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兆木.世界红花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6-58.
[2] 刘旭云,严兴初,杨谨,等.红花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17:79-141.
[3] 谭美莲,严明芳,汪磊,等.世界特种油料种质资源保存概况[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3):339-345.
[4] 苗利娟,张新友,黄冰艳,等.河南省花生农家品种资源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17(5):854-860.
[5] 王沛琦,胡尊红,胡学礼,等.红花种质资源色价及主要产量性状的聚类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19(5):857-864.
[6] 胡学礼,胡尊红,杨谨,等.云南红花的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8,8(5):1-6.
[7] 张加强,陈常理,骆霞虹,等.26份黄麻种质资源产量性状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及其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17(3):475-482.
[8] 刘仁建,吴卫,郑有良,等.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种子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2):109-114.
[9] 官玲亮,吴卫,郑有良,等.油用型红花(Carthamus tinctoris L.)种子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J].种子,2007,26(4):6-10.
[10] 邓传良,张准超,贾彦彦,等.中国红花种子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研究[J].种子,2010,29(10):28-31.
[11] 郭丽芬,徐宁生,张跃,等.云南红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2):219-225.
[12] 张建平.元谋干热河谷区蒸发量减少原因的灰色关联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4,6(2):68-75.
[13] 杨建国,刘旭云,严兴初,等.红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42.
[14] 刘仁建.红花种子醇溶蛋白及其含油率和脂肪酸分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6.
[15] 冯棋琴.超声对红花籽油性质影响及其提取与分离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09.
[16] 胡爱军,孙连立,郑捷,等.超声波促进水酶法提取红花籽油工艺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2,25(7):20-22.
[17] 杨国龙,毕艳兰,马宇翔,等.甲酯化方法对油脂脂肪酸组成分析的影响[C]//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天津,2007:78-81.
[18] 赵雷,刘国琴,李琳,等.超声波加速脂肪酸甲酯化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8,33(1):33-36.
[19] 付那,李心文,逯晓萍,等.红花蛋白的提取及利用价值评价[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6,17(4):7-11.
[20] 程雪妮,李依明,雷忠萍,等.九份紫色蓝色小麦的麦谷蛋白、醇溶蛋白和农艺性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6,31(5):108-113.
[21] 尹会会,李秋芝,李海涛,等.134份国外陆地棉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7,18(6):1105-1115.
[22] 徐守俊,孙学成,胡承孝,等.不同大豆品种钼富集因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6,31(S):399-404.
[23] 史宏.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8,33(1):150-159.
[24] 杨玉霞,吴卫,郑有良,等.红花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种子,2005,24(11):21-24,27.
[25] 郭丽芬,张跃,徐宁生,等.红花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5,36(1):83-91.
[26] 郭丽芬,张跃,徐宁生,等.红花种质资源主要数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1):328-333.
[27] 刘超,王林,赵小磊,等.不同种植密度对红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4):17-18.
[28] 要燕杰,高翔,吴丹,等.小麦农艺性状与品质特性的多元分析与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1):38-47.
[29] 许兰杰,侯起岭,侯春雨,等.不同抗蚜性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SSR标记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4,29(5):119-124.
[30] 刘青松,陈立波,李志勇,等.不同苜蓿农艺性状研究及ISSR分子标记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4,29(3):109-114.
[31] 董章辉,赵丽芬,赵彦坤,等.83份早熟抗虫棉种质资源的SSR标记聚类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5,30(S):46-50.
[32] 谷静丛,王冲,王国琴,等.110份普通玉米自交系的SSR聚类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4,29(6):1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