹病、炭疽病、褐腐病等综合侵染造成的,其发生原因为高温、高湿、树势衰弱,背养状况差,果园管理不当,所选品种的抗性差等。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 高华, 鲁玉妙, 王雷存, 万怡震, 赵政阳, 胡艳妮
    Baidu(40)
    以早熟苹果新品种秦阳为试材,研究了秦阳苹果采后室温贮藏与低温冷藏中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失水率及果实内在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0~1℃冷藏能明显降低呼吸速率,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显著抑制了果实的乙烯释放,室温贮藏乙烯最高峰值是0~1℃冷藏的1.72倍。0~1℃冷藏42d后,秦阳苹果较新鲜,较室温贮藏果肉硬度高出26.4%,总酸高0.31%。
  • 陈志强, 李絮花, 赵庚星, 朱希存
    Baidu(11)
    通过对32个有代表性果园苹果花矿质营养分析,采用平衡指数法对山东栖霞市红富士苹果进行了花样营养诊断。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花样N、P、K、Ca、Mg、B、Fe、Mn、Cu、Zn的适宜含量分别为(28.79±4.65)g/kg,(5.11±0.74)g/kg,(16.24±1.02)g/kg,(84.01±20.68)mg/kg,(43.54±9.46)mg/kg,(94.13±12.27)mg/kg,(109.08±38.9)mg/kg,(60.25±16.7)mg/kg,(10.09±3.15)mg/kg,(28.31±5.06)mg/kg;各营养元素的变幅表现为:Fe>Cu>Mn>Ca>Mg>Zn>N>P>B>K;花样各营养元素之间存在着增效或拮抗效应;对Fe、Mn、Cu元素需求强度较大的果园分别占供试果园的53.1%,46.9%,37.5%;所有营养元素基本都有处于正常值区和高值区,在其他区域分布较少,K则全部处于正常值区。
  • 夏国海, 罗新书
    对苹果幼树新梢生长期14C同化物的种类和运转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苹果叶片14C同化物主要是糖,以山梨醇含量最高,蔗糖次之,葡萄糖和果糖很少;叶合成的氨基酸主要有天冬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和天冬酰胺。(2)山梨醇输出叶片速度大于蔗糖,向所在新梢以上发育部位短途输送以山梨醇为主,向其它器官长距离供应,蔗糖占优势。(3)叶片同化物在一昼夜内即完成地上地下部循环。根系上运物质主要是氨基酸,以谷酰氨,天冬酰胺和天冬氨酸为主。它们在地上部各器官的分配受代谢强度调节,无严格对应关系。
  • 陈琛, 王丽霞, 赵海永, 邵蕾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施用包膜肥料与普通肥料的控释BB肥对土壤养分和苹果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控释肥在苹果上合理施用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普通肥料由于其速溶性,施肥后土壤速效养分变化曲线在一个生长期内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将控释肥与普通肥料掺混后,既解决了控释肥施用前期养分释放缓慢的问题,又满足了作物整个生长期内养分的需求。施肥量相同的SF与CRF1处理相比较,CRF1处理的苹果产量、品质、经济效益显著高于SF处理;即使减少肥料的施用量,CRF2、CRF3处理的苹果产量、品质、经济效益仍不低于SF处理。从提高果实的口感、减少肥料的投入、增加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本试验的最佳施肥处理为减氮控释肥CRF3处理。
  • 苏佳明, 段小娜, 于强, 徐维华, 姜中武, 董雅凤, 陈学森
    以中熟红富士品种红将军的继代培养4~5代试管苗为试材, 进行脱毒处理, 并利用ELISA和RT-PCR技术检测脱毒效果。结果表明:红将军苹果试管苗在38℃高温条件下恒定热处理20 d, 再二次茎尖培养后, 试管苗脱毒率达86.4%~100%, 可以有效脱除ASSVd、ASGV、ASPV、ApMV和ACLSV等主要的苹果病毒。
  • 李慧峰, 吕德国, 李林光
    为了明确苹果根系构型的建造规律,以不同树龄的寒富苹果为试材,采用壕沟法和扇面挖掘法对苹果根系构型的演化进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当树龄达到5年生时,根系的分布模式就已经建立起来,定植后6~8年时根系密度和生物量达到最大,根系构型基本确立,8年以后主要进行根系更新及根类组成的调整。苹果根系在土壤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层次结构,地表以下10~15 cm属于根系分布的极不稳定层,地表以下15~40cm为根系密集层,40cm以下土层仅有极少量的根系发生。树冠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根系构型的状况。苹果根型属于水平根和斜生根组成的复合根型。
  • 张建光, 邸葆, 李英丽, 陈少春, 刘玉芳
    塑膜袋和双层纸袋所形成的微域环境不同,对果实氧化胁迫的影响有所差异。塑膜袋内的微域环境受"温室效应"的影响较大,不仅果实表面温度比较高,而且与外界环境差异比较大。所以,无论套袋期间还是除袋后果实受到的环境胁迫程度都比较严重,表现为果实O2和MDA含量显著增高。相对而言,双层纸袋似乎比较有利于诱导果实抗氧化能力的提高,不仅表现为套袋期间果实O2和MDA含量比塑膜袋低,而且,除袋后也能及时对外界环境做出应急响应,SOD活性保持较高活性,从而使O2和MDA含量维持较低水平。总的来看,套袋果除袋后对外界环境反应都比较敏感,表现为活性氧含量或抗氧化酶活性增高。为防止生理伤害的发生,生产上应注意在树冠西南面外围不要套塑膜袋,并且要特别重视适宜除袋时间和方法的选择。
  • 张建光, 邸葆, 李英丽, 陈少春, 张健强, 刘玉芳
    树冠不同方位果实由于所处的微域环境不同,抗氧化特性有很大差异。生长季晴天,无论套袋与否,均以树冠西南面果实氧化胁迫程度最重。其中,O2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23~1.37倍;MDA含量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32~1.75倍;SOD活性相当于树冠其他方位1.40~1.69倍。一般情况下,套袋后致使果实经受的环境胁迫程度加大,因而果皮组织中O2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都高于不套袋处理。由于套袋果实长期经受高温、弱光微域环境的驯化,除袋后果实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较为敏感。表现为果皮组织O2含量增加,SOD活性明显提高,表明果实中迅速启动了环境胁迫下的应急反应。
  • 傅友, 董文成, 赵永波
    昌红为红富士早熟芽变,具有成熟早(9月25日)、适采期长(40d)、果实着色度好(着色率85%以上)、着色适宜的温度范围广(比红富士宽10℃)、品质优(含糖量175%)、耐贮运、经济效益高等突出优点,已经列入河北省苹果品种结构调整的主要发展品种。
  • 冉辛拓, 张新生
    按苹果主干横截面积大小定量留果,并连续2年对叶片光合速率及枝、叶、果的干物质增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光合速率与干物质生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09727)关系,随负载量的变化,二者的变化程度有显著差异。虽负载量与干物质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09741),但均单果得到的光合产物却有显著变化,而且负载量的变化对果实品质及翌年的花芽分化均会产生明显影响。
  • 尹可锁, 张雪燕, 代雪芳, 毛佳, 浦恩堂
    Baidu(1)
    为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在不同生态环境苹果园的降解行为。在昆明、北京和太原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苹果及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消解模式,苹果中降解半衰期为17.8~24.0 d,土壤中半衰期为12.1~15.8 d。苹果和土壤中最终残留量分别是0.015~0.051 mg/kg,﹤0.01~0.027 mg/kg,低于我国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值)0.2 mg/kg。三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理化性质有差异,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基本一致。在不同环境苹果园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其残留对苹果的安全质量不会造成影响。
  • 董月菊, 张玉刚, 梁美霞, 戴洪义
    为了确定苹果果实品质主要评价指标,分析测定了富士、国光、新世界等58个品种的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pH、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固酸比等9个品质指标。对58个品种果实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9个随机变量压缩成6个综合变量,再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最终确定了苹果果实评价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苹果果实性状变异系数的分布范围很广,为5.70%~77.80%。单果重、硬度、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是决定果实品质的重要成分,对果实品质起主要作用。苹果9个品质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维生素C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果重呈显著正相关,类胡萝卜素与可滴定酸呈显著负相关,与固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最终确定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为5个具有代表性的品质评价指标,它们可以反映苹果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
  • 李明想, 柏素花, 张玉刚, 祝军, 戴洪义
    Baidu(2)
    以苹果幼叶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和T-PC方法分离出B_LECTIN基因家族中的一个基因,命名为MdMBL。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MdMBL长度为1 181 bp,包括20 bp的5'非编码区、81 bp的3'非编码区和一个长度为1 080 bp编码35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推测该蛋白质分子量为39.76 kDa,其等电点为8.72。在构建的MBL系统进化树中,MdMBL与葡萄的MBL的关系最近,其次为橹豆的MBL,与苹果的MBL2同源基因进化关系最远。相对荧光定量T-PC分析表明,MdMBL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在花中表达量最低;低温胁迫促使MdMBL表达量升高,MdMBL在机械损伤处理下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外源SA能够诱导MdMBL表达上调。
  • 沈碧贞, 杨玉敏, 张居仁
    本文叙述了钴—60辐照处理苹果在贮藏保鲜过程中的一些生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能有效的抑制内源乙烯的产生,从而延长苹果的贮藏期.辐照剂量在0.3—1.0KGY时,辐照剂量与苹果的乙烯释放速率、产生乙烯的总量呈负相关(r=-0.986),使辐照处理的苹果,贮藏了八个多月后,外观与品质变化不大.辐照处理对苹果的蛋白质、还原糖、纤维素、酸度等营养成份没什么影响.
  • 严毓骅, 段建军
    本试验对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白香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Desr.后,苹果树上叶螨及其主要天敌—小花蝽Orius minutus(Linnaeus)、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t、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sexmaculatus(Pergande)和拟长刺钝绥螨Amblyseius pseudo-longispinosus Xin et Liang等种群数量的消长进行了观察.6月中旬后,在生草法处理区,天敌与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之间的益害比明显地高于免耕法对照区.因此,山楂叶螨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7月12日,处理区与对照区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分别为每叶2.54头和每叶8.80头.在整个生长季里,只使用了一次杀螨剂.由此可见,果园内种植覆盖作物以保护和增殖天敌,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 滕云龙, 李春敏, 赵永波, 曾广娟, 陈东玫, 董文轩, 张新忠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分析了5株苹果杂种实生树(红玉×金冠)韧皮部中蛋白质含量随节位升高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节位升高蛋白质带发生变化,共发现3条阶段转变特异蛋白质带,分子量估算值分别为17.0,21.0,55.0 kDa。其中55.0 kDa蛋白质表现为定性变化,从46节出现,之后含量保持稳定,到125节后突然消失。21.0 kDa蛋白质111~125节以上含量突然降低 17.0 kDa蛋白质在在实生树低节位含量低,在51~65节以上含量突然增加并保持稳定,到106~120节含量突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