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杰, 刘洪泉, 赵芸, 杨锴, 傅永斌, 顾玉章, 孙丽静, 胡梦芸, 李辉, 张颖君. 北方冬麦区小麦春化基因的组成与分布及其与冬春性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62-67. |
[2] |
赵长云, 石海春, 夏伟, 蔡林, 杨殊, 余学杰, 柯永培. 不同供体及回交次数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改良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56-62. |
[3] |
刘春香, 隋铭, 刘春霞, 向春玲, 曹红祥, 常天利, 尹晨霖. 青萝卜晚抽薹性状回交转育及FLC2第1内含子PCR扩增检测[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5): 83-92. |
[4] |
兰素缺, 李光威, 孟雅宁, 李芳, 张业伦, 李杏普.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0种质改良及鉴定[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7-11. |
[5] |
王丽学, 霍文娟, 冯婧, 孟繁瑞, 陈龙宾, 韩静, 刘景喜, 潘振亮, 曹学浩, 张效生, 张金龙. 天津地区饲用小黑麦最佳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3): 132-136. |
[6] |
刘永伟, 周硕, 王雪征, 孙果忠, 朱金永, 韩秋芬, 李春杰, 赵和, 王海波. 粒重基因TaCwi-A1等位变异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功能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2): 131-137. |
[7] |
詹静, 王秀萍, 杜子璇, 刘天学. 花期弱光持续时间对玉米果穗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2): 145-150. |
[8] |
秦文利, 刘忠宽. 黑麦-花生一体化种植模式中花生施肥量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S1): 409-414. |
[9] |
庞建周, 王雪征, 茜晓哲, 王晨阳, 陈淑萍. 小麦×玉米杂交双单倍体后代的HMW-GS组成和易位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4): 126-129. |
[10] |
王飞, 王立广, 潘梅瑶, 钮中一, 周勇, 梁国华. 水稻抗稻瘟病Pigm(t)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利用[J]. 华北农学报, 2016, 31(1): 51-56. |
[11] |
许峰, 闫素辉, 张从宇, 时侠清, 李文阳, 张子学. 基于高代回交分离群体的小麦抗赤霉病QTL Fhb4和Fhb5的遗传互作模式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5, 30(5): 30-35. |
[12] |
苏蕊, 杨钟, 丽春, 张岩, 赵鹏伟, 武瑞兵, 李金泉. 日粮中添加小黑麦干酒糟对肉牛瘤胃5种代表性菌比例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4, 29(2): 98-103. |
[13] |
李芦江, 熊尧宇, 陈文生, 兰海, 林海建, 杨克诚, 高世斌, 潘光堂. 玉米自交系08-641不同选择方向回交改良后代的遗传变异[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5): 101-105. |
[14] |
姚姝, 陈涛, 骆名瑞,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王才林.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定向改良武运粳7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4): 195-203. |
[15] |
刘春燕, 郭楠, 闫红飞, 刘大群. 黑麦基因组特异SCAR标记检测抗叶锈相关黑麦染色质向小麦的转移[J]. 华北农学报, 2013, 28(3): 189-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