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生秀.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的现状与展望[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9,5(3):193-205.
[2] 马忠玉,吴永常.我国水稻品种遗传改进在增产中的贡献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2000,14(2):49-51.
[3] 张琴.提高化肥利用率-全球关注的问题[J].中国农资,2005,4:49.
[4] 姜子绍,宇万太.农田生态系统中钾循环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3):545-550.
[5] Shoji S,Kanno H.Use of polyolefin-coated fertilizers for increasing fertilizer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nitrate leaching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J].Fert Res,1994,3:45-48.
[6] 郑圣先,刘德林,聂军,等.控释氮肥在淹水稻田土壤上的去向及利用率[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2):137-142.
[7] 刘立军,徐伟,桑大志,等.实地氮肥管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J].作物学报,2006,32(7):987-994.
[8] 彭少兵,黄家良,钟旭华.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095-1103.
[9] 樊小林,廖宗文.控释肥料与平衡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3):219-223.
[10] 高月亮,华珞,蔡典雄,等.氮肥利用及提高利用率的途径与方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4):57-67.
[11] 尹秀英,许文良,冯君.吉林省稻田土壤营养元素与水稻产量的相互关系[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1(1):74-77.
[12] 周江明,余华波,毛建芬.水稻减氮施肥综合效益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9):270-273.
[13] 叶全宝,张洪程,魏海燕,等.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研究[J].作物学报,2005,31(11):38-44.
[14] 陈小萱,张继宏,佟国良,等.不同肥力土壤和施肥条件下的土壤供磷能力和磷肥的效果[J].土壤通报,1988(1):40-42.
[15] 田秀英,石孝均.不同施肥对稻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2):46-49.
[16] 王绍华,曹卫星,丁艳锋,等.基本苗数和施氮量对水稻氮吸收与利用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