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卫东,张平,李文清.6-BA对葡萄果实生长及碳、氮同化物运输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2,29(4):303-306.
[2] 李建国,黄旭明,黄辉白.NAA增大荔枝果实及原因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10-12.
[3] 闫国华,甘立军,孙瑞红,等.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调控苹果果实早期生长发育机理的研究[J].园艺学报,2000,27(1):11-16.
[4] 吴俊,钟家煌,徐凯,等.外源GA3对藤稔葡萄果实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1,18(4):209-212.
[5] 刘遵春,陈荣江,包东娥,干旱胁迫对金光杏梅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8,23(1):119-122.
[6] 常美花,张素英,毕树广.温室条件下杏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和Vc含量的变化[J].华北农学报,2007,22(3):68-70.
[7] 黄海,方金豹,唐常青,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对甜樱桃树的化学控制效应[J].华北农学报,1993,8(1):101-106.
[8] 俎文芳,刘国俭,赵永波,等.生长调节剂促进桃实生树提早成长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5,20(6):107-109.
[9] 李岩,王少敏,孙山.美国杏新品种介绍[J].农业科技通讯,2002(4):49.
[10] 杨留成,禹明甫,杨艳丽,等.凯特杏栽植密度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33-3236.
[11] 崔潇.凯特杏日光温室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06(4):49-50.
[12] 赵世杰,刘华山,董新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100-102.
[13] 仝月奥.果树营养诊断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14] 薛应龙.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34-336.
[15] 张平,黄卫东.6-BA在葡萄植株体内的运转和分配[J].果树学报,2002,19(3):153-157.
[16] 胡仕碧,赵强.巨峰葡萄开花前至落果期14C-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及落花落果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0(4):36-38.
[17] 李宪利,高东升,夏宁.赤霉素设施条件下桃幼果淀粉代谢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7,28(2):146-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