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法宏,王旭清,任德昌,等.土壤深松对小麦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3,17(1):56-61.
[2] 马俊艳,左强,王世梅,等.深耕及增施有机肥对设施菜地土壤肥力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24):186-190.
[3] 崔建平,田立文,郭仁松,等.深翻耕作对连作滴灌棉田土壤含水率及含盐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2):134-139.
[4] 刘庆建, 高志强, 孙敏, 等. 休闲期深翻覆盖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花后脯氨酸及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2):150-156.
[5] 崔凯, 高志强, 孙敏, 等. 休闲期深翻覆盖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运行及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32(2):78-84.
[6] 王毅, 任爱霞, 孙敏, 等. 休闲期深翻覆盖配施氮磷肥对旱地小麦群体动态、叶面积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J]. 山西农业科学, 2014, 42(3):242-246.
[7] 李友军, 吴金芝, 黄明, 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12):44-48.
[8] 黄细喜. 土壤紧实度及层次对小麦生长的影响[J].土壤学报,1988,25(1):59-65.
[9] 董文旭, 陈素英, 胡春胜, 等. 少免耕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2):141-144.
[10] 韩宾, 李增嘉, 王芸, 等.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23(2):48-53.
[11] 王树林,祁虹,王燕,等.适宜粮棉轮作种植模式的玉米品种筛选[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7):56-58.
[12] 赵存鹏,王凯辉,郭宝生,等.河北省两年三熟粮棉轮作高产节水种植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5(22):19-20.
[13] 朱庆森,曹显祖,骆亦其.水稻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J].作物学报,1988,14(3):182-193.
[14] 张其德,蒋高明,朱新广,等.12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的光合能力[J].植物生态学报,2001,25(5):532-536.
[15] 彭羽,郭天财,王晨阳.冬小麦开花后水分调控对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4):83-86.
[16] 张永平,王志敏,吴永成.节水高产栽培小麦品种光合性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4,19(3):47-54.
[17] 卓武燕,张正茂,刘苗苗,等.不同类型小麦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差异[J].西北农业学报,2016,25(4):538-546.
[18] 闫惊涛,康永亮,田志浩.土壤耕作深度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10):81-83.
[19] 董慧,仲延龙,齐龙昌,等.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内源激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5,35(4):542-547.
[20] 周竹青,朱旭彤.不同粒重小麦品种(系)籽粒灌浆特性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9,18(2):107-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