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帅, 徐学欣, 赵金科, 曲文凯, 郝天佳, 孟繁港, 贾靖, 赵长星. 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与频次对夏玉米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114-123. |
[2] |
牛润芝, 朱长伟, 姜桂英, 杨锦, 罗澜, 申凤敏, 刘芳, 刘世亮. 豫北潮土区轮耕模式对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4): 182-189. |
[3] |
包秀霞, 廉勇, 慕宗杰, 张欢. 干旱胁迫下不同来源多根葱根系及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4): 122-127. |
[4] |
徐丽霞, 董雪, 张艾英, 郭二虎, 孙靓. 不同轮作模式对谷子生理生化指标和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68-76. |
[5] |
周袁慧, 马尚宇, 王艳艳,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侯君佑, 盖盼盼, 单雅敬. 花后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和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111-117. |
[6] |
李静怡, 王忍, 孟祥杰, 梁玉刚, 龚向胜, 黄璜, 魏海林. 免耕半固态直播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5): 87-98. |
[7] |
赵鑫. 氮素营养对苦荞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调控[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S1): 262-267. |
[8] |
高翠民, 杨永辉, 何方, 韩伟峰, 王小非, 武继承. 不同灌溉技术下水氮耦合对小麦光合特性、灌水利用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72-80. |
[9] |
李欣欣, 石祖梁, 王久臣, 王飞, 徐志宇, 江荣风.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稻茬晚播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140-148. |
[10] |
翟锡姣, 刘婷婷, 曹世宇, 卫旭阳, 郑少文. CO2加富及不同灌溉次数对菜豆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88-97. |
[11] |
刘斌祥, 程秋博, 周芳, 杜伦静, 李小龙, 孔凡磊, 袁继超. 种子大小与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苗期光合特性与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98-106. |
[12] |
王甜, 庞婷, 杜青, 陈平, 张晓娜, 周颖, 汪锦, 杨文钰, 雍太文. 田间配置对间作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2): 107-116. |
[13] |
路亚, 王春晓, 王丽丽, 于天一, 郑永美, 吴正锋, 李林, 王才斌. 花生幼苗对酸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品种间差异[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1): 73-80. |
[14] |
孟宪敏, 季延海, 武占会, 储昭胜, 刘明池. 营养液浓度对封闭式槽培黄瓜品质、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5): 153-162. |
[15] |
高展, 彭媛媛, 董凯向, 周龙. 不同砧木对马瑟兰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5): 170-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