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丽婷, 张剑峰, 迟胜起. 甘薯4种RNA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4): 206-211. |
[2] |
林力卓, 吕尊富, 钟子毓, 张思梦, 陆国权. 施钾量对甘薯贮藏期间腐烂率及细胞壁成分和降解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136-142. |
[3] |
孟凡来, 白磊, 郭华春, 赵大伟, 余兴华, 王应梅, 李玉祥, 滕娟. 紫甘薯叶片响应UV-B辐射增强的转录组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135-142. |
[4] |
姚佳延, 于国琦, 洪益, 吕超, 许如根. 大麦株高类性状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28-32. |
[5] |
冯俊彦, 康乐, 郎涛, 张聪, 李明, 赵珊, 蒲志刚. 基于SCoT分子标记的甘薯及其野生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1): 18-26. |
[6] |
张道微, 董芳, 张亚, 黄艳岚, 张超凡. 镉污染土壤中甘薯镉元素的时空积累规律[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289-298. |
[7] |
邳瑞雪, 杜亮, 李娜, 栾维江, 李云海. 拟南芥突变体sus40-1D的遗传分析与候选基因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3): 63-68. |
[8] |
石海春, 陈立, 李开兵, 余学杰, 袁继超, 曲比伍合, 柯永培. 玉米矮秆突变体K125d的遗传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65-72. |
[9] |
刘明, 李洪民, 张爱君, 陈晓光, 靳容, 蒋薇, 唐忠厚. 不同氮肥与密度水平对鲜食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122-130. |
[10] |
张冰冰, 刘霞, 秦梦凡, 梁峰豪, 张燕, 左凯峰, 郭娜, 马宁, 黄镇, 徐爱遐. 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的遗传分析及相关分子标记[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6): 39-46. |
[11] |
白晓倩, 于澎湃, 李延玲, 高建明,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粒用高粱F2群体农艺性状数量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1): 107-114. |
[12] |
赵风芹, 刘庆, 杜志勇, 史衍玺. 施钾量对紫甘薯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5): 226-231. |
[13] |
段文学, 汪进丽, 张海燕, 解备涛, 汪宝卿, 张立明. 栽插方式和密度对鲜食型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块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4): 167-174. |
[14] |
张海燕, 段文学, 董顺旭, 解备涛, 汪宝卿, 张立明. 苗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ABA对甘薯膜透性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2): 177-187. |
[15] |
李延玲, 白晓倩, 于澎湃, 高建明,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高粱株型性状数量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1): 143-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