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农学报 ›› 1964, Vol. 1 ›› Issue (1): 39-43. doi: 10.7668/hbnxb.1964.01.009

所属专题: 土壤肥料

• 论文 • 上一篇    下一篇

苜蓿培养地力改良土壤的效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沈汉1, 张振位2   

  1. 1. 河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 衡水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版日期:1964-03-28

1   

  • Published:1964-03-28

摘要: 我省平原旱薄低产地区的苜蓿主要分布在衡水一带。张家口坝下旱沙地苜蓿多分布在阳原、蔚县。在小农经济时期,衡水地区各县苜蓿面积平均占耕地面积的2—5%;1956年大水,大部被淹死;后又有所恢复与发展,但情况不一。群众种植苜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牲畜饲料,因此一般种植年限偏长,多达七、八年,甚至十余年。苜蓿在种植若干年后产草量少,养地作用弱,且易孳生杂草病虫。

关键词: 张家口地区, 农业生产, 夏玉米, 衡水地区, 改良土壤, 种植, 产草量, 苜蓿, 土壤有机质, 盐碱地

引用本文

沈汉, 张振位. 苜蓿培养地力改良土壤的效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 华北农学报, 1964, 1(1): 39-43. doi: 10.7668/hbnxb.1964.01.009.

使用本文

0
    /   /   推荐 /   导出引用

链接本文: http://www.hbnxb.net/CN/10.7668/hbnxb.1964.01.009

               http://www.hbnxb.net/CN/Y1964/V1/I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