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翟立超, 张丽华, 郑孟静, 吕丽华, 申海平, 姚海坡, 贾秀领. 夏玉米粒位效应对增密的响应及其碳氮代谢特征[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5): 97-104. |
[2] |
刘建玲, 吴晶, 贾可, 廖文华, 吕英华, 马俊永.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磷与磷肥产量效应变化[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104-111. |
[3] |
祝一鸣, 刘艳潇, 何九卿, 段灵涛, 周而勋. 希金斯炭疽菌效应子基因ChEP085的功能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2): 192-200. |
[4] |
李亚囡, 李学华, 王广海, 董辉. 植物病毒在宿主内的拮抗效应及其分子机制[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320-325. |
[5] |
杨雲雲, 陈鑫, 陈启洲, 卢芳, 徐晨, 杨洪涛, 苏佩佩, 刘晓龙. 脱落酸对水稻种子萌发期耐高温胁迫的诱抗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3): 185-194. |
[6] |
刘振洋, 柏文恋, 黄少欣, 吴鑫雨, 覃潇敏, 汤利, 郑毅, 肖靖秀. 间作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产量优势形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0, 35(5): 185-194. |
[7] |
冯云超, 晏庆九, 张芳魁, 霍仕平, 向振凡, 羊炼, 张兴端. 玉米果穗露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及遗传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S1): 22-28. |
[8] |
厍润祥, 符小文, 张永杰, 安崇霄, 杜孝敬, 房彦飞, 张娜, 徐文修. 复播大豆农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硝态氮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6): 145-152. |
[9] |
赵英杰, 刘建玲, 张月博, 刘书娥, 孙海军. 氮磷钾在冀东春花生上的产量效应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9, 34(4): 192-198. |
[10] |
郑海泽, 曲运琴, 乔玲, 张红芳, 姚勇. 绿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S1): 33-37. |
[11] |
吴寅, 高桐梅, 王东勇, 李丰, 田媛, 曾艳娟, 卫双玲. 机播模式下芝麻不同行株距配置的高产效应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6): 145-151. |
[12] |
常雪, 盛寅生, 任爱芝, 赵培宝. 核盘菌分枝酸变位酶同源效应蛋白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5): 95-98. |
[13] |
牟雪姣, 张强, 吴燕, 王雪娟, 张远兵. 外源CO对干旱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生长的缓解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18, 33(5): 168-173. |
[14] |
王慧杰, 冯瑞云, 刘晶, 刘跃鹏. 垂直微孔深松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对棉籽品质发育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S1): 331-337. |
[15] |
马野, 原换换, 裴新涌, 冉午玲, 樊晓聪, 郑博元, 毛俊, 杨青华, 邵瑞鑫. 干旱胁迫下外源油菜素内酯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和D1蛋白的调控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17, 32(3): 118-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