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左天觉.烟草的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
[2] 张福锁.植物营养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3] 赵铭钦,陈秋会,赵明山,等.南阳地区生态条件对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烟叶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08,14(1):37-41.
[4] 刘卫群,韩锦锋,史宏志,等.数种烤烟品种中碳氮代谢与酶活性的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1):22-26.
[5] 张晓燕,俞杏珍,符云鹏,等.不同基因型香料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代谢产物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112-116.
[6] 岳红宾.不同氮素水平对烟草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7,28(1):18-20,24.
[7] 史宏志,韩锦锋,官春云,等.红光和蓝光对烟叶生长、碳氮代谢和品质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9,25(2):215-220.
[8] 史宏志,李志,刘国顺,等.皖南焦甜香烤烟碳氮代谢差异分析及糖分积累变化动态[J].华北农学报,2009,24(3):144-149.
[9] 萧浪涛,王三根.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0] 史宏志,韩锦峰.烤烟碳氮代谢几个问题的探讨[J].烟草科技,1998(2):34-36.
[11] 杨虹琦,周冀衡,罗泽民,等.不同产区烤烟中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5):640-644.
[12] 赵铭钦,王文基,刘国顺,等.不同成熟度对烤后烟叶中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45(1):8-12.
[13] 邵惠芳,李爱军,代惠娟,等.烟草质体色素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128-132.
[14] 刘卫群,陈良存,甄焕菊,等.烟叶成熟过程中碳氮代谢关键酶对追施氮肥的响应[J].华北农学报,2005,20(3):7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