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嘉伟,朱琳,牟喜涛,等.紫斑病发生及防治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1):33-36.
[2] 任安详,王羽梅,赵清岩.毕克齐大葱栽培技术的调查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6(专辑):51-54.
[3] 王晓辉.旱坡地大葱栽培技术要点[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3(3):51-54.
[4] 张治安,张美善,蔚荣海.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 李和声,孙群,赵世杰,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欧志远.叶绿素含量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2007,6(13):134-135.
[7] 徐秉良,李敏权,郁继华,等.苜蓿对白粉病抗性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J].草业科学,2005(4):72-74.
[8] 林晓萍.白粉病侵染对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05(7):63-64.
[9] 陈企村.关于小麦白粉病的抗性鉴定技术[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6(2):88-90.
[10] 黄学跃,赵立红,刘勇.黄瓜花叶病毒诱导烟草抗病性的生化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236-238.
[11] 王纬,张晓彬.烟草感染黄瓜花叶病毒的生理特性及多效肥对其防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5(4):80-82.
[12] 王伟.甘薯抗薯瘟病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6.
[13] 赵小虎,陈翠莲,焦春香,等.不同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敏感性差异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25(5):488-492.
[14] 王汉中,刘贵华,郑元本,等.抗菌核病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选育及其重要防御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3-28.
[15] 李会,马强.葡聚六塘诱导草莓抗叶枯病对叶片防御酶系统活性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39-41,61.
[16] 林伟,牟中林,吴沿友,等.油菜抗羟脯氨酸突变体的筛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16-19.
[17] 郭文硕.锥栗对栗疫病的抗性与氨基酸的关系[J].林业科学,2002,38(1):160-163.
[18] 王惠哲,李淑菊,霍振荣,等.黄瓜感染白粉病菌后的生理变化[J].华北农学报,2006,21(1):105-109.
[19] 云兴福.黄瓜组织中氨基酸、糖和叶绿素含量与其对霜霉病抗性的关系[J].华北农学报,1993,8(4):5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