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农学报 ›› 1965, Vol. 1 ›› Issue (3): 57-60. doi: 10.7668/hbnxb.1965.03.014

所属专题: 土壤肥料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草木樨肥田效果及栽培利用技术

刘代庆, 王芝棠, 胡立章, 于静   

  1. 河北省天津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1965-09-28
  • Published:1965-09-28

摘要: 草木樨是一年生或二年生速生豆科绿肥。河北省滨海地区的国营农场近年来也开始种植了草木樨。实践证明,草木樨具有很强的耐瘠、耐旱、耐塞能力,而且生长迅速,产草量高,养地效果大,肥效快,增产著。1963年秋柏各庄农场一分场在瘠薄地(耕层含全氮0.0605%,有机质0.766%,含全盐0.35%)试种的草木樨,播后土壤耕层水分仅12-14%,仍然生长很好。在越冬期虽遇上零下20℃的低温,但越冬成活率达96%,翌年五月二十四2, 100斤。翻压后栽水稻,在第五天草木糠茎杆开始腐烂,田简有臭味,‘稻苗转绿,结果亩产854. 9斤,比不翻压草木糠的增产358. 9斤。

关键词: 滨海地区, 翻压, 利用技术, 草木樨, 土壤有机质, 产草量, 越冬成活率, 栽培, 水稻, 土壤耕层

引用本文

刘代庆, 王芝棠, 胡立章, 于静. 草木樨肥田效果及栽培利用技术[J]. 华北农学报, 1965, 1(3): 57-60. doi: 10.7668/hbnxb.1965.03.014.

使用本文

0
    /   /   推荐 /   导出引用

链接本文: http://www.hbnxb.net/CN/10.7668/hbnxb.1965.03.014

               http://www.hbnxb.net/CN/Y1965/V1/I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