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5年, 第20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2005-12-3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王四清, 高聚林, 刘克礼, 张胜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对大豆不同部位的去叶、去荚的处理研究表明:去下层叶片使中、上层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均出现了较强的补偿作用,大豆去叶减源后均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下降。去荚后大豆株高有所增加,百粒重也有所增加。去荚减库后对大豆的营养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去中层叶和中层荚处理的产量下降最大。可见,在亚有限大豆品种中,中层叶、荚是产量的主要贡献者。
  • 赵举, 郑大玮, 潘志华, 程玉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的中部,年降水量平均只有280~350mm。由于冬春季地表大部分裸露,风蚀沙化已相当严重,因此应控制耕作,鼓励农民种草,耕作种植模式应以粮草带状间作为主。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有效增加地表粗糙度,比对照裸地平均降低近地面5cm风速31.6%,风蚀量平均降低79.4%;减缓地表风蚀粗化,>1mm的砾石为对照裸地的25%;生物量达3773kg/hm2,是天然草场的5.7倍。同时具有轮作培肥土壤的的作用,是适应当地条件的有效、简单、经济可行的防风蚀方法。
  • 赵沛义, 妥德宝, 段玉, 弓钦, 李焕春, 于传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马铃薯是内蒙古后山旱农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及淀粉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粮食总产量和马铃薯加工利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旱地马铃薯适播种时期为5月1日左右,适宜密度为57000株/hm2左右;5月21日左右播种,水分亏缺较大,薯块含水量高,淀粉含量较低,适口性差,不利于贮运;5月11日左右播种不仅会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而且会导致各种病害,叶片死亡程度较重。适宜播种密度和播期有利于土壤水分的优化利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可促进旱地马铃薯增产。
  • 李素萍, 安玉麟, 聂惠, 高淑青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研究了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常规种在不同生长时期施用不同硼肥对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硼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产量、千粒重、结实率增效明显;不同硼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常规种的产量、千粒重、结实率增效更显著;不同硼肥处理对食用向日葵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增加其千粒重、结实率来实现的。
  • 康利平, 王羽梅, 张禄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四叶一心期的豇豆幼苗进行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含水量逐渐降低,叶片气孔张开率变小,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片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气孔张开率与叶片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
  • 郑伟, 郭泰, 胡喜平, 王志新, 吴秀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AMMI模型对大豆新品种合丰47号参加黑龙江省大豆区域试验第二积温带三江平原西南温和半湿润区(5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丰47号产量在所有参试品种中列第1位;(Di)值在参试品种中列第2位,小于对照品种合丰35号的(Di)值,表明合丰47号的适应性好于对照品种合丰35号;从品种与试验点的交互作用可以看出,合丰47号适于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三江平原西南温和半湿润区的汤原、桦南、富锦、友谊、笔架山、依兰等地区推广。采用逐步回归法获得合丰47号的产量回归方程为:Y=4056.6248-39.1945X1+14.4335X4+38.9511X6+37.42421X7。表明有效分枝对合丰47号的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平方米株数和百粒重。
  • 梅艳, 阮培均, 马俊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2002年度进行了有机生物复合肥不同底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20kg/667m2有机生物复合肥作底肥的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和纯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40kg/667m2,施用量超过80kg/667m2后,玉米的产量显著下降,产值降低。
  • 胡颖敏, 朱亚萍, 李冬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甜玉米含糖量与各农艺性状间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含糖量的作用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千粒重>穗长>行粒数>穗位高>穗行数>产量>株高>穗粗>生育期>出籽率。其中,千粒重对含糖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p=1.5007,因此要提高含糖量应着重注意千粒重的选育。
  • 曹明兰, 王永, 云兴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4000mg/L,5000mg/L,6000mg/L,7000mg/L,8000mg/L和9000mg/L浓度的乙烯利在黄瓜种子期进行雌性化处理(浸泡),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黄瓜叶片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子叶期各处理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各处理分别比对照低了16.989%、16.487%、14.52%、21.685%、30.828%和28.674%,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第一真叶至第三真叶期各处理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仍低于对照,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在子叶期至第三叶期,经过8000mg/L处理后的黄瓜叶片内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与其他各处理有极显著差异。
  • 孙鸿举, 李铎, 马立国, 刘杰才, 云兴福, 白永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蒸馏水、乙醇和乙醚3种溶液提取黑籽南瓜幼苗根内物质,于黄瓜幼苗期(第一真叶宽5cm时及其后第七天)进行叶面喷施处理2次,以3种空白溶液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和根中的总糖含量高于ck,除乙醇提取液处理试验结果外,其他处理差异均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水平;真叶和根内的木质素和单宁含量显著和极显著地增加。
  • 秦立金, 云兴福, 王永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在黄瓜种子期进行不同时间的浸种处理,结果表明:在黄瓜的种子期用4000~9000mg/L的乙烯利处理能降低黄瓜第一雌花节位、增加雌花数、减少雄花数、增加雌雄花比值,提高早期产量。浸种处理12h者,浓度以8000mg/L促雌效果最佳,其第一雌花节位比ck降低了1.45个节位,1~30节内对1~15节位雌性化作用效果明显,此节位段雌花数分别比ck增加了47.02%,48.13%,59.48%,且1~30节单株总雌花数比ck增加了48.32%。浸种处理16h者,浓度以7000mg/L促雌效果为佳,其第一雌花节位比ck降低了1.38个节位,1~30节内对1~20节位雌性化作用效果最明显,此节位段雌花数分别比ck增加了41.24%,32.16%,40.26%,26.07%,且1~30节单株总雌花数比ck增加32.83%。1~30节单株总雄花数呈现递减趋势,7000mg/L处理12h的、8000mg/L处理16h的雄花数减少最少,分别比ck降低了29.77%,24.82%。两个处理时间以12h作用效果较为明显。
  • 孙伯筠, 李富荣, 张荷亮, 樊淑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连续姊妹交和单株定向选择,形成雄性不育两用系。通过组合筛选,从46个自交系中筛选出6个适合生产的万寿菊父本:黄色系列4个:万寿菊BLY001、BLY002、BLY003、BLY006;桔色系列2个:万寿菊BLY001、BLY003。孔雀草黄红双色2个:PBHO026、PBHO029。利用雄性不育两用系构建原种生产体系和万寿菊制种生产体系,应用于生产。万寿菊F1具有植株矮小、紧凑、花多、花大、花期长、花色纯正美观、叶浓绿、植株健壮、抗性强的杂种优势。
  • 张荷亮, 张德健, 太利, 卢艳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用3种浓度的青鲜素、盐酸、氢氧化钠、山梨酸和乙烯利对苹果洋葱鳞茎进行不同的处理(收获前14d叶部喷施、收获后浸根),结果表明:收获前14d经化学药剂叶部喷施后135d时,用盐酸1400mg/kg、氢氧化钠300mg/kg、青鲜素1200mg/kg、乙烯剂200mg/kg,鳞茎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20.00%,10.00%,14.08%,20.00%,差异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其对洋葱鳞茎抑制效果顺序为:乙烯剂200mg/kg>盐酸1400mg/kg>青鲜素1200mg/kg>氢氧化钠300mg/kg。鳞茎收获后经化学药剂浸根处理后135d时,用盐酸1800mg/kg、氢氧化钠200mg/kg、青鲜素1600mg/kg,山梨酸1600mg/kg、乙烯利200mg/kg,鳞茎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5.00%,15.00%,15.00%,21.66%和18.33%。差异水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其对洋葱鳞茎抑制效果顺序为:山梨酸1600mg/kg>乙烯利200mg/kg>盐酸1800mg/kg>青鲜素1600mg/kg>氢氧化钠200mg/kg。
  • 王瑛, 张胜, 张润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4种不同植物激素分别处理春油菜—青油46号的角果,结果表明:4种植物激素处理对油菜角果的生长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6-BA(6-卞氨基嘌呤)处理对促进角果长度、粗度和每角粒数的增加作用较大,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籽粒重(PPA)﹑单位角果皮表面积负担的籽粒数(SNPA)和粒壳比指标也较高。4种不同植物激素均增加了春油菜的千粒重、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
  • 张海芳, 赵丽芹, 韩育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欧李进行了自发气调(MAP)贮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AP贮藏可抑制欧李果实还原糖的下降,并且能明显减少果实的失重和腐烂,其中0.03mm PE保鲜袋能使欧李保持较好的贮藏品质。
  • 王永, 赵举, 程玉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的气候条件是造成风蚀重要因素,年平均气候侵蚀力为154.5,属于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侵蚀力水平强的地区,超过风蚀气候侵蚀力“极重”级(C≥100)的分级标准。在季节上的气候侵蚀力分析,春季最强为80.3,以下依次是冬季38.7、夏季18.9、秋季16.6。
  • 陈素华, 吴向东, 曹艳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内蒙古地区土壤水分和沙尘天气季节和年际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沙尘天气和土壤水分基本遵循着共同的变化规律。年际间,土壤水分含量和沙尘天气次数的差异均较大,但季节变化都以一年为周期进行波动。0~20cm土壤相对湿度的大小,对沙尘天气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土壤相对湿度越大,沙尘天气越难以形成,但当相对湿度≤40%时,地表疏松干燥,为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最有利的下垫面条件。
  • 吴学宏, 曹艳芳, 陈素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内蒙古草原自东向西出现了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和荒漠的过渡。气候变暖使内蒙古地区无霜期延长,积雪、冰雹、雷暴、大风、沙尘暴日数减少,降水量也出现由少转多的变化,对草原类型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的湿润度几乎没有变化。近几年来草原退化、沙化的过程是伴随着草原开垦,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形成的。1999-2001年连续高温干旱加剧了草原退化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草原退化的趋势和格局。
  • 张伟华, 芦永兴, 吕粉桃, 史长青, 周心澄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土壤黑钙土冰卷泥的形成过程、形态变化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晚全新世以来,黑钙土冰卷泥层位逐渐下移,且存在加速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2)黑钙土发生分化,存在向栗钙土演化趋势,CaCO3层由粉末沉积转变为粒状沉积,且层位提升,CaCO3二次沉积普遍,溶质表聚现象加剧,与冰卷泥层位下移可互为佐证。
  • 张丽君, 白占雄, 王志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台州声环境功能区划为例,从基础资料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要素类的制作及空间要素获取、专题图制作等方面,详细探讨了ArcGIS在整个区划过程中的应用。在环境功能区划中,利用ArcGIS的个人GeoDatabase数据优势,分类建立了基础资料的空间数据库,更加有效地管理基础资料;通过Arc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得了大量的图形数据;利用ArcGIS强大的图形功能及丰富多样的数据符号化方法,绘制了不同类型的专题图。
  • 于海云, 魏江生, 王志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8种林型土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腐殖质层、淀积层的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的均为泥炭藓-真藓-兴安落叶松林,最低的分别是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范围在1.862~14.090g/kg。腐殖质层与淀积层土壤全氮差异显著。土壤的碱解氮在腐殖质层和淀积层的分布趋势与全氮的分布趋势相似,含量范围在163.667~1056.064mg/kg,两层之间碱解氮的差异也很显著。土壤的碱解氮占全氮的比例较高,范围在6.284%~10.748%。除泥炭藓-真藓-兴安落叶松林和塔头-兴安落叶松林的碱解氮与全氮的相关系数较小外,其他林型则较高。
  • 刘海艳, 魏江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2003年7-8月对大兴安岭生态定位站落叶松林内0~30cm土壤容重、根系的测定及土壤质量含水量的动态监测得出如下结论:10~20cm土层和20~30cm土层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0.338g/cm3、1.352g/cm3,随深度的增大土壤容重增大;67.9%的根系分布在10~20cm的土层中,32.1%的根系分布在20~30cm的土层中,随深度的增大根系分布减少;从垂直分布看,降雨过后,表层0~10cm土壤质量含水量首先出现最大值且损耗最快;其次为10~20cm,20~30cm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值出现在降雨后的第四天;降雨第四天后三层土壤质量含水量比较接近;从水平分布看,随坡度下降土壤质量含水量增大,即坡底样地土壤质量含水量要高于坡顶样地。
  • 吕粉桃, 韩泽, 张伟华, 周心澄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主要分析研究了青海省大通县不同退耕年限云杉林+中国沙棘植被根系状况、土壤容重、入渗性能及抗冲性能,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指出了前三者对后者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地下根系逐渐增多,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初渗率、稳渗率、抗冲性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与农耕地相比,土壤表层(0~20cm)有效根(根茎<1mm)对土壤抗冲性能的强化值,按照退耕年限(8年,14年,19年,27年,50年,55年)依次为25.94%,36.42%,63.40%,137.04%,415.17%,708.13%。土壤表层(0~20cm)容重、稳渗率与土壤抗冲性的皮尔逊相关均达0.01显著水平;表层<1mm根系密度与抗冲性以及与其对抗冲性的增强值的变化规律分别符合指数方程y=0.6662e6E-06x、y=12.228e1E-05x,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6,0.9784。
  • 文磊, 贾桂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详细比较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不同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对于针叶树嫁接繁殖机理的研究,归纳了植物激素对于嫁接的作用,而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针叶树嫁接有关因素的影响,例如嫁接方式、嫁接方法及嫁接后管理等等。最后,简述针叶树嫁接国内、外研究的概况,展望针叶树嫁接将来的发展方向。
  • 辛淑清, 邬晓红, 丁志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共收集了包头市园林树种16种:云衫、桧柏、侧柏、油松、榆叶梅等,通过叶水势的测定。依据模型,把测得的苗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主要园林树种中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有油松、银老梅、黄刺梅、国槐、白蜡、杠柳;属于亚高水势延迟脱水耐旱树种有桧柏、榆叶梅、女贞、毛樱桃、珍珠梅、白榆、家杨、垂榆、山梅;属于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有云衫、玫瑰;属于亚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有侧柏、绣线菊、丁香、刺槐、旱柳。
  • 张丽君, 白占雄, 关文彬, 王棒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共有苜蓿属(Medicago)植物13个种、1个变种,其中栽培品种主要是:紫苜蓿(M.sativa L.)、野苜蓿(M.falcata L.)、花苜蓿(M.ruthenica(L.)Trautv.)、南苜蓿(M.hispida Gaertn)、天蓝苜蓿(M.lupulina L.)和其他一些一年生苜蓿,其中紫苜蓿(M.sativa L.)栽培最多、分布最广泛。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苜蓿品种有36个,其中地方品种17个、育成品种17个、引进品种及野生栽培品种各1个。并在我国栽培品种可划分为6大种植区划的基础上,将地方品种划分为7个生态类型,育成品种划分为5种育种类型,而引进品种则非常多样化。如此丰富的种质资源不仅将在牧草的栽培选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对大力发展我国的苜蓿产业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张小芬, 史培, 张向军, 杨英姿, 张伟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奈曼旗白音昌乡是一个农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文章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奈曼旗白音昌乡的生态经济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了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 秦娜, 张立平, 田自华, 赵昌平, 单福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因此杂种优势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麦雄性不育遗传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但利用常规的育种方法来选育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已在一些作物上获得了成功,文章对小麦雄性不育的分类方法、类型在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综述了小麦雄性不育的基因工程研究。
  • 徐伟忠, 朱丽霞, 苏朝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综述性地阐述了CO2及氧气这两种最为普通的环境大气因子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从而提出了CO2与氧气农法新概念,探索讨论与研究它们在农业生产及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上的运用,提出了充分利用CO2与氧气的一种新型供气、供液方法,使这两种气体的运用得到了常规下难以实现的技术效果,并以试验效果来证明了它的在快繁上促进离体材料生根的神奇效果,展望了这种物理技术手段的广阔运用前景。
  • 秦伟闻, 哈斯阿古拉, 潮洛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S)是高等植物中乙烯合成的关键酶。以成熟河套蜜瓜果实的RNA为模板,经反转录和PCR扩增合成和克隆了河套蜜瓜ACS基因cDNA片断(627 bp),将ACS基因cDNA反向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GA643,配制成DNA溶液后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基因,对转基因河套蜜瓜的叶片用CTAB法提取总DNA,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某些果实的部分种子已整合外源基因。目前,该转基因新品系正在进行生态适应性研究及“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的安全性评价。
  • 江振莹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鲤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硝酸稀土,研究稀土元素对鲤鱼增产效果,经过116d的养殖对比试验得出:鲤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硝酸稀土能够促进鲤鱼的生长,平均提高鲤鱼单产14.1%(9.3%~16.8%)(P<0.05),试验组平均效益比对照组平均效益增加8335.6元/hm2,试验组投入产出比(1:2.11)比对照组(1:1.44)高0.67。
  • 赵晓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型牧草烘干机开发成功的前提下,对比中型牧草烘干机组设计过程中的理论计算和分析,认真分析大型烘干机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技术指标,依据相似的设计开发方法,以生产1000kg/h的干草烘干机为例,说明其主要指标的设计与计算的可行性,为开发大型牧草烘干机提供一条技术路线。
  • 夏燕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共有参试组合9个,随机区组排列,以云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品种滇86-5为对照种。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产量高的组合有4个,产量最高的是滇丰4号,平均产量216.0kg/667m2,比对照增产23.6%。
  • 赵世锋, 田长叶, 陈淑萍, 董占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3个草用裸燕麦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的生物产量进行了测定,对干、鲜物重积累动态和干、鲜草比以及品种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草用燕麦的适宜刈割期。
  • 乌兰巴特尔, 段立清, 冯淑军, 王晓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枸杞瘿螨姬小蜂(Enderus sp.)是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 Keifer)的寄生蜂,自然寄生率可高达78.4%。通过培养皿法测定了枸杞瘿螨姬小蜂对13种不同氨基酸的行为反应,结果证明枸杞瘿螨姬小蜂对苏氨酸(Thr)、脯氨酸(L-Pro)、酪氨酸(L-Tyr)、丝氨酸(L-Ser)、组氨酸(L-His)、谷氨酸(L-Glu)、苯丙氨酸(L-Phe)、甘氨酸(Gly)、缬氨酸(L-Val)、色氨酸(L-Trp)等10种氨基酸有显著趋性。
  • 张冬梅, 史正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珍珠岩、腐熟木屑、煤渣、泥炭作基质代替土壤进行无土栽培试验,研究美人蕉及铺地榕这两种植物在6种不同处理的营养基质中苗期的生长情况及其应用效果,通过测定不同基质的持水量、孔隙度、酸碱度等指标,分析其理化特性。观察美人蕉及铺地榕的生长情况,对营养基质的应用效果做出比较。
  • 张翔宇, 李荫藩, 李霄峰, 范表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马铃薯茎叶和块茎中的氮、磷等元素,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并转移到各器官;母薯的矿质元素有一部分也被转运到新的器官中去。马铃薯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是:以出苗到块茎增长期是逐渐增加的。幼苗期至块茎形成期增长速度最快,到块茎增长期达到高峰。在该试验条件下,当肥料和密度达到适宜时,参试因素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大小程度依次为K肥>N肥>P肥。
  • 詹会泽, 付业春, 谌忠, 梁文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鲜切花引种栽培及保鲜试验,筛选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栽培利用且产花量高、抗性强、品质优的玫瑰、切花菊、唐菖蒲、康乃馨、满天星、勿忘我、马蹄莲、情人草等8个种类共18个品种,同时总结出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和保鲜技术,对发展贵州省毕节地区的鲜切花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对城市文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孟凡聪, 刘燕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芍药花期调控是芍药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对芍药在花期调控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花芽分化及促成抑制栽培中的温度、光周期和激素等相关研究。并对该领域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 徐雨, 王四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洋兰新品——石斛兰(Dendrobium)的生物学特性,在系统查阅国内外近20年来的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对其栽培、组培和生物技术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着重介绍了石斛兰的常规养护方法,组培过程中胚培养、茎尖培养、原球茎的增殖、幼苗分化及壮苗这几个关键步骤的培养基的配方,以及生物技术方面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情况。认为在试管苗的移栽、菌根技术以及组培过程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等方面有待于深入研究。石斛兰发展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 王秀芝, 陈桂英, 李尽朝, 刘汉宇, 王旭东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番茄“红桔”是以自交系赤15为母本,自交系赤18为父本杂交而成的杂交种一代。无限花序,6~8节始花,单穗结果3~5个,单果重150~200g,果实扁圆形硬果红色,表面光滑,果型均匀,果脐小,无裂果,无绿果肩,商品率高,耐贮运。维生素C含量高达201mg/kg,可溶性糖2.56%,可滴定酸0.41%,可溶性固形物4.7%。常温下货架期长达20d。适应性强。产量表现保护地每667㎡为8000~10000kg。适宜北方保护地及露地栽培,尤其适宜北方保护地越夏栽培。
  • 夏燕, 唐映军, 赵彬, 余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99-2001年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地对650份外引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株型、熟性、抗性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评价鉴定。通过两年的鉴定,初步筛选出一部份适于当地生态特点的不同类型优良材料,并对各单一优异性状及其综合性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重点。
  • 吴学大, 赵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毕麦系列品种选育经验的论述,提出了黔西北山区小麦的育种方向和目标是:立足自身特殊生态和生产条件,突出品质育种,以“高产、优质、抗病、广适”为育种目标,即重点选育适应当区特殊生态和分带间套耕作方式,产量在500kg/667m2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13%~14%,湿面筋含量28%~32%,能加工优质面条和馒头,对当区主要病害锈病和白粉病具有中抗以上水平或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半冬性矮秆早熟小麦品种。
  • 秦玉金, 鞠国钢, 胡荣利, 沈琴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灰飞虱发生数量及其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关系、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田间自然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而灰飞虱发生数量与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而推迟播期、推广轻简栽培方式有利减轻前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情。
  • 范厚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阐述和分析了黔西北山区农业科技创新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揭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黔西北山区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必须坚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目标,以科技产业化为核心,从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着手,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研水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
  • 崔奇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产业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近年在内蒙古太仆寺旗(以下简称太旗)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园区的示范作用,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角度介绍了太旗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现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太旗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化经营中,在农产品生产和营销、政府调控、园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作者针对性的给出如何有效实现示范园区产业化管理的政策建议。
  • 郑俊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阿荣旗农区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畜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 张秋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主要论述了宁波市鄞州区都市农业已初具雏形和在都市农业条件下加强农民技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宁波市鄞州区农民技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对都市农业农民技术素质教育应当把握的5个环节。
  • 白大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赤谷10号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例达到国家谷子品种鉴定标准的优良品种,经多年多点品比、示范,结果表明:其稳定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较为广泛,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领导、技术人员、群众相结合;科研、推广、良种繁育相结合;技术和配套物资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措施,使该品种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 赵宏儒, 刘建英, 张彦萍, 马丽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基质无土栽培技术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它具有操作简单,对环境无污染,产品优质等特点。
  • 刘建英, 赵宏儒, 张丽清, 高红霞, 温凯, 马丽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保护地黄瓜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大水冲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节水220m3/667m2,节水率达31.4%。节水电费110元/667m2(每m3按0.5元计算),节省化肥58%,节省投入51.4元/667m2;水、肥一体化技术一次性投资约2810元/667m2,毛管使用寿命一般可达3年以上,支管和其他设备寿命以10年计算,每年投入652元。增收节支合计可达1729.4元/667m2,它是利用滴灌设施将作物需要的养分、水分最低限度地供给作物,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 庞书琴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奶牛不孕症的调查分析,引起不孕的因素有3个方面:饲养管理性因素;繁殖技术性因素;一些疾病性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