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车莉.农作物秸秆资源数量估算、分布与利用潜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4.
[2] 任仲杰,顾孟迪.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105-2106.
[3] 胡宏祥,程燕,马友华,等.油菜秸秆还田腐解变化特征及其培肥土壤的作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3):297-302.
[4] 彭春艳,罗怀良,孔静.中国作物秸秆资源量估算与利用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3):14-20.
[5] 刘建胜.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6] 冯瑞云,杨武德,王慧杰,等.秸秆扩蓄肥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100-105.
[7] 李佳佳.秸秆-膨润土-PAM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的调控效应[D].重庆:西南大学,2011.
[8] 王志玉,刘作新,蔡崇光,等.两种农用高吸水树脂的制备工艺及其土壤保水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6):64-67.
[9] 李樊敏,冀慧,陈渠昌.聚丙烯酰胺改良土壤的应用研究综述[J].人民黄河,2010,32(7):91-94.
[10] 吴淑芳,吴普特,冯浩.高分子聚合物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3,23(1):42-45.
[11] 潘英华,雷廷武,张晴雯,等.土壤结构改良剂影响下的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26(5):63-67.
[12] 南建福,冯瑞云.土壤扩蓄增容颗粒有机肥,中国,ZL200910073846.7[P].2009-07-22.
[13] 刘娜,晋日亚,南建福.土壤保水扩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0(1):34-35,50.
[14] 冯瑞云,王慧杰,闫贵云,等.旱地宽窄行种植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5(5):80-84.
[15] 王慧杰,郝建平,冯瑞云,等.微孔深松耕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棉花产量与种籽品质[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8):7-14.
[16] 王慧杰,冯瑞云,张志军,等.不同土壤水分抑蒸剂保水效果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9,24(6):60-64.
[17] 曹龄月.长白山火山灰土壤地理发生特征实验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18] 段运平,刘守渠,古晓红,等.高寒冷凉区栽培方式、密度与覆膜对玉米新品种并单16号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9):1123-1126.
[19] 张志军,王慧杰,李会珍,等.秸秆育苗钵质量和性能影响因素及成本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0):83-87.
[20] 唐泽军,雷廷武,张晴雯,等.降雨及聚丙烯酞胺(PAM)作用下土壤的封闭过程和结皮的形成[J].生态学报,2002,22(5):674-6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