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娄善伟,赵强,高云光,等. 不同密度水平对覆膜棉花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5):88-92.
[2] 赵振勇,田长彦,马英杰. 高密度对陆地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2003,20(4):292-295.
[3] 宁新柱,林海,宿俊吉,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878-8880.
[4] 牛玉萍,陈宗奎,杨林川,等. 干旱区滴灌模式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和产量性能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6,42(10):1506-1515.
[5] 徐新霞,雷建峰,高丽丽,等. 行距配置对机采棉花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10):1479-1485.
[6] 李建峰,王聪,梁福斌,等. 新疆机采模式下棉花株行距配置对冠层结构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 棉花学报,2017,29(2):157-165.
[7] 杨吉顺,高辉远,刘鹏,等.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0,36(7):1226-1233.
[8] 罗宏海,张旺锋,赵瑞海,等. 种植密度对新疆膜下滴灌棉花群体光合速率,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4):112-114.
[9] 张旺锋,王振林,余松烈,等. 种植密度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作用、冠层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2):164-171.
[10]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等. 辽西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4,40(1):181-189.
[11] 周永萍,杜海英,田海燕,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结铃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4):95-99.
[12] 赵振勇,田长彦,马英杰,等. 高密度种植下棉花群体质量主要指标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3):9-13.
[13] 徐新霞,雷建峰,高丽丽,等. 不同机采棉行距配置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2):51-56.
[14] 戴茂华,吴振良,刘丽英,等. 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4,29(S1):146-154.
[15] 周永萍,田海燕,杜海英,等. 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结铃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7(4):84-88.
[16] 王志才. 冀中南棉区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棉花群体质量的影响[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17] 史加亮. 行株距配置和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7.
[18] 王树林,林永增,祁虹,等. 冀南地区不同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2010(11):24-27.
[19] Dong H Z,Li W J,Tang W,et al. Yield,quality and leaf senescence of cotton grown at varying planting dates and plant densi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of China[J]. Field Crops Research,2006,98(2/3):106-115.
[20] 赵元杰,孙永强,张鹤年,等. 高种植密度对策勒棉花生长及经济性状影响的初步研究[J]. 干旱区研究,2000,17(S):159-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