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付敬锋, 罗上轲, 程乙, 张军, 魏盛, 曾涛, 陈杜, 魏鹏程, 郑迎霞, 宋碧. 不同覆膜方式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4): 158-168. |
[2] |
李冬怡, 邓竹英, 梁大成. 基于sfGFP系统的嫁接体接口处的细胞质融合检测[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4): 151-157. |
[3] |
李福建, 徐东忆, 刘凯丽, 朱敏, 李春燕, 朱新开, 丁锦峰, 郭文善. 耕作方式对稻茬小麦幼苗茎蘖生长生理和生产力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58-67. |
[4] |
刘俊峰, 李漪濛, 梁超, 周婵婵, 王术, 贾宝艳, 黄元财, 王岩, 王韵. 施氮方式与行距配置对水稻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77-85. |
[5] |
苏同庆, 邢璐, 王火焰, 周健民. 氮磷配施和施肥方式对潮土Olsen-P和小麦磷吸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1): 152-158. |
[6] |
王海威, 王珍, 李星, 李静, 解华东, 王启贵. 不同饲养方式、饲养时间对杂交优质肉鸡肉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399-408. |
[7] |
李盛有, 曹永强, 王昌陵, 张立军, 武丽石, 张丽, 陈艳秋, 王文斌, 宋书宏. 基于嫁接评价不同大豆品种根系对籽粒产量的贡献[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161-166. |
[8] |
刘子记, 刘维侠, 牛玉, 杨衍. 嫁接对黄色樱桃番茄果实风味物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176-182. |
[9] |
邓浩亮, 张恒嘉, 李福强, 肖让, 周宏, 张永玲, 王玉才, 李煊, 吴克倩, 俞海英. 覆盖方式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195-205. |
[10] |
韦小珊, 梁俭伟, 张集胜, 佟天一, 黄穗华, 莫钊文, 田华, 潘圣刚, 段美洋, 唐湘如.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稻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4): 129-136. |
[11] |
谢冰, 詹小旭, 罗延宏, 刘斌祥, 孔凡磊, 袁继超. 转录组分析不同砧木对嫁接烤烟抗青枯病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4): 177-186. |
[12] |
厍润祥, 符小文, 张永杰, 安崇霄, 杜孝敬, 房彦飞, 张娜, 徐文修. 复播大豆农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硝态氮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6): 145-152. |
[13] |
徐一兰, 刘唐兴, 付爱斌. 不同灌溉方式对双季稻植株生理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5): 106-115. |
[14] |
周文涛, 龙文飞, 戴炜, 傅志强. 节水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晚稻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3): 147-154. |
[15] |
唐志伟, 龙文飞, 戴炜, 傅志强. 不同种植方式增苗节氮对双季晚稻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2): 162-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