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英普,何武权,韩健水分胁迫对玉米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1999,10(3):18-20.
[2] 关义新,戴俊英,徐世昌,等.玉米花期干旱及复水对植株补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7,23(6):740-745.
[3] 李萌,田宵鸿,李生秀花期前后不同干旱过程对玉米抗早生理反应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6):26-30.
[4] 梁哲军,陶洪斌,周祥利,等.玉米光合生理对苗期土壤水分亏缺的响应[J].玉米科学,2008,16(4);72-76.
[5] 王建程,严昌荣,卜玉山,不同水分与养分水平对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5,26(2):95-98.
[6] 李潮海,栾丽敏,王群,等.苗期遮光及光照转换对不同玉米杂交种光合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5,31(3):381-385.
[7] 白宝璋,朱广发,陈颖,等.玉米光合色素含量快速测定[J].玉米科学,1994,2(2):77-79.
[8] 张守仁.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及讨论[J].植物学通报,1999,16(4):444-448.
[9] 王可玢,许春辉,赵福洪,等.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某些体内叶绿素a荧光参数的影响[J].生物物理学报,1997,13(2):273-278.
[10] 王群,李潮海,杨秋云,等.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生育后期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2(5):473-478.
[11] 李耕,高辉远,赵斌,等.灌浆期干早胁迫对玉米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9,35(10):1916-1922.
[12] 郭天财,方保停,王晨阳,等.水分调控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及其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2):6-10.
[13] 戴明宏,陶洪斌,王利纳,等.不同氮肥管理对春玉米干物质生产、分配及转运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23(1):154-157.
[14] 郭庆法,王庆成,汪黎明.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5] 宋凤斌,戴俊英.干旱胁迫对玉米雌穗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1):18-22.
[16] 白莉萍,隋方功,孙朝晖,等.土壤水分胁迫对玉米形态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24(7):1556-1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