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秀萍,刘天学,李潮海,等.遮光对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果穗发育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5-7.
[2] 付 景,李潮海,赵久然,等.玉米品种耐阴性指标的筛选与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2705-2709.
[3] 刘天学,王秀萍,付 景,等.浚单系列玉米品种对弱光胁迫的响应[J].玉米科学,2011,19(1):74-77,82.
[4] 张吉旺,董树亭,王空军,等.遮荫对夏玉米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4):4657-4662.
[5] 刘仲发,勾 玲,赵 明,等.遮荫对玉米茎秆形态特征、穿刺强度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1,26(4):91-96.
[6] 张亚勤,杨 华,祁志云,等.遮光胁迫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3):40-43.
[7] 崔海岩,靳立斌,李 波,等.遮阴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结构和倒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7):3497-3505.
[8] 王 洋,齐晓宁,邵金锋,等.遮阴对不同品种玉米叶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25(4):450-453,457.
[9] 史振声,钟雪梅,黄海皎,等.遮荫胁迫对不同耐阴性玉米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3,21(4):55-58,63.
[10] 张吉旺,董树亭,王空军,等.大田遮阴对夏玉米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8,34(8):1470-1474.
[11] 杜成凤,李潮海,刘天学,等.遮荫对两个基因型玉米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31(21):6633-6640.
[12] 贾士芳,李从锋,董树亭,等.弱光胁迫影响夏玉米光合效率的生理机制初探[J].植物生态学报,2010,34(12):1439-1447.
[13] 杨彦武,于 强,王 靖.近40年华北及华东局部主要气候资源要素的时空变异性[J].资源科学,2004,26(4):45-50.
[14] 任国玉,郭 军,徐铭志,等.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J].气象学报,2005,63(6):942-956.
[15] 郭艳岭,邱新法,张素云.1965-2005年河北日照时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J].干旱气象,2010,28(3):297-303.
[16] 赵久然,陈国平.不同时期遮光对玉米籽粒生产能力的影响及籽粒败育过程的观察[J].中国农业科学,1990,23(4):28-34.
[17] 张吉旺,吴宏霞,董树亭,等.遮荫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9,17(5):124-129.
[18] 李潮海,赵亚丽,王 群,等.遮光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5,13(4):70-73.
[19] 余 利,刘 正,王 波,等.行距和行向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田间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8):938-942.
[20] 汪先勇,汪从选.玉米不同行向的不同定向结穗栽培对产量影响的研究[J].贵州气象,2009,33(6):7-9.
[21] 付 景,李潮海,赵久然,等.弱光条件下不同玉米品种净光合速率及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3(2):130-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