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裕伟,马富裕,冯治磊,等. 滴灌条件下春小麦耗水规律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2):112-117.
[2] Zarghami M, Fotookian M R, Safari N, et al. Reservoir operation using system dynamics under climate change impacts:a case study of Yamchi reservoir, Iran[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2016,9(16):678.
[3] 李科江, 张西科, 刘文菊,等. 不同栽培措施下冬小麦灌浆模拟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1,16(2):70-74.
[4] 李秧秧. 灌浆期持续干旱对不同产量潜势小麦品种灌浆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1997,6(4):47-50.
[5] 王平, 魏亦勤, 裘敏, 等. 不同灌水条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宁夏农林科技,2004(2):7-9.
[6] Skaggs T H, Trout T J, Rothfuss Y. Drip irrigation water distribution patterns:effects of emitter rate, pulsing, and antecedent water[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10,74(6):1886-1896.
[7] 李燕山, 白建明, 许世坤, 等. 不同灌水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6):8-13.
[8] 张洁梅, 武继承, 杨永辉, 等. 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节水灌溉,2016(8):30-32.
[9] 赵志成, 杨显贺, 李清明, 等. 不同膜下滴灌方式对设施黄瓜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4,34(22):6597-6605.
[10] 杜尧东, 刘作新, 赵国强, 等. 冬小麦田秸秆覆盖的小气候效应[J]. 生态学杂志,2000,19(3):20-23.
[11] 梁建财, 史海滨, 李瑞平, 等. 不同覆盖方式对中度盐渍土壤的改良增产效应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4):416-424.
[12] 王虎, 王旭东, 田宵鸿.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不同活性组分储量及分配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4,25(12):3491-3498.
[13] 武志杰, 张海军, 许广山, 等.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效果[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5):539-542.
[14] 刘阳, 李吾强, 温晓霞, 等. 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2):80-85.
[15] 高茂盛, 廖允成, 吴清丽, 等. 麦秸翻压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旗叶抗性的生理效应[J]. 生态学报,2007,27(10):4197-4202.
[16] 张俊鹏, 孙景生, 刘祖贵, 等. 不同水分条件和覆盖处理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3):501-506.
[17] 杨茹, 马富裕, 何海兵,等. 滴灌春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J].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4):743-746.
[18] 张娜, 张永强, 徐文修,等. 滴灌量对冬小麦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4(1):64-73.
[19] 刘义国, 林琪, 王月福, 等. 秸秆还田与氮肥耦合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42-44.
[20] 程毛林. Richards模型参数估计及其模型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40(12):139-143.
[21] 郑立飞. Richards模型的推广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8):107-110.
[22] 高志红, 陈晓远, 刘晓英. 土壤水变动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8):52-58.
[23] 薛丽华, 段俊杰, 王志敏, 等. 不同水分条件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_土壤水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0,30(19):5296-5305.
[24] 姚素梅, 康跃虎, 刘海军, 等. 喷灌与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16-19.
[25] 孟兆江, 孙景生, 段爱旺, 等. 调亏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及其模拟模型[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8-23.
[26] 刘培, 蔡焕杰, 王健. 土壤水分胁迫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J]. 节水灌溉,2010(1):1-4.
[27] 赵聚宝, 梅旭荣, 薛军红, 等. 秸秆覆盖对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1996,29(2):59-66.
[28] 陈四龙, 裴冬, 王振华, 等. 华北平原膜下滴灌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对供水方式响应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6):26-31.
[29] 邓振镛, 张强, 王强, 等. 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贮水力和农田耗水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0,30(14):3672-3678.
[30] 张岁岐, 山仑.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研究进展[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4):1-5.
[31] 房全孝, 陈雨海, 李全起, 等. 灌溉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4):34-39.
[32] 高茂盛, 廖允成, 李侠, 等. 不同覆盖方式对渭北旱作苹果园土壤贮水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5(10):2080-20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