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秋圆, 赵帅兵, 梁贺, 刘晔, 崔燕妮, 彭廷, 赵全志, 张静. 不同生育时期水稻土壤细菌群落特征与生态功能预测[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140-149. |
[2] |
张盼盼, 邵运辉, 刘京宝, 乔江方, 李川, 张美微, 赵霞, 黄璐. 施用氮锌肥对不同夏玉米品种干物质和氮锌元素累积分配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2): 96-103. |
[3] |
严红梅, 段秋宇, 李虹桥, 郭世星, 吴永成. 密度对甘蓝型矮秆油菜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143-148. |
[4] |
李菊, 高程斐, 马宁, 王舒亚, 罗石磊, 吕剑, 冯致, 胡琳莉, 肖雪梅, 郁继华.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松花菜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6): 153-162. |
[5] |
段秀建, 张巫军, 姚雄, 唐永群, 文明, 李经勇. 收割时间和留桩高度对渝香203再生稻再生力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118-125. |
[6] |
钟楚, 简少芬. 氮素营养调控植物逆境适应的机理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424-432. |
[7] |
李国强, 张建涛, 胡峰, 周萌, 陈丹丹, 郑国清. 盛花期渍水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81-88. |
[8] |
韦小珊, 梁俭伟, 张集胜, 佟天一, 黄穗华, 莫钊文, 田华, 潘圣刚, 段美洋, 唐湘如. 不同灌溉方式对香稻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4): 129-136. |
[9] |
罗凯, 杜青, 陈平, 谢琛, 汪锦, 王甜, 张晓娜, 杨文钰, 吴永成, 雍太文.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套作大豆氮素 积累、分配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4): 137-144. |
[10] |
胡志华, 徐小林, 李大明, 柳开楼, 余喜初, 叶会财, 胡惠文. 土壤改良剂对中稻-再生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114-121. |
[11] |
唐志伟, 龙文飞, 戴炜, 傅志强. 不同种植方式增苗节氮对双季晚稻干物质积累及其分配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2): 162-170. |
[12] |
曹超群, 张国斌, 胡琳莉, 强浩然, 马国礼, 杜淼鑫, 李雨桐. 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辣椒器官氮素分配特性和基质氮素运移规律[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2): 171-177. |
[13] |
段文学, 汪进丽, 张海燕, 解备涛, 汪宝卿, 张立明. 栽插方式和密度对鲜食型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块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4): 167-174. |
[14] |
孟维伟, 张正, 徐杰, 南镇武, 刘灵艳, 高华鑫, 郭峰, 万书波. 不同施氮量对玉米花生间作下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4): 175-180. |
[15] |
王世杰, 张恒嘉, 巴玉春, 王玉才, 黄彩霞, 薛道信, 李福强. 膜下滴灌调亏辣椒产量构成要素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4): 217-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