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丽娜,李春喜,邵云,等.氮肥对超高产小麦地上部各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2(1):43-45.
[2] 徐茂林,吴兰云.优化施肥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效应[J].土壤肥料,2003(4):11-15.
[3] 贾振华,李华,姜子英.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8,3(2):136-138.
[4] 骆晓声,寇长林,马政华,等.不同施肥制下砂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J].河南农业科学,2009(11):64-68.
[5] 姜东,戴延波,荆奇,等.氮磷钾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4):566-571.
[6] 谭金芳,韩燕来,介晓磊,等.轻壤质潮土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3,34(5):436-439.
[7] 李根林,王应君.豫东潮土地区肥料深施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6):76-78.
[8] 胡霭堂.植物营养学(下册)[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9] 刘树堂,隋方功,韩晓日,等.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品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6):1178-1183.
[10] 曲环,赵秉强,陈雨海,等.灰漠土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1):12-17.
[11] 门明新,李新旺,许皞.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8):2339-2346.
[12] 赵秉强,张夫道.我国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2,8(S1):3-8.
[13] 陈磊,郝明德,张少民.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101-105.
[14] 李京涛,李文香,刘义国,等.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生育后期旗叶衰老性状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4):279-282.
[15] 宋永林,唐华俊,李小平.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褐潮土有机质变化的影响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22(增刊):100-105.
[16] 万菲菲,林琪,刘树堂,等.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光合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3):203-206.
[17] 王道中,郭熙盛,何传龙,等.砂姜黑土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38(1):55-57.
[18] 李举华,林荣芳,刘兆丽,等.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及群体受光态势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23(3):209-212.
[19] 李京涛,姜雯,张玉梅,等.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根系衰老和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7,22(5):138-141.
[20]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1] 皇甫湘荣,杨先明,黄绍敏,等.长期定位施肥对强筋小麦郑麦902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6,4:77-80.
[22] 林治安,赵秉强,袁亮,等.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9,42(8):2809-2819.
[23] 杨兆顺,吴俊强,钱芳,等.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25(1):208-219.
[24] 杨佩珍,沈金川,张文献.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03,19(1):53-57.
[25] 马永良,师宏奎,张书奎,等.玉米秸秆整株全量还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S1:4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