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博.滴灌水分运动研究进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2(1):171-172.
[2] 冯江,李道西,陈思翌.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研究进展[J].节水灌溉,2011(9):36-38.
[3] 景炜明,侯伟.设施蔬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应用[J].蔬菜,2014(9):30-32.
[4] 张余良,单晓政,牛国保,等.设施蔬菜耗水时空特征及水敏感期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03):595-598.
[5] 刘晓英,杨振刚,王天俊.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J].水利学报,1990,21(1):11-22.
[6] 贾运岗,张富仓,李培岭.大田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26(6):15-18.
[7] 李光永,曾德超.滴灌土壤湿润体特征值的数值算法[J].水利学报,1997(7):16.
[8] 张振华,蔡焕杰,杨润亚.地表滴灌土壤湿润体特征值的经验解[J].土壤学报,2004,41(6):870-875.
[9] 李光霞,孙海燕,刘姗姗.滴灌土壤水分水平运移模型的辨识[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25):6150-6154.
[10] 李明思,康绍忠,孙海燕.点源滴灌滴头流量与湿润体关系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4):32-35.
[11] 胡和平,高龙,田富强.地表滴灌条件下土壤湿润体运移经验方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0(6):839-843.
[12] 谢恒星,张振华,冯雪,等.沙管滴灌水分运移关键参数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112-114.
[13] 侯立柱,赵航.双点源滴灌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移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学科学,2014,12(14):67-72.
[14] 陈小三.地面滴灌及地下滴灌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室内试验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47-56.
[15] 丁新原,周智彬,徐新文,等.咸水滴灌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土壤水分三维时空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9):2600-2608.
[16] 陈秀龙,胡顺军,李修仓.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矿化度水对土壤水盐动态及棉花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3):7-12.
[17] 吕殿青,王全九,王文焰,等.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的研究现状[J].水科学进展,2001,12(1):107-112.
[18] 刘雪芹,范兴科,马甜.滴灌条件下砂壤土水分运动规律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6,25(03):56-59.
[19] 张振华,蔡焕杰,郭永昌,等.滴灌土壤湿润体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2):17-20.
[20] 武钰.干旱区幼龄枣树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27-37.
[21] 王忠鹏,成自勇,张芮,等.膜下滴灌水分调控对番茄产量影响和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0-34.
[22] 商艳玲.不同滴头流量下再生水灌溉对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的影响[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5,51(6):15-18.
[23] 李道西,代小平,冯江,等.滴头流量和灌水量对滴灌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2(2):13-15.
[24] 王舒,李光永,孟国霞,等.日光温室滴灌条件下滴头流量和间距对黄瓜生长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0):167-170.
[25] 郑国保,张源沛,孔德杰,等.不同灌水次数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14-15.
[26] 张余良,陆文龙,郑鹤龄,等.保护地蔬菜节水施肥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3):48-51.
[27] 杨直毅,汪有科,汪星,等.山地红枣林地滴灌水分运移规律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23(3):213-216.
[28] 朱德兰,汪志农.不同土壤中滴灌水分分布与设计参数的确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02):45-49.
[29] 杨锦.大田尺度下地面滴灌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试验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47(6):44-46.
[30] 麦麦提尼亚孜·努尔,李维,吴燕锋,等.单点滴灌模式干旱区枣园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3,36(1):8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