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多, 魏毓棠. 低温对番茄叶片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0, 31(1): 47-49.
[2] 樊怀福, 蒋卫杰, 郭世荣. 低温对番茄幼苗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05(3): 89-91.
[3] 黄伟, 张俊花. 番茄耐低温弱光性研究进展[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1(2): 46-51.
[4] 吴晓蕾, 尚春明, 张学东, 等. 番茄品种耐弱光性的综合评价[J]. 华北农学报, 1997, 12(2): 97-101.
[5] 王英强. 低温及光照对红苞蔓绿绒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J]. 亚热带植物通迅, 2000, 29(3): 25-28.
[6] Van Hasselt P R, Van Berlo H A C. Photooxidation damage to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during chilling[J]. Phsiol Plant, 1980. 50: 52-56.
[7] 王以柔, 刘鸿先, 李平, 等. 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低温对水稻幼苗光合器官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1986, 12(3): 244-251.
[8] 葛晓光. 果菜壮苗指标研究的概况[J]. 中国蔬菜, 1978(1): 32-24, 44.
[9] 汤章城.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 科学出版社, 1999: 95-96, 127, 305-306.
[10] 张宪政, 谭桂茹. 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11] 李远新, 李进辉, 何莉莉, 等. 氮磷钾配施对保护地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蔬菜, 1997(4): 10-13.
[12] 蒲高斌, 刘世琦, 刘磊, 等. 不同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园艺学报, 2005, 32(3): 420-425.
[13] 程光华, 王金才. 低温年磷肥施量对玉米产量、效益的影响[J]. 吉林农业科学, 1996, 1: 150-532.
[14] 王爱国, 邵从本, 罗广华. 丙二醛作为植物脂质过氧化指标的探讨[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6(2): 55-57.
[15] 李美茹, 刘鸿先, 王以柔. 低温下水稻幼苗叶片细胞膜膜脂过氧化和膜磷脂脱酯化反应[J]. 广西植物, 1998, 18(2): 173-176.
[16] 朱隆静. 磷与钙低温胁迫下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17] 孙淑贞. 香蕉幼苗的低温生理及抗冷性研究[D]. 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18] 王洪春. 植物抗性生理[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1, (6): 72-81.
[19] Edwards G, Walker D. C3, C4: mechanisms, and cellular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f photosynthesis[M]. London: Oxford, 1983: 156-160.
[20] 朱隆静, 喻景权. 不同供磷水平对番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05, 17(3): 120-122.
[21] 刘振业, 刘贞琦. 光合作用的遗传与育种[M]. 贵州: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4.
[22] 李锋, 潘晓华, 刘水关, 等. 低磷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根系形态和养分吸收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4, 30(5): 438-442.
[23] 李海波, 夏铭, 吴平. 低磷胁迫对水稻苗期侧根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植物学报, 2001, 43(11): 1154-1160.
[24] 计玉妹, 朱祝军, 钱琼秋. 钾、磷缺乏对番茄植株中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2, 20(3): 200-202.
[25] 郎印海, 聂俊华. 磷胁迫下番茄应激反应研究[J]. 农业与技术, 1998, 18(5):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