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65年, 第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65-09-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刘廷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几个年轻小伙子接受了蓖麻蚕越冬研究的任务以后,听从党和毛主席的教导,依靠群众,在设备条件极差,研究人员很少的情况下,本着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苦战四年,进行了反复试验,一连培育了十代,终于创造了连代低温驯化蓖麻蚕的方法,培育出越冬新类型。闯过了蓖麻蚕不能休眠越冬的难关。并初步查明了蓖麻蚕蛹的休眠与各个发育阶段温度、光换的关系,从而推翻了国外多年来所谓蓖麻蚕不能休眠越冬的结论。
  • 刘廷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蓖麻蚕是多化性不休眠的昆虫。在我国温带和亚寒带地区,冬季寒冶,饲料缺乏,给多化性蓖麻蚕种的过冬带来一定困难。过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一)各季温室饲养过冬;但饲料缺乏,费用浩大。(2)蓖麻蚕与二化性樗蚕杂交育种,可以得到休眠过各蛹;但孵化率低,繁殖系数小,茧丝少。(3)南种北调;但因卵期短,往往半路出蚕,造成损失。都不便于大面积推广运用。为此,我们试图用低温环境驯化方法使蓖麻蚕休眠过冬,育成新类型。此项工作由1961年开始,到1964年已初步育成了“6101", "6102',两个具有休眠态的新类型。
  • 刘廷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蓖麻蚕世代相继,不能休眠,冬季仍须饲育保种,给目前蚕种生产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多化性蓖麻蚕累代连续进行了低温驯化,到1964年已初步育成了"6101"、"6102"两个具有休眠态能安全越冬的新类型。为了加速培育进度和给良种繁育上控制休眠提供依据,在1964年进行了有关影响蓖麻蚕休眠的研究。现将这方面的初步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 李枝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蔚县、阳原一带,在大牲畜繁殖中惯于用马驴杂交以产生骡子。用母驴与公马杂交以产生驴骡者尤多。1964年我们在这两县进行了养驴业和驴骡业调查,本文将专介绍该二县繁殖驴骡的概况。
  • 于钟汉, 姜殿武, 朱宝有, 李枝隆, 陈福田, 王书林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渤海驴产于河北省沧州专区。该专区黄骅、青县、沧县、盐山、孟村等县有良好的天然牧场和草坡地,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地区。农业区的交河、河间、南皮等县也有豢养大型驴的习惯,畜牧业较为发达。截至1962年底,全专区共有大家畜二十四万余头,其中以牛和驴为最多。渤海驴约有二万多头,是该区农业生产主要动力之一,它是在一定的社会袒济与自然环境条件下,经当地劳动人民长期培育和选择而逐渐形成的。
  • 李枝隆, 朱元照, 胡一化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群众有养鸡习惯,据调查,不少生产队,平均每户养鸡10—20只左右。如沽源县马神庙公社马神庙大队河湾生产队,全队24户,共养鸡600只,平均每户达25只。当地所养的鸡,耐粗饲,卵甚大,公鸡尾羽发达,具有较多的复尾羽,习惯称之为坝上长尾鸡,是一个地方优良鸡种。我们结合教学和研究,对坝上长尾鸡作了调查和饲养观察。
  • 庄操礼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马属动物四肢部长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由于该处肌肉丰厚,上粗下细,形状不规则,行全肢付木石膏绷带固定非常不牢,易于下移,因此治疗比较困难,完全治愈的很少。1955年以来,我场治疗过三例,皆痊愈,并恢复了肢体功能。
  • 刘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马匹配种工作中,正确的早期妊娠诊断是提高母马受胎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在诊断母马早期妊娠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授精、排卵母马的全身征侯和直检的生殖器官状态,均极近似妊娠母马。但在这些马的子宫中,始终没有胚胞出现,因而制定为假妊娠。据我场一个养马生产队174匹配种母马的统计,共发现假妊娠母马11匹,占6.3%。
  • 李茂昌, 王连捷, 赵景秀, 王淑英, 刘跃娥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枣树是河北省栽培最多分布最广的果树,产量最大,品质也佳。由于枣树适应性强,各地大都任其自然生长,不加整形修剪,管理粗放,因此枣树的树体形状各不相同。树体结构的好坏,对树龄的长短、树势的盛衰和产量的高低影响很大。根据我们两年来的调查看出:枣树的树体结构良好,发育旺盛,基枝配备得当的,则连年稳产丰产;枝条紊乱,基枝配备不好,则年年结果很少,甚至生机襄弱,枝条秃裸,产量很低。合理的整形修剪,使树体有良好的拮构,是枣树稳产丰产的基础。
  • 彭福嫒, 陈子文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64年春季,河北省平原和山地梨区黑星病普遍流行,平原梨区较一般山地梨区为重。据在定县、曲阳、河间、交河等县部份果园调查,六月份病叶率达52—64%,病果率50—68%,个别重病园病果率高达90%左右。香椿梨、秋梨、鸭梨、酸梨、马蹄黄、瓶梨、土虫梨、砘子梨、雪花梨及夏梨等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被害,其中以香椿梨、秋梨、酸梨和砘子梨等发病最严重。邢台市西北留公社大部分香椿梨的果实及叶100%被害,果皮发黑病变,病叶焦枯,新枝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有十余株梨树因病死亡。为了总结经验,我们卦对大发生的情况,结合以往的查料,进行一些分析和讨论,并对今后防治的途径提出初步的意兄。
  • 肖振汉, 莫菊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疙瘩梨又名鬼头梨,因其在蜜梨上发生严重,故又有蜜梨疙或疙瘩蜜之称。被害梨果表面凹凸不平,果形变小,仅为正常梨果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在洼陷部份颜色变深,内部石细胞增多,组织变硬,甚至用刀挖切都觉费力。凸出部份的组织虽较疏松,但终因发育畸形,无正常梨的滋味,完全失去经济价值。被害轻者果形大小虽近于正常,凹陷也不太严重,但收购价格仅为好果的二分之一。在被害品种中以蜜梨最重,麻梨、白梨、赶宵梨等次之,酸梨也有翅度被害,但不甚明显。
  • 李碧川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低洼盐碱地多数分布在洼地周围和地势低平地区。排水不畅,除受地下水位高的影响外,还经常受到涝灾。群众从长期生长斗争中,积累了治理这种土地的办法。第一种,在没有排水出路的地方,利用挖沟取土垫高地面成为台田,相对降低地下水位。第二种,在有排涝出路的地方,除挖沟取土垫高地面外,还用沟排涝,降低地下水位,成为沟洫台田,从排和台两方面降低地下水位。第三种,有较深的排涝出路的地方,挖沟取,围埂,作畦,成为排恤畦田,利用雨季蓄水排涝排盐,并能降低地下水位。总之,以上三种办法,都是为了使地面高于涝灾水位和超过地下水临界深度来除涝治碱。
  • 张丙一, 张振位, 乔季芬, 黄秀莲, 马培全, 李金声, 蔡得水, 许文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土壤肥力是解决衡水地区旱薄低产的中心问题。增施肥料可以提高地力,但是,目前衡水地区劳畜力紧张,肥源缺乏,单靠施肥远不能满足大幅度增产的要求。因此,利用豆科绿肥是培肥增产的有效措施,并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962年-1963年我们曾用绿豆作夏季绿肥进行研究,证明在旱地条件下压绿肥的后茬小麦比夏季休闲留麦增产17%,为夏玉米茬小麦产量的3.8倍;并且对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和有效养分的转化积累均有良好影响。但用绿豆作绿肥,产量低,用种量大,椽豆是粮食,不易推广运用;而且本地区有些年分雨季的晚,易夏早,夏播椽豆作椽肥不十分稳当可靠。为此,我们进行本试验,以期选出适宜的绿肥品种和合理的种植方式。
  • 刘代庆, 王芝棠, 胡立章, 于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草木樨是一年生或二年生速生豆科绿肥。河北省滨海地区的国营农场近年来也开始种植了草木樨。实践证明,草木樨具有很强的耐瘠、耐旱、耐塞能力,而且生长迅速,产草量高,养地效果大,肥效快,增产著。1963年秋柏各庄农场一分场在瘠薄地(耕层含全氮0.0605%,有机质0.766%,含全盐0.35%)试种的草木樨,播后土壤耕层水分仅12-14%,仍然生长很好。在越冬期虽遇上零下20℃的低温,但越冬成活率达96%,翌年五月二十四2, 100斤。翻压后栽水稻,在第五天草木糠茎杆开始腐烂,田简有臭味,‘稻苗转绿,结果亩产854. 9斤,比不翻压草木糠的增产358. 9斤。
  • 曹寒影, 马诚坚, 林先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64年我站在三个基点试种植田菁69.1亩。其中繁种用的39.8亩,剥麻用的12.3亩,压绿肥的17亩。结果很好,积累了一些经验。兹将种植经过介绍如下。
  • 赵连元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磷素是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主要元素之一。它在植物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奠定与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生产实践中,磷肥对粟的增产作用却是很不稳定的。此可能与作物种类、土壤及施用方法有关。本文仅就我所1961-1962年进行的粟的 P32吸收、分配、运转研究结果,初步分析粟的磷素生理特点,以供生产上制定粟的磷肥施用技术时参考。
  • 徐桂复, 尤生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花生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在北方自然条件下,开花少,结实少,秕果多,饱果少,亩产较低。据1964年试验和调查,五月十二日播种,单株开花253朵,只结实55.8个,占开花数的22.1%;饱果数只有21.4个,占开花数的8.4%。因此提高花生结实率和饱果率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之一。花生开花和结实,受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及品种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探明花生开花和结实的规律,对制定栽培措施提高产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64年我们在石家庄进行了花生播种期、密度、种子成熟度、追氮肥时期等试验,结合进行了调查,获得了一些查料。现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希批评指正。
  • 董鸿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大麻是张家口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历年种子来源主要依靠从本省涞源和山西广灵等县调种,当地留种极不普遍。群众认为当地留种后代种性发生退化。但据我所1963年和1964年两年的调查、试验与过去的试验结果,在本地留种,自繁自用,后代种性没有退化现象。现将调查与试验结果整理如下,供留种参考。
  •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蓖麻蚕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昆虫。原产热带,具有多化性,不休眠,因此障碍它向温带和亚寒带发展。培养休眠越冬种,是国际上还未解决的问题。河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从1961年起开始研究蓖麻蚕越冬问题,经过实验、失败、再实验,反复实践,终于培育出两个具有休眠态的蓖麻蚕新类型。这不仅对我省今后发展蓖麻蚕有重大意义,而且推翻了国外多年来所谓蓖麻蚕不能休眠越冬的结论,在学术上也是一个巨大成果。本期发表了刘廷印同志的三篇有关驯化蓖麻蚕培育休眠越冬种的文章。我们不仅向读者推荐这项科学成果,更重要的是介绍刘廷印等同志学习主席著作,思想不断革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克服困难的过程;从而可以看到科学工作者一定要认真读毛主席的书,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提高工作,对社会主义建设有所贡献。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