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志立, 许钢垣, 李生海. 遗传育种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
[2] 李潮海, 苏新宏, 谢瑞芝, 等. 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气候生态条件关系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1, 34(3): 311-316.
[3] Belay A, Claassens A S, Wehner F C. Effect of direct nitrogen and potassium and residual phosphorus fertilizers on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microbial components and maize yield under long term crop rotation[J].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2, 35(6): 420-427.
[4] Presterl T, Groh S, Landbeck M.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European maize hybrids developed under conditions of low and high nitrogen input[J]. Plant Breeding, 2002. 121: 480-486.
[5] Zoltan Berzsenyi, Bela Gyorffy, DangQuoc Lap. Effect of crop rotation and fertilization on maize and wheat yields and yield stability in a long term experiment[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 2000(13): 225-240.
[6] 赵秉强, 张夫道. 我国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8(增刊): 3-8.
[7] 宋永林, 袁锋明, 姚造华, 等. 不同肥料配比对夏玉米生物性状及产量影响的定位研究[J]. 土壤肥料, 2001(1): 31-35.
[8] 朱星陶, 李德珍, 范德文. 下等旱作土不同肥量配比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1999, 27(增刊): 32-35.
[9] 宋永林, 姚造华, 王丽霞. 氮磷钾化肥与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夏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土壤肥料, 2000(6): 44-45.
[10] 刘恩科, 赵秉强, 胡昌浩, 等. 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5): 711-716.
[11] 曾希柏, 李菊梅. 中国不同地区化肥施用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3): 387-392.
[12] 鲁如坤, 时正元, 施建平. 我国南方6省农田养分平衡现状评价和动态变化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2): 63-67.
[13] 曾希柏, 胡学玉, 胡清秀. 我国肥料的施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科技导报, 2002(8): 36-39.
[1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中国玉米品种动态[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5] 郭庆法, 王庆成, 汪黎明. 中国玉米栽培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6] 褚清河, 潘根兴, 廖宗文, 等. 土壤养分类型与玉米最适施肥比例[J]. 土壤通报, 2004, 35(6): 750-752.
[17] 李发民, 毛建昌, 李向拓, 等. 农田土壤养分变化与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8): 107-108.
[18] 何萍. 金继运, 李文娟, 等. 施磷对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吸磷特性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3): 538-543.
[19] 张福锁, 龚元石, 李晓林. 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新动态[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159-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