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磊, 万敬敬, 杜雄, 崔彦宏, 党红凯, 李科江. 河北省高产夏玉米的群体结构与产量形成特征[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4): 177-183. |
[2] |
刘桂芬, 万发春, 刘晓牧, 谭秀文, 宋恩亮. 渤海黑牛MSTN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体尺性状的关联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1): 17-21. |
[3] |
孔德平, 闫旭东, 赵忠祥, 黄素芳, 赵松山, 徐玉鹏, 孙文元. 渤海湾泥质海岸地带部分生态因子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2): 278-280. |
[4] |
孙世刚, 李英杰, 张建斌. 河北省山前平原粮食生产能力估算[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1): 344-348. |
[5] |
张文宗, 王鑫, 康西言, 魏瑞江, 刘晶淼, 张超. 河北省玉米干旱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2): 367-372. |
[6] |
孙桂荣, 康相涛, 李国喜, 韩瑞丽, 王彦彬, 李明, 贾海芳. 不同饲养方式对固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6, 21(4): 118-122. |
[7] |
郑俊. 关于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畜牧业的思考[J]. 华北农学报, 2005, 20(S1): 186-190. |
[8] |
赵建成, 李琳, 李盼威, 武明录, 尚辛亥, 李凤岚. 河北省珍稀濒危高等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对策初探[J]. 华北农学报, 2004, 19(2): 108-114. |
[9] |
杨金深, 孙丽敏. 河北省1949~1998年种植制度演变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0, 15(4): 126-130. |
[10] |
郭秀林, 白小梅, 王艳华, 崔四平, 李广敏. 光合复合菌对冬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生长发育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0, 15(2): 144-144. |
[11] |
崔淑芳, 王志忠. 陆地棉新品系冀资123的选育[J]. 华北农学报, 1997, 12(1): 129-130. |
[12] |
高胜国. 河北省小麦品种抗锈性鉴定及利用[J]. 华北农学报, 1997, 12(1): 130-131. |
[13] |
樊志和, 王占武, 邢树本, 王静勤, 李风书, 韩万禄, 王丹. 河北板栗、金丝小枣和红小豆品质气候与品质预报[J]. 华北农学报, 1992, 7(1): 56-59. |
[14] |
张淑平, 潘勋, 高俊全. 河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初报[J]. 华北农学报, 1992, 7(1): 107-111. |
[15] |
赵文臣, 石庆宁, 李建成, 孙洗, 高占林,. 核桃举肢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 华北农学报, 1991, 6(S1): 178-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