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8年, 第2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12-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李国良, 张红梅, 周人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热胁迫相关蛋白Hsa32主要存在于陆生植物中,Hsa32参与植物获得性耐热性的维持。本研究以37℃热胁迫1 h的小麦幼苗叶子为材料,提取总RNA,结合RT-PCR和RACE的方法克隆获得小麦Hsa32基因,该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全长88 bp,编码294个氨基酸。编码的氨基酸与水稻中Hsa32(OsHsa32)同一性最高,达83%,与拟南芥中Hsa32(AtHsa32)有66%的同一性,与番茄中Hsa32(LeHsa32)有63%的同一性,由此将其命名为TaHsa32。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TaHsa32是一个诱导型热激蛋白。
  • 陈红英, 黄青云, 崔保安, 李新生, 管倩, 刘金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构建表达鸡IL-18的重组禽痘病毒,将含痘病毒启动子LP2EP2驱动的鸡IL-18基因插入到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681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SY681/ChIL-18。将pSY681/ChIL-18转染已感染亲本禽痘病毒S-FPV-017株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使其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内与禽痘病毒基因组发生同源重组,产生表达鸡IL-18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ChIL-18。在含有X-gal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进行蓝斑筛选后,对重组病毒rFPV-ChIL-18又进行了多次蚀斑克隆。以重组禽痘病毒DNA为模板,利用鸡IL-18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出1条约0.6 kb的带。收集含鸡IL-18蛋白的细胞上清液进行MTT试验,表达的产物能明显提高鸡淋巴细胞的转化率。
  • 程继东, 安玉麟, 孙瑞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含有P5CS的重组质粒pBIP5CS-F129A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获得了目的基因P5CS(1905 bp)并将其克隆到pBS-T载体上。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amHⅠ和SalⅠ将P5CS基因从克隆载体上消化下来,定向插入到无GUS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HF3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通过冻融法将此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LBA0中,经PCR鉴定表明,P5CS基因植物表达双元载体构建成功。
  • 马金竹, 金凤媚, 王景安, 刘仲齐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9套含有纯合hp-1hp-2基因的番茄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对苗期营养生长和果实色素积累有关特征比较发现:在光周期生长条件下,所有含有hp-1hp-2基因的番茄自交系均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即与不含hp基因对照相比:幼苗下胚轴和植株节间显著受到抑制,花期延迟(p<0.01);子叶、胚轴、花萼以及果实中叶绿素、花青素和番茄红素显著提高;hp-1hp-2基因在不同遗传背景下表现度不同。
  • 张耿, 祝丽英, 陈景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收集整理玉米基因组数据库中产量相关性状的QTL信息,借助高密度玉米遗传连锁图谱IBM 2005 Neighbors和临近分子标记,建立了涵盖干物质和淀粉产量、籽粒相关性状、粒重相关性状以及穗部相关性状四大类共计1个指标的QTL通用图谱。并将位于QTL分布密集区域的基因,与水稻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找到了与水稻木质素合成有关的gh2具有高同源性的基因AY10976,同时改进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筛选功能候选基因的路线图。
  • 周建华, 丛国正, 高闪电, 常惠芸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口蹄疫病毒株OA/58 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目的cDNA ,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JM109菌株,提取的重组质粒用凝胶电泳、PCR和BamH I、Hind III双酶切法鉴定。分析表明,口蹄疫病毒VP1、VP2、VP3和VP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变异率是无差异的(p>0.05);而它们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变异率差异显著(p<0.05)。该毒株与20株源于GenBank中的VP3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其保守区主要位于第1~2、26~35、37~3、5~57、61~122、12~173、175~209、211~220位。运用同源模建,OA/58 VP3蛋白三维空间结构可分为A,B,C 3个结构区域。保守区氨基酸残基在维持VP3蛋白的空间构象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张昱, 王永录, 张永光, 潘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RT-PCR方法扩增口蹄疫病毒(FMDV)AF72株的3D聚合酶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测序分析结果表明,AF72 3D聚合酶基因与GenBank中公布的其他个参考序列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将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D,鉴定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3D聚合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正确表达,目的蛋白的分子量为6 ku。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可以与抗A型FM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 边鸣镝, 吴忠义, 张秀海, 王永勤, 曹鸣庆, 黄丛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玉米的一个Pti1(Pto-interacting 1)同源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ZmPti1-1(GenBank 接受号为EF1803)。推断ZmPti1-1蛋白含有36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00 kDa,pI为8.14,包含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保守的11个亚结构域。在水杨酸 (Salicylic acid,SA)、甘露醇、氯化钠、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4℃低温的诱导下,ZmPti1-1在玉米幼苗叶片中的表达量明显上调。同时,在玉米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内,ZmPti1-1的表达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在子房中表达量最高,在雄蕊中检测不到表达。试验结果表明,ZmPti1-1是一个玉米类Pti1 基因,响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
  • 孟玉平, 曹秋芬, 周慧, 杜建中, 曹尚银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农杆菌介导法对苹果品种嘎拉转化FT基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苹果离体叶片高效再生体系,在含BA mg/L +IAA 0.mg/L的MS培养基上,以离体叶片远轴面(叶背面)向上,经过14 d的暗培养获得再生不定芽和再生植株,再生率达97%。在转基因再生体系中,以头孢噻肟钠00 mg/L和卡那霉素 mg/L,作为脱菌培养和选择培养的条件,经过感染携带拟南芥FT基因的农杆菌,获得了一批转FT基因的植株,经PCR检测,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苹果基因组中。
  • 宋春丽, 马俊莲, 唐霞, 张子德, 刘永巨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克隆了与草莓成熟有关的乙稀受体FaEtr2基因片段,为进一步研究FaEtr2基因功能并通过基因技术改善草莓贮运性能奠定基础。以千代田草莓成熟果实中分离到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到1条约1.0 kb的特异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GEM-T easy vector上经测序分析,基全长共1 09 bp,编号39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Chandler-Etr2的cDNA序列同源性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
  • 高倩, 王海燕, 刘大群, 李星, 杨文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LRR等保守结构域设计引物,对小麦全套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进行RGA分析。引物对Pto-kin1IN/XLRR-INV1 从近等基因系TcLr35中扩增获得一条77 bp的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小麦基因片段Triticum urartu clone BAC 210J2,Triticum monococcum DV92的BAC克隆231A16等具有较高同源性,为Lr35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 魏爱民, 张文珠, 杜胜利, 韩毅科, 张桂华, 刘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浓度卡那霉素(Km)对未转化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建立了转基因黄瓜卡那霉素抗性筛选体系。种子首先播在含Km 200 mg/L的1/2MS培养基中,能有效地抑制黄瓜幼苗生长,10 d后剪掉根系扦插移栽于蛭石中,能促使非转基因植株衰弱或死亡,有效地加速筛选。应用该筛选体系对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抗虫转基因黄瓜T0种子进行初步筛选,获得Km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筛选率为1.6%,其中8.9%经PCR分子检测为阳性植株,初步证实EQKAM抗虫基因已整合到黄瓜基因组中。
  • 杨大光, 王新卫, 王泽霖, 周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10株涵盖不同分离年代和不同毒力的H9N2亚型AIV 的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10株AIV的NA基因的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进化稳定。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其中NA基因都属欧亚大陆禽分支,H9N2流感病毒的分布与地域有相关性。其NA蛋白氨基酸序列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以及氨基酸红细胞吸附位点出现的变化尚不能解释这些毒株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别。但这些研究结果从理论上丰富了H9N2亚型禽流感的分子流行病学,也为进一步研究该类毒株的进化提供了依据。
  • 赵彦, 云锦凤, 石凤敏, 高翠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旨在利用同源序列法分离蒙古冰草抗旱基因同源片段。根据已知禾本科植物抗旱基因Lea第3组的保守区段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对蒙古冰草幼苗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了1个蒙古冰草的抗旱基因Lea3基因片段,长度为97 bp,包含12 bp的非翻译区,共编码12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小麦抗旱基因LEA第3组的Wrab19同源性为93%,与小麦受ABA诱导的WRAB1基因同源性为93%;与一个来源于玉米mRNA的逆境胁迫基因克隆912同源性为96%;与大麦受ABA诱导的pHVA1基因同源性为9%;与大麦HVA1基因同源性为91%。Southern杂交表明该基因在蒙古冰草基因组中以基因家族形式存在。
  • 李桂琴, 李会宣, 刘坤, 许冬倩, 张玉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种不同来源的梨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已经发表的多酚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克隆到了鸭梨、雪花梨、砂梨、黄冠梨约1.8 kb的完整多酚氧化酶基因,将纯化后的扩增产物克隆到质粒pGEM-T vector中,转化DH-5α菌,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利用Clustalx软件对PPO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用DNAStar软件对PPO核苷酸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并进行部分植物PPO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种梨多酚氧化酶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含有1 782个核苷酸,鸭梨基因已经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为EU08225.梨多酚氧化酶基因与其他植物中的多酚氧化酶基因有较高的相似性,尤其在铜离子结合部位,所有的植物基本上一致;5种梨的同源性高达98%。基于植物PPO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分子进化树显示,可分为两大类,梨的多酚氧化酶可以与大多数的木本植物聚合成一个组。
  • 马娟, 张军鸽, 李秀花, 李敏权, 陈书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芜菁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G26的侵染期幼虫为材料,利用SMART (Switching mechanism at ’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了其cDNA文库,得到原始文库的库容为3.7×108 cfu/mL。随机挑取40个克隆,测序获得386条质量较好的序列,插入片段多在0.3~3 kb之间。将EST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 EST中有注释信息的占9.92%,无注释信息的4.08%。蛋白功能分析表明所得EST包括核糖体蛋白类,调节因子,信号传导相关基因,代谢酶类等。此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成功,为阐明侵染期抗逆性幼虫形成与发育机制以及抗逆代谢机理等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张海英, 王振国, 毛爱军, 张峰, 王永健, 许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黄瓜白粉病是影响黄瓜生产的主要病害,为建立黄瓜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我们以黄瓜抗白粉病亲本WIS2757和感白粉病亲本19032以及它们的F2群体为试材,采用SSR分析技术,对相关抗性基因的连锁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获得了2个与黄瓜白粉病主效抗病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SSR97-200,SSR273-300,连锁距离分别为5,13 cM,这些SSR标记可以作为黄瓜抗白粉病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
  • 胡晓婷, 宋健, 王容燕, 杜立新, 曹伟平, 王金耀, 冯书亮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发掘新的Bt资源,从种不同土壤类型的样品中分离得到了285株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采用杀虫活性测定方法从中获得了1株对铜绿丽金龟幼虫具有高毒力的菌株。利用PCR-RFLP鉴定体系和SDS-PAGE蛋白分析法,研究了这1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类型和晶体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有12株均含有编码毒杀铜绿丽金龟幼虫毒素蛋白的cry8Ca基因,而FTL5没有鉴定到已有的基因类型。这1株菌的伴孢晶体都含有分子量为10 kDa 的蛋白。本研究为不断发现新型的、具有高毒力的cry 毒素基因奠定了基础。
  • 温立斌, 何孔旺, 杨汉春, 王玉然, 李广东, 惠孝鑫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和P2体外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将P1和P2分子克隆分别转染PK-15细胞。结果表明,用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P1和P2诱导PK-15细胞出现凋亡的典型形态学变化。
  • 杨杰, 王军, 周彤, 陈志德, 仲维功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江苏新发生的矮缩病害为水稻黑条矮缩病,采用RT-PCR和序列测定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精确鉴定。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序列的信息,设计扩增RNA聚合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和RNA沉默抑制子基因以及核心蛋白基因部分编码区的4对引物,提取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的水稻植株总RNA并进行RT-PCR扩增,可以在感病植株中分别扩增出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基因组特有的4个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来源于江苏南京的分离物的4个基因部分编码片段与已登录的对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 以上,共发现7个碱基的突变。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7个单碱基突变都是同义突变,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根据以上结果确认该病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病毒。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水稻和其他寄主进行早期病毒检测。
  • 张翠霞, 王洪梅, 李建斌, 王长法, 赖松家, 李秋玲, 仲跻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TLR2基因在297头中国荷斯坦牛中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体细胞评分(SCS)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LR2基因exon2 扩增片断的109 bp处产生C→A的突变,并导致天冬氨酸突变为谷氨酸。TLR2基因exon2被EcoR V 消化后表现多态性,表现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0.78 5,而A等位基因频率则为0.215 5.经χ2 适合性检验,中国荷斯坦牛在该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群体EcoR V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SCS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BB,AB型个体的SCS指标显著高于AA型(p<0.05),AA基因型可作为乳腺炎抗性的有利基因型,可将TLR2作为奶牛乳腺炎候选基因,将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为乳腺炎抗性牛群的选育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王勇, 王万立, 刘春艳, 郝永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天津地区新发病害番茄红粉病的致病病原进行鉴定,并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和酸碱性对该菌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成天津地区番茄红粉病的致病病原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 (Bull。)Link);番茄红粉病菌菌丝伸长速度以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V8蔬菜汁培养基、燕麦片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和黑麦培养基上最快;产孢量以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最多;15~25℃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产孢最适温度为20~30℃;粉红单端孢喜好中等偏酸性条件,但有较强耐受碱性环境能力,菌丝伸长和孢子着生以pH 5~9较为适宜。
  • 岳东霞, 张要武, 陈融, 许长蔼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含有2,-DAPG基因的质粒pMON5122导入到野生型荧光假单胞菌株中,探索了不同热激时间、不同CaCl2浓度和荧光假单胞菌的不同生长时期对转化子形成的影响;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生长到OD约0.53时,用0.025 mol/L CaCl2 处理细胞,热激3~ min,转化频率最高;荧光假单胞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达到75.0%,并且能够提高黄瓜出苗率。
  • 曹丽霞, 赵存虎, 白全江, 邵志壮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查明内蒙古中部地区苜蓿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呼和浩特地区感染苜蓿根腐病的17个样品进行病原物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苜蓿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所致,从发病部位分离到的菌株以镰孢霉(Fusarium spp.)为优势病原,经致病性测定和接种试验证明,茄病镰刀菌(F.solani)致病性最强,接种后发病率达90.0%,其次是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黄色镰刀菌(F.culmorum),发病率分别为61.7%和81.7%。茄病镰刀菌是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与黄色镰刀菌或尖孢镰刀菌复合侵染后,发病率高于黄色镰刀菌或尖孢镰刀菌单独接种的发病率。
  • 师金鸽, 李占杰, 杨铁钊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烟苗,研究了水杨酸处理的烟草接种黄瓜花叶病毒后,其病情指数及抗病相关酶活性和H2O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CMV后21 d,SA处理烟株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SA预处理的烟株在接种CMV前后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表明水杨酸具有诱导烟草抗黄瓜花叶病毒的效应。
  • 郑云胜, 宏伟, 倪利平, 田东海, 芦永跃, 邓常胜, 李金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绵羊冷冻精液受精率低的原因,在稀释液中用低密度脂蛋白代替卵黄冷冻绵羊精液,研究LDL对冷冻中精子脂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卵黄稀释液冷冻精液,精子胆固醇含量从鲜精的23.5 nmol/109降低到163.76 nmol/109 精子,胆固醇与磷脂的比值(c/p)从0.5下降到0.36;以9 g/100mL LDL代替卵黄,冷冻后胆固醇含量为23.73 nmol/109 精子, c/p值保持在 0.50.研究得出在卵黄稀释液中冷冻绵羊精液,精子胆固醇流失,c/p值下降;以LDL代替卵黄,可有效保护精子胆固醇,避免流失,维持了精子c/p值。
  • 付雅丽, 刘铁铮, 申书兴, 陈雪平, 牛瑞生, 樊建英, 赵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白菜随体单体、三体和二倍体为试材,在自然条件下,对营养生长时期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日变化、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叶绿素含量、希尔反应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体染色体的附加对大白菜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负效应,而缺失一条随体染色体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不大;随体染色体的缺失或附加对大白菜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影响不大,三者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双峰曲线;却缩短了大白菜的光合有效时间,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随体染色体的缺失或附加对叶绿素含量有正效应,随体单体、三体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二倍体;随体染色体的缺失对营养生长时期希尔反应活性影响不大,而附加一条随体染色体则使随体三体的希尔反应活性大大降低。
  • 付宇, 赵天宏, 孙加伟, 曹莹, 胡莹莹, 徐玲, 史奕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大气O3浓度升高对玉米(Zea mays L.)叶片光合作用、籽粒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内,与对照相比,在高浓度O3(80 nmol/mol)条件下,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下降(p<0.0),而胞间CO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这说明使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由气孔限制逐渐转变为非气孔限制。与对照相比,高浓度O3处理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则先降低后升高。但是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高浓度O3处理植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与叶绿素a/b值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同;O3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使玉米籽粒品质下降,其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降低,而粗脂肪和蛋脂总量略有升高;百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显著低于对照(p<0.0),说明O3浓度升高降低了玉米的光合能力,籽粒品质受到影响,抑制了作物生长。
  • 姚秋菊, 张晓伟, 吕中伟, 魏国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硅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根细胞质膜H+-ATPase、液泡膜H+-ATPase、H+-PPase和Ca2+-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严重抑制黄瓜幼苗生长,根细胞质膜H+-ATPase、液泡膜H+-ATPase、H+-PPase和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硅处理明显提高盐胁迫黄瓜根液泡膜H+-ATPase、H+-PPase、Ca2+-ATPase活性,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液泡膜质子泵活性,有效地防御了细胞质酸化,这可能是硅提高黄瓜耐盐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 徐国伟, 王贺正,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摘要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以及常规籼稻扬稻6号为材料,通过稻草覆盖旱种、地膜覆盖旱种、裸地旱种和常规水种(对照)比较试验,研究了旱种对水稻灌浆期间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种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剑叶光合速率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低于水种水稻,后期尤为明显;旱种稻丙二醛(MDA)含量高于水种水稻,灌浆中后期旱种稻根系活力下降较快;上述生理指标(MDA除外)水种>覆草旱种>覆膜旱种>裸地旱种。表明与其他旱种方式相比,覆草旱种水稻的群体质量相对较好,后期生理活性较高。对覆草旱种与覆膜旱种及水种在生理活性上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 任志雨, 贺超兴, 李树和, 张志斌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以津优2号黄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 Nicolson & Gerdemann)对有机栽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F处理明显提高了黄瓜的生长势,较对照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分别增加了19.1%,2.6%,10.8%,26.7%。接种AMF处理明显地促进了黄瓜叶片的光合能力,较对照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分别增加了1.%,13.7%,12.3%。黄瓜接种AMF处理较对照的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26.9%,16.0%,2.7%,而硝酸盐含量下降了31.3%。接种AMF处理黄瓜的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果实的硝酸盐含量较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 史宏志, 谢子发, 李志, 尹文文, 杨兴有, 刘国顺, 鲁喜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白肋烟达白1号非烟碱转化株为材料,在2种留叶数(每株18,24片)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叶位叶片晾制后生物碱和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烟碱和仲胺类生物碱含量均随叶位增高而增加,少留叶烟株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多留叶烟株,且上下部位间变幅相对较小。中性香气成分含量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少留叶烟株各叶位巨豆三烯酮含量高于多留叶烟株,且表现为随叶位升高而增加,多留叶烟株巨豆三烯酮含量以中部叶最高,上部叶含量呈显著降低。其他质体色素降解产物,除β-大马酮含量以中部及偏下部位烟叶较高外,一般表现为随叶位升高而增加。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茄酮含量以中部叶含量较高,多留叶烟株各部位叶片,特别是上部叶茄酮含量高于少留叶烟株。苯丙氨酸降解产物苯乙醛和苯乙醇含量随叶位升高而显著增加。
  • 王静璞, 李英丽, 张建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自然条件下苹果树冠不同方位和不同日烧程度果实APX活性的比较,以及在果实上施用外源抗氧化剂,研究了高温和强光胁迫下果实APX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树冠不同方位果实APX活性有明显差异,树冠西南、南和西面三个方位果实表皮组织APX活性均极显著地高于其他方位,这与自然条件下不同方位果实对高温和强光的适应性有直接关系。在一定高温胁迫范围内,APX活性随果实日烧程度增强而上升,但超过一定限度,其活性显著下降,说明过度高温和强光下APX本身也受到伤害。果实喷施不同外源抗氧化剂能提高APX活性,其中以SA处理效果最显著,比对照提高了53.87%。由此可见,适当施用外源抗氧化剂可提高果实APX的活性,从而提高果实的抗氧化能力。
  • 代丽, 黄永成, 宫长荣, 余金恒, 杨少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不同变黄温湿度对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中湿变黄条件(干球温度38℃,相对湿度8%~80%)下,对烟叶香气有重要贡献的草酸、苹果酸、硬脂酸等酸性致香物质,以及一些中性致香物质如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糠醛、糠醇和2-乙酰基吡咯、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Ⅳ、3-氢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李冰, 潘秀清, 武彦荣, 高秀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课题组选育的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1及非单性结实品系S8为试材,研究了温度和果实发育与茄子单性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低温度是诱导茄子单性结实基因表达的主要气象因子。影响茄子单性结实基因表达的最敏感时段是开花前1 d至开花后2 d,诱导D-11品系单性结实基因表达的温度在6~15℃。单性结实品系D-11在未授粉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结实性能,其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均接近于授粉后生长的果实,在低温条件下的自然坐果率也明显高于对照品系S8,且比S8果实增长快、果重大。
  • 李丽梅, 陈凤敏, 关军锋, 及华, 冯云霄, 孙玉龙, 龚新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贮前预冷对不套袋和套袋(外灰内黑、外黄内白双层纸袋)黄冠梨贮藏品质和果皮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黄冠梨果皮褐变明显重于不套袋果实,并以套外黄内白袋的果实褐变严重。预冷对黄冠梨可溶性固形物(TSS)没有显著影响,但加快硬度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并减轻果皮褐变的发生率,特别是对减轻套外黄内白袋果褐变效果非常明显。相关分析表明,预冷主要通过影响不套袋果实果皮酚含量,套外灰内黑袋果实果皮POD活性和套外黄内白袋果实果皮PPO活性来调控果皮褐变的。
  • 闫喜中, 张锐, 孟志刚, 孙国清, 周涛, 郭三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含有Bt杀虫基因的pG4AB质粒导入受体棉花中2中,通过卡那霉素筛选,Bt免疫检测条检测,PCR扩增对转基因抗虫棉的各个自交世代进行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单株能扩增出Bt基因,而且均有Bt杀虫蛋白表达。Bt基因与npt II基因均整合进了棉花基因组中,相互之间紧密连锁遗传,均稳定表达,因此报告基因npt II可用于研究Bt基因的遗传情况。
  • 成颖, 李海涛, 吕书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樱桃番茄圆形自交系W03(P1)和梨形自交系W05(P2)为双亲,构建P1,F1,P2,B1,B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经典遗传学方法对该6个世代群体果形指数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显示:W03×W05果形遗传符合2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B1,B2和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99%,79.05%和79.7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3%,7.31%和。89%,说明F2果形表现出较高的主基因遗传率。对W03×W05组合果形性状的改良要以主基因为主,同时注意环境的影响。
  • 刘志文, 韩旭, 周索童, 王丽, 李宪臻, 陈温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杂草稻的nrDNA ITS片段的PCR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测定,建立的PCR最优体系为:20 μL反应体系含1 μL模板DNA,0.125 mmol/L dNTPs,0.5 μmol/L正反向引物,1 U Taq酶,2.0 μL 10 ×Taq PCR Buffer;退火温度为57℃。这样的条件下充分保证了ITS PCR产物的质量和纯度要求,直接测序结果为600 bp左右,与网上结果十分类似,表明结果准确可靠。这些ITS片段的系统学信息将为杂草稻的起源进化提供有力的分子水平证据。
  • 韩蕾, 徐继忠, 李振侠, 孙叶红, 张媛, 邵建柱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30个苹果砧木进行研究。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对多态性高、分辨能力强的引物用于扩增,共获得199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6条,多态性率为88.4%。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组合在12个砧木中扩增出特征带,且每对引物组合均能将所有砧木鉴别开,表明AFLP技术用于苹果砧木鉴定的效率很高。通过聚类,对供试砧木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为中国优良苹果砧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王振华, 张喜英, 陈素英, 孙宏勇, 朱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用筒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表层和深层不同施肥供水组合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地上部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表层施肥+表层供水(CK)相比,①整层施肥+整层供水组合处理(T3)和整层施肥+表层供水组合处理(T1)的土壤上层(0~90 cm)根系生物量都没有显著变化,深层(90~10 cm)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97.3%,7.0%,产量分别增加了46.0%,27.0%,生长后期,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提高;②表层施肥+整层供水组合处理(T2)的土壤上层(0~90 cm)根系生物量减少了18.8%,深层(90~10 cm)没有显著变化,旗叶Pn、Tr、WUE及产量没有显著差异。
  • 买文选, 田霄鸿, 保琼莉, 陆欣春, 李生秀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螯合-缓冲营养液(Chelator-buffer culture solution)进行培养试验,对缺锌条件下3种小麦基因型(绵阳19、邯6172、新麦13)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对P、Cu、Fe、Mn营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且应用4种指标,即锌效率(缺锌与锌充足供应条件下小麦地上部干物质之比)、相对冠根比(缺锌与锌充足供应条件下小麦冠根比之比)、缺锌条件下小麦地上部的锌吸收量、干物质量,对3种小麦的耐缺锌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锌缺乏条件下小麦地上部生长量明显降低,而根系依然能保持相对较强的生长发育能力;不同小麦基因型对缺锌的耐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邯6172的耐性最强;在缺锌胁迫条件下,小麦地上部Cu、Fe、Mn含量及Cu/Zn、Fe/Zn、Mn/Zn均明显升高,地上部锌含量与Cu、Fe、Mn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锌缺乏能够促进Cu、Fe、Mn在地上部的累积。与此相反,锌缺乏条件下小麦P含量及吸收量均明显降低,地上部磷、锌含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但与Cu,Fe,Mn相似,缺锌后P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率升高。同时,对缺锌耐性最强的小麦基因型邯6172在锌缺乏条件下,地上部Cu、Fe、Mn含量的升高与P含量的降低幅度均是3种供试小麦中最大的,似乎表明小麦对锌缺乏的耐性大小与对Cu、Fe、Mn的吸收能力及与对P吸收的抑制有关。
  • 张作新, 廖文华, 刘建玲, 郝小雨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土柱培养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磷水平土壤上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测试磷、土壤磷渗漏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土壤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后,土壤CaCl2-P、Olsen-P和土壤渗漏液中可溶性磷均显著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土壤各形态磷量随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各形态磷量也逐渐增大,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土壤磷的最大吸磷量(Qm)和土壤磷吸持指数(PSI)逐渐减少,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DPS)逐渐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的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随着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随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不同磷水平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逐渐增加、土壤磷的吸持指数下降、土壤磷的渗漏量逐渐增大;土壤磷渗漏量与土壤测试磷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的土壤测试磷随着磷肥或有机肥用量以及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 郭金丽, 张相文, 张姝媛, 那光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矮化苹果营养状况及合理施肥,对盛果期矮化金红(GM256中间砧)不同施肥量、不同树势叶片及土壤的矿质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势和不同施肥处理的叶片均表现为氮适量,磷严重不足,钾缺乏,营养失调;叶片中钙、镁、铁、锌、铜、硼适量或富足,钼严重不足。综合土壤和叶片的营养状况,建议生产中氮、磷、钾三要素施肥比例以2∶1.5∶1.5~2为宜。
  • 赵沛义, 段玉, 王妥德宝, 李焕春, 刘梅, 靳存旺, 李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甜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吸肥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甜菜产量,制约甜菜产量的养分因子依次为N>P>K。干物质日积累规律为:苗期增长缓慢,叶和块根分别在出苗后80,125 d达到最大值,在60~80 d时,块根的日积累量超过叶。氮的吸收速率,全株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叶片和块根分别在出苗后100,160 d达到最大值,氮的累积总量在叶中较多。磷的吸收速率,叶片表现为出苗后0~80 d最快,块根在0~120 d快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磷在叶和根中的累积量分别在出苗后80,120 d达到最大,80 d之后根的累积量超过叶。对于钾,叶在出苗后0~120 d快速吸收并达到最大值,块根在出苗60 d后吸收加快,收获时达到最大;在整个生育期内块根对K的吸收量都低于叶。甜菜单株日吸收N和P量分别在出苗后100,60 d达到最大值;K的日吸收量苗期较少,0~80 d快速增加达到最大,收获前出现负增长。
  • 董元杰, 万勇善, 张民, 刘风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普通单质肥料为原料,制备了N∶P2O4∶K2O比例分别为14∶13∶1,11∶14∶17和14∶14∶17的3种控释掺混肥料,于2007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徂徕镇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控释掺混肥料品种对花生生育期间剖面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不同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剖面土壤中的铵态氮耕层含量最高,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硝态氮随剖面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趋势与铵态氮相同,但含量升高的土层随生育期的延长不断加深。与常规肥料相比施用控释掺混肥料能够在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提高剖面相同土层土壤中铵态氮的含量,降低硝态氮的含量,减少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风险。能克服常规肥料苗期养分过多造成烧苗和生长后期养分供应不足的缺点,不同配方的3种控释掺混肥的一次性施用显著优于一次性施用常规肥料。与普通肥料相比,不同品种控释掺混肥处理提高肥效降低污染风险的效益顺序为:控释掺混肥料1>控释掺混肥料2>控释掺混肥料3.
  • 高秀瑞, 陈凤敏, 刁春英, 潘秀清, 武彦荣, 李冰, 陈贵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水培情况下,收获前12 d用甘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的不同组合及尿素替代营养液20%硝态氮,降低了不结球白菜与生菜叶片及叶柄硝酸盐含量,而对产量影响不大。以单一甘氨酸效果最好,甘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三者混合次之,生菜以1次替代,而不结球白菜2次为宜,处理3 d后收获;叶片全氮含量显著增加。不结球白菜对尿素的吸收利用效率大于生菜,同化能力强,尿素对体内硝酸盐含量的降低效果与氨基酸无显著差异,而氨基酸对生菜作用大于尿素。
  • 王志刚, 于健, 高聚林, 闫永利, 张俊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内蒙古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和保水剂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对干旱条件下保水剂浓度对作物出苗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下,浓度对萝卜、玉米和糜子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显著提高作物出苗率并改善幼苗生长状况,但其效果因施用方式不同,差异较大。对萝卜而言, cm施用深度下,沟施时对应浓度在0.10%~0.0%范围内,出苗率比对照提高2.3~44.0个百分点,混施在浓度小于1.00%时,皆能提高出苗率,但提高幅度明显低于沟施;10 cm施用深度下,混施时浓度在0.10%~0.0%范围内,出苗率比对照高30个百分点左右,而沟施则不明显。对于玉米和糜子,混施浓度低于0.30%时,玉米出苗率提高~7倍,糜子出苗率提高2~4倍。从幼苗生长看,萝卜在试验最低浓度0.10%,玉米和糜子在0.10%~0.30%,各处理株高明显优于对照。总体上保水剂和土壤混施优于沟施,施用深度对作物成苗的影响在不同施用方式下不一致,这种差异与保水剂和土壤的相互作用有关。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