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产, 邵艳红, 朱峰伟, 杨丽金
为探究IgG/IgM蛋白的分子特征、理化特性及病理学相关致病机理,对鹅细小病毒感染雏鹅的免疫球蛋白Ig进行了分级分离、纯化及IgG/IgM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等生化-分子生物学分析。以GPVYZ感染雏鹅,采用(NH4)2SO4分级分离鹅血清Ig,将Sephadex G-100凝胶柱在Utro-gel ACA22 凝胶柱色谱工作站上串联,分步聚集纯化出鹅血清IgM/G进行SDS-PAGE和生化分析。结果显示,初级沉淀鹅血清Ig,在非还原条件下,感染组(RD)缺失6个蛋白主带(128,114,69,59,55,48 kDa);而在还原条件下,RD组缺失7个蛋白主带(139,128,119,113,97,94,61 kDa),新增加3个蛋白主带(64,65,36 kDa),RD组和对照组(CK)的IgM和IgG带分别增加10,7倍和1.5,2倍。表明鹅血清IgM、IgG单体的高度可变性造成了在形状构型上的多态性,其亚基条带的变 化是机体抗病潜能的重要标志;纯化鹅血清IgM/G,在非还原条件下,RD组的IgG缺失150 kDa分子和重链(64 kDa), 而在还原条件下,鹅血清IgG显示重链(60~70 kDa)特征蛋白带,重链62 kDa特异蛋白带仅出现在CK组的IgM/G中,同时RD的IgG还缺失91 kDa分子、IgG(ΔFc)(43 kDa)、轻链(25 kDa)蛋白带。提示GPV感染与鹅血清Ig发生相互作用,IgG与GPV感染密切相关,62 kDa重链基因可能是GPV的易感基因。试验还表明,RD组的鹅血清Ig含量仅为CK组的37%,IgG含量较IgM高2.56倍,RD组IgM、IgG比活力显著高于CK组,提示GPV拟制鹅血清IgM、IgG基因的表达,促使病毒感染雏鹅。稳定性试验显示,酸碱稳定性:鹅血清IgG > IgM;热稳定性IgM > IgG,RD组的IgM、IgG对碱和温度较为敏感。提示随pH值、温度的不同,Ig同时发生许多反应,GPV感染增加了鹅血清Ig的碱和温度敏感性。