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宝占, 周萌, 董志香, 申龙强, 马鹏, 陈蕙, 拓明文, 张森昱, 常磊, 柴雨葳, 黄彩霞. 不同麦秆带状覆盖对西北旱作区冬小麦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5, 40(3): 68-78. |
[2] |
王立琦, 张蕾, 李茜, 管圣, 卢建宁, 许明志, 崔国贤, 佘玮. 异源表达苎麻金属硫蛋白BnMLP2基因增强拟南芥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J]. 华北农学报, 2025, 40(3): 19-26. |
[3] |
张文文, 董心亮, 董文旭, 王金涛, 张雪佳, 孙宏勇. 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4, 39(S1): 219-227. |
[4] |
吕丽华, 吴立勇, 李谦, 刘朝芳, 姚艳荣, 贾秀领. 播期对小麦产量形成及株型结构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4, 39(S1): 53-62. |
[5] |
刘志连, 傅晓艺, 王爽, 马洁云, 李东晓, 李瑞奇. 施硫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4, 39(5): 102-109. |
[6] |
王丽, 刘雪静, 张学成, 任建宏, 王彦东, 甄文超. 春季有限灌水对海河平原冬小麦根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4, 39(4): 119-132. |
[7] |
王建伟, 李东晓, 王千一, 张明哲, 李瑞奇. 黄淮北部不同冬小麦品种(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J]. 华北农学报, 2024, 39(2): 143-152. |
[8] |
沈巧玲, 刘光敏, 王亚钦, 赵子璇, 魏蕾, 何洪巨, 刘海河. 壳寡糖对羽衣甘蓝芽苗硫代葡萄糖苷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4, 39(1): 104-112. |
[9] |
张晓娟, 王湛, 杨军学, 李凯, 程炳文. 氮肥运筹对旱地糜子籽粒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3, 38(S1): 271-279. |
[10] |
张琳, 杜光辉, 史鹏飞, 丁丽, 张丽霞, 聂良鹏, 凌敬伟, 潘兹亮, 吕玉虎. 紫云英翻压量对豫南地区单季稻养分吸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3, 38(6): 94-100. |
[11] |
张鹏钰, 王东勇, 高桐梅, 苏小雨, 李丰, 戴晋, 田媛, 付锦州. 不同氮效率芝麻品种苗期氮吸收转运与利用差异[J]. 华北农学报, 2023, 38(6): 134-143. |
[12] |
李淑靖, 吴金芝, 黄明, 王春平, 李友军, 汪洪涛, 赵雯馨, 黄修利, 李文娜, 李爽. 旱地条件下不同地理来源小麦品种的产量与氮磷钾积累利用差异[J]. 华北农学报, 2023, 38(4): 129-140. |
[13] |
何璐, 张利茹, 杨若汧, 杨晰, 杜雨璠, 郑博研, 李瑞奇, 王红光. 限水灌溉时期对冬小麦各叶层衰退和群体光合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3, 38(4): 167-173. |
[14] |
郭丽, 王广恩, 李义红, 史建硕, 王丽英, 李东晓, 蒋龙刚. 施氮对土壤养分特征及夏玉米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3, 38(3): 121-129. |
[15] |
郭玉龙, 赵景山, 王正, 高震, 杜雄, 党红凯. 晚冬早春阶段性增温调控华北平原北部小麦源库性能的作用[J]. 华北农学报, 2023, 38(3): 7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