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素伟, 刘朝阳, 胡铁柱, 丁位华, 王光涛, 茹振钢. 畦田补灌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112-118. |
[2] |
彭立功, 龚静, 兰艳, 王锦, 隋晓东, 丁春邦, 李天. 水分胁迫对宜香优2115籽粒淀粉合成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77-86. |
[3] |
杨中帅,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付国占, 赵凯男, 张振旺, 侯园泉. 垄沟种植及其施肥优化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157-166. |
[4] |
梁晓红, 曹雄, 张瑞栋, 刘静, 王爱爱. 不同高粱大豆间作模式对产量及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3): 174-184. |
[5] |
高志红, 林浴霞, 张宇鹏, 梁嘉莉, 罗文军, 陈晓远. 不同水分胁迫和氮素形态对水稻生长及木质部液流离子含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146-153. |
[6] |
李盛有, 曹永强, 王昌陵, 张立军, 武丽石, 张丽, 陈艳秋, 王文斌, 宋书宏. 基于嫁接评价不同大豆品种根系对籽粒产量的贡献[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161-166. |
[7] |
闫伟平, 张丽华, 徐晨, 赵洪祥, 谭国波, 孙宁, 李斐, 边少锋. 隔年深松对土壤性质、根系活性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306-314. |
[8] |
魏薇, 贾彦丽, 吴硕, 智福军. 水分胁迫下枣裂果的全长转录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63-71. |
[9] |
车旭升, 吕剑, 冯致, 张国斌, 秦启杰, 张辉, 金宁, 李金武, 罗建. 不同灌水下限及氮素形态配比对西兰花干物质分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149-158. |
[10] |
韦小珊, 梁俭伟, 张集胜, 佟天一, 黄穗华, 莫钊文, 田华, 潘圣刚, 段美洋, 唐湘如.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稻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4): 129-136. |
[11] |
徐鹏飞, 杜雄, 孙小诺, 高震, 边大红, 崔彦宏. 不同覆盖方式对河北平原春玉米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3): 102-110. |
[12] |
李颖, 张胜, 郝云凤, 马军成, 王春梅, 韩海军, 高磊, 高嘉勃. 不同灌水时期组合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3): 160-167. |
[13] |
董飞, 闫秋艳, 段增强, 李峰, 鲁晋秀, 杨峰, 李汛, 王苗, 贾亚琴. 生物炭对不同浇水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149-157. |
[14] |
孔祥, 张鑫, 黄翠, 骆永丽, 李勇, 金敏. 外源亚精胺对水分亏缺下冬小麦小花发育及结实特性的调控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49-58. |
[15] |
张万恒, 张恒嘉, 李福强, 王泽义, 高佳, 巴玉春. 不同生育期调亏滴灌对绿洲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5): 145-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