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晓玉, 李庆伦, 姜兴林, 王贺, 杨灵玲, 史亚娟, 李洪连, 陈琳琳, 杨雪, 施艳. BYDV GAV编码蛋白质的定位、互作及致病相关功能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150-156. |
[2] |
刘志萍, 德木其格, 马宇, 巴图, 李建波, 郭呈宇, 吕二锁, 王海泽, 王文迪, 徐寿军. 不同密度下大麦灌浆期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2): 56-66. |
[3] |
陈晓东, 赵斌, 王瑞, 朱斌, 季昌好. 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130-135. |
[4] |
姚佳延, 于国琦, 洪益, 吕超, 许如根. 大麦株高类性状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28-32. |
[5] |
德木其格, 刘志萍, 王磊, 王金波, 齐海祥, 郭呈宇, 吕二锁, 巴图, 徐寿军. 不同施氮水平对大麦光合性能及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3): 126-135. |
[6] |
陈亚男, 吕晓惠, 丁谦, 郑晗, 杨宁, 宋晴晴, 王俊峰, 李景娟, 高建伟. 大白菜对氮素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相关特征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131-140. |
[7] |
董艳辉, 刘龙龙, 温鑫, 于宇凤, 杨方, 刘根科, 崔林, 曹秋芬, 秦永军. 基于基因分型技术的燕麦SNP标记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1): 97-106. |
[8] |
韩静丽, 关小康, 崔静宇, 丁超明, 杨明达, 刘影, 王怀苹, 李玉华, 王同朝. 连续干旱复水对不同基因型玉米苗期根冠补偿能力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1): 140-147. |
[9] |
姜琪, 陈志伟, 刘成洪, 何婷, 郭桂梅, 高润红, 徐红卫, 李颖波, 陆瑞菊, 黄剑华. 大麦地方品种苗期耐低氮筛选和鉴定指标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1): 148-155. |
[10] |
陈晓东, 季昌好, 赵斌, 朱斌, 王瑞. 大麦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的差异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S1): 17-21. |
[11] |
刘洁, 李伟, 荣敏, 任二军, 刘进军, 韩学良, 霍自双, 邢秀梅. 地产狐和芬兰狐GH基因多态性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S1): 73-78. |
[12] |
刘新春, 冯宗云. 大麦籽粒阿拉伯木聚糖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3): 119-128. |
[13] |
陈晓东, 赵斌, 季昌好, 李金宝, 朱斌, 王瑞. 栽培与野生大麦籽粒性状比较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117-121. |
[14] |
陶静静, 王海标, 朱宗瑛, 谭金芳, 王宜伦. 不同基因型夏玉米间作对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6): 185-191. |
[15] |
包海柱, 徐寿军, 张凤英, 刘志萍, 吕二锁. 模拟干旱胁迫下大麦叶片保护性酶的发育遗传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6): 10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