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建玲, 吴晶, 贾可, 廖文华, 吕英华, 马俊永.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磷与磷肥产量效应变化[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104-111. |
[2] |
马杰, 孙向阳, 索琳娜, 王磊, 孙娜, 许宁, 李佳. 两种改良剂对北方石灰性土壤中镉的钝化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2): 152-159. |
[3] |
王柏寒, 郭斗斗, 黄绍敏, 徐祺豪, 张珂珂. 不同磷肥对潮土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6): 171-177. |
[4] |
史昕倩, 向春阳, 赵秋, 董家僖, 袁苗苗, 田秀平. 翻压春油菜对土壤磷素及玉米磷吸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3): 166-173. |
[5] |
黄晨晨, 宋晓, 黄绍敏, 张珂珂, 岳克. 不同磷效率小麦根系形态、磷素转运及产量的差异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169-175. |
[6] |
裴志强, 卢树昌, 王茜, 王大凤. 不同种植密度的夏季填闲作物对设施土壤磷素形态及其迁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126-132. |
[7] |
吴永成, 李梦颖, 杨云飞, 刘士山, 曾祥忠. 光叶紫花苕生物固氮能力及其还田氮素对玉米的当季有效性[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183-189. |
[8] |
刘蕾, 王凌, 徐万强, 张国印, 赵欧亚, 郜静, 李玭. 设施土壤磷素淋失环境阈值及防控措施[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197-203. |
[9] |
曹超群, 张国斌, 胡琳莉, 强浩然, 马国礼, 杜淼鑫, 李雨桐. 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辣椒器官氮素分配特性和基质氮素运移规律[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2): 171-177. |
[10] |
孟祥坤, 于新, 朱超, 胡兆平, 范玲超. 解磷微生物研究与应用进展[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S1): 208-214. |
[11] |
张玉芹, 杨恒山, 张瑞富, 范秀艳, 李莹莹, 刘志雄. 四种复合肥对春玉米植株磷吸收转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4): 137-141. |
[12] |
朱义勇, 王敏, 李翔, 张秀丽, 孙广玉. 移栽期低温强光对烤烟新生叶和成熟叶PSⅡ功能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2): 138-144. |
[13] |
史建硕, 张彦才, 王丽英, 李若楠, 任燕利, 翟凤芝, 孙璇. 聚磷酸铵水溶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以及磷素吸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36-40. |
[14] |
王红云, 高占锋, 付才, 黄志国, 常志强, 刘悦. 大枣不同组织氮稳定同位素变化规律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S1): 429-434. |
[15] |
张振乾, 肖钢, 官春云, 邬贤梦, 熊兴华, 李云昌, 胡琼, 陈社员. 利用转录组及iTRAQ技术筛选高油酸油菜抗病相关基因[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5): 1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