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2000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0-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宋顺华, 郑晓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了21个大白菜主栽品种。用13个引物共扩增出87个清晰可重复的DNA片段,其中39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的频率为448%。OPE01是多态性频率最高的引物,它可区分15个大白菜品种,再与引物OPH03和OPH12配合,即可将21个大白菜品种区别开。
  • 杨英军, 张开春, 李荣旗, 林珂, 尹淑萍, 姜全, 张晓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桃品种京玉和美味的正反交后代69株为试材,采用RAPD指纹分析技术,获得了控制桃果实性状有毛/无毛、白肉/黄肉这2个基因的RAPD分子连锁标记,其中多态性扩增DNA片段OPP20-2200与果实有毛/无毛基因的连锁遗传距离为5.0cM,多态性扩增DNA片段OPU03-850与果实白肉/黄肉基因的连锁距离为96cM。
  • 李世平, 张哲夫, 安林利, 行翠平, 韩东翠, 曹亚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试验,用高稳系数法分析品种的高产稳定性,计算简便且分析容易,但比较粗放。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较为详细准确,缺点是比较繁琐。所以在对区试结果不需详细分析时,用高稳系数法较简便容易;如需详细分析时,则用回归系数座标分析法较准确可靠。同时对几种品种稳定性参数的准确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回归系数的大小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品种间稳定性差异程度的大小,其对稳定性的代表性要准确于其他稳定性参数。
  • 兰巨生, 陈淑琴, 蒋春志, 路香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1984~1989年度6个环境和1990~1994年度9个环境的资料对试验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估。评价模型是BrownKD提出的一个线性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具有高的回归系数的地点可能对基因型有较高的辨别能力。
  • 李晓芝, 周人纲, 樊志和, 白娟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小麦悬浮培养细胞及小麦幼苗高温锻炼过程中钙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悬浮培养细胞或幼苗经34℃锻炼均可引起钙调素的积累,Ca2+螯合剂EGTA对钙调素的积累具有抑制作用。
  • 季书勤, 吕印谱, 宋保谦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7个不同生态型的小麦品种在郑州4a16个春、秋播期中的生育表现,提出了不同生态型品种在不同播期中的主茎叶片数,主茎叶龄等指标。如在秋播条件下的主茎叶片数春性品种为12片,半冬性品种13片,冬性品种14片;主茎生长锥伸长时叶龄春性品种为3片左右,半冬性品种为4片左右,冬性品种为5片左右。
  • 张红心, 闫芝芬, 周燮, 王伟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0.01~10mg/L的IPT能够促进稻苗种子根侧根原基的数目。与此同时,种子根的内源激素IAA和ABA的含量显著提高,而iPAs的含量下降。IPT处理后,稻苗种子根的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x)的活性下降,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上升。
  • 商振清, 李爱丽, 董永华, 李广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干旱胁迫对抗旱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冀麦38号和晋麦33号的旗叶叶绿体Hill反应活力、光合磷酸化活力以及叶绿体偶联因子ATP酶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叶面喷施6-苄基氨基比林或激动素,对以上两种反应及Mg2+-ATP酶、Ca2+-ATP酶均起到促进作用。
  • 张娟, 崔党群, 范平, 宋保谦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20个小麦品种(系),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小麦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和植株特性呈显著相关,穗粒数和穗数对产量和单株产量的贡献均较大,干物重和株高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叶长与产量呈显著相关,倒三叶长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对单株产量的影响3片叶相近;茎壁厚、节间长与单株产量呈显著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与各冠层结构特性均存在显著的典范相关。茎壁厚和节间长与茎粗均相关显著;在叶片特性中,除叶宽与披垂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组性状间均相关显著。
  • 孙守钧, 马鸿图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正常群体结构和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两个不同基因型的高粱品种在同一生育进程中,其对应的同一叶序单叶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差异,按叶序排列的光合速率大小,也无相同趋势。当单株按叶序分别仅留一片叶时,两品种对应叶序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依然存在,但按叶序排列的光合速率大小则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相关达极显著水平(r=0862)。光合速率与产量的相关程度因品种而异,受限于光合产物的分配去向及数量,当光合产物主要分配于子粒中时,相关必显著,若茎鞘有截流或向根中分配较多时,相关则不显著。当品种改型成上部叶片直立而下部叶片披散时,其不同叶序叶片光合速率与正常株型相比,上部叶片的光合速率降低,而下部叶片的光合速率升高。
  • 赵春江, 康书江, 王纪华, 郭晓维, 李鸿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在越冬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冬性和春性基因型小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脱落酸水平在抗寒性较强的冬性品种中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赤霉素则在抗寒能力弱的春性品种中含量较高;抗寒性强的品种的生长素在冬前较高;春性品种中的细胞分裂素水平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可以认为上述4种植物内源激素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抗寒能力有关。此外,植物内源激素的活跃变化反应了小麦在越冬期间仍保持较强的生理代谢能力,并未因低温而停止生长发育。
  • 吕德滋, 李洪杰, 李香菊, 张艳敏, 郭北海, 王贵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24个冬小麦品种(或品系)为试材,研究测定了冬小麦对莠去津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苗前土壤喷3000mL/hm2莠去津的条件下,出苗后30d有6个品种表现不敏感(T),7个品种表现中感(MS),4个品种表现中抗(MT);小麦根部受莠去津的为害重于地上部。观察了不同反应型小麦品种之间杂种F1、F2 和BC1的敏感和不敏感植株分离比例,小麦对莠去津反应受细胞核基因控制,与细胞质基因无关。该基因属单基因遗传,敏感性为隐性,不敏感性为显性。研究了莠去津对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低浓度莠去津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影响,高浓度莠去津降低了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无论培养基中的浓度高低,莠去津对继代培养中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都有影响。
  • 袁亦楠, 朱德蔚, 连勇, 戴善书, 陆长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体95305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的败育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以及单核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行为异常,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时期提早被破坏解体,或绒毡层细胞多层径向分化,异常肥厚,挤压单核期的小孢子。此外败育方式还有单核中期小孢子无法进行外壁沉积,或小孢子的细胞质被降解成空壳,以及花药畸形,花药上长出许多附属物等异常现象。
  • 刘东华, 蒋悟生, 李海峰, 高秀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镉溶液对大蒜(AlliumsativumL)根生长和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Cd2+浓度的范围内(10-5~10-2 mol/L),随Cd2+浓度增加和处理持续时间的延长,根的生长速率递减或停止;Cd处理出现最明显的特征是在10-3mol/L浓度处理组中,细胞质中沉积许多电子稠密颗粒,这些颗粒大小不等,外部着色较深,中心部分较浅,多分布于细胞质中大、小液泡周围;大部分细胞核中的核质高度凝集;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器严重受损;大部分细胞液泡化程度提高。X 射线微区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电子稠密颗粒中均未含有Cd2+。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高浓度Cd2+(10-2mol/L)处理的根尖表皮细胞呈板结状,细胞壁明显增厚,细胞壁表面沉积许多分泌物。
  • 崔欢虎, 张鸿杰, 徐建兵, 梁维治, 马爱平, 池宝亮, 陈奇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微孔膜小麦在冬前、拔节期有较好的生物学效应;在小麦全生育期有较好的温度效应;有效抑制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较好地满足了小麦主要生育阶段水分需求,水分生产效率(1041kg/mm)较对照提高395%,产量达4461kg/hm2
  • 孙学振, 施培, 单世华, 宋宪亮, 周治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结果表明,留营养枝对棉花叶和生殖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无显著影响,但影响主茎的生长,使主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早打主茎顶心促进营养枝的生长,群体总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留营养枝棉花主茎果枝结铃数量减少,平均单铃重略有降低,但由于叶枝结铃可以弥补主茎结铃损失,群体总结铃数略有增加,皮棉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留营养枝早打主茎顶心,营养枝结铃数量增加,单铃重降低,但衣分提高,对群体铃数及皮棉产量无显著影响。
  • 赵金仓, 南殿杰, 林昕, 任平和, 姜艳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山西南部棉区,小麦收获后移栽棉花,每hm2 收获皮棉9045~11266kg,一般为1070kg左右,较直播棉每hm2 增产375kg以上。麦后移栽棉花的增产机理,主要是从本田以外的苗床获得(1000~1300)℃的总积温和40d左右的生育期,从而有效地弥补了麦后直播棉积温和生育期不足的缺陷。工程化栽培技术主要是机制土钵、机械移栽、双株留苗、优种配套和促早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技术。
  • 杨青华, 高尔明, 马新明, 王红灿, 孙治安, 尹飞, 刘斌, 任键, 王琪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潮土与砂姜黑土两种土壤类型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潮土玉米根系在前期生长发育较好,长度、干重及活力较高,后期衰减时间较早,但幅度较小,根系主要集中分布于0~20cm土层,下扎较浅,深层根量较少;砂姜黑土玉米根系在中后期生长发育较好,且根系长度、干重及活力增降幅度较大,整个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均,下扎较深,深层根量较多。
  • 居辉, 钟兆站, 郁小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97~1998年研究了春玉米在不同降水年型的耗水特征,并就肥力水平对产量的影响及不同降水年型的水分生产潜力开发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常降水年型,还是干旱年型,春玉米在不同的生育时期耗水规律基本是一致的,即拔节至抽雄期是玉米的耗水高峰期。在降水正常年份,降水量基本能满足玉米生长的水分需求,提高自然降水的水分利用率是本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科学施肥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玉米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的生产潜力还有约50%的开发程度。
  • 赵广才, 李春喜, 张保明, 王崇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各器官氮素含量、NDFF(氮素含量来自肥料氮的百分比)、植株的氮素利用率以及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期小麦各器官的含氮量为子粒>叶片>根系>叶鞘>颖壳;各器官的NDFF以根系最多,其次为子粒和茎秆;以增加底肥的比例和分次追肥处理的植株氮素利用率较高;以分次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以增加追肥比例处理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最高。
  • 吴静, 刘宝存, 孙明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冬小麦的需硫规律。结果表明:供硫充足的小麦,植株硫的累积呈一单峰曲线,在拔节至抽穗期吸收量最高。而全硫含量在返青起身期有一个高峰,之后随着小麦的生长而逐渐降低。供硫不足时,小麦硫的吸收量显著降低,在拔节至抽穗期吸收量很低,而在其前后出现2个高峰。小麦吸收到体内的硫达到一定浓度后,即使增加土壤硫的供给,植株硫的吸收过程也不会增强。如果土壤缺氮,即使供硫充足,植株也会缺硫。硫在小麦各器官的分配随生育期变化,供硫充足的小麦叶片的硫浓度保持最高,但叶片中硫的分配比例只在抽穗前最高,成熟过程中叶片中有部分硫运出。抽穗后茎的累积量迅速上升,分配比例最高。
  • 孔祥旋, 孙克刚, 杨占平, 王恒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和水分定位观测结果,结合当地气候、作物生育特点,将黄泛平原粗砂潮土土壤水分垂直性分布划分为:速变层(0~40cm),活跃层(40~100cm)和稳定层(100cm以下);将土壤水分季节性动态划分成:强烈腾发期、补充下淋期、缓慢消耗期和相对稳定期。
  • 谢德意, 赵伯善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表明,加入尿素、苜蓿根粉等含氮添加物,能显著提高粪肥中尿囊素(All)的含量,幅度为105%~225%,并在堆腐后期减缓All含量的降低速率。蛋白质和核酸的变化能影响All的含量,通径分析表明,蛋白质对All的累积直接贡献大,其直接作用系数均在09以上,核酸的直接作用较小,其直接作用系数在005以下,两者的间接作用都小。加入含氮添加物能提高All含量,主要是因为提高了微生物的活性,促进了All的生物合成。
  • 潘大丰, 程季珍, 李群, 亢青选, 张春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研制蔬菜施肥专家系统的专业依据、技术路线以及主要功能和应用方法。该产品能有效调控菜田养分收支平衡和氮、磷、钾养分比例,通过发布光盘或网上咨询可广泛推广蔬菜施肥技术及成果。
  • 顾自豪, 安志信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观测、考察,小型拱棚在春前加强保温,秋后提早盖苫蓄热是目前提高内部气温和土壤温度、延长应用时期的主要方法。由于受生产条件的限制,常因覆盖物遮阳在北侧形成弱光带,这是亟待改进的问题。
  • 赵虹, 王西成, 李铁庄, 汤其林, 田云峰, 吕凤荣, 苗玉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99年河南省4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测定结果,对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目前推广和新育成的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变异较大的是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这些小麦品种中中筋粉品种占75%以上;强筋粉品种约占20%;弱筋粉品种不足5%。②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47,14号,宛798,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豫麦50,60号等品种基本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而且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黄淮南片麦区广泛种植。③郑州9023、小偃54、漯育麦、陕优225、高优503等一年初步测定达强筋粉品种标准,洛旱2号达弱筋粉品种标准。④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特别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的物理特性如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受环境条件影响更大。
  • 张功, 王瑞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地区,玉米田间作平菇,在6月上旬至9月下旬是切实可行的。间作200m2平菇的玉米田产粮150kg,收鲜菇7325kg,对照田产粮123kg,间作较对照增产22%。
  • 王金洛, 乔惠理, 夏国良, 门瑞霄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在瘤胃背囊、皱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近端安装有双极胃肠电极及应力传感器的土种公山羊5头,按自身对照设计,研究了双氯醇胺对山羊胃肠电活动及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β激动剂双氯醇胺在功能上有与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即可直接或间接地抑制山羊胃肠道电活动和运动。与对照期相比,给山羊皮下注射双氯醇胺后,其瘤胃背囊、皱胃幽门部及十二指肠近端的快、慢波电位振幅显著降低(p<005),瘤胃运动的应力波值极显著减小(p<001),但快、慢波频率无明显变化。瘤胃运动的应力波值与瘤胃快波电位振幅以及应力波延续时间与快波峰电位数间呈强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032和085±027)。体外试验结果亦显示,双氯醇胺可使离体十二指肠段的快、慢波电位振幅减小,张力波值大幅度下降,张力曲线变得平滑。
  • 李绍钰, 张敏红, 张子仪, 闫慎飞, 杜荣, 王克领, 魏凤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将144只28日龄ArborAcres商品肉仔鸡平均分成高温自由采食组,适温自由采食组及适温配对试验组等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6只鸡,饲养在人工气候舱内的层叠式育雏笼中。分别于试验后第0,7和14d称重,每组屠宰8只用于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热应激显著降低肉鸡的采食量、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而且对肉鸡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不完全依赖于采食量的下降。热应激显著提高肉鸡肝脏及血浆中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血浆肌酸激酶水平,降低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及甘油三酯水平。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