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广才,李福,王彩斌,等.旱地谷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2(4):23-24.
[2] 李福,李城德,刘广才,等.甘肃发展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重要意义[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3):3-4,27.
[3] 刘广才.试论如何正确对待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推广中遇到的一些认识问题[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8-10.
[4] 李仙岳,彭遵原,史海滨,等.不同类型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与葵花生[J].农业机械学报,2015(2):97-103.
[5] 李小刚,李凤民.旱作地膜覆盖农田土壤有机碳平衡及氮循环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3):4630-4638.
[6] 吴国忠,杨天育,黄毓玮.谷子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1992(2):10-13.
[7] 葛均筑,李淑娅,钟新月,等.施氮量与地膜覆盖对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性能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40(6):1081-1092.
[8] 王战,罗兴录,樊吴静,等.不同地膜覆盖对木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0):15-18.
[9] 张红锋,王伟,魏素珍.地膜覆盖对西藏林芝土壤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0):14-18,26.
[10] 罗兴录,黄秋凤,郑华娟.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木薯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372-375.
[11] 董孔军,杨天育,何继红,等.西北旱作区不同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对谷子生长发育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3,31(1):36-40.
[12] 张平良,郭天文,李书田,等.地膜覆盖方式与施肥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6):122-127.
[13] 李云光,王振华,张金珠,等.液体地膜覆盖对滴灌棉花生长及土壤水温盐环境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4,23(12):110-115.
[14] 张淑芳,柴守玺,蔺艳春,等.冬小麦地膜覆盖的水分效应[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2):45-52.
[15] 王建康,吴玉鼎,于爱忠,等.地膜覆盖及灌溉制度对玉米水分利用的协同效应[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6):25-28.
[16] 申丽霞,王璞,张丽丽.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温度、水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4):111-116.
[17] 殷涛,何文清,严昌荣,等.地膜秸秆双覆盖对免耕种植玉米田土壤水热效应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9):78-87.
[18] 杨开宝,李景林,吴存良,等.陕北地区谷子双料沟垄组合覆盖增产机理[J].西北农业学报,2001,10(4):63-66,79.
[19] 崔福柱,郭秀卿,郝建平,等.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温度变化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2):172-175.
[20] 赵荣华,李萍,黄明镜.秋季覆膜对旱地谷子若干生理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8(1):41-44.
[21] 卢贵山.定西地区旱地谷子地膜穴播增产效应及栽培要点[J].甘肃农业科技,1998(3):29-30.
[22] 胡汉民.谷子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机理及高产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0(7):39-40.
[23] 张韶军.试论干旱半干旱地区膜侧谷子栽培的前景与对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08(5):51-53.
[24] 周志雄.张家川县旱地谷子膜侧沟播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8(1):52-53.
[25] 丁瑞霞,贾志宽,韩清芳,等.宁南旱区微集水种植条件下谷子边际效应和生理特性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3):494-501.
[26] 刘子会,张红梅,张艳敏,等.灌浆期杂交谷子旗叶的光合特性[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11):60-64.
[27] 王建才.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9),30-31.
[28] 赵荣华,黄明镜,李萍.旱地谷子休闲期地膜覆盖垄作效应研究[J].生态农业研究,1998,6(3):32-34.
[29] 李永平,刘世新,贾志宽,等.垄沟集水种植对土壤有效蓄水量及谷子生长、光合特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0):163-167.
[30] 姜净卫,刘孟雨,董宝娣.谷子及杂交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以及节水技术研究思考[J].节水灌溉,2013(10):63-6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