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苏旺苍, 袁明月, 孙兰兰, 徐洪乐, 鲁传涛, 薛飞, 吴仁海. 伴生麦与普通小麦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1): 143-151. |
[2] |
姜丽娜, 张雅雯, 朱娅林, 赵凌霄.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3): 96-101. |
[3] |
郭丽芬, 张跃, 胡尊红, 胡学礼, 高梅, 王沛琦, 杨谨, 代梦媛, 李文昌, 刘旭云. 云南红花地方种质资源品质特性与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及评价[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S1): 22-28. |
[4] |
赵丽, 韩昊莹, 张鸿鑫, 卢婷婷, 王文静, 陈红英. 河南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和ORF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4): 25-30. |
[5] |
于章龙, 李秀绒, 柴永峰, 赵智勇, 宋昱, 毕红园. 运旱系列小麦品种品质及加工特性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229-235. |
[6] |
薛菁芳, 陈书强, 潘国君, 王玉成. 粳稻不同粒位上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3): 129-135. |
[7] |
陈书强. 粳稻不同粒位上垩白及粒形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5): 161-167. |
[8] |
张怡, 张福丽, 曹鹏, 魏森, 韦丹丹, 刘柯, 周晗, 李成伟. 河南省部分地区小麦黑粉病菌的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1): 213-216. |
[9] |
张树华, 杨学举, 张彩英.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重组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2): 133-137. |
[10] |
马俊永, 曹彩云, 郑春莲, 李科江, 张苍根. 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2): 213-219. |
[11] |
赵刚, 王淑英, 王勇, 李尚中, 唐小明, 张建军, 王磊, 党翼. 不同冬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0, 25(3): 180-185. |
[12] |
曲正伟, 周春菊, 诸葛爱燕, 谢波, 茹颜飞, 李彦. 几种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冷温特性[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1): 150-154. |
[13] |
罗峰, 孙守钧, 裴忠有, 高建明, 李子芳. 甜高粱饲用品质性状与形态性状的相关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6): 202-204. |
[14] |
陆欣春, 陈玲, 田霄鸿, 杨习文, 买文选, 赵爱青. 小麦及大麦幼苗对供锌及添加CaCO3/HCO3-的反应[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4): 134-141. |
[15] |
崔秀敏, 张义凯, 王秀峰, 刘春生, 陈秀灵. 不结球白菜品质性状与矿质营养的典型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2): 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