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瑞银,罗汉亚,李玉同,等.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与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67-17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R].2006,10.增刊钱银飞等:不同基本苗配置对机插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21
[3] 凌 强.机插秧栽插苗数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农业装备技术,2005(02).
[4] 袁 奇,于林惠,石世杰,等.机插秧每穴栽插苗数对水稻分蘖与成穗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0):121 -125.
[5] 彭长青,李世峰,卞新民,等.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适宜值[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9):1619 -1623.
[6] 王夕娥,顾海伟,於永杰.不同播量与机插密度对机插秧苗大田生长发育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04(4):28.
[7] 李世峰,刘蓉蓉,吴九林.不同播量与移栽密度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08(1):71-74.
[8] 张选怀,瞿廷广,王小怀.机插稻不同基本苗试验[J].农业装备技术,2005,31(02):25 -28.
[9] 叶厚专,周韧金,董力洪,等.水稻插秧机不同插秧档位与取秧量及基本参数的计算和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9):123 -124.
[10] 凌启鸿,张洪程,苏祖芳,等编著.稻作新理论— 水稻叶龄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80 -286.
[11] 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稻科学,1998,12(3):172-176.
[12] 程方民,朱碧岩.气象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气象,1998,19(5):39 -45.
[13] 冯明友.遗传与环境因素对水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1996,1:56 -59.
[14] 舒庆尧,吴殿星,夏英武,等.稻米淀粉RVA 谱特征与食用品质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1998,31(3):25-29.
[15] 张小明,石春海,富田桂.粳稻米淀粉特性与食味间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2,16(2):157 -161.
[16] 吴殿星,舒庆尧,夏英武.RVA 分析辅助选择食用优质早籼稻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1,27(2):165-173.
[17] 吴殿星,舒庆尧,夏英武.利用RVA 谱快速鉴别不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早籼稻的淀粉粘滞特性[J].中国水稻科学,2001,15(1):57-59.
[18] 叶全宝,张洪程.施氮水平和栽插密度对粳稻淀粉RVA 谱特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5,31(1):124 -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