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9年, 第14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1999-12-31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李洪杰, 石云素, 史占良, 张艳敏, 郭北海, 王子宁, 温之雨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普通小麦比较容易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TH1和 TH1W杂交,所选的9个普通小麦品种或品系与TH1和 TH1W的 19个杂交组合,平均结实率为46.7%,共计获得19个杂交组合2316粒杂种种子。正反交结果表明,以普通小麦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高于反交结实率,但是在杂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受正反交的影响小于杂交结实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杂种幼胚愈伤组织生长迅速,甚至直接诱导出绿苗,共获得不同杂交组合2005株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观察还发现有少量再生植株发生形态变异,但是组织培养对提高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育性没有明显的作用。
  • 郎明林, 温树敏, 陈荣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在同一培养条件下随机抽取的72种冬小麦配组花培群体基因反应型,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花培反应差异很大,但一般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没有绿苗分化的组合占33%;供试配组愈伤组织诱导率(A值水平)近似正态分布;高愈伤诱导率的组合中,出现高绿苗分化率组合的机率很小,但出现高绿苗诱导率组合的机率最大,在低愈伤诱导率<5%的组合中,除个别易分化基因型外,一般很难分化出苗;愈伤诱导率在10%~20%之间时,绿茵诱导率大于1%的配组出现的机率最大。
  • 杨学举, 陈荣敏, 郎明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不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小麦种质配制的2个杂交组合的F2群体材料,研究了不同亚基组合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和Zeleny沉降值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亚基组合的上述品质性状都存在明显差异,但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与亚基组合的品质评分值相关不显著。Zeleny沉降值与亚基组合的品质评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经方差分析,不同亚基组合的沉降值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 姜廷波, 孙传清, 王象坤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45个籼粳特异探针对来自美国、非洲、中国、日本、韩国等地的58个品种进行RFLP分析,明确其籼粳分化程度。研究了双亲籼粳分化差异与生育期杂种优势及株高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双亲籼粳分化差异与生育期杂种优势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株高杂种优势间的相关关系达到了显著水平。
  • 乔仁甫, 曹彩云, 周巧梅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冀谷17号是用冀谷9号作母本,安5498作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口性好,抗逆性强的特点。1996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预审,1998年3月通过省决审,命名冀谷17号。
  • 常金华, 罗耀武, 王宝义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10多年对同源四倍体高粱用系统选择和配制杂交种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四倍体的结实率,而且改善了同源四倍体的细胞学行为。同时,通过四倍体种间杂交,获得了高粱种间远源杂交种和强大的杂种优势,实现了四倍体的三系配套。
  • 王志忠, 王兆晓, 崔瑞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棉属种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了(石短 5号×瑟伯氏棉)及(邢台 6871×武安中棉)的杂交,获得了“石瑟”和“中陆”两种类型的新种质,对杂种及其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规律和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选用多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及优异特性互补的栽培品种作母本与其回交,然后,将回交后代复交,经连续定向选择,育成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的种间杂交新品种冀棉25号。1994~1995年通过河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中12增产23.3%和19.5%,均居第1位。1995~1997年通过全国黄河流域区试及生产试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中12增产7.9%和8.5%,分别居第3位和第2位。枯萎病指14.4,黄萎病指16.4。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
  • 庞万福, 屈冬玉, 纪颖彪, 姜淑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4x-2x杂交测验,从Solanum phureja后代中筛选出9份诱导双单倍体频率和花粉育性高的授粉者,它们的平均诱导率为33株双单倍体/100个浆果,并具有显性纯合的胚斑标记基因(BB)和紫色胚轴标记基因(PP),可用来有效识别双单倍体。不同的四倍体母本产生双单倍体的频率不同,中薯2号产生频率最高,100个果中可产生34株双单倍体,母本基因型对双单倍体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 董云洲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Imtl(Inositol methyltransferase,肌醇甲基转移酶)基因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DH01。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得到了转基因植株。将收获的转基因 F1烟草种子,发芽后以1.5%NaCl溶液浇灌,转Imtl基因烟草后代具有明显的耐盐能力,在株高、单株鲜重、生长势等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
  • 陈荣敏, 卢少源, 张荣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9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材料,在水旱两种条件下分别测定了5个生育时期的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切叶失水率、叶绿素含量及a/b比值等抗旱性生理指标,以明确各指标随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和测定的最佳时期。结果表明,脯氨酸在起身期测定,丙二醛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在拔节期测定,切叶失水率、叶绿素a/b比值在抽穗开花期测定,叶绿素总含量在挑旗期测定,其结果与抗旱性相关最显著。这对抗旱性鉴定指标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雷宇华, 闫芝芬, 王立安, 魏建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芽鞘为试材,对水稻珍汕97A(雄性不育细胞质,CMS)及珍汕97B(正常细胞质,N)的细胞质质量参数粘滞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珍汕97A的粘滞度低于97B的粘滞度。其同核异质体、基因型为珍汕 97(共含有 5种细胞质即正常细胞质 N,及 T、D、G、W 4种 CMS)的粘滞度大小顺序为N>W>G>D>T。用微丝、微管的抑制剂细胞松驰素B(CB)、秋水仙素处理后,细胞质的粘滞度明显下降。在相同条件下,粘滞度下降到同一程度所需抑制剂的浓度也呈现N>W>G>D>T趋势,说明细胞质粘滞度的大小与细胞骨架有关。由此推断,细胞质粘滞度差异与细胞骨架的含量、分布及细胞骨架基因的特异性有关。
  • 袁玉欣, 王颖, 裴保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模拟林木遮荫试验结果表明,遮荫程度每提高25%,小麦进入某个生长发育期就推迟2d左右;遮荫程度每提高10%,土壤水分(0~40cm)蒸发就减少0.58个百分点;并且遮荫程度与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度和蒸腾速率呈正比关系,与光能利用率和蒸腾耗水指数呈反比关系。试验结果还说明,适当遮荫对小麦的叶面积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有促进作用,遮荫程度25%时的小麦产量仅比全光下的低1.25%,而生物量却提高7.9%。综合试验结果说明,如果不考虑林木与农作物根系竞争,在农林间作系统中,林木的遮荫程度如果不高于20%,就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可以把它作为农林间作林木上限遮荫的一个阈值。
  • 董志强, 何钟佩, 翟学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DPC(缩节安)系统化控降低了快速伸长节间组织内 GA4和IAA的含量,增加了CTKs的含量,调节了ABA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株高,减少了果枝数和节间数。
  • 贾霄云, 武跃通, 张颖力, 燕玲, 韩浩, 王瑞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植物解剖学与发育形态学相结合,光学显微技术的方法,对纤维亚麻的韧皮纤维形态、结构与分布特征,韧皮纤维细胞个体与群体发育的情况及其与麻株生育期和茎段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亚麻韧皮纤维的群体结构、纤维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因不同的生育阶段、麻株茎段而异,表现明显的遗传和位置效应;亚麻韧皮纤维细胞发育经历分生形成、伸长增粗、胞壁加厚和发育成熟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麻株韧皮纤维细胞群体发育具有与麻株生长的协同性,发育进程的阶段性。
  • 肖湘政, 解文强, 李风汀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96~1998年间自棉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了一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拮抗菌XX-3,经过多点小区试验,结果显示,XX-3不仅具有很强的抗病效果,而且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当每株接种量为5×10~8 cfu时,增产可达9.5%~26.5%,抗病效果可达50%以上。
  • 邵艳军, 康立娟, 安建辉, 刘玉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2%科瀚98抗旱保水剂浸种处理24h的玉米、小麦,棉花种子,播于蛭石塑料盆中。经一段时间的自然干旱后,发现经保水剂处理后,几种作物的出苗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部分酶活性均较对照提高,苗长势较好,说明一定浓度的保水剂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其抗旱能力。
  • 韩建会, 张福墁, 徐淑贞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日光温室内,以长春密刺,农大14,和津杂2号黄瓜为材料,进行了冬、春季日光温室生态环境对黄瓜内源激素水平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日光温室黄瓜根系伤流液中GA3含量较春季相比大量减少,ABA含量增加,果实内ABA/GA3的比值提高,增强了黄瓜植株的抗寒能力。施用外源激素,可以使黄瓜植株各器官光合产物比例顺序发生改变,黄瓜单瓜重增加。
  • 关军锋, 马智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金冠、新红星、富士、碣石红四个苹果品种为试材,分析结果表明,果皮的Ca,Mg含量较高,近果心果肉次之,近果皮果肉最低;近果心果肉中K含量最高,果皮最低。在室温贮藏过程中,金冠和新红星苹果果肉硬度下降快,果皮和果肉中Ca含量、果皮中Mg含量有明显的增加现象,K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小,而富士和碣石红苹果果肉硬度下降较慢,没有明显的 Ca,Mg,K元素再分配现象。
  • 张寿平, 董钻, 曹刚, 高东昌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冀芝1号、辽芝1号“双茎”及对照栽培芝麻幼苗期植株构造解剖观察,发现其顶端分生组织是以外生源方式首先分化出叶原基,接着分化出腋芽原基,最后形成具有输导组织系统的腋芽潜伏在叶腋之中,“双茎”栽培解放了这对腋芽,使之发育成“双茎”。并于盛花期的构造解剖发现,辽芝1号“双茎”分杈处下方的茎髓中出现异常分生组织和该异常分生组织业已分化出的异常维管束,显示出植物结构、形态及功能的一致性。
  • 朱杰华, 樊慕贞, 董金皋, 杜雷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两种植物病原菌毒素 AP-毒素(Alternaria porii毒素)、AM-毒素(Alternaria mali毒素)和10种医用抗菌素:青霉素、盐酸林可霉素、白霉素、氯霉素、头孢唑林钠、甲硝唑、制霉菌素、复方磺胺甲恶唑、氟哌酸、利福平,研究它们对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玉米小斑病菌(Heliminthosporium maydis)、梨轮纹病菌(Macrophomakuwatsukai)、桃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苹果斑点落叶病菌(Alternaria mali)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在两种植物病原菌毒素和各种病原菌的相互作用中,AP-毒素和AM-毒素对被测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AM-毒素的抑制活性高于AP-毒素的抑制活性,抑制率最高可达79.08%。在10种医用抗菌素中,制霉菌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对被测植物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制霉菌素的抑制效果优于复方磺胺甲恶唑。其它医用抗菌素对所试病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在所试浓度范围内抑制率很低。
  • 王立安, 齐志广, 马春红, 阎芝芬, 魏建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根尖伸长抑制法,对比了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获得的菌丝滤液的致病力大小,即毒素产量高低。结果表明,黑暗静止条件下毒素产量最高,随后依次为光照 12 h-黑暗 12 h-静止条件、光照摇动、光照静止、黑暗摇动。但光照摇动和光照静止条件无显著差异。在有光培养条件下,摇动和静止差异不显著;在黑暗条件下,静止比摇动更有利于毒素产量;在静止培养条件下,黑暗比光照更有利于毒素产量;在摇动条件下,光照比黑暗更有利于毒素产量。
  • 刘玉瑛, 石洁, 邵艳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接种量、接种方法及接种时期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成株期弯孢菌叶斑病田间鉴定采用大喇叭口期放置带菌高粱粒的接种方法效果最好,苗期可在三叶、六叶期采用喷雾或灌心接种,但少数品种存在苗期抗性与成株期不一致现象,喷雾或灌心接种最适宜孢子浓度为25×103个/mL。
  • 闫芝芬, 陈永芹, 崔四平, 马春红, 魏建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以水稻核基因型为协青早的4种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细胞质(D协青早A,G协青早A,T协青早A,W协青早A)及其保持系正常细胞质(协青早B)的一叶一心期幼苗为试材,通过对野败性雄性不育细胞质具有专化侵染性的稻瘟病菌90-2菌株产生的粗毒素浸根处理4 h后,用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醋酶同工酶谱的变化,比较分析了各同核异质不同细胞质对处理反应的病理生理差异。结果显示,同核情况下不同细胞质试材的SOD、POD和酯酶同工酶谱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毒素处理后其同工酶谱的反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细胞质的不同除引起SOD、POD等的酶活性存在差异外,对SOD、POD和酯酶同工酶谱也有一定的影响,表明POD同工酶谱的变化与抗性有一定关系。
  • 朱生伟, 张寒霜, 徐仲, 史芝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严重威胁烤烟大田生产的赤星病病害,培育抗病品种。以烤烟品种Nc89为受体,具有选择标记性状的Cv87为供体,采用浸种法将供体总DNA导入受体,获得具有目的性状的变异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转移株高、株型、叶色、叶面积、生育期及抗病性等性状,并获得了较高转化率(21.2%)。
  • 孙文元, 翟玉柱, 赵凤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ennea Persoon)在 21~25℃下 pH 3~4的霉菌生长培养基中培养产生毒素,致使草莓愈伤组织细胞的活性丧失。产生毒素的高峰期在静置培养20 d,培养滤液用氯仿萃取,所得粗提物稀释90倍后仍有毒性存在,30倍稀释的毒素溶液处理愈伤组织,用荧光法观察,1.0h细胞致死率达86%,2.5h细胞致死率高达99.9%。
  • 齐树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属性和特征直接影响着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如按照其主要特征特性进行科学分类,可以更为合理地、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现有的土壤资源,更为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肖荷霞, 陈建忠, 席国成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港类型区生态条件下,影响夏玉米子粒产量的主要产量性状是粒重,其作用约为每穗粒数的2倍。灌浆期间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与粒重为线性关系,降雨量与粒重则呈二次曲线关系。子粒形成期间的日平均气温与每穗粒数之间为正对数曲线关系,日照时数与每穗粒数为正指数曲线关系,降雨量与每穗粒数为负幂函数曲线关系。影响夏玉米子粒产量性状最主要的气象生态因子是温度和降雨量。
  • 赵同科, 曹云者, 张国印, 李广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多点氮肥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研究了河北省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力水平条件下,冬小麦拔节期茎基部 NO3-含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发现拔节期茎基部 NO3-浓度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呈直线增加。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3-含量与其收获期籽实产量密切相关,在土壤肥力高中低三种不同条件下,相应最高产量分别为 7639,6762,4241 kg/hm2,最高产量之氮肥施用量分别为 207,194,100 kg/hm2,相应拔节期植株茎部的 NO3-含量分别为1600,1145,671 mg/kg,较好地显示了氮肥的丰缺临界浓度。研究表明,在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3-含量可以作为氮素推荐施肥的指标。
  • 丁维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结果表明,砂姜黑土中微量元素锰、锌、钼和硼的含量均低于全国平均值;有效态微量元素锌、锰、硼和钼含量普遍较低,施用微肥于砂姜黑土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 李廷华, 周素英, 庞万福, 侯庆秋, 吉建斌, 樊惠超, 栗明, 刘晨, 郑晓英, 刘梦群, 董文志, 王国强, 孟宪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97~1998年对温室甜瓜施用CO2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壤质土壤上,温室甜瓜施用CO2后主茎增粗,抗病力增强,促进生长,成熟提早2~4 d,甜度提高2.3度。产量增加25%~77.8%。
  • 张晓义, 蔡宏玉, 王革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用颜色遗传稳定、经济性状较差的黄茧家蚕品种与经济性状较好的现行白茧家蚕品种杂交,培育成经济性状优良、颜色稳定、茧层颜色分布改善的一代杂交种。其全茧量平均比原种提高71.32%,茧层率提高29.71%,平均纤度为3.23D,其他指标均符合生丝原料茧要求。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