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10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4-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李君武, 刘艳, 黄清华, 叶秋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包含结核杆菌Ag85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农杆菌LBA4404。以pcDNA3-Ag85B为模板,通过常规PCR克隆出Ag85B基因,定向克隆至含有玉米特异性启动子globulin-1的pCR2.1载体上,然后将globulin-1-Ag85B的融合片段酶切下来,并连接到经过加工修饰的含有抗除草剂基因bar的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上,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农杆菌LBA4404中。重组质粒双酶切可见0.8bp和10kb的两条特异性条带,与预期大小相一致。重组质粒测序表明克隆的Ag85B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相一致,酶切从农杆菌中所抽提的质粒,片段大小与预期相一致。成功构建与转化了携带结核Ag85B基因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为利用植物反应器生产口服结核疫苗奠定基础。
  • 张宗英, 徐建美, 韩成贵, 张振臣, 李大伟, 于嘉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集河南省驻马店市13个不同田块小麦样品,利用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地有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存在与分布。对检测为阳性的一个分离物全序列进行cDNA克隆和测序,与已报道WYMV河南潢川、江苏扬州、四川雅安和日本分离物的全序列进行比对,RNA1核苷酸一致性为97.1%~98.4%;RNA2为95.1%~98.4%;氨基酸一致性分别为94.8%~97.8%和94.2%~98.2%。利用软件MEGA4.1对上述五个RNA1和RNA2的全序列分别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驻马店分离物与潢川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四川雅安亲缘关系最远。
  • 王辉, 郧海丽, 赵军锋, 王多, 冉然, 胡玉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从生物体中寻找新颖的抗菌肽类药物分子,以阔褶水蛙(Hylarana latouchii)为研究材料,运用3′RACE技术成功从其皮肤组织中筛选出2个抗菌肽前体cDNA编码序列,经blast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其为首次发现,推导出的这2条新颖的抗菌肽序列,命名为latouchiin-1和latouchiin-2。
  • 李杰, 张霞, 郭巍, 刘小民, 李新娜, 赵丹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昆虫围食膜是保护其中肠的一道物理屏障,破坏围食膜就可能使其中肠处于不正常的生理状态而最终导致死亡。本研究提取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bner)围食膜蛋白,成功制备棉铃虫围食膜蛋白多克隆抗体,并对棉铃虫中肠cDNA表达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共得到385个阳性克隆。对其中26个克隆进行鉴定并测序分析,结果表明19个克隆为肠粘蛋白。过碘酸-希夫试剂(PAS)显色法检测棉铃虫围食膜蛋白组成,发现围食膜蛋白大部分为糖蛋白。通过对棉铃虫中肠围食膜蛋白的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分析棉铃虫围食膜蛋白的生理功能,寻找生物防治新靶标,开发新型高效生物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
  • 倪志勇, 李波, 吕萌, 王娟, 白岩, 范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肉桂醇脱氢酶(CAD)是木质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类。根据棉花纤维特异表达cDNA文库分析得到的肉桂醇脱氢酶基因EST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棉花中克隆了一个CAD基因,命名为GhCAD5(GenBank登录号为FJ848868)。研究结果表明:GhCAD5全长1488bp,具有一个1068bp的开放阅读框,5′非编码区为140bp,3′非编码区为280bp,编码35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约为38.403kDa,等电点为7.67。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GhCAD5与拟南芥AtCAD1和水稻OsCAD4的同源性较高。利用PCR方法克隆了GhCAD5基因的基因组序列,长度为1695bp,包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将GhCAD5的ORF连接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IPTG诱导,获得了相应蛋白的表达。棉花GhCAD5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 王磊, 钟鸣, 郭志富, 张丽, 张佳, 赵莉, 李浩戈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良的RT-PCR及5′RACE法,成功地克隆了朝鲜碱茅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cDNA 5′端序列,与已知序列拼接,获得了BADHcDNA全长1781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06个氨基酸。其含有醛脱氢酶高度保守序列VT/SLELGGKSP,及其后29位与酶功能有关的Cys。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朝鲜碱茅BADH与大麦BBD1同源性最高,并构建了PBI121-BADH植物表达载体。
  • 潘怡欧, 刘琳琳, 张炬红, 张静, 安少利, 许鹏, 靳军灵, 刘志伟, 席景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我防御机制,能够产生特异的抗性蛋白来应对各种生物因子的胁迫,其中茉莉酸信号途径是植物必需的防御机制。本研究对拟南芥施用茉莉酸处理和对照叶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变化,并试图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来检测茉莉酸诱导的蛋白质,通过蛋白质双向电泳发现有28个蛋白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19个蛋白点上调表达,9个蛋白点下调表达。选择10个差异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它们分别是苏氨酸蛋白激酶、热激蛋白、不依赖于维生素B12的蛋氨酸合酶、腺嘌呤琥珀酸合酶、碳酸酐酶等,这些蛋白质可能在拟南芥叶片应答茉莉酸反应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进行差异蛋白的功能分析对揭示茉莉酸信号通路和植物防御机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 苏丽艳, 李正国, 樊晶, 高雪, 杨迎伍, 邓伟, 郝彦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脐橙果皮褐变相关基因的cDNA抑制差减文库中,获得了一个CAB基因家族的同源EST序列,通过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方法成功克隆得到984bp的CsCAB全长基因(GenBank登录号EF010854)。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sCAB包含一个621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07个氨基酸;CsCAB蛋白与钙结合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且具有钙结合蛋白的保守结构域EF-hand。并构建了脐橙CsCAB基因的正、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CABs和pCAMBIA1301-CABas,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徐培华, 李唯, 杨德龙, 王旺田, 张亚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乙烯是调控果实成熟衰老的内源激素,有效地调控乙烯的生物合成便是控制果实成熟的关键,而ACC氧化酶是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之一。本研究以成熟的白粉桃为材料提取果实总RNA,克隆ACC氧化酶基因,旨在利用反义技术抑制乙烯合成,延迟桃果实成熟,提高硬度。将克隆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到E.coliDH5α,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为1246bp,其中编码区长960bp,共编码319个氨基酸,与已登陆的ACC氧化酶基因(AF319166)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表明成功的克隆了ACC氧化酶基因。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该蛋白的分子式为C1626H2542N420O485S12,相对分子质量为36.12kDa,等电点为5.27;该蛋白为亲水性非分泌型蛋白,无信号肽存在;其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为主,是一个紧凑型球状结构域。
  • 马廷臣, 陈荣军, 余蓉蓉, 曾汉来, 张端品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不同浓度的PEG处理,模拟不同强度的干旱胁迫,研究水稻幼苗根系中5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强度干旱胁迫下,根系中各基因表达也各不相同,但是在轻度干旱和中等干旱胁迫下,主要以下调为主,少数表达上调,严重干旱胁迫下情况比较复杂,有基因以上调为主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4基因、核内小RNAZ274基因、甲酸四氢叶酸连接酶基因),也有基因以下调为主的(木聚糖酶抑制子蛋白1前体基因),还有基因以上调为主,但是上调倍数不大,下调倍数很大(酸性内切几丁质酶基因);5个基因表达的日变化表现出6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日表达都是上下波动的;抗旱品种的水稻根系对不同强度的干旱可能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对轻度干旱和中等干旱可能是减少不必要的能量和物质消耗,过度干旱、严重干旱胁迫下才调动大量抗逆相关物质,抵抗干旱的伤害。
  • 孙娅莉, 韩立强, 李宏基, 郭豫杰, 鲁维飞, 常磊, 杨国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从仔猪的十二指肠组织中克隆Galectin-13基因,研究Galectin-13在仔猪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alectin-13基因在断乳前、后仔猪胃肠道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了猪Galectin-13基因序列,并被GenBank收录(Accession.NM001142841)。与断乳前相比,断乳后Galectin-13基因的mR-NA在十二指肠、回肠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而在胃、空肠、盲肠和结肠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 张玉刚, 韩振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苹果属植物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为试材,将差异筛选消减cDNA文库得到的27个金属硫蛋白cDNA片段序列构建成本地数据库,通过电子拼接和RT-PCR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到了小金海棠金属硫蛋白基因MxMT2(Genbank登录号为GQ906589),该基因全长610个碱基,开放阅读框(ORF)为240bp,编码80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7.74kDa。该基因具有金属硫蛋白基因的典型结构域特征,编码的氨基酸含有14个半胱氨酸Cys,分布在蛋白质的N端和C端,呈Cys-Cys、Cys-X-Cys、Cys-X-X-Cys形式排列。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小金海棠MxMT2与沙梨、杏树、美洲李等植物保持了较近的亲缘关系,与欧洲山毛榉、旱柳、红小豆、鼠尾草等植物亲缘关系较远。
  • 程海涛, 杨宏楠, 王建强, 吕文彦, 曹萍, 高燕, 王玉, 呼楠, 常海龙, 冯章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明确粳稻不同株高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以株高有明显差异的两份材料及其F1、F2:3为试材,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及相关性状的遗传性质。结果表明:株高仅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各节间长度则表现为受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其中倒1、倒2和倒4节间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倒3节间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降低株高的效应以主基因显×显上位性效应最大,主基因加性效应和多基因效应使倒1、倒2节间长度缩短,所有的主基因效应都使倒4节间缩短。倒3节间仅有显著的多基因效应,其效应值较小。株高及各节间的主基因遗传率均大于90%,表明水稻株高的遗传以主基因为主。根据系统来源,分析其中的一对主基因是sd-1,另一对则是未知的。
  • 王辉, 钱益亮, 张宏军, 陈满元, 夏加发, 李泽福, 石英尧, 吴险峰, 王安东, 朱苓华, 高用明, 徐正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将大面积应用的籼型恢复系蜀恢527和明恢86为轮回亲本,以另外3个水稻品种作为导入亲本,在回交种植的BC2F2世代,按照产量综合性状较优的原则,在6个群体选择单株,得到6个籼型恢复系的产量选择导入群体。通过对6个群体在合肥和海南试验点的田间株高性状的单双向方差分析,总共检测到0.01显著水平的12个主效QTL和145对上位互作,主效QTL和上位互作在不同群体之间表现出了遗传稳定性和群体和环境的特异性。一些位点通过上位互作和遗传连锁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了控制株高的协同互作的网络,又发现主效QTL与很多的参与上位互作位点紧密连锁或者直接参与了很多的上位互作,由此推断主效QTL是由于位点上位互作效应使之凸显出来。最后提出了改良水稻的株高提高水稻产量的策略。
  • 宋银花, 牛良, 刘淑娥, 王志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9个杂交组合190余株杂种后代的花色、花瓣数、花冠直径、萼片数、始花期、花期长短等外部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桃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粉色、红色、白色花的基因型分别为R_W_、rrW_和_ww;重瓣为1对隐性基因控制,单复瓣的遗传特性不是简单的质量性状遗传。花冠直径、始花期、花期长短呈数量性状遗传,它们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76,0.73,0.95。花瓣数与萼片数、始花期、花冠直径均有极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82,0.576和0.513;重瓣花具有10片萼片,单瓣和复瓣花的萼片数一般为5片。
  • 韩娅楠, 刘福建, 王瑞霞, 丁俊强, 李志敏, 李贤唐, 吴建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讨玉米生育期的遗传规律,以自交系N6和BT-1为亲本组配了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利用207个微卫星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生育期相关的抽雄、吐丝和散粉3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并进行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染色体umc1676-umc1590区域和第2染色体的umc1422-umc1776区域存在共同控制抽雄、吐丝和散粉3个性状的稳定的QTL位点。生育期3个性状QTL的上位性分析,都检测到3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分别可以解释3.78%~5.43%,1.24%~2.36%和3.27%~4.04%的表型遗传变异。上位性效应是生育期性状的重要遗传基础。
  • 杨竹丽, 李贵全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晋大52为母本、晋大57为父本及其176个RIL群体后代为材料,应用WinQTLCart V2.0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所选取对象(LOD>2.5)的生育期、开花日数、单株质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分枝数、结荚高度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效应最大的QTL可解释的遗传变异分别为md221.32%、fd248.11%、wp17.01%、swpp130.67%、nppp241.32%、spp18.56%、sw441.46%、ph152.51%、st135.14%、snn231.60%、bn225.43%、hp116.31%。检测到的30个QTL分布于山西农业大学大豆研究实验室建立的5个连锁群上,大多数性状聚集在c2(Dla)、c5(C2)、c7(M)等连锁群上,部分QTL在连锁群上的位置相同,即为同一位点,这类位点共有5个,除去重复计算部分,实际位点数为23个。
  • 高建明, 罗峰, 裴忠有, 陈秋玲, 魏进招, 李子芳, 桂枝, 孙守钧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27个SRAP引物组合,对47个重要的甜高粱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相关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产生了可以明确区分所有参试的甜高粱基因型的SRAP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将它们分为在糖产量性状及其他农艺、形态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的3类,其中第I类为具有高Brix和高糖产量的基因型,第Ⅲ类中的大多数基因型则与此相反。所建立的47个甜高粱基因型的SRAP指纹图谱可用于这些基因型的鉴定,同时,所得到遗传相关性与遗传多样性信息为进一步的遗传研究和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 刘文艳, 李秋玲, 鞠志花, 王洪梅, 黄金明, 刘顺德, 李荣岭, 仲跻峰, 王长法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巢式PCR、DNA测序、创造酶切位点法PCR(Created restriction site-PCR,CRS-PCR)及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ssay)方法,研究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及渤海黑牛的Src基因内含子6,8,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发现了14062(C/T)、17302(G/A)和18107(T/C)共3个SNPs,均为首次报道的位点。Src基因14062(C/T)、17302(G/A)和18107(T/C)3个位点在中国荷斯坦牛和鲁西黄牛两个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相同,分别为C、G、C,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71/0.647、0.583/0.640、0.558/0.577,而渤海黑牛在这三个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分别为T、G、C,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25,0.913,0.763。经χ2适合性检验,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三个群体在14062(C/T)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17302(G/A)位点则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中国荷斯坦牛和鲁西黄牛在18107(T/C)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渤海黑牛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中国荷斯坦牛和鲁西黄牛在14062(C/T)和18107(T/C)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
  • 李景环, 云锦凤, 王慈航, 杨敏, 张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EST同工酶和RAPD标记,对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加倍一代的70个单株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用EST标记的单株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4和1.0之间;RAPD标记,单株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2860和0.9918之间;加倍一代群体分为三类:分别为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的、偏向父本老芒麦的和变异较大的类群;对加倍一代群体的70个单株进行抽样研究时,应从这三个类群中按比例抽取样本,以便科学全面地对其进行研究。
  • 陈双臣, 刘爱荣, 王凤华, 王菲, 周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Micro-Tom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密度高,生命周期短,转化效率高,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型模式植物。对影响Micro-Tom遗传转化频率的共培养时间、AS的添加、工程菌液浓度和抑制农杆菌所用抗生素种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cro-Tom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以bar基因设计引物对转化群体进行PCR检测,阳性率为72.3%,平均插入位点数为1.8个。遗传体系的建立为Micro-Tom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提供理论基础。
  • 申洁, 侯思宇, 孙朝霞, 王玉国, 郝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适用于枣树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本研究针对Mg2+、dNTPs、TaqDNA聚合酶和引物共4个因素分别设置4个浓度水平进行正交优化设计。采用极差、方差和多重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最佳优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20μLISSR-PCR反应体系中4个因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0mmol/LMg2+、0.2mmol/LdNTPs、0.05U/μLTaqDNA聚合酶和0.6μmol/L引物。采用该优化体系对枣树不同品种进行扩增,扩增条带清晰、锐利,进一步证实了该体系的稳定性。
  • 齐红莉, 杨广, 刘金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碳二亚胺(EDC)法合成卡那霉素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卡那霉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5D7、6H8、7G4)。选择其中的5D7株抗体,经ELISA鉴定,细胞上清的效价达103以上,腹水效价达到5×104以上;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法,通过优化,其检测限为0.5ng/mL,抗体IC50为3.7ng/mL,与妥布霉素交叉反应率为63.8%,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可见ELISA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等特点,适合于KAN残留的快速检测,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张超杰, 徐维华, 刘万好, 唐美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黑珍珠和砂蜜豆为材料,对AFLP分析过程中模板DNA的制备、酶切与连接、酶切连接产物的预扩增与选择性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了对比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甜樱桃的AFLP分子标记体系。共筛选了64对引物,其中30对扩增效果理想,能够得到清晰、稳定的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条带为60条。该体系的建立为研究甜樱桃遗传多样性和标记农艺性状的技术平台构建奠定了基础。
  • 籍贵苏, 张立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63对SSR引物对19个甜高粱及11个其他类型的高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SSR引物有较高的多态性,90.5%的引物具有2~6条的扩增带,有6对SSR引物的扩增带与甜高粱有关。
  • 苗现伟, 席俊, 刘玺, 张改平, 邓瑞广, 李清州, 张利娜, 游雷鸣, 刘运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小鼠IgGFc受体(moFcγRⅡ)稳定表达的哺乳动物细胞系,PCR克隆小鼠moFcγRⅡ片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moFcγRⅡ。转染COS-7细胞后通过G418抗性筛选和连续克隆,获得了在COS-7细胞表面稳定表达FcγRⅡ的真核细胞系。玫瑰花环试验结果显示其阳性率在90%以上。
  • 邵媛媛, 柳展基, 王龙龙, 毕玉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花生品种鲁花14为试验材料,提取叶片可溶性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析。在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的基础上,对样品抽提、样品溶解、胶条pH范围选择、蛋白上样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关键步骤进行改进,获得了蛋白点较多、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为开展花生叶片蛋白质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刘芬, 于秀梅, 刘大群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验证NaAc/无水乙醇沉淀法提取植物总RNA的质量,本研究对小麦不同组织及其他不同种属植物花的总RNA进行提取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植物总RNA完整性好、纯度高。以Tubulin为参照对其余4个持家基因GAPDH、Actin、Rubisco和Ubiquitin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扩增结果表明,选定的各持家基因在叶锈菌侵染不同时间的小麦叶片中的表达量并不一致,且各基因在小麦叶片中的丰度也存在差异。通过对几种基因的扩增,进一步证实该方法能够满足一般分子生物学下游操作的要求,是一种理想的植物总RNA提取方法。
  • 雷玲, 王红霞, 张志华, 何富强, 高仪, 赵书岗, 孙红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13个河北核桃优系(罗汉头、南安庄、艺核1号、C12、J16、M3、H12、C15、M10、MB、C13、M9、A7)的叶片为材料,比较了高盐低pH法(2%PVP40,3%PVP40)、SDS法(0.5%,1%,1.5%)和CTAB法(2%,3%)提取基因组DNA的效果,旨在筛选出适合河北核桃DNA提取的最佳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河北核桃的分子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所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比较所得DNA的纯度和质量。结果表明,几种提取方法均能提取到核桃叶片的基因组DNA,其中含3%PVP40的高盐低pH法所提取的DNA浓度适中,蛋白质、RNA、多糖等去除彻底,无降解且OD260/OD280值为1.86,确定3%PVP40的高盐低pH法为河北核桃叶片DNA提取的最适方法。
  • 徐建明, 汪鑫, 罗玉明, 李师默, 孙国荣, 陈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不同浓度的山梨醇-硼酸络合物(SB)和硼酸(BA)处理,以不加硼为对照,研究其对小麦幼苗各器官硼含量、SOD、POD及PPO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液中硼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根、叶鞘、叶片中硼含量显著升高。SB较BA更能提高小麦幼苗根及叶片中硼浓度。缺硼能引起SOD、POD和PPO活性的升高,加两种硼都能显著降低其活性,而SB在较低浓度(0.1,1.0μmol/L)时就表现出较好效果。小于20μmol/L时,ΦPSII、qP和ETR值随硼浓度上升而增大,SB处理增幅更显著,20μmol/L时又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硼过量引起的。推测SB相对于BA更有利于小麦幼苗的吸收利用,在体内移动性更强。
  • 刘华山, 李晶新, 韩锦峰, 徐淑霞, 左涛, 袁仕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的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烟苗活性氧及保护酶系统的修复效应。采用不同浓度的SNP喷施受二氯喹啉酸胁迫的烟苗,一段时间后进行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用硝普钠处理,能够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还能提高烟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其中以0.01mmol/L浓度SNP的修复效应最为明显。
  • 王文静, 刘福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浆期2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大穗型品种豫麦66号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号籽粒库活性的差异。试验采用KI-I2法测定淀粉含量,参照Douglas等和Tsai等的方法测定SS和AGPP活性,采用Chhaya等的方法测定IAAO活性。结果表明,2个品种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呈单峰曲线,但豫麦66号的峰值出现偏晚,且高值持续期长;籽粒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15d和30d;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活性呈单峰曲线,均在花后20d达到峰值;豫麦66号淀粉积累高峰出现较晚,但在灌浆中后期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均明显高于豫麦49号,显示灌浆后期豫麦66号仍具有较强的库活性。
  • 杨卫东, 李江阔, 张平, 孙希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1-MCP处理对贮后14d货架期的不同预熟度南果梨衰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显著地抑制了果实总酚含量的降低幅度及PPO、POD活性的升高,延缓果实中MDA含量和相对膜透性的增加,推迟果实的衰老进程,且未出现果皮褐变现象。结果还发现,1-MCP处理对贮前预熟5d果实防褐保鲜效果较好。
  • 柴文臣, 马蓉丽, 焦彦生, 邢国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设施辣椒栽培面积不断增加,以现有的品种为试材,研究其耐寒性情况,为设施辣椒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以晋尖椒1号、保椒F1、良椒2313、中椒22号4个辣椒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各辣椒品种分别在15℃/5℃(昼/夜),20℃/10℃(昼/夜),25℃/15℃(昼/夜)3个不同的温度处理下,其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各辣椒品种的各项生长指标及干物质、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SOD活性都逐渐减小,而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大。在低温处理前后,所研究生理指标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其变化与辣椒的抗寒性密切相关。根据测定的各项指标对4个辣椒品种进行筛选,其抗寒性大小顺序为:良椒2313、中椒22号、晋尖椒1号、保椒F1。
  • 宋兆伟, 郝丽珍, 文静, 李娜, 李红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自内蒙古境内腾格里沙漠采集的斧翅沙芥(Pugionium dolabratum Maxim.)种子,研究不同温度和不同NaCl浓度对斧翅沙芥种子萌发的影响,评价其种子萌发的耐盐能力和探讨其在沙生盐渍环境中的萌发机理,从而为盐碱化荒漠植、草地的植被恢复和改良,以及耐盐植物的引种种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种子忍耐NaCl的极限浓度为150mmol/L,种子在NaCl中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将在各温度和NaCl溶液处理下不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中后,经200mmol/L NaCl前处理的种子具有较高的恢复萌发能力。另外,一定程度盐分前处理不但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而且会促进低温条件下种子的萌发,并有助于提高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整齐度。讨论了斧翅沙芥种子的萌发特性与生存策略。
  • 兰彩霞, 郭玉华, 赵鑫闻, 赵东霞, 雒鸫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11个杂交粳稻组合与其相应的12个亲本在形态、物质生产和材料力学特性方面的性状指标与倒伏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粳稻中,与倒伏指数达到显著正相关的形态性状指标为株高和倒二节长,而倒三叶基角和其张开角则与倒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材料力学指标茎基弯折与倒伏指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在亲本品种中,与倒伏指数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形态指标是重心高度和倒二节长,茎基弯折与倒伏指数同样为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杂交粳稻的抗倒伏选育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株高,选择较短的倒二节长,同时也应适当的增大对倒三叶基角和张开角的选择;而在亲本品种(常规稻)中,在缩短倒二节长的前提下,适当的降低重心高度,对选育具有抗倒伏特性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 于林清, 云锦凤, 郭九峰, 孙国琴, 张利军, 孙娟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寻找快速测定苜蓿秋眠性的方法,利用来自美国的11个苜蓿秋眠标准对照品种,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幼苗子叶到第1真叶、第1、2真叶间距离与苜蓿的秋眠性、抗寒性的关系,发现苜蓿的秋眠级与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极显著正相关,与第1~2真叶节间距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越冬率也极显著正相关;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与越冬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第1~2真叶节间距也与越冬率极显著负相关(P<0.01);以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可评价苜蓿品种的秋眠性与抗寒性。苜蓿不同秋眠类别组之间的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大致测定苜蓿的秋眠类别,但是不同秋眠类别组内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在不同品种间多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以子叶到第1真叶节间距、第1~2真叶节间距不能精确测定苜蓿的秋眠级。
  • 屈冉, 李俊生, 罗遵兰, 吴晓莆, 赵彩云, 汤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秦岭山系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地理位置独特,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明显,气温升高会影响其土壤碳释放。因此对秦岭土壤CO2释放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秦岭主峰太白山六种不同植类型土壤CO2释放特征的野外测定,结果表明,太白山土壤CO2的释放从8:00-11:00升高,11:00-16:00达到峰值;土壤CO2的释放速率的大小顺序是:阔叶栎林>桦木林>落叶阔叶林>太白红杉林>秦岭冷杉林>高山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的释放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与地表气温以及土层深度0~5cm处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释放速率的Q10顺序是:秦岭冷杉林>桦木林>阔叶栎林>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太白红杉林。
  • 吕丽华, 王慧军, 王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对0,90,180,270kg/hm24个施氮量下夏播玉米CF008、郑单958和金海5号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进行了研究,目的是明确不同株穗型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3个品种夏玉米均在施氮量90~180kg/hm2下冠层透光率较高,LAI发展动态合理(前快、中稳、后衰慢),群体光合性能较高;其群体粒数、群体粒重和籽粒品质较高,源库性能较优。早衰型品种CF008成熟期粒叶比处理间无规律可循;郑单958成熟期粒叶比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较高的条件下成熟期源不足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而保绿性较好的品种金海5号成熟期粒叶比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氮量较高条件下库不足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素。
  • 姜伟, 王建国, 靳玉荣, 崔世茂, 王勇, 岳玲, 白晓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设施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赤峰市4个蔬菜主产区设施土壤含盐量均高于相邻大田(CK),除元宝山区外,松山区、红山区及宁城县0~5cm与其低层5~20cm土壤含盐量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盐分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宁城县连续栽培20年日光温室土壤含盐量达到最大值,表层0~5cm4.12g/kg,低层5~20cm1.8g/kg,4个地区设施土壤平均含盐量顺序依次是宁城县>元宝山区>松山区>红山区,宁城县表层和低层平均含盐量最高分别为3.14g/kg和1.45g/kg,比对照大田(CK)增加292.5%和215.2%。连续栽培5年左右设施土壤耕层0~20cm平均含盐量达到最高,这与赤峰市设施农业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等有关。引起设施土壤盐渍化的盐分离子存在地区差异,宁城县设施土壤SO42-含量最高达到1008mg/kg,NO3-含量最高为936mg/kg,Ca2+含量最高达448mg/kg,该地区设施土壤含盐量与阴离子SO42-、NO3-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和0.974**,与阳离子Ca2+、Mg2+、N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5*、0.873*和0.865*;元宝山区设施土壤含盐量与Ca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42-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和0.950*。
  • 高伟, 朱静华, 高宝岩, 李明悦, 赵秋, 郑鹤龄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护设施蔬菜土壤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针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蔬菜土壤养分状况展开调查。结果表明,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在设施土壤中出现了大量的累积,并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累积强度增大,超过10年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天津市设施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累积强度与其他地区相差不多,速效钾累积强度高于其他地区;在设施蔬菜土壤中,硝酸盐在表层及深层土壤都出现了累积现象,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含量也较高,种植年限超过10年的设施蔬菜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已经达到149.1mg/L,而种植大田作物地下水硝酸盐含量仅为1.13mg/L;在种植不足10年设施土壤的pH未发生明显变化,超过10年则pH显著降低;种植年限超过10年的设施蔬菜表层土壤全盐含量显著增加;种植年限超过5年的设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增加。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种植设施蔬菜超过10年,土壤养分累积强烈,地下水污染也较为严重,应重点加以治理。
  • 孙克刚, 李丙奇, 和爱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砂姜黑土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2004-2008年连续4年在砂姜黑土区进行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并利用土壤样品分析方法(ASI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同时以施氮磷肥处理区(即缺钾素区NP)冬小麦产量占推荐施氮磷钾肥区(NPK)冬小麦产量的相对产量百分数,划分为4个梯度:<50%、50%~75%、75%~95%和>95%,将小麦产量的相对产量百分数所对应的用ASI方法分析的土壤有效钾测试值分成"极低"、"低"、"中"和"高"4级,两者建立相关性。砂姜黑土区麦田土壤运用ASI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效钾测试值与小麦相对产量百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小麦相对产量百分数的划分区间,对应土壤有效钾测试值分级指标,可以得出,砂姜黑土区麦田土壤有效钾测试值"极低"指标范围为<67.4mg/L,"低"指标范围为67.4~97.1mg/L,"中"指标范围为97.1~130.0mg/L,"高"指标范围为>130.0mg/L。在上述4级指标下,小麦推荐施钾量依次为:150,120,90,45kg/hm2。砂姜黑土区麦田土壤运用ASI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效钾测试值与小麦相对产量百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此分析方法建立的麦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完全可以指导砂姜黑土区小麦生产中的测土配方施肥实践。
  • 赵进恒, 赵铭钦, 韩富根, 李元实, 金洪石, 刘友杰, 宋鹏飞, 张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水肥耦合效应对烤烟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探讨不同灌水量与氮磷钾配比之间的耦合效应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田间试验对不同水肥处理的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含量进行研究。充足灌水、氮磷钾比例为1∶2∶3处理(T8)的类胡萝卜素和质体色素降解产物含量最高,限量灌水、氮磷钾比例为1∶2∶3处理(T5)次之;T5的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最低;T8的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均比T5高,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比T5低。水肥耦合效应的最佳组合为:充足灌水、每公顷施纯N60kg、P2O5120kg、K2O180kg,其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含量分别为:34.89μg/g和2702μg/g,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含量分别为:384.1μg/g和73.83μg/g。
  • 李晓静, 樊明寿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提高芫荽光合速率、降低硝酸盐含量为目的,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芫荽光合速率、硝酸盐积累、生长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芫荽根系比叶片易于积累硝酸盐。在介质中NO3--N与NH4+-N同时存在,而且NO3--N比例较高时,芫荽叶片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光合速率、生物量相对较高。
  • 李武, 罗锡文, 黎国喜, 王在满, 田华, 唐湘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解决苗期低温危害是在长江流域早季推广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的关键技术问题。本试验以湘早籼24号(常规稻)和株两优2号(杂交稻)为材料,研究了浸种剂和灌溉对直播稻一叶一心期低温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剂处理后,湘早籼24号和株两优2号的成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6.61%和33.57%,显著降低了水稻幼苗的株高,增大了叶龄和单位苗高干质量,降低了水稻叶片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湿润灌溉较淹水灌溉处理能显著提高两水稻品种的成苗率,分别高出51.24%,19.63%。"齐苗快"浸种结合湿润灌溉有利于构建高成苗率高素质的直播水稻幼苗群体、有效防御苗期低温危害。
  • 谷守芹, 张运峰, 范永山, 路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为供试菌株,观测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速度及形态、菌丝发育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处理后24h孢子萌发率是对照的1.53倍。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菌落生长速度也有明显促进作用:15μg/mL水杨酸处理,第8天菌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86%;30μg/mL水杨酸处理,第8天菌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61%;60μg/mL水杨酸处理,第10天菌落生长速度提高了59%。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菌丝发育也有显著影响:水杨酸浓度为15μg/mL时,菌丝发育没有明显变化;水杨酸浓度为30μg/mL和60μg/mL时,菌丝直径及菌丝形态也无明显变化,但部分菌丝中致密的内含物减少,出现了较分散的空泡状结构,且畸形菌丝的数目增多。水杨酸处理对分生孢子的形态、产生时间及菌落颜色均无明显的影响。
  • 肖治军, 张改平, 杨汉春, 杨艳艳, 赵东, 李学伍, 邓瑞广, 柴书军, 邢广旭, 杨继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检测Ⅰ型IBDVVP2蛋白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肽PJ14和PJ5的免疫原性,将人工合成并纯化的PJ14和PJ5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将与BSA偶联的PJ14和PJ5分别免疫BALB/c小鼠,然后以与OVA偶联的PJ14和PJ5作为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原,分别测定免疫鼠血清中抗相应多肽的抗体。结果显示,免疫小鼠产生了抗PJ14和PJ5的抗体,抗体持续期达21周。表明PJ14和PJ5具有免疫原性。
  • 张红英, 王学兵, 崔保安, 赵现敏, 陈红英, 金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山药多糖对PRRSV灭活苗免疫抗体和猪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选择35日龄断奶仔猪16只,随机分为4组,将山药多糖分别以17.1mg/kg和8.55mg/kg两个剂量和猪PRRSV灭活苗同时注射,于免疫后7,14,24,34,44,54,69,79d采血,ELISA方法检测猪PRRSV抗体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猪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山药多糖可显著提高PRRSV灭活苗免疫猪外周血CD3+和CD8+细胞数量,在免疫34d后,两个剂量的山药多糖均可显著提高PRRSV灭活苗免疫抗体水平。山药多糖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与PRRSV灭活苗联合使用。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