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玲, 韦树谷, 赖佳, 代顺冬, 张骞方, 曾华兰, 刘佳, 刘杭, 叶鹏盛. 芦笋两性花与雄花的碳氮比及氮化合物相关基因可变剪接的差异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9-17. |
[2] |
柳开楼, 张俊清, 苑举民, 宋文静, 芦伟龙, 董建新, 梁洪波, 张启明, 李文军, 胡惠文. 不同烟草秸秆还田量在水稻土中的腐解特征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268-272. |
[3] |
张士荣, 王军, 张德龙, 丁效东. 有机肥C/N优化及钾肥运筹对烤烟钾含量及香气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3): 220-228. |
[4] |
王磊, 万敬敬, 杜雄, 崔彦宏, 党红凯, 李科江. 河北省高产夏玉米的群体结构与产量形成特征[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4): 177-183. |
[5] |
张倩, 张洪生, 姜雯, 宋希云, 李瑞国.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5): 224-230. |
[6] |
孙世刚, 李英杰, 张建斌. 河北省山前平原粮食生产能力估算[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S1): 344-348. |
[7] |
张文宗, 王鑫, 康西言, 魏瑞江, 刘晶淼, 张超. 河北省玉米干旱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J]. 华北农学报, 2008, 23(S2): 367-372. |
[8] |
冯改静, 李守勉, 李明, 田景花, 王俊玲, 李伟平. 不同碳氮比栽培料对猴头菌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2): 131-135. |
[9] |
刘世亮, 刘增俊, 杨秋云, 介晓磊, 化党领, 刘芳, 杨振民, 杨晓. 外源糖调节不同碳氮比对烤烟生理生化特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6): 161-164. |
[10] |
赵建成, 李琳, 李盼威, 武明录, 尚辛亥, 李凤岚. 河北省珍稀濒危高等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对策初探[J]. 华北农学报, 2004, 19(2): 108-114. |
[11] |
李吉进, 徐秋明, 倪小会, 安文焕, 刘广余. 施用膨润土对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2, 17(2): 88-91. |
[12] |
杨金深, 孙丽敏. 河北省1949~1998年种植制度演变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0, 15(4): 126-130. |
[13] |
郭秀林, 白小梅, 王艳华, 崔四平, 李广敏. 光合复合菌对冬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生长发育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0, 15(2): 144-144. |
[14] |
崔淑芳, 王志忠. 陆地棉新品系冀资123的选育[J]. 华北农学报, 1997, 12(1): 129-130. |
[15] |
高胜国. 河北省小麦品种抗锈性鉴定及利用[J]. 华北农学报, 1997, 12(1): 13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