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付敬锋, 罗上轲, 程乙, 张军, 魏盛, 曾涛, 陈杜, 魏鹏程, 郑迎霞, 宋碧. 不同覆膜方式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4): 158-168. |
[2] |
刘建玲, 吴晶, 贾可, 廖文华, 吕英华, 马俊永.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土壤磷与磷肥产量效应变化[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104-111. |
[3] |
蔡丰乐, 马昕, 王帅丽, 卢良涛, 邵瑞鑫, 李鸿萍, 赵亚丽, 穆心愿, 赵霞, 李树岩, 刘天学. 氮素对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3): 119-127. |
[4] |
王晓丽, 王敏, 岳爱琴, 郭数进, 王鹏, 王利祥, 杨婷婷, 张海生, 张永坡, 高春艳, 张武霞, 牛景萍, 杜维俊, 赵晋忠. 氮素营养和根瘤菌接种对大豆结瘤固氮和生长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2, 37(1): 95-102. |
[5] |
严红梅, 段秋宇, 李虹桥, 郭世星, 吴永成. 密度对甘蓝型矮秆油菜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S1): 143-148. |
[6] |
王柏寒, 郭斗斗, 黄绍敏, 徐祺豪, 张珂珂. 不同磷肥对潮土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6): 171-177. |
[7] |
肖振雷, 李慧, 刘连涛, 张永江, 白志英, 张科, 孙红春, 李存东. 水分和种植密度对棉花氮素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4): 132-138. |
[8] |
黄尚书, 孙永明, 江新凤, 吴艳, 林小兵, 何绍浪, 余跑兰, 熊文, 雷礼文. 有机肥全量替代化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4): 163-171. |
[9] |
黄慧娴, 沈天花, 钟蕾, 杜杰, 傅军如, 周大虎, 贺浩华, 陈小荣. 施氮对干旱条件下晚稻产量与生理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3): 150-158. |
[10] |
史昕倩, 向春阳, 赵秋, 董家僖, 袁苗苗, 田秀平. 翻压春油菜对土壤磷素及玉米磷吸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3): 166-173. |
[11] |
陈阳, 金一锋, 金忠民, 王玉书, 蔡荣建, 邵竹林, 王杰. 草地早熟禾硝酸盐转运蛋白NRT2.4基因序列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1-8. |
[12] |
高志红, 林浴霞, 张宇鹏, 梁嘉莉, 罗文军, 陈晓远. 不同水分胁迫和氮素形态对水稻生长及木质部液流离子含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146-153. |
[13] |
黄少辉, 杨军芳, 杨云马, 姜蓉, 何萍, 贾良良. 长期应用养分专家管理模式提高小麦玉米轮作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有机碳固存[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154-161. |
[14] |
黄晨晨, 宋晓, 黄绍敏, 张珂珂, 岳克. 不同磷效率小麦根系形态、磷素转运及产量的差异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2): 169-175. |
[15] |
刘天奇, 高红秀, 谢威, 张雪晴, 陈娜娜, 梅雪锋, 邢佳妮, 徐振华, 张忠臣. 水稻分蘖期氮素应答的转录组动态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21, 36(1): 4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