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1991年, 第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1-03-28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武金铭, 刘洪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试拟了冀中南小麦高产品种选育模式,以此为模板选育出冀84-5418小麦品种.通过对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的分析,表明冀84-5418不仅是多种优异性状的集合体,而且是穗分化早、发育协调、具有较高自身调节能力和潜在生产力的重组生物型.一般稳产400~550公斤/亩.
  • 彭永康, 祁忠占, 宋玖雪, 罗燕, 甄颖, 李可仙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花药三个不同发育时期的邻苯二酚氧化酶同工酶存在明显差异,不育系中的同工酶谱带数多于保持系.考虑到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核与保持系相同,但具有与保持系不相同的不育细胞质,故邻苯二酚氧化酶同工酶可能与植物的雄性不育特性有某种联系.雌蕊中的邻苯二酚氧化酶同工酶在不育系与保持系间基本相同,这可能与雌蕊中不育系、保持系间的核质组成相同有关,这一事实似乎从另一侧面说明了邻苯二酚氧化酶与不育特性存在着某种联系.
  • 刁现民, 杜瑞恒, 王天宇, 王朝斌, 石艳华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对谷子Ch型显性雄性核不育花药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其杂合株花粉发育正常,但开花时花药不开裂;纯合株自造孢细胞期到花粉积累淀粉时均有败育发生,但主要在小孢子期;杂合株的药室壁细胞药隔发育正常;纯合株的药室壁细胞药隔则发生各种异常,可以认为这是其雄性败育的原因.
  • 刘继华, 于凤英, 尹承佾, 陈茂学, 王海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利用四十个陆地棉亲本,经两年异地试验证明,以表型相关(r_p)矩阵代替遗传相关矩阵(r_g)作为距离分析的基础转换矩阵,不仅从统计角度分析是可行的;而且从应用角度分析,前者也具有相关结果一致性好,性状标准化合理,相关矩阵不会出现不正定性,年份之间可保证参与距离分析的性状完全一致,D~2估测结果一致性及聚类分析结果相符率高等优点.最长距离法的聚类范围大,并类合理且灵敏度高,聚类结果实用价值高,建议以表型相关矩阵(P)—主成份转换(C)—欧氏距离(E)—最长距离法(L).即PCEL法,作为棉花杂交亲本距离估测与聚类分析的适宜方法.
  • 张泽民, 任和平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河南省1977~1986年参加玉米区试的93个杂交种和辽宁省1980~1986年参加玉米区试的86个杂交种.结果表明:(1)两省参试的玉米杂交种的平均产量基本相同,但辽宁省参试玉米的穗长、穗粗、千粒重、穗行数和秃尖长等5个性状的平均值都高于河南参试玉米10%以上,出籽率低于河南1.55%.(2)河南省玉米高产杂交种的穗粒结构特征是果穗较粗、穗行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的中穗型;辽宁省玉米高产杂交种的穗粒结构特征是果穗较长、穗行数较多、结实性好、出籽率高的大穗型.(3)两省玉米杂交种穗粒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气象因素不同造成的.
  • 薛保国, 何家泌, 王锡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小麦慢叶锈品种具有侵染率低、潜伏期长、孢子堆小、产孢量少、严重度低、病害进展曲线下面积小和病害虽流行但产量损失不显著等特点.潜伏期和扬花期平均病害严重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最密切,因此测定某一小麦品种的潜伏期(x1)和平均病害严重度(x2)(田间感病对照品种发病达50%或95%时),可以作为衡量该品种慢(快)叶锈性的两个指标和选种的依据.用y=94.67-3.10x1+0.51x2估测由叶锈造成的小区产量损失(y)有一定可靠性(R=0.96).用聚类分析法把供试品种分为慢锈、中慢、中快和快锈品种类型.苗期和成株期慢叶锈性有一定的吻合性.
  • 阎继耀, 程林梅, 张原根, 张和, 梅青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证明:中4、中5两个远缘杂种后代材料,保留了其亲本天蓝堰麦草许多重要的抗旱优良特性,地下部根系发达,根冠比大,在土壤干旱条件下能主动调节根系活性,提高吸水能力.地上部叶片比孔面积小,蒸腾消耗低.在水分胁迫时能建立起开源节流的水分经济,保持较高的水分势.不同水分处理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细胞膜透性变化幅度小,恢复性好,对干旱有较强的适应性,是小麦抗旱育种良好的种质资源.
  • 崔洋, 刘克明, 魏建昆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别从玉米小斑病菌T、C、O三个生理小种的菌丝中提取可溶性蛋白,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经多次比较试验,T、C、O小种的蛋白质图谱主带基本相同,个别带存在一定差异,而同一生理小种不同菌株间差异甚小.建议运用病原菌蛋白电泳的方法,作为小种分类、病害预测的手段之一.
  • 黎新莹, 冯书亮, 傅韵琴, 范秀华, 邢建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亚洲玉米螟对苏芸金杆菌的毒力效价进行了测定.供试虫以玉米螟二龄幼虫为佳.用候选苏芸金杆菌制剂与半人工混合饲料混合接虫感染的方法作毒力效价测定,结果准确,操作方便,完成一次测定需时三天,标准差为15.49%.
  • 张慧杰, 李建社, 张卓敏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1986~1988年,通过不同年型、不同生态环境试验,地膜覆盖棉田苗期蚜虫的防治,可不采用杀虫剂拌种;地膜白色反射光可以拒避有翅蚜入田,推迟发生期;蚜虫初发时,利用无视异绒螨抑制棉蚜种群增长;盛发期,依靠麦田七星瓢虫等天敌的自然迁移控制蚜虫.如虫口达到防治指标,可采用氧化乐果涂茎防治.
  • 韩锦峰, 林学梧, 黄海棠, 王延亭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乙烯释放量、细胞膜透性、呼吸强度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乙烯释放量、细胞膜透性、呼吸强度均呈现增加.并发现上部叶中的乙烯释放量、细胞膜透性和呼吸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 王玉国, 荆家海, 王韶唐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两个抗旱性不同的高粱品种“3197B”和“三尺三”,在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品种3197B渗透势降低,渗透调节能力较强.正常灌水时,两品种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光照增强而增加,品种间差异不大;水分胁迫条件下,上午3197B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高于三尺三,午后水分胁迫严重时又低于三尺三,但其叶水势和膨压比三尺三高.
  • 王洪隆, 何俊英, 马筠, 洪仁远, 王焘宽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蒜发芽叶愈伤组织发生过程中,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和质体的数量呈增加趋势,结构呈完善趋势,细胞液泡化程度降低;而愈伤组织细胞中,这些细胞器的数量有所下降,有的线粒体发生解体.细胞脱分化过程中,细胞分裂以核缢裂的无丝分裂方式进行.在愈伤组织发生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呈减少和减弱的趋势,而在愈伤组织中,又有所增加和增强.
  • 关军锋, 束怀瑞, 黄天栋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苹果(新红星和金矮生)果实生理落果的早期、后期乙烯释放率较低,其高峰期乙烯释放率较高.果实乙烯释放率与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因发育状况不同而不同.生理落果的早期,果实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高峰期过氧化物酶活性迅速增大.果实不同部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同工酶谱有明显差别.
  • 杨晓辉, 胡道芬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40种基因型的大麦花药分别接种在附加2mg/L2,4-D和0.5mg/LKT的培养基上,共有31种基因型的花药形成了愈伤组织,最高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达到49%,绿苗诱导率达到1.4%.在培养基的筛选试验中,B5和N6培养基的效果明显优于MS和C17.增加基本培养基中硝态氮含量或减少铵态氮含量都促进大麦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大麦花药接种后,用短期高温或低温处理有明显不同的效果.有些基因型经高温处理后.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得到很大提高,但受到低温处理的抑制.而另一些基因型经低温处理后,花粉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受到促进,但受到高温处理的抑制.不同材料对培养温度的反应有明显差异.本试验证明:激素2,4-D是诱导大麦花粉愈伤组织的必要成分.广泛收集和筛选不同的基因型,选择适宜的培养条件,可以提高大麦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
  • 阎家廉, 李安智, 赵炳宜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159份河南省绿豆品种资源.结果表明,绿豆籽粒有无光泽与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品种中有光泽籽粒率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品种中无光泽籽粒率与其相反.这一结果,为绿豆育种和加工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刘金城, 杨晶秋, 白成云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还田有机物在地膜覆盖下的分解略高于露地栽培,腐殖化系数为0.17~0.41,土壤有机质的年亩矿化量为92~164kg.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高于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尤其是未经分解的有机物,适量配施化肥,明显优于等氮量的腐熟有机肥.为此,要重新组合农业措施.以调整土壤有机质分解与积累之间的关系.
  • 张秀荣, 李堃, 都桂芳, 张向军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本试验针对沙棘采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适当浓度的乙烯利具有促使果实和叶片脱落的功效,进行了化学采收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沙棘果实由绿变黄期,喷10000ppm的40%乙烯利溶液,一般气候条件下,7天后即有部分果实开始脱落,而且果实完好率明显增多.与振动或气动采收机械结合效果更为理想.
  • 刘中丽, 邓根云, 蔡涤华, 郭文利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水温对大瓶螺心率的影响,在7~38℃之间心率随温度上升而加快,超过40℃心率下降.致死温度的上、下限为47℃和3 ℃.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5.4℃,孵化的有效积温为161.3℃,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25~30℃,温度≥34℃,孵化速度为零.
  • 陈文良, 陈卓雄, 侯方兴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代料不同配方培养基对木耳菌丝体生长影响的研究,明确配方1培养基上木耳菌丝体生长较快,菌丝体浓白、稠密、生长茁壮,栽培袋污染率低.这是由于配方1的营养、碳氮比和物理性状适于木耳菌丝体生长的缘故.配方1的成份为:棉子皮48%,锯末48%,石膏1%,磷肥1%,石灰1.5%,尿素0.5%.
  • 刘喜文, 常明昌, 卢耀环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一般人工栽培猴头多采用棉子壳、锯木屑进行,为了寻找在北方更为广泛而价格低廉的原料,作者采用多种原料进行栽培试验,发现用玉米芯栽培的猴头和用棉子壳栽培的一样,不仅产量高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现将玉米芯栽培猴头的营养研究报道如下.一、材料及方法
  • 张毅, 顾慰连, 戴俊英, 郑波
    摘要 ( ) HTML PDF ( ) 可视化 收藏
    零上低温胁迫使光合作用下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低温解除后,光合作用变化规律,尚无报道,本试验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4月26日盆栽播种玉米(丹玉13号),盆钵直径34cm,高30cm.分别在孕穗期和灌浆期(抽雄后20天)用E-15型人工气候箱对植株进行低温胁迫5天:温度10℃,光照强度20 000Lx,光周期12/12小时,相对湿度(白天/昼夜)60%/90%.对照处理除温度(25℃)外,其余条件同上.处理结束后,置于自然条件下恢复生长,分别在第5天、15天和35天对
新闻公告 更多
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版权信息
二维码
  • 《华北农学报》官网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