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文

  • 刘乃堂, 卢惠民, 陈新荣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沧州地区东临渤海,地势低洼,河流较多,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加之从秋末到第二年夏初雨雪稀少,蒸发量大,是形成盐碱地多、作物产量低的重要原因。沧州地区是个老棉区,约有三百多年的种棉历史,解放以来,历年棉田面积都在七十万亩以上,大多种在盐碱地上。棉花虽是一种耐盐力强的作物,但在没有灌溉条件的盐碱地上种植,也常常是种不保出,出不全苗,苗不保活,产量很低。
  • 贾如江, 王万兴, 王壮图, 段金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蠡县大百尺位于潴龙河、孝义河之间白洋淀南侧的低洼地带。多年来一直是盐碱地较多的地方。据在附近几个公社调查,大百尺公社有盐碱地24,734亩,占耕地面积的57.8%;国营蠡县农场有地3,984亩,全部是盐碱地;郭丹公社有盐碱地18,139亩,占耕地面积的62.0%;其余万安、留史等公社盐碱地面积也占30-40%。由于盐碱危害,种不保收,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提高。
  • 刘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黄骅县位于东经117°4′—117°48′,北纬38°9′—38°51′,濒临渤海,北接天津专区,西邻沧县,南与盐山县毗连。境内有大面积盐碱土地,长期荒芜,盐碱危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1961年在省、专、县农垦部门领导下,组织了沧州专区荒地勘测大队。该队的黄骅分队对黄骅县的荒地进行了全面的勘测工作。通过综合勘查,摸清了该县荒地资源情况。现根据勘查资料,提出荒地开发利用的意见,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 段功强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石津灌区位于石家庄专区的中部和东部以及衡水专区部分地区。作物以棉麦为主,是我国主要棉粮产区之一。近几年来,经过大规模的扩建,灌区范围扩展到522.4万亩,但是,土壤盐渍化也随之有了迅速的发展,据1958年统计,该区盐渍化土壤有77万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6.4%;而三年后的调查资料表明,盐渍化土壤发展到148万多亩,比原有的增加一倍。今年调查,盐渍土面积又有所增加。土壤盐渍化迅速的发展给灌区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部分灌区被迫停灌,因此,防治盐碱化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兹将我们调查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供参考讨论。
  • 陆锦池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沧州地区有种不保苗和寸草不生的重盐地约二百余万亩。由于缺乏水源,劳畜力不足,大面积地洗盐种稻改良土壤,尚不可能。养护耐盐植物柽柳是利用和改良重盐碱地的一个途径。柽柳(五蕊柽柳 Tmarix pendandra 占多数)俗称红荆,在盐碱地上分布甚广,以运河以东南皮、东光、黄骅、青县最多;是一种速生丰产寿命较长的丛生落叶灌木。
  • 可福存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63年八月上旬,河北省大部分地区降了历史记载上少有的大雨,沿山地区降雨量700-800毫米。据观测,石家庄自八月三日至九日连续降雨741.7毫米,藁城贾村降雨量623.5毫米,深县、衡水一带也在450毫米以上。这次降雨量大于一般年的总降雨量。大雨造成强大的地面径流和洼地长期积水,积水深一至三尺不等,积水时间十至二十天,部分地区积水一个月以上。土壤盐分被冲洗搬运和积聚,脱水过程盐分随土壤水分蒸发作用的分移,使大雨后盐碱地发生错粽复杂的变化。
  • 沈汉, 张振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省平原旱薄低产地面积很大,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多在百斤左右。作物以小麦杂粮为主,小麦占耕地面积的30%左右,黑土地区可达50%。有麦田夏季休闲的习惯,群众称之为“留麦”、“晒麦”、“晒旱麦”或“杀旱麦”。即麦收以后30%—60%的麦田不复种夏作物,休闲伏耕,到秋后再种冬麦,构成三年四熟或四年五熟的耕作制。其轮作次序是:春作——小麦休闲留麦+夏作,这种耕作制在淮北平原及关中地区等半干旱地区颇为盛行。
  • 施琦, 林鉴如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有机肥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源,利用有机肥料改良盐碱地,是我国农民群众从生产实践中所累积的成功经验。研究资料证明,有机肥料对改善土壤物理性,抑制耕层盐分积聚有良好效果。我省盐碱地面积大,盐碱程度不一,为了有效的改良盐碱地,除了系统总结群众保苗经验外,我所从1959年开始,用中等质量的圈肥(骡马粪、土、玉米秸等混制),进行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对比试验,目的在于探求有机肥料防盐保苗的原因,为今后利用有机肥料改良盐碱地,提供资料和依据。
  • 沈汉, 张振位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我省平原旱薄低产地区的苜蓿主要分布在衡水一带。张家口坝下旱沙地苜蓿多分布在阳原、蔚县。在小农经济时期,衡水地区各县苜蓿面积平均占耕地面积的2—5%;1956年大水,大部被淹死;后又有所恢复与发展,但情况不一。群众种植苜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牲畜饲料,因此一般种植年限偏长,多达七、八年,甚至十余年。苜蓿在种植若干年后产草量少,养地作用弱,且易孳生杂草病虫。
  • 刘宗衡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泥炭资源相当丰富,尤以北部张家口、承德、唐山三专区最多。根据各地资料,张家口专区的张北、尚义、沽源、怀安、怀来,蔚县、宣化、崇礼、赤城等县;承德专区的丰宁、兴隆、青隆等县;唐山专区的三河,遵化、玉田、丰润、迁安、湾县、卢龙、昌黎、抚宁等县都有泥炭发现。
  • 谢永刚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张家口地区阳原县南北依山,桑干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沿河两岸有盐碱地约二十万亩,因盐碱严重而撩荒的有一万亩。按当地群众习惯及土壤外部形态,大致可分为:白碱,瓦碱,油碱,盐碱地及轻碱地等五类。以瓦碱最多,约占50%,湿时粘滑,干时硬结成瓦状,宜耕时间短。盐碱地的形成原因,一是气候干燥,雨少而且集中,蒸发量大,二者相差4.7倍;尤其是四月至六月,相差达6.9倍,盐碱也以这时最重。
  • 赵哲权, 张寅卯, 孙祖琰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河北省自解放以后就开始使用过磷酸钙,最初关于磷肥的试验与示范工作做得不多,对于过磷酸钙的使用技术缺乏具体指导,施用不当往往肥效很低。当时对于磷肥的评价,也有不同认识:第一,认为我省土壤磷素丰富,可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第二,认为我省是石灰性土壤,施入的磷肥易被固定,作物难于吸收利用;第三,施用方法不合理,降低了磷肥的效果。
  • 研究简报

  • 王万兴, 毛建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63年八月,河北省平原地区的内陆盐碱地遭受水灾。十月下旬,大部分地区脱水后,我们曾去沧州、衡水、保定等专区的盐碱地区进行了脱水后水盐变化的调查,并在保定专区清苑、定县、蠡县、高阳等县的不同盐碱地上进行了水盐动态规律的定位观测。
  • 高润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雾灵山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是燕山山脉的主峰,地理位置约为北纬40°6′-40°7′,东经117°5′-117°6′。主要为花岗岩和玄武岩侵入体所组成。在拔海1500米以上的山区地势陡峭,最高拔海2100米;山麓地带拔海760米;相对高差1340米。山岭下部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约在10℃以上,平均最高气温在16℃以上,最低气温约3.5℃;年降水量约560mm,主要集中在七、八、九月。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