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谭子笛,郭鸿雁,陈建军,等.不同播期对烤烟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5):556-560. [2] 李海平,朱列书,黄魏魏,等.种植密度对烟田环境、烤烟农艺性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8,22(5):489-490. [3] 王 斌.群体质量的优化对烟叶等级结构的效应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4] 郑克宽,任有志,吕风山,等.烤烟合理群体结构和产质量形成规律的研究[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5,16(1):28-34. [5] 王 瑞,刘国顺,倪国仕,等.种植密度对烤烟不同部位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同化物积累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9,35(12):2288-2295. [6] 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90-199. [7] 凌启鸿.作物群体质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5. [8] 张自常,徐云姬,褚 光,等.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群体质量[J].作物学报,2011,37(11):2011-2019. [9] 冷锁虎,左青松,戴 敬,等.油菜高产群体质量指标研究[A].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4:38-44. [10] 王志才,李存东,张永江,等.种植密度对棉花主要群体质量指标的影响[J].棉花学报,2011,23(3):284-288. [11] 李向岭,赵 明,李从锋,等.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J].作物学报,2010,36(12):2143-2153. [12] 曹仕明,蔡 鑫,伍义成,等.不同栽培模式对恩施山地特色烤烟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1):185-192. [13] 吴 雷,曹国璠.不同施肥措施对烤烟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6):255-258. [14] 苑举民,张忠锋,石 屹,等.低肥力土壤施氮对烤烟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47-51. [15] 江 豪,陈朝阳,王建明,等.种植密度,打顶时期对云烟85烟叶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4):437-441. [16] 黄泽生,林 伟.高山区不同播栽期对烤烟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1-12. [17] 杨 亚.播栽期对湖南部分主产烟区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18] 朱英华,屠乃美,肖汉乾,等.硫对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14,17(2):42-48. [19] 张贵龙,赵巧梅,马新明,等.汞对烤烟干物质积累及其生理活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9(3):352-355. [20] 张 翔,毛家伟,黄元炯,等.不同施肥处理对烤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A].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3):31-24,91. [21] Toshiyuki T,Shoji M,Takahiro N,et al.Rice yield potential is closely related to crop growth rate during late reproductive period[J].Field Crops Res,2006,96(2/3):328-335. [22] 霍中洋,姚 义,张洪程,等.播期对直播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3):2592-2606. [23] 洪植蕃,林 菲,庄宝华,等.两系杂交稻栽培生理生态特性Ⅱ.干物质生产特性[J].福建农学院学报,1992,21(2):129-136. [24] 陈传永,侯玉虹,孙 锐,等.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J].作物学报,2010,36(7):1153-1160. [25] 上官克攀,杨虹琦,罗桂森,等.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和烟碱含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3(8):42-45. [26] 李艳大,汤 亮,张玉屏,等.水稻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4):952-958. [27] 朱相成,汤 亮,张文字,等.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下水稻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34-43. [28] 安 强,李宏伟,李春莲,等.小麦叶面积指数的遗传变异及其影响因素与产量的关系[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2):46-53. [29] 祁红彦,周广胜,许振柱.北方玉米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垂直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8,24(1):22-26. [30] 申广荣,王人潮,李云梅,等.水稻群丛结构和辐射传输分析[J].作物学报,2001,27(6):769-7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