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明明,董宝娣,乔匀周,等.播期、播量对旱作小麦小偃60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8):1095-1102.
[2] 董飞,党建友,王娇爱,等.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品质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6):944-948.
[3] 倪永静,贺群岭,赵敬领,等.秸秆还田下不同施氮方式对国麦30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7):1120-1123.
[4] 勾俊英,宗毓铮,郝兴宇,等.高浓度CO2与干旱交互下小麦光合特性及生长适应性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37(9):622-627.
[5] 雷妙妙,孙敏,高志强,等.一年一作旱地麦田休闲期地膜覆盖保水对植株氮素利用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7,37(8):540-546.
[6] 路海东,薛吉全,郝引川,等.播期对雨养旱地春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41(12):1906.
[7] 张军,朱艳,王新军,等.镉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7,63(5):1-4.
[8] 刘选选,瞿辉,刘钊,等.主要栽培措施对优质小麦贵农18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7):20-22,29.
[9] 陈思怿,李升峰,朱继业.种植密度对小麦根际土壤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4):132-137.
[10] 郭丽果,尹宝重,郑佩佩,等.播前耕作方式对河北平原区节水冬小麦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69-72.
[11] 胡云平,张静,刘丹.水肥耦合对春小麦叶片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2):48-52.
[12] 杨建设,信乃诠.地膜覆盖小麦的生态适宜性及其配套技术研究[J].生态农业研究,1998,6(4):50-53.
[13] 贺丽燕,李廷亮,马红梅,等.不同种植模式对旱作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4,33(3):104-106.
[14] 司纪升,王法宏,李升东,等.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26(6):136-139.
[15] 岳俊芹,邵运辉,陈远凯,等.不同播种方式对耕层土壤水分及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21(5):17-19.
[16] 谢英荷,李廷亮,洪坚平,等.施氮和垄膜沟播种植对晋南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038-2044.
[17] 刘庆建,高志强,赵红梅,等.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覆盖配套不同播种方式对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9):946-949.
[18] 张鹏,张晓芳,卫婷,等.垄膜沟播与平膜侧播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6):2-37,49.
[19]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等.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建成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36-43.
[20] 汤永禄,李朝苏,吴春,等.播种方式对丘陵旱地套作小麦立苗质量、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4):5089-5097.
[21] 陈留根,刘红江,沈明星,等.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4):786-791.
[22] 乔蕊清,刘新月,卫云宗.冬小麦撒播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麦类作物学报,2001,21(3):84-86.
[23] 高慧洲,谢英荷,李廷亮,等.覆膜对旱地冬小麦产量与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6,44(12):1793-1795,1869.
[24] 汤永禄,黄钢.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栽培小麦的生物学效应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03,16(2):37-41.
[25] 陈俊义,周焕成,杨东平,等.宜兴市稻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效应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0,22(1):60-61.
[26] 李进永,郭红,张大友,等.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稻茬小麦生长的综合效应[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78-80.
[27] 邵科岐,杨雪琴.宝鸡市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技术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1):121-122.
[28] 刘晓伟,何宝林,康恩祥,等.播种方式对旱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1,16(5):77-81.
[29] 汪洪洋,王维屯,苏兴智,等.播种方式和播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11-12.
[30] 刘玲玲,张松令.山西南部旱地小麦不同播种方式的适播期与播量研究[J].小麦研究,2012,33(2):11-22.
[31] 谭培珍,崔贤,董宏,等.沟播小麦抗逆性与生长优势[J].耕作与栽培,2004(2):55,42.
[32] 卫云宗,谢福来,乔蕊清,等.旱地地膜覆盖小麦种质材料的筛选及应用研究[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20(3):5.
[33] 崔贤.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形成及其生理基础分析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