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姬宝霖, 吕忠义, 申向东, 等. 内蒙古达拉特旗十大孔兑综合治理方案研究[J]. 人民黄河, 2004, 26(1): 31-32.
[2] 赵昕, 王岗, 韩学士. 内蒙古十大孔兑水土流失危害及治理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 2001(3): 4-6.
[3] 郑宝明, 王晓, 田永宏, 等. 淤地坝试验研究与实践[M].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3: 7-8.
[4] 毕银丽, 王百群, 郭胜利, 等. 黄土丘陵区坝地系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与侵蚀环境的关系-坝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其数值分析[J].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7, 3(3): 1-9.
[5] 包耀贤, 吴发启, 谭红朝. 坝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25(2): 12-15.
[6] 刘启文. 引洪淤灌工程设计方法及其灌水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0(5): 36-37.
[7] 吕贻忠, 李保国, 胡克林, 等. 鄂尔多斯不同地形下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J]. 土壤与环境, 2002, 11(1): 32-37.
[8] 孙克刚, 张学斌, 吴政卿, 等. 长期施肥对不同类型土壤中作物产量及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1, 16(3): 105-109.
[9] 王国梁, 刘国彬, 许明祥.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J]. 水土保持通报, 2002, 22(1): 1-5.
[10] Alberts E E, Sponer R G. Dissolv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runoff from watersheds in conservation and conventional tillage[J].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85(40): 153-157.
[11]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et al. Soil nutrients in relation to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osition in the semi-arid small catchment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1, 48(4): 537-550.
[12] 武继承, 王志和, 何方, 等. 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5, 20(6): 73-76.
[13] 刘秉正, 李光录, 吴发启, 等. 黄土高原南部土壤养分流失规律[J]. 水土保持学报, 1995, 9(2): 77-86.
[14] 妥德宝, 段玉, 赵佩义, 等.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评价法及其在内蒙古旱作农业上的应用[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6): 9-10.
[15] 张咏梅, 柳昱. 内蒙古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及预测[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6): 45-46.
[16] 戴庆林, 杨文耀. 采用近根区土壤有效磷含量调控施磷的初步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4(5): 19-21.
[17] 李梁. 麦田土壤碱解氮、速效磷丰缺指标和经济施用氮磷钾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7(土壤肥料专辑): 22-23, 29.
[18] 习振光. 公乌素引洪灌区效益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4(12): 102-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