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金婷, 韦锦坚, 韦持章, 农玉琴, 骆妍飞, 陆金梅, 廖春文, 覃潇敏. 茶树/大豆间作体系氮素对茶叶品质成分及其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282-288. |
[2] |
韦锦坚, 覃潇敏, 农玉琴, 骆妍妃, 陆金梅, 陈远权, 韦持章. 茶与大豆间作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289-296. |
[3] |
梁晓红, 曹雄, 张瑞栋, 刘静, 王爱爱. 不同高粱大豆间作模式对产量及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3): 174-184. |
[4] |
刘振洋, 柏文恋, 黄少欣, 吴鑫雨, 覃潇敏, 汤利, 郑毅, 肖靖秀. 间作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产量优势形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185-194. |
[5] |
李培培, 黄柯铭, 申凤敏, 仝昊天, 田志强, 韩燕来. 绿肥间作与氮肥减施对砂姜黑土微生物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4): 145-152. |
[6] |
王甜, 庞婷, 杜青, 陈平, 张晓娜, 周颖, 汪锦, 杨文钰, 雍太文. 田间配置对间作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107-116. |
[7] |
蔡明, 贺锦红, 杨亚亚, 吴娜, 刘吉利. 宁南山区种植模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158-167. |
[8] |
覃潇敏, 黄少欣, 韦锦坚, 李金婷, 陈杏, 骆妍妃, 韦持章. 茶树/大豆间作对茶树土壤和茶叶营养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129-135. |
[9] |
武俊男, 刘昱辛, 王天野, 高强, 吴海燕, 刘淑霞. 长期施肥对黑土玉米田钾素Q/I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5): 181-187. |
[10] |
孟维伟, 张正, 徐杰, 南镇武, 刘灵艳, 高华鑫, 郭峰, 万书波. 不同施氮量对玉米花生间作下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4): 175-180. |
[11] |
白伟, 孙占祥, 郑家明, 杜桂娟, 蔡倩, 冯良山, 杨宁. 风沙半干旱区仁用杏作物间作对作物光合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5): 200-207. |
[12] |
杨燕竹, 杜青, 陈平, 杨文钰, 雍太文. 玉米大豆播期衔接对间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3): 96-102. |
[13] |
梁玉刚, 张启飞, 周晶, 李阳, 谭长龙, 黄璜. 不同栽培模式对稻米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265-269. |
[14] |
陶静静, 王海标, 朱宗瑛, 谭金芳, 王宜伦. 不同基因型夏玉米间作对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6): 185-191. |
[15] |
陈琛, 王丽霞, 赵海永, 邵蕾. 控释BB肥在苹果上的应用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2, 27(S1): 264-2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